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子姬寤生想,如果那位贵人真要是擅长预测,他就问问今后的吉凶,还要问问今后如何在宫廷中进退。
雨没停,车停了。姬寤生下车,一点没有世子的架势,向那位镐京来的贵人拜了又拜。镐京来的贵人叫祭足,原是周王室的一名小官,西戎攻打镐京的战乱后,祭足到了这里隐居。一番礼仪、寒喧后,祭足回答了姬寤生的疑问:“之所以我预测要下雨,是因为原本一直干燥的石墙上湿乎乎的,《周易》书上说,础润而雨,所以我算出要变天。”姬寤生问:“我天天学《周易》,但为什么感到乏味和空洞呢?”姬寤生将在宫里跟教书先生天天朗读《周易》语句的情况向祭足简明说了说。祭足说:“《周易》的说词来自自然和社会,要想读懂《周易》,只有联想到万事万物才可。”姬寤生闻此,便觉眼前的祭足学问渊博、真功实料,应该为自己师傅,于是立刻起身,跪拜道:“愿意跟先生您学习,请接收我这个学生。”祭足将姬寤生扶起,算是默认了。姬寤生向祭足叙说了母亲武姜对兄弟俩厚此薄彼的情况,请祭足指教。祭足说:“‘易’这个字,本身指蜥蜴。蜥蜴的第一特性是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人要想发展,首先要学会生存,而生存之道就是要顺环境特性而改变自己,让自己适应环境特性。”姬寤生想到昨天宫殿里学习一幕,庆幸自己没有顶撞母亲,而是事事唯唯诺诺。
世子姬寤生还想问祭足有关蜥蜴的特性二、特性三,但宫中卫兵紧急赶来,说郑武公请世子速回。姬寤生拜别祭足后,急急赶回。
郑庄公继位
自己的亲骨肉,做母亲的哪有不疼爱的?武姜越来越厌恶世子姬寤生,并非单纯因为那次难产,而是缘于生姬叔段时做过的一个梦。梦中,武姜的儿子成为气吞山河的国君,当武姜想看清儿子的模样时,姬寤生过来了,把她扔下黄泉……武姜惊醒了。这时候肚中越来越疼痛,姬叔段顺利生了下来。武姜因此认为姬叔段注定是将来的国君,而姬寤生则是冤孽。
世子姬寤生赶回宫中时,雨还没停。下了半天,旱情看来解除了。当姬寤生正要推门进去时,他听到母亲武姜在和郑武公说话:“夫君,神灵告诉我,叔段必定是一代明君,请废掉寤生,改立叔段为世子吧。”“废长立幼是周礼所不许,况且寤生没有过错,这事就不要再提了。”郑武公说这话时不再像以前那样声音洪亮,而是气息微弱,看来病情严重。
世子姬寤生跑到郑武公跟前,哭着问安。他知道母亲武姜多次向父君诉说要废掉自己,他知道郑武公坚持立自己为继位人。郑武公慢慢地向姬寤生说道:“寡人这病来得快、来得重。在这人生关口,有一些事要和你说,郑国来到新郑才二十几年,根基不牢,而且四周都是虎视眈眈的大国。我们要想守住这份基业,必须像我们老祖宗撰写的《周易》书中讲的那样,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靠实力、靠德行保住这份基业,而不能像周幽王那样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姬寤生认真听着,不断点头答应。
不一会儿,郑国群臣来到郑武公身边。此时,郑武公上气不接下气地指着姬寤生向大臣们道:“你们要尽心尽力辅佐他。”说完,郑武公就咽气了。
世子姬寤生登上国君君位,这就是郑庄公。他重用郑武公时期的官员,同时敬请祭足为大夫。在当时,各诸侯国国君之下一般设卿、大夫、士三级官员。请祭足为大夫,是郑庄公的一项英明决策,在以后的日子里,祭足为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念及郑庄公祖父郑桓公、父亲郑武公保卫周王室的功劳,周平王下诏,郑庄公仍袭郑武公在周朝的卿士官职。这卿士,是周王室的最高行政长官。
按照周礼,五个月后,将郑武公隆重安葬。周围国家诸侯宋宣公、鲁惠公、卫庄公等前来参加葬礼。宋国国君子姓,商朝灭亡后,周朝创立者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于宋国。周礼中,将各诸侯国分称公、侯、伯、子、男。二百多个诸侯国中,宋国爵位最高,公爵。鲁国国君姬姓,与周王室及郑国国君是一个家族。卫国国君原是姬姓,但后人以国名为姓,改卫姓。
多行不义必自毙
看到人们纷纷向郑庄公行礼,而对公子姬叔段视而不见后,武姜心里很不是滋味。葬礼还没结束,武姜就哭泣着向郑武公说:“你们就兄弟两个,现在你做了国君,而你弟弟却冷清清的。寤生,你把虎牢封给叔段吧。”郑庄公虽小,也知道虎牢是军事要地,不能外封的,于是说:“那儿地势险要,容易招致战事,儿很爱惜弟弟,所以不能把虎牢封给弟弟。”武姜又说:“那就把京邑封给叔段吧。”京邑乃郑国大邑,城垣高大,人口众多,郑庄公虽心里不肯,但不便再次拒绝,只好答应。
