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春秋战国 >

第11章

春秋战国-第11章

小说: 春秋战国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蹈#宰鋈魏问虑槎寄艹晒ΑO衷诎傩崭饔懈鞯南敕ǎ痪夏桓鋈思漓敕岣唬帜芮蟮檬裁锤F兀烤夏Ω眯廾髡危捉值芄遥庋拍苊庥诨瞿选!彼婺潞詈ε铝耍阈廾髡危皇辈桓仪峋偻

    楚君芈通雄心勃勃,天天谋划着给以随国为首的防楚同盟一点颜色瞧瞧。不过,芈通不是一个喜欢冲动的人,他伐随,是看时机的。当随国出现涝灾、农业歉收时,楚君芈通便跃跃欲试了。他不去找什么理由,就亲率大军,兵临随国城下。




贤臣与宠臣

随国除贤臣季梁外,还有个宠臣随元,他是随国公族,官居少师,也就是世子师傅。随穆侯喜欢奉承话,所以嘴甜的随元受到宠爱。少师随元此时奏道:“楚军无故前来,也会无故而回。请让臣去楚军打探一下,或许凭借君上的神威和下臣的口舌,就能和平解决,让他们撤军。”随穆侯很高兴,就派少师随元到楚军去。

    楚国国君之下,设令尹、莫敖等官职。此时令尹是斗伯比,国君芈通之弟,因出生在斗地,所以以斗为氏。令尹斗伯比听到少师随元要来,便对楚君芈通奏道:“随国联合其它小国阻挡我们,是因为我国扩充兵马,引起了他们的惧怕。要想拆散他们的联盟,就应该想办法离间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随国骄傲自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结成同盟的小国。小国离心,便对楚国有利。臣知道随元这个人很骄傲,容易自大,请君上隐藏我军的精锐,让他看到疲弱的军容,从而助长他的骄傲。”楚君芈通对斗伯比说:“随国有贤臣季梁在,这样做有用吗?”斗伯比说:“随君信任随元,一天没用,两天没用,半年就会有用的,我们这是为以后打算。”楚君芈通采纳斗伯比意见,故意把军容弄得疲疲塌塌,让随元来看。

    随国少师随元来到楚营,左瞧右看,但见楚军武器盔甲都生了锈,军士一个个非老即弱,不堪一击,心情非常高兴,不自觉间露出狂妄高贵的神态。随元对楚君芈通说:“你我两国井水不犯河水,贵国为何来犯?”楚君芈通也不避讳,直接说道:“如今中原各国失控,互相攻伐杀戮,寡人虽是南蛮,也想来参与中原政事。贵国挡住了寡人的去路,所以我军兵临城下。”随元笑了笑道:“既然贵国想参与中原政事,那您有什么具体想法吗?”楚君芈通说:“楚国沃野千里,国君才是个子爵,因此去中原请周天子提高寡人的爵位。”随元说:“这点事,就不用劳驾贵国兴师动众了。如果贵国肯撤兵,敝国愿代劳。”楚君芈通说:“好。”就和随国少师随元订立了盟约,然后撤兵回国。

    少师随元回城来见随穆侯,喜不自禁地讲述了楚军疲弱不堪的样子,然后奏道:“楚军老弱涣散,必将不堪一击。请贤明的君上派一支兵马追杀他们,定会打得他们落花流水,使楚国今后不敢正眼看我们神明保佑的随国。”随穆侯听了很兴奋,就要起兵。大夫季梁闻听,急忙跑进来谏道:“不行,不行!楚国几十年来,勤修国政,开疆扩土。楚君更是志向远大,祸心包藏。少师随元看到的,并非他们真正面貌,实是引诱我们上当。要是追赶他们,准得落入他们的圈套。”随穆侯一时拿不定主意,追赶之事就放弃了。




齐天大圣楚武王

随穆侯对楚君芈通之要求照办不误,派使节谒见周桓王,说当今楚国强大,雄居南方,声名显赫,已与随国盟会,愿为天子效劳,请加封楚子为楚侯,从而抑制其狼子野心,为周所用,如不加封,楚人必如洪水猛兽,北上侵犯中原,让天下不安。周桓王一听,大发雷霆,历数楚国不服周、吞并周封诸侯的恶行,声嘶力竭地吼道:“小小楚子,居住南蛮之地,凭什么给他封侯?”周桓王拒绝提高楚君爵位。末了,周桓王还向众臣以及前来的随使说道:“寡人听说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讲的就是楚国这些鸟人。说楚国有一个坐船渡江的人,他的宝剑不小心从船上落入江中。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就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众臣闻听此故事,皆哈哈大笑。周桓王更上情绪,大声说:“船已经往前驶过了,而剑却不会和船一起前进,用这样的方法去寻找宝剑,不是愚蠢可笑吗?”众人又笑了。周桓王顿了顿说:“这种傻气腾腾的楚人,还想封侯?寡人能答应吗?”

