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回到古代做皇帝 >

第202章

回到古代做皇帝-第202章

小说: 回到古代做皇帝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还算舒缓的曲调,陆承启有点好奇,心道:“难道是我的审美观,和这些古人都格格不入吗?”看着沉醉在音乐世界中的两个大儒,陆承启真的怀疑自己对音乐的看法了。

    不可否认的是,这琴声真的挺幽然的。哪怕是后世的什么古筝大师,也未必弹得出这种韵味来。额,在陆承启的认知中,这古琴和古筝,是同样的乐器。

    这时候的古琴,唤作“琴”,亦称“瑶琴”、“玉琴”、“丝桐”、“七弦琴”。七弦琴,顾名思义,便只有七根弦。其音色深沉,音域宽广,余音悠远,是为自古以来君子乐器。琴是中原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文人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需要知道的是,自古以来,“琴”指的便是古琴,到了后世与钢琴区分的时候,才改称古琴。古琴初为五弦,汉朝起定制为七弦,故名七弦琴。

    而“琴瑟”一词,包含两种乐器。除了琴之外。还有一种古老的乐器,瑟,也是琴那样的,只是瑟的弦有五十根之多。故又称“五十弦”。正史上大诗人李商隐有一首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说的便是瑟。瑟每弦必有一柱,所以便是一弦一柱。

    至于古筝。是在战国时流行起来的乐器,最早的筝为五根弦,战国末期发展成十二弦,到了前朝,开始有了十三弦的筝。

    这三种乐器,形制非常像,要不是从弦上面分辨,一般人是不知道到底是何种乐器弹奏的。当然,像张载、王安石这种大儒,久闻琴声之下。一听便知道乃是古琴的声音了。

    待得琴声渐落,陆承启还是纠结着他的音乐审美能力,琴声中的内容,倒是一点都没听进去。

    此时,王安石最先睁开眼,抚掌叹道:“如此清新之声,唯有待字闺中女子能奏。如若是我,断断是弹不出来的。”

    张载被他的声音一打扰,也从沉醉中醒了过来,白了王安石一眼。说道:“介甫暴殄天物,此曲余音绕梁,奈何被你全都搅和了……”

    王安石拱手笑道:“没想到子厚兄如此喜爱此琴声,倒是我的不是了。给子厚兄赔罪了。”

    张载摆手道:“介甫兄严重了,我不过是感叹,此女子必然是一个奇女子,不然的话,琴声之中透露出的那一股寂寥的意味,又是为了哪般?”

    陆承启听他们评头论足的。却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忍不住问道:“真的有那么好吗?”

    结果这句话一出,陆承启被这两个大儒鄙视了,虽然他们嘴上都没说。可那鄙夷的眼神看着“无辜”的陆承启,让陆承启感觉到自己小白的底已经完全被揭开来了。

    好在张载的人情世故多一点,及时给陆承启化解了尴尬:“咳咳,公子攻读诗书经典,不懂乐理也是情理之中。公子,这首乃是凤求凰,想必公子能听得出其中深意吧?”

    “凤求凰?”陆承启倒是有点印象,这首曲子,貌似还有个典故。

    “没错,相传乃是西汉时司马相如为求卓文君所作,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王安石说完,叹了叹气,不知是为司马相如叹气,还是在为楼下那个弹琴人叹气。

    陆承启听得那词意,也算是懂得大半,还是不解地问道:“那为何介甫你说,此曲为女子所弹?”

    王安石不知道怎么说,这就是从琴声听出来的,总不能跟小皇帝说,他是此人的知音,一听便知道是女子所弹吧?于是,一时语结,不知道如何作答。好在这时,那御前侍卫才堪堪回转,气喘吁吁地对陆承启说道:“公子恕罪,属下来迟。楼下喧闹,全是因为今日花月楼花魁玉玲珑,受和丰楼掌柜相邀,前来前奏一曲。这玉玲珑艳名远扬,闻讯前来之客络绎不绝。玉玲珑芳踪一现,又再离去,属下才能挤过人堆回转……”

    陆承启听到这里,总算明白了一二,不禁对那玉玲珑有了些许好奇之心,心道:“这女子真的有那么漂亮,竟然引得这么多人来看?花月楼,听名字就知道是青楼。青楼的女子,不就是一个JI女嘛,就算再出名,也不过是名JI罢了……”

    想到此处,陆承启转移了话题,说道:“介甫赏乐功力当世无双,只不过本公子听不懂,倒像是对牛弹琴了,可惜,可惜……两位快些吃罢,本公子今日还需赶赴皇家大学的……”

    张载叹道:“若天天得闻此琴声,即便今生不再食肉,那便如何?”

