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唐隐王 >

第132章

大唐隐王-第132章

小说: 大唐隐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没有得到李承训的回答,但宋管家还是感觉受宠若惊。李世民已经和他打过招呼,可以不限制李承训的自由,也不用盯着他出府,但李承训居然来请他一同出府办事,当真是不拿自己当外人啊。
    既有一喜,也有一忧,宋管家不聪明,但也不糊涂,他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可李承训对他越好,皇帝或许会对他越猜忌,决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
    因此,他临走时特别告诉童钱,让他马上入宫禀告皇帝,自己和老爷出门办事去了,地点不清楚,待回返后再入宫禀报。毕竟,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谨慎些好。
    二人出了城门,便策马狂奔,及至来到终南山下,宋管家才有些明白老爷的意图。宋管家带路,二人弃马步行,大约正午时分,才到得寺庙。
    那山门外礼客的知客僧见来了一位器宇轩昂,衣冠楚楚的豪客摸样的公子,身后跟着一个气度不凡的老管家,不敢怠慢连忙迎上前去。
    这守门礼客的僧人都是寺内最为伶俐者,只见他双手合什,身躬一礼,“施主有礼了。”
    李承训忙回了一礼,“在下洛阳商人,想进寺布施。”
    “施主里面请!”知客僧侧身引着李承训入内,边走便说道:“不知施主施舍本寺多少香油钱?”
    因这寺庙是皇帝常来的,所以寺内僧人特别讲究排场礼仪,同样也会给不同施舍者以不同的待遇,从食宿到寺内高僧的接待规格。
    李承训见他发问,心知肚明,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给佛祖奉个金身!”
    知客僧闻言一怔,好似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停住了脚步,回眸看他。
    李承训微微一笑,“请小师傅带路!”
    “阿弥陀佛”,知客僧再施一礼,口中直呼佛祖保佑大善人,便一路引领着他们二人去办理募捐手续,及至清点出布施来的白银足有五千两时,脸上顿时笑逐颜开,再也掩饰不住,忙又把他二人引致斋堂,安排另一位小沙弥好生招待,自己则乐颠颠的跑去方丈室禀报,这样的大善人必须要方丈亲自接见的。
    李承训吃过斋饭,便有小沙弥引着来到方丈室,他见方丈智俨禅师正坐在禅凳上,默习着经文,一种崇敬之意油然而生。
    智俨被尊为华严宗二祖。他博学多识,著述很多,据《华严经传记》说智俨有经、论义疏二十余部,章句简略,解释新奇。
    这样一位历史上著名的高僧,就坐在来自现代的李承训面前,如何能不令他动容?只是他在现代对于佛学了解不多,仅仅知道他是华严宗二世祖而已。
    智俨大师见到立在殿中的李承训,也眼前一亮,忙起身合什,宣了句佛号,开口道:“施主虎目龙睛,当非凡人!”
    “大师谬赞。”李承训也双掌合什回了一个佛门礼仪,然后在智俨大师的指引下,落坐在他身旁,“弟子久闻至相寺乃华严祖庭,因此慕名而来。”
    智俨大师颔首道:“施主有心了,不知施主有何烦心之事,但讲无妨。”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论在家还是出家,这人情世故还是一样,谁人无事给你这么多的香火钱?这钱越大,可能事情越难办,但再是难办,也不会超越佛家规程,聪慧绝顶的高僧自然也知道香火钱是不能白要的,佛讲缘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善缘?
    李承训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但他还觉得不够,恭敬地道:“方丈大师,其实弟子有两件事,一是还愿,二是礼佛。”
    “哦?”智俨大师眉眼不动,他来见李承训之前,就问过寺内负责接引的师傅,说这人是一次来寺庙,如今见说是还愿,虽感疑惑,知必有因。
    “在下祖籍洛阳人士,姓夏,”李承训又打起了三弟夏承的名号,继续说道:“在下月前生了一场大病,延请数位郎中,都无济于事,后来家母招待了一位登门化缘的师傅,那位大师亲自为我把脉医治,并在府内住了整整七日,总算把我救了过来。谁知还未等得家母答谢,那位大师便飘然而去。”他觉得编排瞎话欺瞒这位高僧,心中很是忐忑,可也无奈。
    智俨大师微微颔首道:“善哉善哉,施主面相,乃是通天大福之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他能在这皇帝御用的寺庙力主持,除了精通佛法外,也是洞明世事,无论说话做事,始终不温不火,给人以舒服。
    “借大师吉言!”李承训致谢之后,继续说道:“那位大师走后,丫鬟整理房间时在床头发现一部华严经。因此家母四处差人去寻那和尚,这洛阳附近的华严寺庭皆已走遍,也是没有访得,听说长安终南山中的至相寺是华严祖庭,因此特差小儿来访。”
    智俨大师腹内排查,他这寺庙之中也无那种高人啊?于是询问了李承训那和尚的相貌。
    李承训自然编排了一个大众相貌,以显示其平凡,目的便是让这位高僧猜不出是谁,好便于他下一步行动。
    “施主,您要访的高僧,怕不是本寺僧侣!”智俨大师思来想去,他寺里共有七八十位僧人,却都在寺中多年,未有出去云游的,当不是寺里僧侣,这才缓缓回应道。