    随穆侯无奈,只好派使节前往楚国,告诉楚君芈通,提升爵位的请求没有获得周桓王批准。楚君芈通一听,跳了起来,大怒道:“往上说,寡人的先祖是创下周朝天下的周文王、周武王的师傅;往下说,楚开国以来,南方蛮夷无不归服。功劳这样大,周天子却不提高寡人的爵位,真可恨也。既然周天子不加封寡人,寡人就自己加封自己吧。”楚君芈通将欲称王的想法说出来,咨询众臣意见。众臣纷纷说,楚君称王,必将冒犯周天子及各国诸侯,闹不好还会联合来犯。令尹斗伯比奏道:“二百余年前,先祖芈渠为国君时,立其长子芈康为句亶王、次子芈红为鄂王、少子芈执疵为越章王,分居江上楚蛮之地。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各国诸侯空前一致,声讨我楚国。没办法,为了免除周天子伐楚,便为子去其王号。”楚君芈通认真听,当听到斗伯比搬出史实来劝他时,楚君芈通不但没放弃这一想法,反而大大激发了他的豪迈气概。楚君芈通说:“先祖在国力尚弱时,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寡人到现在却迟迟不敢为天下先,真是羞愧。”众臣都默然,楚君芈通断然说道:“寡人听说,鲁国新君即位时,就不再去周天子那儿要求册封了。周天子讨伐郑国,竟被郑国打得大败,还被射中肩膀。现今的周天子,已是形同虚设了。寡人决意称王,就是不服周。”自此,楚君芈通自称楚王,即楚武王。




老子就是不服周

楚国此举,公然与周王室分庭抗礼,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出乎楚国意料的是,在周王室衰微、各国诸侯自顾不暇之时,谁也没真正地去和这个“齐天大圣”计较。楚人渐渐由胆虚变得牛气。时至今日,湖北人说话,在遇到不服气或不甘心时,还习惯说一句“老子就是不服周”,“不服周”这个词,就源于此。芈通称王后,又由心安转向意欲称霸。称霸,是英雄之气概。楚武王邀周围各国诸侯到沈鹿会盟,意在拆散随国攻防同盟。周边小国惧怕楚国兵威,皆到,惟独黄、随两国国君缺席。黄国(在今河南省潢川县附近)离沈鹿较远,情有可原,但随国离沈鹿很近却缺席,楚武王认为是藐视自己。会盟结束后,楚武王一面派侄儿芈章去责备黄国,一面兴师伐随。

    楚武王亲自率兵前往,驻扎在汉水、淮河之间。随穆侯召集众臣商议抗拒楚军之策,大夫季梁奏道:“原先与我们随国订立攻防同盟的诸侯,多数参加了楚国沈鹿会盟,已不会同我随国一起对抗楚国。楚军锋芒锐利,不可轻敌,不如用谦卑的言语去同他们讲和。楚国要是听我们的,重修旧好也就目的达到了。要是他们不听,理亏的也是楚国。楚军欺负我们低声下气地和他们讲和,军士就会松懈懒惰;我军见到楚国拒绝讲和,将士就会十分愤怒。我军愤怒而敌军懈怠,就可以和他们打一仗,那样打胜的希望也就大了!”少师随元在旁,禁不住伸胳臂、挽袖子,反驳季梁:“你怎么怕得这么厉害!楚国人远道而来,就是自己送死来了!要是不快点儿打,恐怕他们又会像上次那样逃跑掉,那样就可惜了。”这次随穆侯没听季梁之言,而是相信力长随国志气的随元,亲自领兵抗楚,在青林山下布阵。

    大夫季梁爬到兵车车顶瞭望楚军,然后下来对随穆侯奏道:“楚兵分成左右两军,楚国的习俗是以左为上,楚王一定在左军,他在的地方一定集中了很多精兵。请君上您下令攻打势力较弱的右军,如果右军败了,左军也就泄了气。”季梁是个精通军事心理的良才,可是却遇到了心高气傲的少师随元,这好比一堆烈火遇到了一场冷雨,如果火不够大,只能被浇灭。随元冷笑着说:“躲着楚王不敢去攻,那会让楚人笑话的!”只简单一句话,就说动了随穆侯。随穆侯这几年来越来越疏远季梁,而听信随元。随穆侯依随元之言,下令攻打楚国左军。




骨子里不服气,暗暗积结力量

楚军打开阵门,放随军进来,当随穆侯冲到阵里时,四面埋伏的楚兵全都杀了出来,人人勇猛,个个争先。片刻间,少师随元便被楚兵刺死。大夫季梁保护着随穆侯拼死拼活往外冲,可楚兵越来越多。随穆侯只得弃了兵车,扮作军士,在季梁等人的血拼下逃了出来。随军点了点人数,死伤十之六七。随穆侯羞惭地对季梁说:“寡人不听你的话,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随穆侯又问:“少师随元呢?”左右人将随元阵亡消息报告给随穆侯,随穆侯不住地叹气。季梁说:“这个误国之臣,死了也就死了,君上不要可惜。当务之急,是要和楚人讲和,让其退兵。”随穆侯说:“今后国事,寡人就听你的了。”季梁便去楚军讲和。

    楚武王见随国大夫季梁来讲和,怒气冲冲地说道:“你们随君不到沈鹿会盟,又领着兵马来抵抗,现在打败了才来讲和,哪有什么诚意可言?”季梁面不改色,从容地说道:“那是误国之臣随元恃宠贪功,强迫我君去行兵布阵,实在不是我君的本意。如今随元已经死了,我君也知道自己错了,特派我来向大王您赔礼道歉。大王您要是原谅了,我们就带领汉水以东各国臣服于楚国,请大王您好好想想吧!”此时斗伯比在旁,他对楚武王奏道:“这是上天不想让随国灭亡,因此才除去了那个误国之臣。既然有季梁这样的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