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令支等北狄各族闻齐军将至,掳掠燕国大量财物解围而去。齐军与燕军合兵一处,北上追击,杀得以令支国国君无何为首领的北狄兵落荒而逃。北狄善种冬葱、豌豆,大司田宁戚建议齐桓公尽获冬葱、豌豆,移植齐国。宁戚此举,影响华夏深远。
“孤竹”是根竹子,代表男性的根
却说令支等北狄各族残兵败将逃入北狄孤竹国。不肯就此罢休的齐、燕大军一鼓作气,兵围孤竹。大司行隰朋博学,向齐桓公及众人讲述令支国、孤竹国的故事——
令支国境内到处可见野生果树——杜梨。因杜梨树枝多且生木质尖刺,对人们行走、爬树、采摘果实多有不便,便给人印象很深,由此人们常说“梨枝”。这“令支”即“梨枝”谐音演变而来,时间久了成了国名。
这孤竹国是商朝所封的诸侯。“孤竹”是一根竹子,代表男性的根,是氏族的图腾。
传说孤竹国有两位公子伯夷与叔齐,伯夷为了让叔齐继承君位,便离开孤竹,谁知叔齐知道后也跟随而去。当时正是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伐商之际,伯夷、叔齐听到这消息,一起赶去劝谏周武王,认为周伐商是以下犯上的逆行。周武王没有听从,一举攻入朝歌,结束了商纣王的暴虐统治。伯夷和叔齐以商遗民自居,不仕周朝,不食周粟,在首阳山下采野菜而食。有一天,碰到一个老叟,老叟笑着对他们说:“你们二位以不食周粟标榜自己对前朝的忠心,但《诗经·小雅·北山》上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们虽说不食周粟,但是你们吃的野菜不也是周朝的吗?”二人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决意不吃野菜,几天后饿死在首阳山下。
齐桓公及众人听后,均感叹不已。齐桓公向众人说:“如果伯夷与叔齐中的一人为孤竹国君或者令支国君,世世传递这种忠与善,那么现在的孤竹国、令支国又将是何等显赫?”上卿管仲是聪明人,知道此时需要表白忠心,遂与大司田宁戚、大司行隰朋、大司马王子成父等人一齐奏道:“臣等将以伯夷与叔齐为榜样,世代效忠齐国。”齐桓公听后,哈哈大笑,吩咐下人摆酒,与众臣畅饮。只可惜此时齐国工正田完在临淄,不在行军之列,不然必会受教育,而让其家族世代传递这种忠善精神。
却说孤竹国君墨台见齐、燕大军前来,便与众臣商议。有臣献计道:“两军对阵交战,我们打不过齐国,但我们可用计全歼齐军。荒荒大漠,齐人全然不识其凶险。如果我们将其引入大漠,就好比撵羔羊入虎口。”孤竹国君墨台大喜,即派人诈降齐军。为让齐、燕大军相信,还杀掉令支国君无何,献上其首级,谎称孤竹国君墨台已逃往沙漠。
齐桓公信以为真,便以孤竹国投降之人为前部,率军追赶。孤竹国降者把齐、燕大军诱入荒漠,乘人不备逃之夭夭。此时天色已晚,放眼望去仅是一片茫茫白沙,狂风卷地,杀气逼人,齐、燕大军前后队失去了联系。
作一首行军歌,可让将士乐其身、忘其累
齐桓公有些不知所措,忙向上卿管仲求教解危之计。管仲沉吟片刻,便让随行军士敲锣打鼓,使各队闻声来集,屯扎一处,挨至天明。谁知天亮后,齐、燕大军对一望无际的沙漠难辨方向,众人焦急万分。管仲见状,忙向齐桓公建议道:“臣听说老马识途,燕马多从漠北而来,也许熟悉此地,君上不妨令人挑选数匹老马放行,或许可以寻见出路。”齐桓公依其言,命人取数匹老马,放之先行,大军紧随其后,果然走出险地。然而齐、燕联军迷途数日,带出来的水已经喝光,坚持走出流沙进到山林,仍然没能找到水源。齐桓公绝望地仰天长叹:“天不佑齐,今寡人死于此矣!”博学的大司行隰朋向齐桓公献计道:“蚂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窝下一寸就会有水。”齐桓公又有了新的希望。此时正值夏天,他赶紧派人在山的北面找到一个蚂蚁窝,顺着挖下去,不一会儿,果然挖出一口井水,齐、燕联军欢呼雀跃。此时,齐、燕联军人困马乏,行军缓慢,齐桓公甚是心急,管仲奏道:“臣作一首行军歌,可让将士乐其身、忘其累。”管仲迅即作词谱曲一首——
荒沙漫漫路盘盘,驱逐贼寇保中原。
不险不艰非男儿,将士冲锋我当先。
我驱车兮踏四方,功无量兮史留名。
铿锵激昂的歌曲,使将士们斗志倍增。唱着歌行军,将士们顿觉脚步轻盈。齐桓公大喜,高兴地道:“寡人没想到,一支歌竟有这么大的神力!”
