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34章

春秋战国-第34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军就地驻扎下来。

    南北两军相峙,从春季到夏季,一直持续半年。召陵这地方,位于南北交界,既有樟树,又有槐树,樟花落完,槐花又落。楚国又派大夫屈完和齐桓公、上卿管仲谈判。屈完说:“你们尝你们的槐花香甜,我们闻我们的樟花芬芳,何苦让杀声罩住这美好一切呢?”齐桓公、管仲早就无意打仗,只是想显示霸主的威风。见屈完说话有理并且动听,便见好就收。双方议和、罢战。

    谈判完毕,齐桓公请楚国大夫屈完与他同车观看齐、鲁等国联军。齐桓公对屈完说:“指挥这样威武的兵马去打仗,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抗得了?指挥这样的兵马去攻城掠寨,什么样的城寨攻克不下呢?”屈完沉静地说:“一个国家,若用德来安抚天下诸侯,谁敢不服从呢?如果只凭武力,那么我们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把汉水当池,城这么高,池这么深,贵国的兵再多,恐怕也无济于事。”屈完回答委婉有力,齐桓公一时无语,只好哈哈一笑了之。




齐桓公猛然醒悟

南北军事对峙体面结束,齐、鲁等国联军准备回返。陈国大夫辕涛涂心里嘀咕:“联军打道回府,必定要经过陈、郑二国,数万大军的供应吃住,那可不是一笔小开支,再说大军过境,必将扰民。”想到此,辕涂涛便私下对郑国大夫申侯说:“如果大军从陈、郑回途,陈、郑两国就要提供粮食等资费,耗费必大,我们两国都是小国,承受不起啊。我们不如劝说盟主从东边取道回国,让徐国和莒国来承担军用所需。”申侯说:“你的意见很好,为我们两个国家着想,就这样办吧。”申侯嘴上支持,心里却想:如果把辕涛涂的小算盘告诉齐桓公,则自己必能博得齐桓公的厚爱。

    第二天,陈国大夫辕涂涛对齐桓公说:“盟主北伐北狄,南征荆蛮,威信立于天下。如果率诸侯之兵,取道于东夷,则东方诸夷,肯定拥戴盟主您。”齐桓公一下豪气满怀,当即同意了辕涂涛的意见。

    闻听陈国大夫辕涂涛建议被采纳,郑国大夫申侯求见齐桓公,说道:“我听说盟主要从东边取道回国,在我看来,这可是个危险的想法。联军自春季出征,现已到了秋季,兵马已经很疲惫了。如果取道陈、郑二国,则联军的粮草会有保障。如果取道东方,假如受到东夷的抵抗,则联军保障就成了问题。辕涂涛自恤其国,并非善计,盟主要认真考虑啊。”齐桓公猛然醒悟,当即下令把辕涂涛拘禁起来。

    陈国人闻听大夫辕涂涛受难,赶快找能工巧匠制作铜盘一件,送于齐桓公。这铜盘浅腹、双耳、圈足,口饰穷曲纹,圈足饰蝉纹,盘内刻有齐桓公辉煌业绩。齐桓公见此盘,甚是高兴,便答应陈国人求情,赦免了辕涂涛。

    郑国大夫申侯果真得到齐桓公的感谢。齐桓公让郑文公把郑国虎牢之地,赏给申侯,作为封邑。

    陈国大夫辕涛涂怨恨郑国申侯出卖了他,便决意设计报复申侯。他把愤恨埋在心底,装作不知底细,继续和以往一样笑嘻嘻地劝申侯在所赐封邑筑城:“你把城墙筑得高大,名声就远扬,子孙后代永远享福。”申侯不幸中计,将虎牢城墙筑得美观高大。




忽周太子姬郑来求见,隰朋甚感意外

话说齐、鲁等国联军兵退,楚成王就后悔。后悔什么?后悔楚国答应了齐国提出的向周王室进贡包茅的要求。大夫屈完劝谏楚成王:“大王说话要算数,这样才能在天下树立自己的威信。不管怎么说,周天子仍是天下共主。楚国不朝,齐国不就独享这一政治资源吗?如果楚国借此机会和周王室重修旧好,那么楚国就可以在政治上和齐国平起平坐,一争高下。”听完屈完的剖析,楚成王觉得是个好机会,但他还有疑问,便对屈问说道:“楚国已经称王三代,现今给周王进贡,称呼该怎么写?”屈完答道:“大王干脆去了爵位,直接说是远臣不就得了。”楚成王点头称好,便派屈完前往洛阳,进贡十车包茅和龟甲、珍珠、兽角、象牙等楚国特产。

    周惠王见到楚国大夫屈完,大喜说道:“楚国很早就不朝贡了,如今悔过改正,朝拜天子,当可喜可贺也!”周惠王命人大摆宴席,款待屈完和群臣。末了,周惠王对屈完说道:“传寡人旨意,命楚国镇守南方,勿侵中原!”屈完谢恩而去。

    镇守南方,勿侵中原,这只能是周惠王的幻想。楚国处心积虑,为的就是称霸中原,只是当前能力有限,总是被中原诸国挡在南方,不得进展而已。楚国的屈完刚走,齐国报捷的隰朋就到了。

