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越南1954 >

第75章

越南1954-第75章

小说: 越南1954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略作权衡了一番,若有所思地说:“派一个使团没问题,关键对方会不会接待,如果避而不见或者不对等,会不会影响到国家形象?”

要钱重要还是要脸重要,跟蒋总统一个德性,生怕被人家小瞧了。

李为民可不想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极力劝说道:“琰先生,国家刚独立,接下来需要与西方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可以把此行当成投石问路。”

“好吧,我安排人跟你们一起去,但还是以争取援助为主。”

“琰先生放心,我们不会让您失望的。”

……

“乞丐团”阵容确实庞大,随行人员有国际红十字会、天主教会、越南慈善总会、美国合作社、越青会和华青会的志愿者,有参与采访“自由之路”行动的国外媒体记者代表,有出现在《自由之路》纪录片中的神父、难民和孩子,共123人,不得不包两架客机。

工投公司商务代表团阵容更庞大,刘家昌亲自带队,招商引资部、发展研究中心、海外部和企划部几乎倾巢而出,准备的各类资料整整打包了六十多箱,要包两架客机和一架运输机。

不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出去之后短时间内不会回来,要在西方各国设立商务代表处,专门负责工投公司在海外的融资、招商、采购等事务。

越南航空没这么多架客机,机长们也没飞越洋航线的经验,只能便宜美国航空公司。

这次出去没两个月回不来,并且会经过法国。

吴莉君终于可以跟一次路,同朱斯蒂娜一起以“乞丐团”志愿者身份登上客机,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出国,小丫头有些兴奋,拉着阮明秀手激动不已地问:“表姐,你有没有出过国?”

“去过一次香港,还是很小的时候坐你们李家船去的。”

“朱斯蒂娜,你肯定去过很多地方。”

有机会去美国,听说还会去好莱坞,朱斯蒂娜心情好了许多,嫣然一笑道:“就法国和印度支那,没去过其它地方。”

“如果知道你要回法国,青青肯定很高兴。”

想到父亲和哥哥仍没消息,朱斯蒂娜黯然道:“就去看看我祖母,看完之后还是要回来的。”

第九十二章本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

商务代表团在启程前做了大量准备,有刘家昌、陈世国等高层负责,抵达美国之后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需要李为民操心。

陈丽春父亲陈文章和伯伯陈文杜率领的外交使团,有一些美国参议员和众议援自发成立的“越南之友协会”帮着牵线搭桥,同样不需要操心。

他的精力全集中在“乞丐团”,客机刚起飞就召集一干“乞丐”开会。

“神父,主教大人有回复吗?”

“有。”

阮文清神父从旧皮包里掏出一份资料,不无兴奋地介绍道:“主教大人与全美32个总教区全部沟通过,教会的兄弟姐妹非常愿意提供帮助。我们可以住教堂、教会学校和教会大学。

圣约翰大学、德保尔大学、西顿霍尔大学、迪尤肯大学、戴顿大学、圣托马斯大学、旧金山大学、圣路易斯大学、马凯特大学、乔治城大学和圣母大学不仅承诺给提供校车、免费食宿,还动员志愿者组织后援团,为我们提供一切便利。”

斯贝尔曼主教在美国天主教徒中的影响力不容置疑,有他帮忙,下飞机之后就可以白吃白住。

钱多,人傻,不想方设法多骗一点,真白活这一回。

李为民满意的点点头,循循善诱地说:“各位,我们此行代表的是‘难民救助联席会议’,肩负着为上百万难民募集善款的重任,下飞机之后的一言一行要谨慎、谨慎再谨慎。不住酒店、不去餐馆、不旅游观光、不购买任何非必要的物品,更不要说奢侈品。怎么节俭怎么来,只有这样才能打动别人,才能赢得同情。”

整个机舱中就媒体记者代表菲利普衣着最讲究,出手最大方。十几个随行的难民代表和孩子,别说语言不通、人生地不熟,不可能出去消费,就算想出去消费也没钱。

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这个独家采访机会,菲利普意识到这是对他说的,连忙道:“先生们,作为募款团一员,我会守规矩的。并且看到那么多凄惨的难民,我现在连吃饭都有负疚感。”

有负疚感怎么不多捐点钱,表现得这么积极还不是想出人头地。

打一个多月交道,李为民太了解眼前这位精明的美国佬了,煞有介事地说:“菲利普先生,您无疑是新闻界中难得一见的人道主义者,红十字会的表彰不足以体现您为救助难民所作出的杰出贡献,您那些照片和报道我全看过,真应该去角逐普利策奖。”

菲利普大言不惭地笑道:“主席先生,能呼吁更多人关注越南难民问题是我的责职,也是我的荣幸。”

“我相信我们接下来的合作,会一如既往的愉快。”

抵达美国之后会举行一场接一场活动,据说许多国会议员和教会大人物会参加,可以作为媒体记者代表演讲,可以利用这些宝贵机会展示在越南拍到的照片,可以借这个机会结识大人物。

菲利普越想越激动,咧着大嘴嘿嘿笑道:“当然,对此我深信不疑。”

