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做皇帝-第4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这些女官,大多过了嫁人年纪。便是终老宫中,亦不是个办法。朕想着让她们找个夫家,你倒好,真的想她们在宫中过一辈子不嫁人啊?”
周芷若一愣,她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她为一宫之主,知道三宫之内“肉食者已逾千数”,其中大部分乃是元绶时的“老人”了,年岁不轻,平均都在二十六七那样子。若是平常来说,确实是嫁不出去的。“可陛下不是准许御前侍卫,娶宫中女官吗?”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御前侍卫,大多有家室了。我大顺女官,又岂能做小?梓童,这事你可得操心一番才行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些女官为皇宫,付出不少。要是到头来连嫁人生子都做不到,那朕这个皇帝,做得也忒失败了些。”
周芷若闻言,默然地点了点头。韩凤儿在一旁听了,看着陆承启的眼中,闪烁着别样的神采。“陛下有所不知,江南与幽云之地工坊,所需人手与日俱增。若是可以,臣妾想将那些愿归去者,编入工坊之内。”周芷若思忖良久,才想出这个法子来。
陆承启一愣,哈哈大笑道:“此法甚好,只是愿归去者能有几何?”
他的担忧不是多余的,元绶年间,就曾有过如此问话。起居注还记载着,“愿归去者,复去四分之一”。当然,这个起居注是先帝的起居注,不是陆承启的。
周芷若也黯然,这些女官,大多习惯了宫廷生活。若是让她们返乡,做个农妇,怕是不愿的。陆承启心道:“看来我这个皇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不仅要管理国家大事,还要操心这些宫女的家庭问题。唉,怎么感觉我就像一个政治部主任呢?”想起里面的政治部主任,陆承启就觉得好笑。
“罢了,此事押后再议吧,不愿去的,朕也不好强行驱离她们。对了,梓童,这皇庄今年盈收如何?”陆承启想起一件事来,也是很重要的。
周芷若想也不想,说道:“盈收约为六千万贯,账本上还有千余万贯。陛下要用钱吗?”
陆承启点了点头,对她说道:“朕老早就有个想法,弄个施药局,梓童亦是知道的……”韩凤儿听了这句话,眼睛里的神采更足了。“苦于国库紧张,一直弄不成。既然皇庄现在有了余钱,在各地州府都设立一个施药局,不成问题吧?”
周芷若皱了皱眉,说道:“现在皇庄是有余钱,可每个州府都设立施药局,怕是不易。且不说当地药铺如何挤兑,便是大夫郎中也难请!且陛下设想之施药局,穷人看病无需钱银,自是极好的。可若是有人故意蹭着看病,那该如何?”
陆承启一愣,心想也是这个道理。人性都是贪便宜的,没理由放着便宜不占,反而去花钱的道理。到时候莫说有病,便是没病都往施药局钻。蹭病看没关系,要是耽搁了救人时机,耽误了真正需要看病的人,那才是一件麻烦事。
“是朕想差了。”陆承启大大方方地承认这个想法不正确,“朕忽略了人性的问题,这样罢,皇庄只亏不赚也不是道理,这施药局看病免费,抓药自费如何?这药材也是要花钱买的,只要把价钱控制比旁些药铺低,那就是了。”
周芷若听了这话,才觉得稍微合理。她管理皇庄时日久了,自然而然对做生意有了自己的认识。再加上她天资聪颖,更是将皇庄管理得蒸蒸日上。这施药局在周芷若看来,并不是赚钱的行当。只是惠及百姓的事,她是很愿意去做的,毕竟关系到大顺的江山。不过全部免费的话,恐怕这施药局也是做不起来。
“陛下,这药材好办,那大夫怎么办?”
陆承启早已经想过了:“这次制科,网罗了不少技术精湛的大夫。这样罢,朕让这些大夫,全去施药局坐镇如何?”
第六百三十七章:封弥誊录
陆承启可顾不得那些太医、大夫和御医的感受,毕竟都是自己的臣子,为君分忧不是很正常吗?不然的话,朝廷凭什么花每月好几十贯大钱养着你们?再说了,医者父母心,要是想升官发财的,就不要做大夫了。想升官,做个直学士什么的,升官速度杠杠的想发财,去开间药铺,以他们的本事,一月收入也估摸有五六品官的俸禄吧?
周芷若欲言又止,陆承启估计也是说这个方面的问题,他连忙说道:“其实皇家大学里面,也有一些钻研医术的学生,只要给的月薪足够,他们也是需要一个平台施展拳脚的。”言下之意,就是大夫什么的,根本不用发愁。陆承启早就开始注重培养大夫了。这个年头人心淳朴是淳朴了,就是会敝帚自珍,什么药方都藏着掖着,不肯拿出来与人分享。其实这也是人性的一种,这医术在很多人看来,是一门吃饭的手艺。有道是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所以才有师徒名分,才有门派之别。
陆承启可不管这个,要是这样下去,中医就真的没落了。要想提高医疗水平,还是要多交流,才能有新的发现。所以他成立皇家大学,“一意孤行”地把医科放入里面,眼瞅着第一批速成的“大夫”就要出炉了,也该让他们实践一番了。施药局,不就是最好的场所吗?