第六十六章 潜伏入寺
    “大师。老母敬佛之心甚炽。特地差人做了许多僧衣僧帽。让我亲自交予诸位大师手中。若能见到恩人。自是另一番酬谢。若是见不到。也不妨事。这里是华严祖庭。是那和尚的根本所在。也算是敬了那位大师救命之恩。”
    李承训说的异常中肯。说完之后。又身鞠一躬。
    智俨大师犹豫了一下。轻叹一声。“好吧。若不让你见。你必不死心。”说完。他吩咐沙弥立即安排寺内僧众到上院大殿前集合。
    李承训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之所以要费尽周折见每一个僧人。是想凭借自己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找一找那个可能混入寺僧中的倭国人。“纯一君”。
    因为再怎么说。倭国人和中原人也是不同。他们有自己的心里特征和样貌特征。他相信自己能看出蛛丝马迹。
    “还愿之事。老衲依了施主。那请问‘礼佛’一事又何解。” 智俨大师波澜不惊地问。
    李承训毕恭毕敬地道:“家母曾言。若到得华严祖庭。必恳请方丈大人允许小子在寺内住上月余。日日吃斋诵佛。以报答佛祖之恩。”
    “这。”智俨大师略显犹豫。按说百姓寄宿寺庙。那是常事。算不得什么。寺庙本着方便世人。普度众生的原则。对于寄宿的香客也都照拂有佳。可这至相寺与众不同。他是皇帝常來的地方。自然不能随便许人留宿。
    “大师。弟子也是笃信佛法之人。因何拒之门外。”李承训不敢松劲儿。也是苦苦相求。
    “罢了。佛度有缘人。施主福缘深厚。当不至于给本寺招來祸患。那你就留下吧。只是施主千万记住。山顶的“秦王寨”且莫靠近。”
    “是。是。弟子只在寺内伴佛诵经。不会乱走的。”李承训赶紧应承。他不虽不懂“秦王寨”是什么意思。但是也不好开口去问。自己尚有一个月的时间。总会访问明白。
    此时。进來一位肥头大耳。身披红黄袈裟的壮年和尚。來到智俨方丈身前。双掌合什道:“方丈师兄。寺内弟子全已聚集在上院大殿之外。请方丈大师移步说讲。”
    李承训观其穿戴。看起气度。应是寺内的有些分量的和尚。果然。他听到智俨和尚介绍说:“夏施主。这位是老衲的师弟。智聪法师。老衲不主事时。都是他在照料。”
    “智聪大师。”李承训躬身行礼。
    “阿弥陀佛。贫僧有礼了。”智聪合什回礼。
    “夏施主。请。” 智俨方丈起身。双掌合什。
    “方丈大师。请。”李承训尊尊有礼。
    智俨方丈微微颔首。当先出了房门。李承训和宋管家紧随其后。智聪最后。一众人等向上院大殿前行去。
    智聪颇为健谈。路程不远。他却把寺里的大概向李承训介绍了一番。李承训听说寺里方丈以下共计七十八人。他准备了一百套衣帽。足够。剩余的给寺里做储备。
    至相寺三进院自下而上。把山门、大殿、法堂一线贯通。构成了寺院的主体建筑。而上院是四层平台中最大的一台。期间有五间法堂高踞在上。两厢客厅南北相对。那些僧众正在这些法堂、厢房环绕的空场之上。
    此时。僧人们队列整齐。无人吵闹喧哗。这种情况在其他庙里并不多见。想是此处是皇庙。僧侣们不得不注重这方面的训练。
    智聪站在大殿中最高的台阶上。颇有一种领袖群伦的感觉。也许他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吧。他慷慨激昂的向众位僧人讲述了“夏施主”前來布施的经过。而后便要求僧人们列队从李承训面前承接僧衣走过。
    智俨方丈潜心修佛。寺内一应俗世都放手让智聪料理。只是今日李承训的突然造访的时候智聪正不在。这才出來与李承训会面。现在自然是任由智聪安排。而不加干涉。
    李承训开始分发衣帽。僧人们井然有序的他身前经过。他便从宋管家手中拿过衣帽。交予來人手中。同时仔细端详这人的面貌身形。举止样貌。
    七十八名僧人依次而过。无一例外的宣示佛号以示感谢。之后便自行散去。
    李承训眉头深锁。他居然洠в蟹⑾忠桓鲂渭?梢傻暮蜕小0凑账畛醯南敕ā<热皇琴凉恕1厝换嵩谛卸⒀杂铩I踔辽裆舷允境霾煌谥性说钠省D训滥歉觥按恳痪笔侵性恕
    “方丈大师。方才听您提到‘秦王寨’。那里可还有僧众。可别漏了才好。”李承训仍是不死心。恭敬地问道。
    未等智俨方丈答话。智聪法师便接话道:“那里皇帝陛下的避暑行宫。内里洠в兴律6际切┍匚馈!
    李承训心中一动。连忙回道:“那好。智聪大师。方丈大师。”他给二人行礼过后。继续道:“既然都已给寺僧布什了衣帽。家母第一桩心愿算是了了。这第二桩。少不得还要劳烦寺里诸位师傅了。”
    智聪大师不明所以。目光看向智俨方丈。后者把方才与李承训的谈话大致说了一遍。然后对他吩咐道:“师弟。夏施主在寺内暂住。你要照看好他的生活。有需求尽量满足他!”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