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92章

春秋战国-第192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魏齐果然担心范睢没有死,派人去察看他的尸体。看守武士回来报告:“昨晚扔在野外无人地方,现在只剩下苇席还在,想必不是被黄鹰就是被野狗叼走了。”魏齐又叫人去他家察看,只见他家举哀带孝,这才放心。

    再说范睢在郑安平家上药养伤,身体渐渐好了。郑安平便和他一起藏在山中。范睢改名叫张禄,山中的人都不知道他是范睢。

    半年以后,秦昭襄王派大夫王稽出使魏国。此时的秦国,国势日益强盛。秦国自秦穆公与伯乐交谈后,就一直推行招贤政策,荐贤者与之同赏,举不肖者与之同罪。因此,秦国有识之士,都随时留意、访求人才。




张禄先生真是个智士

郑安平听说秦国使节来魏,认为时机已到,便装扮成舍吏,服侍王稽。因为应对敏捷,王稽很喜欢,私下里问他:“魏国是否有贤人,愿与我一起归秦?”郑安平喜出望外,忙答道:“我乡里有个张禄先生,想要拜访使节您,论述天下兴亡之事。只是有仇家在此,不敢白日造访。”王稽也不介意,连忙道:“白日不便,可在夜里来见。”当天夜里,郑安平让张禄(范睢)扮做家仆模样,悄悄来到馆舍,拜见王稽。两人就座,促膝畅谈天下大势,张禄(范睢)指点江山,如在目前。未待张禄(范睢)把话说尽,王稽已确认他是个少有的贤才,便与他相约道:“我归国之日,先生可在大梁三亭岗之南等候。”约罢而散。

    几天后,王稽完成使命,辞别魏安釐王和群臣,驱车回国。行至三亭岗南面时,忽见林中钻出二人,正是张禄(范睢)和郑安平。王稽大喜,以车载之,西驰而去。

    两天后,就过了函谷关,来到秦国境内。只见对面尘土飞起,一群车马从西驰来。张禄(范睢)是个有心人,见状忙问:“来人是谁?”王稽看一看说:“这是丞相魏冉巡察东面郡邑。”张禄(范睢)虽然身处陋室,但却始终关注时局动态,对秦国政局多有了解。眼前的魏冉把持朝政,扬威作福,权位已经登峰造极、炙手可热。秦昭襄王虽然不满,但心畏秦宣太后,只好听之任之。张禄(范睢)说:“我听说魏冉专掌秦国大权,妒贤嫉能,讨厌各国宾客。我与他见面,恐受其辱,我且藏匿于车厢之中,免生意外。”

    一会儿,魏冉赶到,王稽下车迎接参见。魏冉也下车相见,慰劳说:“你为国辛劳了!”二人立在车前,叙说寒暖。魏冉问:“函谷关东近来有什么事吗?”王稽鞠躬答道:“没有。”魏冉看着车厢,问道:“你有没有带着列国宾客一同前来?这帮人倚仗嘴皮子功夫游说各国,获取功名富贵,一点实用也没有!”王稽答道:“我不敢带这种人。”

    魏冉走后,张禄(范睢)从车箱中出来,便跳下车快走。王稽说:“丞相已经走了,先生可以一同坐车。”张禄(范睢)说:“我偷看魏冉的相貌,见他性情多疑、反应迟钝。刚才看车中,他已经有所怀疑。虽然一时没有搜查,但很快就会后悔,必定再回来,我不如躲避一下。”便同郑安平一起先走。王稽车马在后面跟着。

    大约走了十里远近,果然背后马铃声响,二十骑人马如飞赶来,追上王稽车仗说:“我们奉丞相命令,担心大夫带有游说之客,所以又来查看,大夫不要怪罪!”在车中搜索一遍,见没有外人,才转身离去。王稽叹道:“张禄先生真是个智士,我远远不及!”便命令打马飞驰,走了五六里,遇见张禄(范睢)、郑安平二人,邀请他们上车,一同回到咸阳。




丞相征兵,要征伐哪国

咸阳城中,秦王宫殿巍巍。一位魏国说客正在劝说秦昭襄王:“计策有好有坏,如果秦国进攻魏国就不是好的计策。魏国,位于崤山以东各国的中间地带,如同一条蛇。击蛇尾,蛇首必定相救;击蛇首,蛇尾必相救;攻击蛇身,首尾皆相救。如今的魏国就是天下的中心啊。秦一旦攻魏,天下都来相救。崤山以东各国联合起来,势力增强,是秦国最担忧的事情。当前,秦国势强,如果想扩张领土,不如去进攻南方。其兵弱,天下不能救。”说客滔滔不绝,秦昭襄王越听越烦,他心里自言自语道:“黑夜之中行走的人大声叫喝,不是自身力强,而是内心胆怯。这个魏国说客如同夜行之人,因为胆心自己的祖国被秦国攻伐,故意夸大魏国形势,误导秦国,嫁祸于南方的楚国。”秦昭襄王摆了摆手,不想再听下去了,这名魏国说客知趣退下。

    此时,归国的王稽向秦昭襄王复命。汇报完毕后,王稽奏道:“魏国有一个张禄先生,智谋出众,天下奇才。他对秦国见识非凡,所以臣把他带回来了。”秦昭襄王正对刚才的魏国说客心烦,一听说是魏国的人才,连想也没想就说道:“说客往往喜欢夸大其辞,先让他住在客舍中、听侯召见吧。”

