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490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490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承启注意到,一些僧人打扮的“牙人”,在联系买家顾主做“生意”。看了一会,突然想起一事,陆承启挤进去问一个小贩道:“小哥,生意如何啊?”

    这小贩二十五六的年纪,但古人显老,可能只有二十一二的样子。“官人,小的做些买卖,也是养家糊口。庙会兴旺,收入也还行……”小贩爽朗地回答道。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三章:好一座樊楼

    陆承启注意到,他卖的是一些小玩意,相当于古代的玩具。比如说拨浪鼓、孔明锁、纸鹞、鸟哨一种哨子、泥雕人物、布制玩偶、空竹、挂虎、大座狮和挂虎都是面具的一种、跳白索跳绳、打鸡毽子、九连环、双陆棋陆承启想到自己也快为人父了,心念一动,问道:“那小哥你在这摆摊,可要交钱?”

    “要,怎么不要?一是大庄严寺的摊位,租了要交钱二是商税,有户部官家来收”小贩知无不言,陆承启点了点头,知道户部还是挺尽忠职守的。

    “那有没有人敢欺行霸市?”

    小贩笑道:“天子脚下,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如此乱来?便是那些官家,都规矩了许多。”

    “那你们卖了多少钱,户部也不知道啊,怎生个收税法?”陆承启很是纳闷。

    “官人有所不知,如同摊位费一样,这商税也是固定的。好的摊位,自是要多交些里面的摊位就少交些。”

    陆承启点了点头,按摊位收费也好,省的麻烦:“那小哥一共要交多少钱银呢?”

    “不多,不多,大抵是百十文钱罢了。一日下来,能赚两三贯钱,除去这些,还能赚上不少,可以养家糊口了”

    陆承启点了点头,这税率也算是人性化。颇有兴趣地拿起一个孔明锁瞧了瞧,说道:“小哥,我家儿女也要出世了,就帮衬你一把吧。高镐,把这些事物,每样一件,买下来罢!”

    这小贩喜出望外:“多谢官人!”

    原本这小贩也没打算招揽生意的,只是想着有人上来攀谈,他也乐得应付而已。毕竟时近午时,带小孩出来游玩的大人都回家生火仓、或者就在脚店用饭了,哪里还会在庙会逛?庙会真正热闹的时候,是在晚上,灯火通明。大人结束了一日的工作,乐得带小孩出来玩。长安百姓大多比较宽裕,一些小玩具,还是舍得给小孩买的。

    可这小贩没曾想到,眼前这个华贵衣裳的公子哥,竟也有了孩子,虽然尚在娘胎,可这也让一向眼睛毒辣的小贩走了眼。不过无心插柳成就了一桩生意,他自然不会把财神爷往外推。热情地给陆承启打好了布袋,把这些小玩意一股脑都装了进去。货银两讫后,小贩满脸堆笑地送走了陆承启一行人,才乐滋滋地回到摊位之中,盘算着刚刚赚了多少钱。

    刚刚那桩生意,已经赚了三贯钱了,要是这类大主顾天天来帮衬,岂不是很快就可以在长安城内买下一间铺子了?小贩摇了摇头,知道自己是在做白日梦,这长安城的铺位何其紧张!莫说买下来了,就是租,那租金也吃不消啊!

    陆承启也不想挤进去了,庙会最新奇的玩意,总是在庙门口一带的。虽近午时,庙会的人流量也下降了不少,可还是摩肩接踵,人挤人。天凉还好,这都到夏天了,挤进去肯定满身大汗,划不来啊!

    “公子,这都午时,要不要回去?”

    王彦宸一直皱着眉,紧张兮兮地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似乎看见谁都像刺客。陆承启意犹未尽,好不容易偷个懒,哪里舍得这么快回宫?他又不是朱元璋,整一个劳模一样,每天都准时“打卡上班”。就算是铁人,也要休息放松一下不是?

    “急什么,还早得很!”

    陆承启摊开手中的折扇,才觉得有一丝丝凉意:“此间太热了,也该吃午饭了,这样罢,寻个酒楼吃饭去!”

    皇帝有旨,这些人哪里敢违抗?高镐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公子想去哪个酒楼?”

    “时常听闻长安樊楼,名满京师,倒要去品尝一番,是否夸大其词”言下之意,自然是要去樊楼吃午饭了。高镐也机灵,连忙在前面带路。这也是陆承启不想换掉高镐的原因,这小太监头脑转得快,是一个挺好的帮手。

    樊楼离这倒是挺远的,陆承启一行人在“车站”旁,候到了公共马车,投了几枚铜钱后,便寻了个位置坐下。两匹马拉着的长长的车厢内,乘客倒也不少。但看到了带着朴刀的御前侍卫,很多人都自觉地起身让位。陆承启眉头一皱,朗声说道:“都坐下吧,不用让座!”

    见这个“衙内”似乎不是穷凶极恶之辈,一些年纪大的老人才敢入座。而那些年纪轻轻的乘客,说什么也不肯坐下。

    陆承启无奈地想着:“要想真正体验民情,还是得把这些御前侍卫给抛下才是。”可他经历过一场刺杀,也不敢这么托大了。世上什么人没有,更别说这个时代剪径蟊贼也多,万一被杀人越货了,岂不是枉死了?

