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70章

春秋战国-第170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说楚国令尹昭阳自从得到和氏璧,异常喜爱和珍惜,每日都将它带在身边,不敢片刻分离。一天,昭阳到赤山游玩,随行的有门客、仆从百余人。赤山脚下有一处深潭,相传姜太公曾在此垂钓。深潭边建有一座高楼,众人便在楼上饮酒作乐。酒至半酣,门客们请求昭阳将和氏璧取出,让大家见识一下,昭阳于是便命守宝的家仆将宝匣从车中取出,自己亲手用钥匙将锁打开,解开三层锦套,只见和氏璧玉光灿烂,照人颜面。众门客互相传递观赏,赞不绝口。正在玩赏之际,有一位仆从来报说:“潭中有大鱼跳起。”昭阳起身凭栏观看,众人也一起跟着走上前去。那大鱼一跳丈余,潭中群鱼也随它一同跳跃。过一会儿,东北天边出现一团乌云,眼看大雨将到,昭阳吩咐:“快快收拾回城。”守宝家仆想将和氏璧收入匣中,但却不知刚才传到谁的手中了。和氏璧找不到,众人大乱。

    昭阳回到府中,命令家臣追查盗宝之人,家臣说:“百余门客、仆从中,张仪一贫如洗,且平素人品不端,要真有人盗宝,一定是他。”昭阳心中也怀疑张仪,于是便让人将他捉拿用刑,逼张仪招供。

    张仪确实未曾盗宝,哪肯供认服罪?结果被鞭笞数百下,直被打得遍体鳞伤、奄奄一息。昭阳眼见他性命难保,只得将他放回。旁边有可怜张仪的人,将他送回家中。张仪妻子见他这等模样,流泪说道:“你说你跟着令尹会成为‘和氏璧’,哪知因为这块破石头,你差点丢了命。”又埋怨说:“你今日含冤受辱,都是因读书游说而致。如果安心在家务农,哪会有此横祸临头?”张仪张嘴让他妻子观看,然后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哭笑道:“当然还在。”张仪说:“舌头在,便有本钱,我不会一直这么穷困潦倒下去的。”张仪待伤养好,便带妻儿从楚国到了秦国。

    却说此时,被俘的魏国公子魏昂在秦国忧郁死去。魏惠王闻听,大哭不止,即命大夫龙贾率兵出河西攻秦雪耻。秦国大良造公孙衍率军迎敌,仅仅一役,便斩杀龙贾及魏军两万,占据了魏国河西大半土地。

    魏惠王雪耻不成,反引新忧。万般无奈之下,魏国一面向秦国求和,一面派人重金贿赂公孙衍。




连横,就是在秦、齐之间划一条横线

公孙衍得了重金,便想撤兵。此时,西戎部落义渠逐渐发展壮大,时而骚扰秦国,秦国也常在东部无战事时进攻义渠。这义渠刚强勇猛,信奉“战死为吉利,病终为不祥”,全民皆兵,作战十分英勇,宁死不屈,成为秦国西北部的外患。公孙衍向秦惠文公奏道:“自秦穆公称霸西戎后,多年来西北部边境安静,但今义渠崛起,威胁我国。目前魏国求和,不如答应魏国,转而进攻义渠。”秦惠文公答应,于是,公孙衍撤军回国。

    这时,张仪来到秦国,张仪向秦惠文公游说道:“魏国四面受敌,正是伐魏的良机。公孙衍顾私利而忘公义,让秦国进攻西北游牧民族,实属误国之举。魏国有霸主的根基,如果它缓过劲来全力攻秦,秦国恐怕就很难对付了。”秦惠文公如梦初醒,立即重用张仪,拜其为客卿。此时,秦国的客卿不只是国君贵客,而且履行一些臣子的职责,成为一种职务。公孙衍遭到质疑、调查、排斥,担心被杀,不得不离开秦国,到魏国做了将军。

    张仪做了秦国客卿,便派人送信给楚怀王,申明从前偷璧的冤枉。楚怀王当面责备昭阳道:“张仪是贤士,您为什么逼迫他?现在被秦国重用,岂不是楚国的隐患?”昭阳默然无语,深感惭愧,不久患病而死。

    张仪任客卿后,与秦国公子嬴华带兵攻打魏国,一举拿下魏国的蒲阳城。秦惠文公夸奖道:“你不愧是鬼谷子的高徒。”张仪说:“其实,臣虽与孙膑、庞涓同学师傅鬼谷子,但臣对兵学并不精通。臣的特长是游说各国,如果君上您把蒲阳归还魏国,臣将用连横术游说魏王投靠秦国。”秦惠文公问:“连横术如何讲?”张仪道:“当今天下,秦国是最强的国家,东方的齐国与处于西方的我们秦国不相上下。连横,就是在秦、齐之间划一条横线,臣去游说这条横线上的各个弱势国家,让它们臣服秦国。”秦惠文公非常高兴,当即让张仪入魏。

    到魏国后,张仪先是归还蒲阳,然后对魏惠王说:“秦国对待魏国可是真心实意的好啊!得到城邑反而不要,魏国怎么说也不应对秦国失去礼节呀,应该想法来报答一下吧?”“怎样来报答呢?”魏惠王问道。“秦国给魏国土地,魏国也应该给秦国土地,如果这样,秦国一定会把魏国视为兄弟之国。如果秦、魏结成联盟,合兵讨伐其它诸侯国,魏国将来从别的国家取得的土地肯定会比送给秦国的土地多许多倍。”魏惠王被张仪说动了心,便把黄河以西土地全部献给了秦国,以表秦、魏和好。张仪的连横术首战告捷。