    时光如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张禄(范睢)在客舍中住了一年,也没有被秦昭襄王召见。

    一日,张禄(范睢)在外行走,见丞相魏冉征兵,私下里便问行人:“丞相征兵,要征伐哪国?”一位老人答道:“要伐齐国纲寿。”张禄(范睢)问:“齐国有兵犯境吗?”老人答道:“没有。”张禄(范睢)问:“秦国与齐国东西隔绝,中间有韩、魏两国,而且齐兵没有侵犯秦国,秦国为什么长途跋涉征伐齐国呢?”老人把张禄(范睢)带到无人地方说:“征伐齐国并不是秦王之意。因为陶山是丞相的封邑,而纲寿离陶山很近,所以丞相令武安君白起为将军,攻占那里,增加自己的封地。”

    张禄(范睢)回到客舍中,便给秦昭襄王写了一封信,大意说:“客居在秦国的张禄,冒着死罪,上书秦王。我听说英明的君王主持国政,有功的人获赏,有才的人做官,功劳大的人俸禄多,才能高的人爵位尊,所以没有才能的人不敢滥竽充数,有才能的人也不会被遗弃。如今我在客舍等待大王召见已经一年了。如果大王认为我有用,请百忙之中抽出点时间,听听我的看法;如果认为我没用,还留我在这里干什么呢?说什么在我,听不听却在大王。我如说的不对,杀我也不晚。”

    秦昭襄王已经把张禄(范睢)忘了,看到信后,就命人去叫张禄(范睢)来离宫相见。




肯定是有一片赤心和非凡智谋

张禄(范睢)望见秦昭襄王的车马前来,就假装不知,故意跑入巷子中。内侍追上他说:“大王来了。”张禄(范睢)故意说:“秦国只有宣太后和丞相魏冉,哪里有秦王?”仍然往前走。正争吵时,秦昭襄王赶来,问内侍:“为什么与客人争论?”内侍把张禄(范睢)的话复述一遍。秦昭襄王内心一震,但他表面平静,把张禄(范睢)召入离宫中。

    秦昭襄王不是糊涂人,他心里清楚,张禄(范睢)如此做,肯定是有一片赤心和非凡智谋,便用招待贵宾礼节对待他。

    秦昭襄王让左右人退下,跪立在地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教导寡人吗?”张禄(范睢)答道:“啊,啊!”一会儿,秦昭襄王又跪地请求,张禄(范睢)又答道:“啊,啊!”如此三次。秦昭襄王说:“先生不肯教导寡人,难道认为寡人不配听从您的教导。”张禄(范睢)答道:“不是这样。从前姜太公吕尚在渭水边钓鱼,遇见周文王,被拜为尚父,用其计谋,天下归周。比干,身为王亲国戚,为商朝前途着想,极力劝谏,但商纣王不听,自己遭到诛杀,最后商朝灭亡。我只是客居秦国的外人,处在最疏远的位置。我想要说的,是关系秦国兴亡的大计,关系到大王的骨肉至亲。不深说,对大王您没有用;想深说,又恐怕比干的大祸到了,所以大王三次问我,我都不敢回答。之所以不敢回答,是不知大王能否信任我。”秦昭襄王又跪着说:“先生说的是什么话啊!寡人仰慕先生的才能和赤心,所以才让左右之人退下,专心听从您的教导。凡事,先生都可以说,上至宣太后,下至重臣,愿先生言无不尽。”秦昭襄王这句话,是因为刚才张禄(范睢)与内侍之语,说到心坎,所以要真心请教一番。张禄(范睢)开始担心交浅言深、惹出祸端,现见秦昭襄王如此诚意,就上前说道:“大王让我知无不言,这是我的愿望!”




大王您不是太危险了吗

二人互相拜礼之后,张禄(范睢)坐下说:“秦国土地险要,任何一个国家都比不上。兵马的强大,也是天下无敌,但是兼并天下的计划一直不能实现,称霸天下的业绩也不能成功,难道不是秦国的策略不对吗?”秦昭襄王侧着身子问道:“请说说策略错在哪里?”张禄(范睢)答道:“我听说魏冉要跨越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这条策略太愚蠢了。齐国离秦国那么远,又有韩、魏两国在中间,大王少派兵马,构不成对齐国的威胁;如果多派兵马,就会对秦国产生危害。从前魏国越过赵国讨伐中山,就是攻占了土地,也为赵国所有。为什么呢?是因为中山离赵国近而离魏国远。如今征伐齐国不胜,是秦国的耻辱。如果攻克了齐国部分土地,也是白白帮助韩、魏两国,这对秦国有什么好处?大王不如远交近攻。与远的国家交好取得支持,对近的国家施以征伐以增加秦国土地。从近到远,就像蚕吃桑叶一样。这样下去,天下不用几年,就会被秦国占有。”秦昭襄王十分欣喜,又问:“远交近攻,具体说是什么呢?”张禄(范睢)答道:“远交齐国和楚国,近攻韩国与魏国。如果得到了韩国与魏国,齐国与楚国还能存在吗?”秦昭襄王鼓掌叫好,当下就拜张禄(范睢)为客卿,并立即制止魏冉、白起前去伐齐。

    魏冉与白起,一个是丞相,一个是将军,今见张禄(范睢)突然得宠,都很不高兴。但秦昭襄王对他深信不疑,宠爱一天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