    好不容易到了目的地,陆承启一行人下了车后,抬眼便看到富丽堂皇的一家酒楼。与众不同的是,这个酒楼占地极广,门前还有个庭院,庭院前是一座牌楼,上书“樊楼”两个楷书大字,牌楼旁是一副对联“曲榭好风来,喜入耳书声、写心琴语小楼新月上,看烟笼塔院、碧映亭台。”五楼相向,各有飞桥栏槛,明暗相通。

    “好字!”

    陆承启暗暗叫好,如此“樊楼”,才算是对上了他心目中的樊楼,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文人骚客常在此流连忘返,这园林似的酒楼,长安怕也只此一家!

    “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果然名不虚传啊!”陆承启先是感慨一番这樊楼东家还真是有钱,在这寸土寸金的长安城里,居然盘下这么大块的地起高楼庭院,还只是做个酒楼,可见其魄力。但据陆承启所知,这樊楼是祖传下来的,前朝便有了。

    感慨归感慨,五脏庙要造反了。陆承启也不多逗留,直接迈入了庭院之中。

    “客官,里边请,吃饭还是打尖啊?”

    一个小二殷勤地跑出来迎接,皆因陆承启衣着华贵。这小二眼睛也是毒辣,一看就知道陆承启是有钱人。确实,陆承启坐拥皇庄,要论天底下最有钱的人,非他莫属了。

    “这时候来,能打尖么?”难得陆承启心情好,打趣说道。未完待续。

第七百六十四章:说书

    小二也不反驳,而是笑吟吟地说道:“客官,那你真的是来对时候了,京城里最好的博君人霍四,刚要开始评话”

    陆承启一愣:“甚么是博君人?”

    小二也是一愣,旋即明白了,这应该是一个外地来的公子哥,但他的长安口音这么正,小二瞧不出来也是正常的。小二笑了笑,一边走一边解释道:“这博君人,其实就是说书人。楼里搭了个台,请了霍四来说书,即兴再唱上一段,博君一笑罢了”

    陆承启微微吃惊,这小二谈吐也如此斯文,看来这樊楼确实有点意思。小二很快便给他解惑了:“这话原先小的也不懂,是霍四先生教小的这般说罢了”

    “看来这霍四先生,确实是个妙人儿!”陆承启收了折扇,对小二说道:“里边可还有雅间?”

    小二面露难色:“客官有所不知,楼里雅间虽不少,可如今已至午时,全都有客在里边了要不这般,小的领客官去二楼,那里尚有一个临窗的位置,可见水池假山”

    陆承启也不矫情,说道:“带路吧!”

    “好咧!”

    “咦?”

    陆承启这才注意到,这小二的服饰虽然与其他酒楼一般无二,可比其他酒楼的小二干净多了。再仔细一问,原来这小二也分好多种的,他这个小二,是专门迎客的除了迎客的之外,还有上菜的、上酒的酒保、暖酒的大婶“焌醩”厨房里,有刀厨、掌勺,甚至择菜、洗碗、杀鸡鸭等,都有明确分工。陆承启沉默不语,心中确道:“这樊楼挺像后世的酒店了”

    在靠窗的位置坐下后,陆承启斜眼一看,果然是一个好位置,窗外有庭院,水池,假山也能正面看到戏台,确实没有推荐错。“位置不错,打赏!”

    高镐连忙掏出几十枚铜钱来,递给了那小二。那小二喜出望外,连声道谢:“多谢客官!”

    然后屁颠屁颠地跑下去,拿来了看盘菜谱,一门心思为陆承启服务,连客都不去迎了。原来陆承启出手“大方”,吓到了这个小二,甘愿为之舍弃其他顾客。好在樊楼小二比较多,他临时走开也没事。

    “你们酒楼有什么招牌菜啊?”

    “樊楼最出名的便是蟹黄馒头古人叫包子为馒头,还有胡羊、兔、糟猪头、腊肉、鹅、玉板、黄雀、银鱼、鲞鱼、鹌子羹、虾蕈羹、鹅鸭签、鸡签、炒兔、葱泼兔、煎鹌子、炒蛤蜊、炒蟹、洗手蟹、姜虾、酒蟹、合蕈、稠膏蕈、栗壳蕈、松蕈、竹蕈、麦蕈、玉蕈、黄蕈、紫蕈、四季蕈、鹅膏蕈等,下酒菜有辣脚子姜,辣萝卜,咸菜,梅子姜、莴苣、笋、辣瓜儿、姜油多、薤花茄儿、辣瓜儿、倭菜、藕、冬瓜、笋、茭白、糟琼枝、莼菜笋、糟黄芽、糟瓜齑、淡盐齑、菜、醋姜、脂麻辣菜、拌生菜、诸般糟淹、盐芥客官要不要吃被水酒?樊楼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水酒了,有眉寿、和旨两种”

    “眉寿、和旨?倒是好意头”从酒名来看,“眉寿”代表健康长寿,“和旨”则应该是指酒的醇和、甘美,这两个名称都十分雅致。陆承启笑道:“我等不喝酒”

    小二有点失望,但陆承启接下来的话让他精神一振:“嗯,来一笼蟹黄馒头,烧条银鱼,来个羊肉羹,再炒个蛤蜊,素菜随意来两三个便是”

    “好咧,客官稍待,马上就好!”

    小二喜滋滋地下去传唱菜名,这时,戏台上走上来一位身穿儒袍的中年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