闻听京邑封给姬叔段后,大夫祭足急急进谏道:“按周礼,封邑大的不超过国都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比都城新郑还要大,不合法度,不可作为公子叔段的封地。”郑庄公说:“母命不可一违再违!寡人哪能避开这祸事呢!”祭足奏道:“既然明知是祸事,就应该早采取措施,别让其再发展蔓延,一旦蔓延就难于对付了。野草蔓延尚且难除,何况是君上您那受宠的弟弟呢!”郑庄公说:“多行不义必自毙!我们静观其变吧。”于是,姬叔段到了京邑,号称京城太叔。
参加完郑武公的葬礼后,宋宣公即回宋国办理妹妹仲子的出嫁。宋国都城睢阳(在今河南省商丘),与新郑相距近三百里,一两天的时间便可乘坐马车回国。宋宣公的妹妹仲子相貌一般,但有一与众不同之处,就是手纹看上去很像“鲁夫人”这三个字。这可了不得!在百姓眼中,或许仲子是上天特意安排去鲁国做夫人的。在参加郑武公的葬礼期间,宋宣公向鲁惠公说起这事,鲁惠公当即同意,立刻派人提亲,随后迎娶仲子。成亲后,鲁惠公并没有将仲子立为夫人也就是正妻,而是将她名分定为妾。鲁惠公还有一位妾,名叫声子,早于仲子,与鲁惠公有感情,所以鲁惠公没有将仲子立为夫人。鲁国都城在曲阜。鲁惠公与声子有个儿子,叫姬息姑。
悠悠岁月无数事,三言两语几笔过。且说仲子嫁给鲁惠公后,不久有了个儿子,叫姬轨。花落花开,春去春来。数年后,宋宣公病亡。临终前,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子和,即宋穆公,而不是自己的儿子子与夷。宋穆公当上国君后,对众臣说:“周礼令我们修德进贤,寡人之所以能成为国君,是因为贤,所以兄长将君位传给了寡人。这个贤,寡人要岁岁传递下去。”不只是宋穆公,许多人都在周礼的感召下一生为高尚品德而奋斗。又数年,鲁惠公病亡。按周礼,夫人的长子继承君位,在没有夫人的情况下,妾的长子为国君,于是姬息姑成为鲁国国君,这就是鲁隐公。鲁隐公虽然当上国君,但他认为自己仅在代行国君的权力。在他眼中,仲子虽然没有立为夫人,但“鲁夫人”手纹是天意,所以“鲁夫人”的儿子姬轨当上国君应当是天意,因此,鲁隐公在朝堂上向众臣说道:“一千五百多年前,华夏大地上出现了两个杰出帝王——尧、舜。尧将帝位禅让给具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的舜,舜将帝位传给了治水有功的禹。尧、舜行德政,像春风夏雨一样,沐浴着百姓,使百姓受到恩泽。寡人在位,将努力倡行尧风舜雨。现今,寡人只是暂行君权,待弟弟姬轨成人后,寡人要学古时尧、舜禅位,将权力交还给他。”鲁隐公登基后,便给各诸侯国寄送国书,约定各国诸侯于夏日到国都曲阜参加鲁惠公葬礼。
又是一年槐花香
又是一年槐花香,蜂蝶照常绕,郑庄公接到了鲁国国书。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在当上国君的二十二年间,他布施德政,同时继续向祭足学习《周易》,学习周礼。此时,国力大增,郑庄公也学业有成。
朝堂上,郑庄公正在观看鲁国国书。忽一校尉紧急来报:“京城太叔令西部和北部边境军士听命于他。”闻听此言,满堂皆惊。郑国公子姬吕进谏说:“一支国家兵马不能听命于两个国君,君上打算怎么办?如果您要把君位让给太叔叔段,下臣就去侍奉他;如果不让,那就请除掉他,不要让百姓生出二心。”姬吕,是郑桓公之子、郑武公之弟、郑庄公之叔,目前官居郑国上卿。闻听姬吕直言进谏,郑庄公凛然正色道:“寡人之弟关心边境安危,有何错?”话音未落,一小城守吏紧急禀报:“京城太叔令京邑附近两座小城归其管辖,当否,请君上裁决。”朝堂静悄悄。公孙姬子都进谏说:“臣虽年轻愚笨,但知道老虎养大了会吃人。如果对太叔叔段不警觉,恐怕君上您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子都,是郑桓公之孙,官居大夫,不仅貌美,而且能征善射。当姬子都说完,郑庄公严肃地说道:“寡人之弟为寡人操劳,这是善事,你们不要离间寡人与叔段的关系,各人好自为之。”郑庄公说完,朝会便解散。面对姬叔段咄咄逼人之势,姬吕、姬子都等诸大臣,心急如焚,且忿忿不平。他们既气愤姬叔段狼子野心,又对郑庄公忍气吞声焦虑万分。
京城太叔姬叔段一再挑战郑庄公权威,郑庄公不火吗?当然郑庄公怒火冲天,但他一再压抑着自己胸中之火,故作泰然处之。二十年前,大夫祭足就告诉郑庄公关于蜥蜴的第二项特性:“以静制动,任小虫飞上飞下,我自不动,当时机来临时,以霹雳手段制服对手。”郑庄公一直以此思想来指导他处理姬叔段的问题。这些年来,姬叔段依仗母亲武姜的支持,招募勇士,加固城垣,囤积粮草,训练甲兵,扩展势力。郑庄公早有耳闻。郑庄公不相信自己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