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30章

春秋战国-第30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厉公把周惠王安置在栎地,联合了虢国(在今山西省平陆县),攻入洛阳,将姬颓和五大夫杀死,迎周惠王回国。周惠王回来后,为了答谢郑国和虢国对自己复位所做出的贡献,就将酒泉赐给虢国,将虎牢以东之地赐给了郑国。




可谓四下里起火,八下里生烟

自北杏会盟以后,一直与齐国交好的陈国也不平静。陈宣公以蓄意谋反罪杀死了世子陈御冠。与陈御冠关系密切的公子陈完,惧祸及己,只身逃往齐国。陈完的贤德博得齐桓公的赏识,齐桓公便从中斡旋,欲使父子和好,陈宣公不允。齐桓公便将陈完留在齐国,任命他为管理百工的工正。齐、陈两国自此存下了嫌隙。齐国大夫齐懿仲想把女儿嫁给陈完为妻,为此事,便按《周易》中的占卜术进行推算,结果是:“凤凰于蜚,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争。”意思是说陈完五代之后就要昌盛发达并取得上卿的地位,八代之后,地位之高没人比得上。齐懿仲欣喜异常,高高兴兴地把女儿嫁给了陈完为妻。陈完见回陈国无望,便在齐国改称田完,田氏建立,并在齐国得以立足。

    这期间,齐国本身也并不安宁,北狄乘齐军四处征伐、国内空虚之机,不断袭扰齐国边境,杀人放火,抢掠财物,捉走男丁、女人,闹得人心惶惶。整个天下,并不因有了盟约而稍有安定,可谓四下里起火,八下里生烟。

    齐桓公在上卿管仲的辅佐下,不急不躁,打着周王室旗号,率领盟国大军左奔右走,或施之于德,或施之于武,或德武兼用,四处征伐,八方安抚。管仲建议齐桓公道:“恩泽布于诸侯,才能使国有泰山之安,使君享无疆之福。”齐桓公言听计从。鲁国、卫国等有忧,齐桓公一一妥善处置。卫国牲畜跑散了,齐桓公还送给他们良马三百匹。表率在前,天下清晏,男女不淫,马壮牛肥。齐桓公知道诸侯渐渐对自己心悦诚服,便轻币重礼。天下诸侯以犬羊作为货币和齐国做生意,齐国则以良马作为回报。总而言之,与齐国贸易交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报偿。麻草换锦绣,轻装而来,满载而归。互市贸易中,齐国爱心昭揭。不费一兵一卒,齐国便得了天下人心。大国之君惭愧,小国诸侯攀附。这样一来,齐国根本不用提剑动戟,文功武迹昭彰天下。

    公元前670年,鲁庄公遵二十年前母亲文姜与齐襄公之命,娶齐女哀姜为妻。此时,文姜已死,死前,嘱附鲁庄公快将哀姜娶回。齐、鲁两国再添联姻之好,盟约更加巩固。齐桓公、鲁庄公二位颇有作为的国君,集两个大国兵马,联手征伐不服盟约之国,威势大振。




这是一次空前盛会

此时,对齐国心猿意马的郑厉公姬突已死,其子姬捷继位,即郑文公。郑文公见齐国势大,开始真心实意地考虑结盟之事了。郑文公想:如主动请求结盟,齐人肯定以为郑国人胆小如鼠,而小觑了郑国,郑国到底也是个曾经称雄一时的堂堂大国啊!如不请盟,齐国对郑国背盟而与楚国交好并攻打宋国一事耿耿于怀,决不会轻易罢休,有朝一日势必兴师问罪。如果大军骤至,郑国国势不振,兵无斗志,无力抗拒齐军乃至诸侯联军,除了请降之外别无它路。如苦被逼走投无路而屈辱请降,还不如现今屈服强齐。郑文公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齐国使节到来,送来齐桓公一封信简。郑文公不知何意,忐忑不安地展开,原来是一封表示修好的信简。信简中言辞恳切,有理有节,字里行间没有一丝一毫盛气凌人的霸气,确是表现出一副盟主风范。郑文公不由地大为感叹,对群臣说:“素闻齐君姜小白心胸博大,今日只见一信简,便可窥斑见豹,确是非同凡响。郑此时不与齐结盟,更待何时?”当即修信简一封,表示深怀结盟之心。

    公元前667年冬,齐桓公见郑国重又屈服于齐国,就召集鲁、宋、陈、卫、郑等国君,在宋国的幽地会盟。周惠王也派大臣召伯参加。这是一次空前盛会,几乎全部中原国家都参加了这次会盟。从此,齐桓公便成了名副其实的霸主。