且说孤竹国君墨台见齐、燕大军被诱入沙漠,心里十分高兴,心想齐、燕联军不被沙漠“老虎”全吃掉,也会所剩无几,便举兵攻进燕国无棣城,赶走了守城的燕军,躲避在山谷中的孤竹百姓也随着进入无棣城。
齐国上卿管仲见此情形,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命令齐、燕两军将士数百人扮作孤竹百姓混入城中,半夜举火为应。然后,又兵分三路攻打无棣城的东南西三门,只留下北门让孤竹兵逃跑,教大司马王子成父和大司行隰朋率一队兵马埋伏在北门之外。
当天夜里,无棣城中四五处火起,齐、燕两军内应砍开城门,放齐、燕大军入城。孤竹国君墨台见势不妙,率众夺路而逃,直奔北门。谁知一行人刚冲出北门不远,路旁突然伏兵四起,截住了墨台等孤竹君臣。两下厮杀,孤竹国君墨台死于乱战之中。齐桓公顺势率军灭掉了孤竹国。
燕国从此开始成为北方大国
此时,代国国君侯业前来,苦诉被令支侵扰之恨。意气风发的齐桓公又率齐、燕大军,灭掉了令支国,辟地五百里,悉数给了燕庄公。
齐桓公凯旋回国之时,燕庄公以礼相送,千恩万谢,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把齐桓公送入齐国境内五十里,仍然依依不舍。齐桓公说:“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无礼于燕。”于是割燕庄公所至之地与燕。燕庄公再三推辞,齐桓公就是不答应,燕庄公最后只得接受。以后,燕庄公命人在这里建筑了城池,起名叫燕留,意思是说要将齐桓公恩德留在燕国。燕国西北增加了五百里,东方增加了五十里,从此便开始成为北方大国。此时,华夏诸侯莫不畏齐之威、感齐之德。
齐桓公与燕庄公分别后,领兵行到鲁国济水,鲁庄公亲自前来慰问。齐桓公感激鲁庄公忠厚友善,便命人把征讨孤竹、令支等北狄各族所得财物一半相赠。二人问寒问暖后,依依惜别。
鲁庄公知道管仲有封地名叫小谷,位于鲁国界首,便主动派人去那里替管仲修城,想借此与管仲化解昔日冤仇。此时,鲁庄公已经在位三十二年,齐桓公即位二十四年。二十四年间,鲁庄公彻底领教了管仲之才,心想如果当初将管仲留在鲁国,或许做盟主的就是鲁国了;又一想,自己没有齐桓公之胸怀和气度,即使留下管仲,他也只不过是一平平大夫而已。鲁庄公领悟得晚了,人一老,就喜欢回忆往事,老年鲁庄公想起自己公族当年之事——
鲁庄公共有三个兄弟:公子姬庆父、姬叔牙、姬季友。姬季友因他手掌中天生一个“友”字,因而取名为“友”。姬季友最为贤能,所以鲁庄公最亲信他。
即位后第三年,鲁庄公到郎台游玩,在台上看到一容貌俊美的党氏女子孟任,便派人将她召来。孟任不肯听从,鲁庄公说:“你如肯跟随寡人,寡人会立你为夫人。”孟任让鲁庄公对天起誓,鲁庄公应允。当晚,孟任便与鲁庄公同住台上。孟任随鲁庄公回宫,一年后生下一子,取名为姬般。鲁庄公想立孟任为夫人,但母亲文姜拒不答应,坚持要让鲁庄公与自己娘家联姻。鲁庄公无奈,只得与齐襄公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定下婚约,等到二十岁时才正式迎娶。这二十余年,孟任虽未被立为夫人,但实际上却一直在行使夫人的权力,等到哀姜入鲁,孟任已重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
挑逗道:“小姑娘,过来。”
哀姜入宫很久却无子嗣,鲁庄公又娶哀姜之妹少姜,少姜生一子,取名为姬启。鲁庄公另有一妾风氏,生一子,取名为姬申。风氏将公子姬申托付给公子姬季友,想让姬季友辅佐帮助,立姬申为世子。姬季友拒绝说:“公子姬般年纪最大,应由他继承君位。”风氏这才作罢。哀姜虽被立为夫人,但鲁庄公对她却不甚宠爱。哀姜见公子姬庆父魁伟英俊,便偷偷派内侍与他通话,两人遂生私情。公子姬叔牙与姬庆父是同母所出,兄弟之情深厚。于是,姬庆父、姬叔牙与哀姜便结为一党,暗中商定将来让姬庆父夺取君位、姬叔牙做上卿。
鲁庄公三十一年,一冬干旱无雨无雪,鲁庄公决定祭神求雨。行祭前一天,在大夫梁寅家演练乐舞。梁寅有一女儿容貌艳丽,公子姬般被她吸引,私下与之来往,姬般也起誓将来要娶她为妻。这一日,梁家女儿攀墙观看乐舞,被墙外负责养马的圉人荦看见。圉人荦站立墙下,挑逗道:“小姑娘,过来。”姬般看到了,不由大怒,下令手下人将圉人荦拿下,重打三百鞭,直打得圉人荦血流遍地。姬般回到宫中将此事禀告鲁庄公,鲁庄公说道:“圉人荦对你无礼,你就应该将他处死,不应仅仅用鞭责打。圉人荦勇武敏捷,天下没人能比。你用鞭打他,他一定会对你怀恨在心。”原来这个圉人荦天生神力,曾双手攀上城楼,手握城楼檐角,将整个城楼摇动。鲁庄公说此番话,也是出于对圉人荦的畏惧。姬般不服道:“他不过是一介马夫,有什么值得忧虑的?”鲁庄公只好作罢。圉人荦果然恨极了姬般,知道他与公子姬庆父不睦,便投到了姬庆父门下。
老年鲁庄公知道鲁国宫廷及公族内部隐患重重,但鲁庄公老了、累了,不想再去管那么多事了。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