    陆承启知道他们是文人作风,听得别人一手琴弹得好,便感慨万分。只是难以感同身受,对他们的言辞也有些不耐烦了,心中诽谤道:“美酒好菜都比不上一曲古琴,这些文人的文青病真的挺重的……”

    嘴上催促道:“快吃快吃,不然本公子就留你们结账了……”

    听得这话,张载和王安石苦笑地摇了摇头,真是夏虫不可以语冰,无奈之下,只得再次拿起筷箸,却吃得毫无滋味了……SJGSF0916

第三百零六章:惊鸿一瞥

    张载和王安石吃得慢,而另一张桌子上的贴身小太监和御前侍卫们,倒是吃得挺快的。好不容易等到这两位大儒都吃完了,陆承启才让小太监跑了一回腿,到楼下结账,还特地吩咐那小太监,一定要打赏那个小二,毕竟他推荐的菜肴,都是人间美味,给点打赏,也是应该的。

    酒足饭饱之后,有休息了这么久,是时候该做点正事了。在走出和丰楼的那一段路上,陆承启问道:“介甫,你去不去皇家大学?”

    王安石一愣,想了想说道:“公子,算了吧,介甫既然已得了科举资格,自是以科考为重。若是日后介甫能金榜题名,再去考虑公子所说之事。”

    陆承启听了这话,也点了点头:“人各有志,我也阻挠不得。既然介甫想要金榜题名,那便努力温书吧。”说罢,心中补了一句:“就算你能进入殿试,中不中进士还不是由我说了算?”

    王安石似乎也想到了这点,但他不相信,小皇帝会弄虚作假。要是他真的有实力,难道眼前的小皇帝会故意不给他中进士?是以,他也没有发怵,拱了拱手,就此离开了。

    倒是张载看着王安石离去的背影,轻轻地叹气,喃喃地说道:“若是介甫专心做学问,其成就,绝不在我之下,可惜……”

    张载也是从陆承启口中才明白可惜这个词的,立即便活学活用了。古代的时候,可惜还是指可怜又爱惜的意思多些。

    陆承启却没有这种感慨,他身处高位,见过太多这种为了做官而科举的人了,也许是王安石在正史上的名头,也或者是陆承启见他还是有真才实学的,总是对他有所宽容。不然的话,这种一心钻了心眼为了官位而去的人,早就被他暗中记住,就算做了官。也只是一个阶官,没有任何实职。

    陆承启望着王安石的背景,抖开了折扇,说道:“走罢。我们也得回皇家大学了……”

    张载点了点头,笑道:“公子有所不知,这皇家大学实在颇有奇思妙想,连子厚都叹为观止。假以时日,皇家大学之名。定能传遍天下!”

    陆承启笑道:“子厚是否见到学子们所画的战船了?”

    张载正色道:“没错,这些个学子,都是天才!却不知公子,是如何选出来的?”

    陆承启叹了叹气,说道:“若非能力不及,我倒是想再招多些青年才俊。只可惜啊,世人只懂四书五经,却不知这些器械之物,实在可惜,可惜……不过。等这批学子学有所成,这皇家大学的师资紧缺的问题,倒是可以解决一二了。”

    张载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只可惜这两年,招收方面,还是得严格把控。只是公子,子厚以为,若一味学习器械,不学四书五经。是不是……”

    陆承启闻言一笑,指着他说道:“不是有子厚这样的大才在吗,我甚是认同你的学说,因材施教。前提还得学会做人。要是连做人都不会做,学问再大,危害也就越大啊。”

    张载点了点头,说道:“公子所言极是,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若非如此,即便活百岁,亦是空活。”

    陆承启正待回答,却见一顶香轿停在路旁,这种样式的轿子,他倒是没见过。不过看其样式,应该是富绅高官女儿家眷所乘。

    香轿前那两个侍女,陆承启见了,倒是有些可惜。如此容貌,就算是皇宫之中,也难得一见。却在此,做了达官贵人家的小姐侍女。

    就在此时,身后的御前侍卫走到陆承启耳边,轻声说道:“公子,那两个侍女,便是花月楼花魁玉玲珑的侍女。”

    陆承启有些吃惊:“这玉玲珑是什么来头?”他这般惊讶,也不为啥,只是看玉玲珑的侍女都这般美貌,若是她本人,岂不是更加不得了?

    那御前侍卫不敢怠慢,继续轻声说道:“公子,那玉玲珑乃是年前好事之人选出的长安城花魁,那时年方及笄。听闻此女生得花容月貌,琴棋书画更是无所不精,真乃仙子一般的人物。只是她历来都是蒙着脸不示人,至于到底有多美貌,却只有寥寥几人得知。玉玲珑即便是在花月楼之中,亦是卖艺不卖身……”

    陆承启听得此处,不屑的一笑,心中说道:“又是一个想做biao子又立牌坊的……”

    不屑地转头之际,恰好见到那香轿上的帘子被一双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