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11章

春秋战国-第111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从领军士数十人,假装成败兵,跑回郢都,绕着城墙边跑边喊。

    郢都城内的人信以为真,没有不惊慌的。一会儿,斗成然到,说的相同,城里人更信了,都上城瞭望。斗成然跑去报告新王芈比:“旧王芈虔极为恼怒,率军前来讨伐您擅自为王之罪。大王您要早定计策,免遭侮辱,臣也逃命去了。”说完,狂跑而出。

    新王芈比召来芈黑肱问计,芈黑肱说:“这都是蔡朝吴害的我们呀!”兄弟相抱大哭。宫外又传说:“反攻大军已经进城了!”芈黑肱先拔出佩剑,割断喉管而死。芈比慌急,也拿剑自杀。宫中大乱,哭声不断。




欢声如雷,如同枯树开花

斗成然带众人重进宫中,清除尸首,领百官迎接芈弃疾。城中人不知道,还怀疑来的是楚灵王。等到这些人进城后,看见是芈弃疾,才明白前后报信,是出于芈弃疾之计。这时,有呼芈弃疾高明的,有呼自己上当的。

    芈弃疾入城后即位,改名芈居,这就是楚平王。

    却说楚国大夫屈寨等人围困徐国,久久无功,怕被楚灵王诛杀,不敢回国,暗中和徐国联络,各自安营相守。听说楚灵王已死,就解了徐国之围,班师回国。走到豫章,吴国公子吴光领兵袭击。这吴光,是吴国先王诸樊长子。吴国听说楚国出了内乱,便乘危出击。吴军打败屈寨等人,三百乘兵车全被吴国俘获。

    此时的楚平王还顾不上吴国,他即位后安抚众人,用公子之礼为芈比、芈黑肱安葬。他又按功行赏,任用贤能,用斗成然作令尹,阳匄为右尹,念薳掩、伯州犁含冤而死,就用伯州犁之子伯子恶任左尹,薳掩弟弟薳射、薳越作大夫。蔡朝吴、蔡洧、夏啮都授大夫官职。这时伍举已死,楚平王赞赏他生前有直言敢谏的美德,就起用其子伍奢。其余薳启疆、郑丹等一些旧臣,或照旧在朝,或告老还家。想让观从为大夫,观从说他的先人从事占卜,他愿意任卜尹,楚平王同意。群臣谢恩,只有蔡朝吴和蔡洧不谢,要辞官离开。楚平王问他们缘故,二人奏道:“我等是蔡国人,现在大王王位已定,而蔡国尚未复国,我等有什么脸面站在大王朝堂上呢?从前楚灵王由于贪念兼并别国,以致丧失人心。大王只有改变他的做法,才能令人心悦诚服,因此恳请大王恢复陈、蔡二国。”楚平王新登大宝,正在兴奋之中,当即同意,派人访求陈、蔡国君的后裔,得到陈国公孙陈吴,蔡国世子陈有之子公孙蔡庐,于是公孙陈吴成为陈国国君,这就是陈惠公;公孙蔡庐成为蔡国国君,这就是蔡平公。

    陈惠公、蔡平公二人各回本国,蔡朝吴、蔡洧随蔡平公回蔡国,夏啮随陈惠公回陈国。楚平王让陈、蔡军民,各归本国,并厚加犒劳。前番楚灵王抢掠的二国珍宝、财物,全部归还。陈、蔡二国君臣,欢声如雷,如同枯树开花。

    楚人还不知楚灵王已死,人心惶惶,某日夜间谣传楚灵王到,男男女女惊起,开门向外探看。楚平王有些忧虑,就暗中和观从商量,让他在汉水边上找个死尸,加上楚灵王衣帽,从上游放到下游,假说已得楚灵王尸首,归报楚平王。楚平王派斗成然去安葬,然后出榜安慰国人,人心这才安定下来。楚平王不忘派人寻访楚灵王,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寻访人找到申亥,申亥把埋葬之处相告。楚平王便给楚灵王迁葬,同时改夷邑为城父,不再交给陈国。




第一项是“作封洫”

迁葬完,斗成然向楚平王奏道:“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穿粗衣旧布,所以晋文公的臣下穿着都不讲究。一个国家的君主喜欢怎样,臣下就会怎样。昔日,楚灵王好细腰,楚国多有饿人。为了让楚国更加强盛,请大王禁止细腰歪风。”楚平王答应,楚国恶性细腰之风瞬间消失。

    就在周边国家陈、蔡如同一叶扁舟,在楚国逞强、诸侯争霸中风雨飘摇之时,郑国因为有了一个子产而相对平静下来。

    且说郑国上卿子皮发现子产确是个难得的治国人才后,就主动让贤,向郑简公推荐让子产为上卿。子产就任上卿后,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第一项是“作封洫”。子产从整理、改革田制入手,丈量土地,划分疆界,编制田亩,沟通水利渠道,承认土地私有权,并对私田按亩征税,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项改革是“作丘赋”。丘本是被征服部落的地区,他们不服兵役,也无作甲的义务。子产按照一丘之人数征发军赋,以此充实国库,增强军备。第三项改革是“铸刑书”。子产把郑国新制度,用法律条文形式记录下来,铸刑书公布于众,让人们遵守。子产改革之初,得罪了一些人,百姓也因增加了新的军费负担而怨嗟。郑国人到乡校聚会,议论新政好坏,还有人唱歌道——