……

经过三十多小时的空中颠簸,飞机终于安全降落在纽约纽华克国际机场。

商务代表团按计划各奔东西,外交使团转机去华盛顿,“乞丐团”兵分几路,教会成员和难民代表被纽约总教区的神父接走了,接下来几天会在各本堂教区现身说法,“装可伶”募款。

红十字、美国合作社等机构代表去找各自组织“哭穷”,越青会代表随华青会代表在纽约总教区志愿者帮助下去曼哈顿唐人街募款,侬人其实就是越南华人,血浓于水,海外华人当然要帮海外华人。

李为民则带着未婚妻和朱斯蒂娜转机飞往加州,与提前抵达好莱坞的李氏影业后期制作团队汇合。

有钱能使鬼推磨。

三十万美元砸下去,好莱坞最好的电影剪辑和音乐人全集中在一间大仓库里,紧锣密鼓的进行最后制作。

周围全是钢结构摄影棚,据说许多大片全在这里拍摄的,大明星随处可见,吴莉君从未像今天这么兴奋过,一下车就拉着朱斯蒂娜在一个工作人员陪同下这儿看看那儿看看,试图遇到偶像格里高利-派克。

难得这么高兴,李为民自然由她们去疯。

“李先生,我相信您是本世纪最杰出的音乐家,没有之一!这不是一部电影纪录片,而是一部史无前例的音乐剧,一场气势磅礴的听觉盛宴。作为一个音乐人,我强烈建议您不用把它录制到电影里,因为只有在音乐厅才能达到它应有的效果,才能演奏出那种磅礴的气势,才能体现其无与伦比的张力。”

刚刚介绍完,一个大胡子音乐制作总监就紧握着他手,迫不及待地提出他的观点。

爱好音乐不是信口雌黄,后世从攒钱买音乐卡带,到买cd,再到付费下载高音质mp3,赚的钱很大一部分砸在音响设备和资料上。

上高中时为赢得一女生的芳心,硬是用压岁钱买了一把小提琴,并在一年内学会了,一有时间就跑到女生宿舍楼下拉《梁祝》。上大学时又遇到一才华横溢的女生,为此专门报了个钢琴班,同一帮小朋友一起学钢琴。

好不容易学会演奏《致爱丽丝》,那姑娘突然不爱音乐了,爱上一个煤老板家的公子。连钢琴都买不起,怎么跟人家开法拉利的竞争。

事实证明,在讨女孩子欢心这个问题上,不仅要有才更要有财。

没想到后世做的无用功重活之后用上了,李为民为纪录片《自由之路》一连“创作”七段背景音乐,每段背景音乐配合一个小节。整部电影只有音乐和字幕没解说,全靠极具冲击力、震撼力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去打动人。

越南没高水准的乐团,香港同样没有,所以才让李氏影业团队来美国想办法。

眼前这位大胡子来自芝加哥交响乐团,他显然被震撼到了,紧紧抓住他手不放,流露出一脸把这七段作品作为背景音乐太草率的表情。

刚才他指挥乐团演奏过一遍,每小节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他选用和临时创作的过渡音乐无可挑剔,效果虽然不如后世原版,但在现有条件下能做到这样非常不容易。

而他的提议也让李为民眼前一亮,微笑着说:“拉斐尔先生,我想我们可以更深入地合作。比如剪辑两个版本,一个版本录音,七段音乐作为背景;另外一个版本不录音,作为音乐会背景。”

拉斐尔-库利贝克反应过来,满是期待地问:“芝加哥交响乐团独家演奏?”

“不仅独家演奏,而且可以巡回演奏,甚至可以录制唱片。您知道的,我之所以创作这几首音乐,完全是为了让更多人关注正在进行的‘自由之路’行动,关注上百万急需帮助的越南难民,多一个人看到电影,多一个听到音乐,就会多一个人关注,就能多募集一点善款。”

干什么都有竞争,有这么好这么多能开一场音乐会的原创音乐,芝加哥交响乐团如果不抓住机会,电影公映后纽约爱乐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费城管弦乐团和圣路易交响乐团等对手肯定会趁虚而入。

拉斐尔很庆幸他们先找到自己,一脸认真地说:“李先生,演出所得和唱片销售利润,我们可以捐出一部分。”

“成交!”

对西方世界尤其对美国,《自由之路》绝对可以称之为一部主旋律电影。在“越南之友协会”帮助下,仍在最后制作阶段就先获得可在全美上映的批准。唯一的问题是院线,那些电影院老板热衷于放映赚钱的《罗马假日》,不太愿意腾出档期放映他们认为不太赚钱的《自由之路》。

跑了一天,一无所获。

李氏影业总裁冯伯清很沮丧,回到旅馆摇头道:“李先生,我们联系了三十多家影院,只有一家愿意安排时间给我们首映,其它都不看好票房,连午夜场都不愿意安排。”

纪录片再好也没法跟商业片竞争,意料之中的事,李为民若无其事地笑道:“没搞前期宣传,与那些院线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