    周惠王对大司行隰朋很是客气,毕竟这是霸主齐国的使臣。周王室衰微,很多时候都要依赖诸侯国,特别是有实力的齐国。

    礼节性的接见结束,周惠王让次子姬带来见齐国隰朋。王子姬带面带春风,侃侃而谈。

    当齐国大司行隰朋回到馆舍后,忽周太子姬郑来求见,隰朋甚感意外。房门一关,当房间里只剩下二人后,姬郑哭着向隰朋说道:“请齐国救我!”原来,姬带擅长察言观色和工于心计,很讨周惠王欢心,时间一长,周惠王渐渐萌生了废立之意。只是当前太子姬郑为人谨慎、无甚大过,废立多有不便,但虽有不便,废立之事迟早却要发生。当隰朋来到后,姬郑便赶来求救。隰朋一番好言安慰,答应回齐国后,一定向齐桓公禀报。

    大司行隰朋回到齐国,向齐桓公汇报此次出使周王室、拜见周惠王的经过,然后奏道:“周王室必将有一场内乱。”齐桓公很奇怪,忙问何故?隰朋就将与周太子姬郑、王子姬带接触情况相告,又奏道:“君上您作为天下霸主,周王室的事儿也应早作打算才是。”齐桓公赶紧召见上卿管仲,一起商讨计策。管仲对齐桓公奏道:“太子继位,是周礼之根,不可动摇。其实,定周太子之位,很容易。周王不是想废了太子姬郑吗?那我们就来个既成事实,让天下人都知道太子姬郑是周王的既定继承人。天下人都认定了,周王想反悔就不那么容易。”齐桓公点头称是,便按管仲主意,上书周惠王,说天下诸侯想见见太子姬郑。




八国诸侯齐聚首止

周惠王这下陷入两难境遇,见太子,是众诸侯正当请求,不见不妥;让太子相见,太子又不是自己所希望的太子,见了就意味着太子一位得到公认,况且提出这一请求的是以齐桓公为首的诸侯国,势大力强。周惠王思量再三,还是答应了请求,决定第二年让太子姬郑与众诸侯相见。

    第二年春季,齐桓公早早派人到卫国境内的首止筑台修舍,以备周太子姬郑来临。初夏,槐花盛开之时,齐、宋、鲁、陈、卫、郑、许、曹八国诸侯齐聚首止,姬郑随后亦到。

    齐桓公率领各国诸侯拜谒周太子姬郑。姬郑很谦让,不让齐恒公行大礼,想以主宾之礼相待。姬郑明白如今的周王室只是徒有虚名,真正一呼百诺的是齐桓公。齐桓公哪能那样做呢?他要的就是“尊王”并以此号令诸侯,心里虽不乐意但面子上要做得好并且做到位。齐桓公说道:“太子犹如周王,哪有见周王不行大礼之说?”于是和众诸侯行跪拜大礼。

    到了晚上,周太子姬郑悄悄把齐桓公请到自己寝室,一五一十地把周王室的争夺太子内患坦诚相告。齐桓公说:“之所以在首止相会,让众诸侯拜见太子,就是要让天下知道周太子是您。有天下诸侯的拥戴,太子您就甭担心了。”姬郑听了齐桓公的话,一颗悬着的心稍稍放下来。

    周太子姬郑在首止一呆就是好几个月,众诸侯见齐桓公不发话,谁也不敢提结束的事,只好一天天耗着。姬郑觉得老是这么呆着也不是办法,就向齐桓公建议结束盟会。齐桓公说:“我们就是要让太子您多待时日,以表明诸侯对太子您的拥戴。如今正是盛夏,不如就当是来消夏避暑,等秋天再回洛阳吧!”这算是把散会时间定了。

    周太子姬郑久居首止不归,这让王子姬带心急如焚。他担心一旦太子姬郑与各国诸侯产生深厚感情,再想废旧立新就难了。姬带不断向周惠王吹风打气,这让周惠王废除太子姬郑的决心更加坚定。他决心采取行动,打打齐国的霸气,并让姬郑尽早回朝。




太宰孔拿着密简,心里不知啥滋味

这日,太宰孔来朝见周惠王,周惠王对太宰孔说:“齐、鲁等各国征伐楚国,并没有拿楚国怎样。倒是人家楚国不错,派人敬贡包茅,态度恭顺,对王室尊敬有加。寡人也没觉得楚国比齐国差到哪儿?倒是齐国,自恃功高,携诸侯留太子不归,不知齐君小白打的什么主意,这简直就是不把寡人放在眼里。寡人已经授意楚国,不要辜负寡人的好意,一心事周。既然楚国都归顺了王室,你就给郑国送个信,让郑国弃齐从楚算了。”太宰孔急忙叩首道:“大王可千万别这样做。楚国敬贡包茅,还是迫于齐、鲁等国的压迫。齐君小白毕竟和大王您是亲戚关系,有自家人不去信任,为什么要信任荆蛮楚国呢?”周惠王说:“你看看当下,太子姬郑和各国诸侯都呆在首止不走,能保证齐国对太子姬郑没什么鬼主意?寡人的决心已下,太宰你就别说了。”太宰孔拿着周惠王吩咐的密简,心里不知啥滋味。王命不敢怠慢,太宰孔赶紧送给了还在首止的郑文公。

    郑文公启开一看,欣喜异常。原来密简中说,周惠王不喜欢太子姬郑,有心将王位传给次子姬带,请郑文公予以帮助,弃齐从楚,如果成就此事,愿恢复郑君以前在周王室的卿士之职,将周朝政事委于郑文公。郑文公心里想:虽然周朝政事只是一个象征意义,但只要周王室仍是天下名义共主,这个鲜亮头衔就有吸引力。想当年,先君郑庄公因为担任周朝卿士,成就了郑国最为辉煌的时代,他本人也被称为“初霸”。可惜好景不长,随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