    取我衣冠而藏之,

    取我田畴而控之。

    谁杀子产?我参与之。

    子产听了后,不以为然:“为了郑国利益,纵使牺牲个人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欲为善就必须贯彻如一,否则所行之善就不能得到实际功效。我已下定决心让郑国复兴起来,即使因此遭致人民的怨尤,也不能改变我革新初衷。”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向然明说:“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向你讲一个三百年前的故事。”子产讲的是周厉王时期的事情——

    周厉王残暴无道,百姓纷纷责骂他。邵穆公对周厉王奏道:“百姓已不堪忍受暴虐的政令啦!”周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一个卫国巫师,派他暗中监视敢于指责自己的人,一经巫师告密,就横加杀戮。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在路上相遇,也只能以眼神表达内心的愤恨。周厉王颇为得意,对邵穆公说:“寡人能制止毁谤啦,百姓再也不敢吭声了。”邵穆公答道:“大王您这样做只能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防范百姓之嘴,比防备河水泛滥更不易。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若堵住百姓之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者想法排除堵塞加以疏通,治民者也要善于开导而让人说话。大王处理政事,应该让公、卿、大夫、士等各级官吏敢于进谏,让史官讲史,让内侍听取百姓意见并转达给大王,让内亲外戚为大王您察是非,补过失。如此,国家政令就会畅通。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周厉王不听,百姓依旧不敢公开发表言论。过了三年,愤怒的人们把这个无道天子放逐到彘地。




为什么要毁掉乡校呢

大夫然明听得很认真,子产说道:“为什么要毁掉?人们干完活儿到乡校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好坏,有什么不可?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能防止怨恨。制止这些议论非常容易,但是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会导致河水大决口,那样伤害的人更多,是挽救不了的,还不如开个小口导流。这些议论,我们应该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大夫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我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照您说的这样做,郑国就有了前途!”

    公元前525年,鲁、郑等国上空出现彗星,精通象纬之术的郑国大夫裨灶推测宋、卫、陈、郑四国将要同时发生火灾。他请求子产用玉瓘祭神以禳除火灾。子产没理会他。五月,大火星开始在黄昏出现。初七日,刮风。精通阴阳之术的鲁国大夫梓慎说:“这叫做融风,是火灾的开始,七天以后,恐怕要发生火灾吧!”初九日,风刮得很大,十四日,风刮得更大,宋国、卫国、陈国、郑国都发生火灾。裨灶说:“不采纳我的意见,郑国还要发生火灾。”郑国其他大夫请求子产采纳他的意见,子产还是不同意。大夫然明说:“宝物是用来保护百姓的,如果这小小的玉瓘可以消除火灾,您还爱惜它干什么?”子产说:“天道悠远,人道相近,两不相关。如何由天道而知人道?裨灶哪里懂得天道?这个人的话多了,偶尔就会有说中的时候。”子产依旧不给。然明知道子产心地无私,便不再规劝。后来,郑国确实没有再发生火灾。

    时隔不久,郑国发生大水灾,有龙在城门外的深渊争斗,国内的人们请求举行禳灾求福的祭祀。子产不答应,向人们说道:“我们争斗,龙不看。龙争斗,我们为什么偏要去看呢?那深渊本来就是龙居住的地方,如果向它们祭祀祈祷,又怎能使它们离开呢?我们对龙没有要求,龙对我们也不会有要求。”郑国便不为此事祭祀。




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

几年后,郑国改革见了成效,国家强盛了,人民富裕了,社会安定了,国无盗贼,道不拾遗,桃枣熟于街道两侧也没有人乱摘。先前那些对子产恨之入骨的百姓,转而对子产改革极为拥护。批评性的言论听不到了,代之的是热烈的颂扬。在郑国乡校里,又有人唱歌道——

    我有子弟,全靠子产谆谆教育;

    我有田地,全靠子产鼓励种植。

    如果子产去世,还有哪个可以接替?

    子产既不畏惧改革困难,也不因改革胜利而骄傲。他对郑国商业依旧坚决维护。晋国中军将韩起托他低价购买郑国商人的一只玉环,但子产严格遵守郑国以前与商人订下的约定,拒绝了韩起请求。宁可得罪强大晋国的当权者,也不让本国商人利益受损害。当年晋国送给子产的铜А⒂耥啵苍绫蛔硬舻簦糜米髦9饪АV9迪至顺ぶ尉冒玻胨牧诤湍老啻Γ⑷弥9裰诎簿永忠怠

    公元前522年,郑国上卿子产病危,嘱托家人,他生不占民财,死不占民地,死后埋葬到陉山之顶。子产病逝后,家人谨遵遗嘱,挖坑垒石埋葬。子产死讯传开,郑国青壮年号啕大哭,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