    齐桓公回国后设宴慰劳各位大臣。宴会上,有地方官吏献琴给齐桓公。看到齐桓公饶有兴致,地方官吏便讲起了这架琴的来历——

    楚人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便到东海山崖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有感而作《高山》、《流水》。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旁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正在猜测此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鱼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伯牙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堆鱼网,果然是个打鱼的人。伯牙心想,一名渔夫,怎么会听懂琴呢?正寻思间,那打鱼人说:“这琴声,开始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后来表达的是海浪的无穷无尽。请问,我说的对吗?”打鱼人说得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前来细谈。那打鱼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鱼人的这番讲述,伯牙惊喜万分,暗叹自己遇到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经过聊天,伯牙知道打鱼人名叫钟子期。俩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由于伯牙有急事要回去,两人约定来年的这个时候再到这里相会。




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一年后,伯牙如约来到了山崖,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山脚下,好听伯牙的琴声。闻此消息,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高山》、《流水》。弹罢,伯牙把心爱的瑶琴扔进大海。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这瑶琴被扔进大海后,并没有损坏,好心人将其捞起后晒干修复,但自此后,琴声变得悲凉凄怆。

    齐桓公高兴地起说:“伏羲所造之瑶琴传到了寡人之手,实是幸运也。”众官员皆向齐桓公道贺。齐桓公随即弹奏一曲,只见这瑶琴宏亮激荡,犹如长钟号鸣,令人震耳欲聋。齐桓公高兴地说:“真乃寡人之号钟也。”遂将瑶琴改名为号钟。公子卫开方上前奏道:“幽地会盟成功,回国后又得到名琴,君上您的德行可比尧舜,当可喜可贺!”齐桓公面露骄矜之色,对群臣说:“寡人想命人铸大钟,用以铭记功德,各位以为如何?”大司谏鲍叔牙奏道:“君上虽功绩卓著,但齐国也是危机四伏,前进之路布满荆棘,请君上不可高傲。”齐桓公觉得惭愧,起身拜谢道:“如果不是夫子您及时批评,寡人迟早要犯大错误。”遂取消铸钟想法。此时,卫开方坐在酒席偏处,不敢言语。到了酒酣之时,齐桓公对鲍叔牙说:“夫子为什么不起来为寡人祝酒呢?”鲍叔牙捧觯而起,正言道:“希望君上不要忘记当年流亡在莒国的时候。”鲍叔牙见上卿管仲、大司田宁戚在旁,便又说道:“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绑在鲁国的时候,希望宁戚不要忘记在乡下喂牛的时候。”齐桓公离席再拜说:“寡人和两位大臣如果不忘夫子您的话,齐国就没有危险了。”这一刻,君臣畅怀而饮。




代人放下农业,搜求狐白

且说齐国上卿管仲一直钻研“出入”学问,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此刻他想降服代国(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便对齐桓公奏道:“代国出产一种狐白,这狐白就是狐腋白毛,君上您可派人高价收购。如以高价收购,代人忘其难得,喜其高价,一定会纷纷猎取,导致国内不稳。北狄令支国听到消息,必然入侵代国,代国无力抵抗,必将归降于我齐国。”齐桓公依计而行,派人拉了一百车铜贝币到代国,收购狐白。代国国君侯业听到后,高兴地对众人说:“代国之所以比令支国弱,就是因为无钱。现在齐国出钱收购狐白,是代国的福气。各位速令百姓搞到此皮,换取齐国铜贝币,寡人将用这笔钱招降令支。”代人放下农业,走进山林,搜求狐白。这狐白实是非常难觅,过了两年也没有凑成一张。令支国听到代国经济不稳,便从北部侵入代国。代君侯业大为恐慌,慌忙率领军士抵挡,无奈既无强兵又无粮草。万不得已,代君侯业率领军民自愿归服齐国。齐桓公大喜,立即派兵去代国救援。

    令支等北狄各族,见齐国来救,便离开代国转而去攻打燕国。此时燕国国君是燕庄公,燕庄公见抵挡不住,便告急于齐桓公。上卿管仲奏道:“当前为害华夏的,南有楚国,北有北狄,这都是华夏诸国的祸患。君上您要想继续霸主之业,就要向南应对楚国,向北打击北狄。不过,北方安定,才能专心去对付南方。如今燕国被犯,又求救于我国,我国当率兵前去迎敌,此攘夷之举必能得到华夏各国的拥戴。”齐桓公深以为然,遂率领管仲、宁戚、隰朋、王子成父等人举兵救燕。

    郭地原是郭国(在今山东省聊城市东北),前去救燕的齐桓公率军行至郭地,便问当地父老郭国灭亡原因,父老说:“郭君对好人友好,对坏人憎恶。”齐桓公不解,便问:“善善恶恶,是兴国,为什么反而亡国呢?”父老说:“郭君对好人很好,但却不用好人;郭君对坏人憎恶,但却不能远离坏人,所以亡国也。”齐桓公非常感慨,在郭地住宿一夜后,便继续西行救燕。

    且说令支等北狄各族闻齐军将至,掳掠燕国大量财物解围而去。齐军与燕军合兵一处,北上追击,杀得以令支国国君无何为首领的北狄兵落荒而逃。北狄善种冬葱、豌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