公孙衍趁机发动“四国相王”

张仪回到秦国,立即被秦惠文公提拔为大良造。此时,张仪便劝秦惠文公称王,以号令天下,并要求各诸侯国像魏国那样割让土地作为贺礼,否则就发兵征讨。秦惠文公听从张仪建议,改称秦王,即秦惠文王。秦国派大夫陈轸等使节通知楚国等各国,要求他们割地相贺,诸侯们犹豫不决,纷纷怨恨魏国割肉喂虎。

    魏国奉献了土地,秦国也没把它当作兄弟之国。魏国正在后悔间,秦国派兵夺取了魏国的陕邑。魏国大为惶恐,魏惠王说:“秦国真乃虎狼之国呢!哪有信用可言?”由秦归魏的公孙衍奏道:“以前秦国拉拢魏国,实乃张仪采取的连横之术。今臣献上合纵之术,可以对抗秦国。”魏惠王问:“合纵,怎样讲?”公孙衍说:“当今天下,西边的秦国、东边的齐国最强。南北纵列的这些国家,除楚国可与之抗衡外,其它相对较弱。如果较弱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强国,则能阻止秦国兼并、欺负弱国。这就是臣创立的合纵的理念。”魏惠王点头称好,即命公孙衍实施合纵。

    公孙衍趁机发动“四国相王”,即魏、韩、赵、燕四国互相尊重,都称王,结成联盟,借以增强魏国的防御力量。韩国是韩宣惠王,韩昭侯已去逝;赵国是赵武灵王,赵成侯已亡;燕国是燕易王。由于魏国早已经称王,这样就等于抬高了另外三国的君主身份,达到了合纵的目的,以共同对抗秦国。

    且说秦国大良造张仪在秦国时间一久,发现大夫陈轸很有才干,担心日子一长,秦惠文王会偏爱陈轸、冷落自己,便找机会在秦惠文王面前说陈轸坏话。一天,他对秦惠文王奏道:“大王经常让陈轸往来于秦国和楚国之间,现在,楚国对秦国并不比以前友好,对陈轸却特别好,可见陈轸所作所为全是为了他自己,并不是诚心诚意为我们秦国做事。听说陈轸经常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作为一名臣子,他怎么能这样做呢?臣不愿和这种人在一起做事。最近,臣又听说,他打算离开秦国到楚国去。要是这样,大王还不如先杀掉他。”秦惠文王很生气,马上召见陈轸。




一位楚人,有两个妾

陈轸一来,秦惠文王就说:“听说你想离开寡人这儿,准备上哪去呢?告诉寡人吧,寡人为你准备车马。”陈轸莫名其妙,两眼直盯着秦惠文王,但他很快明白,这里面话中有话,于是镇定地答道:“臣准备到楚国去。”秦惠文王听此,便对张仪的话深信不疑,强压怒火道:“张仪的话果然是真的。”原来是张仪在捣鬼,陈轸顿时明白张仪嫉妒自己、在秦惠文王面前诬陷自己投靠楚国。陈轸不慌不忙解释道:“臣如果不忠于大王,楚王又怎会要臣做他的臣子呢?”“既然你忠于秦国,那你为什么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陈轸坦然一笑,对秦惠文王奏道:“大王,臣如果将秦国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还会收留臣吗?”秦惠文王一听,糊涂了。

    陈轸接着说:“一位楚人,有两个妾。有人勾引那个年纪大的妾,遭一顿大骂。他又去勾引那个年纪轻的妾,得一时欢畅。这个楚人死了,有人就问那个偷情者:‘如果你要娶她们做妻子,是愿意娶那个年纪大的呢,还是娶那个年纪轻的呢?’他答道:‘当然要娶那个年纪大的。’人们又问他:‘年纪大的骂你,年纪轻的喜欢你,你为什么要娶那个年纪大的呢?’他说:‘处在她那时的地位,我当然希望她答应我。但她骂我,说明她对丈夫很忠诚。如果娶她为妻,我当然也希望她对我忠贞不贰,对那些勾引她的人破口大骂。’大王,您想想看,如果臣常把秦国的机密泄露给楚国,楚国会信任臣吗?会收留臣吗?臣是不是楚国的同党,大王您该明白了吧?臣刚才说去楚国,实是为了外交事务,而不是泄露机密、投靠楚国。”秦惠文王听陈轸这么一说,消除了疑虑,更加信任陈轸。

    张仪见弄巧成拙,便奏请秦惠文王允许他前去魏国。秦惠文王不解地问:“你为什么要舍弃秦国去魏国?”张仪答道:“魏国倡导合纵,以对抗秦国。臣这次去魏国,就是继续实施连横术,拆散合纵。如果能得以执掌魏国的权柄,一定使魏国率先臣服秦国,为各国诸侯做个榜样。”秦惠文王点头答应。

    此时,魏惠王已去逝,魏襄王继位。张仪来到魏国,对魏襄王说:“我之所以舍弃秦国高官,而来魏国,是因为我是魏人,不能不为家乡着想呀!”魏襄王见张仪能言善谈、才华横溢,便任命其为相国。




这就是有名的“五丁开山”

张仪乘机劝说魏襄王:“魏国南与楚国接壤,北与赵国为邻,东挨着齐国,西与韩国相连,难免会被人侵略分割。因此说,魏国如果不服从秦国,就难保平安。”将军公孙衍在秦国为臣时,就遭张仪攻击,如今坚决反对张仪道:“魏国倡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