当然了,中医博大精深,哪怕穷极一生,都会有东西学。区区两年时间,不过是将基础打得扎实些罢了。闹出笑话倒是没什么,要医死了人,施药局的名声不就坏了?所以每个施药局,都要有一个太医局的太医坐镇,或者翰林医官坐镇,陆承启才能放心。至于这个想法,现在还不宜表露出来,毕竟这个年头的门户之见太重了。
“好了,梓童,这施药局要操心的地方,不止这些。要想真正惠及千万百姓,还是为时过早。你就不要想着此事了,朕思虑着要不要派个人帮帮你”陆承启有些心疼周芷若,皇庄的生意越做越大,担子也越来越重,要是没人分担的话,恐怕周芷若会积劳成疾。
周芷若“扑哧”一笑,拉着韩凤儿的手,媚眼如丝,吐气如兰:“陛下何必担忧臣妾,这不是有个现成的帮手么?”
韩凤儿大窘,听了这话,哪里不知其中含义?她当着陆承启的面,哪里摸得开练去,一时间羞得双颊通红,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周芷若打趣了韩凤儿一番,又把秀气的下颚扬了扬,示意道:“那边还有许多帮手哩,陛下还信不过他们吗?”
陆承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原来周芷若指的是福利院中的孤儿。“如此,就要多倚仗梓童将他们教导成才了!唉,朕现在最缺的,还是人才啊!”陆承启颇有感触,现在朝廷里的官员是多,可一个个都是老油条了,不知道多珍惜自己的气力,从来不肯花十二分精力投入工作去。要怪就怪中国人太聪明,老想着有什么捷径可攀,却不知老老实实做事,一切都会被陆承启看在眼里的。要是入了皇帝的法眼,还担忧前途么!
周芷若掩嘴笑道:“陛下不是又开恩科了么,好好筛选一些人才便是了。我大顺地广物博,人才辈出,怎么会寻不到一两个可为陛下所用呢!”
陆承启叹了口气,说道:“但愿如此!对了,梓童,你要随朕回宫么?”
周芷若已经很了解陆承启的脾气了,知道明着问自己,其实是问韩凤儿跟着一起回宫吗。她幽幽说道:“陛下有旨,臣妾怎敢不从?韩姊姊,我们一同入宫吧。想来陛下是有万全之策,要纳你为妃了。”
听了这话,韩凤儿的脸垂得更低了。只是她再低着头,那身高也是摆在那,细微的神态,无不落入周芷若的眼中,一时间心中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不知是酸是苦还是甘
三日时光,匆匆而去。随着一声锣响,洪祥四年恩科秋闱正式落下的帷幕。一些没有答完的举子,还在苦苦哀求巡考官莫要收走卷子,可巡考官哪里肯听他的?推推搡搡地把这些举子赶出贡院后,才一张张地把卷子收罗起来。巡考官都是由监察司派出的监察士,铁面无私,可不管你有什么理由,时间到了就要收卷。那些“饿了”三日的举子们,又其实凶神恶煞,身形魁梧,边军出身的监察士的对手?一个个如同被赶出家门的受气媳妇一样,哭哭啼啼的,就差抱在一起痛哭了。
也不怪这些巡考官这么粗暴,他们本来就是粗人出身,耐着性子看了三日的“舞文弄墨”,早就不耐烦了。这些举子还不识抬举,嘿嘿,说不得只能用些暴力手段。三日来,他们为了捉拿舞弊者,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所以这一次恩科,也被称之为“最干净”的一次科举,因为这些监察士都是识破作弊的高手,举子们的神情举动,无一不在他们眼里,根本无所遁形。只是这样太辛苦了,精神高度集中下,比在敌国收集情报,躲避敌国情报机构追杀还要辛苦。如此一来,他们动作大些,也是事出有因。
其实也不能怪这是举子,这无端端换了题型,都不知道如何下手,自然做得慢了。后世考试也是一样的,题型熟悉自然就做得快,新的题型,考生则往往会很吃亏。对于这一点,陆承启也考虑到了,所以让文彦博尽量取士也就是这个原因。反正江南那边有大量空缺,需要很多十品官啊!
收了近两万份卷子后,一项更大工程的事务也随之到来封弥卷首,也就是糊名考校。即在举人考前先糊其试卷上的姓名,籍贯等项,在决定录取卷后,再拆弥封,查对姓名、籍贯,借以杜绝考官“容私之弊”。
两万份卷子,这可是一件大工程。粗略统计,此次恩科封弥卷首的巡考官,足足有两百多人。可这两百多人,硬是弄了两日,才堪堪把所有卷子都糊上封条。
糊上封条就完事了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自从元绶年间出了特大科举弊案后,大顺朝廷一直找着各种办法杜绝考生与主考官的联同作弊。到了陆承启掌权亲政后的第一次恩科,又加上了一项防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