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言道-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啊!公皙哥!利润高当然是好事,但是你一年四千两黄金的增收任务怎么办啊?按照眼下这个产能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公皙然抿着嘴,沉默了片刻,说道:“嗯……按照这个产量的确无法完成四千两的任务。”
“那可怎么办啊?诶!对了!我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
“如果在浓缩环节减少烘干时间,成品就会含有一些水分,最后的重量也就增加了。”
“不可,偷工减料的话,成品的质量就会下降,质量不好,也就卖不出去了。”
“哦……那怎么办,四千两的任务太难了。”
“你先别担心,产量的事情以后再想办法。工人们会越来越熟练,你的管理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今后香厂的所有事务都由你来负责。我相信你会做的非常好,今后产量一定会大幅提升。”
“交给我?公皙哥,你真的放心把香厂交给我么?我行么?”
公皙然重重拍了拍和予的肩膀,“哥哥相信你。”
和予兴奋至极,信心十足的握紧拳头,“谢谢哥哥!”
公皙然接着说:“相比产量的问题,眼下更需要操心的是售卖的问题。”
“对啊,公皙哥有什么办法?”
“暂时还没有成熟的想法,但我相信,只要你做出来的香质量足够好,就一定不愁卖。”
“嗯!我一定会做出最好的蛇棘香来!”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这几天都没有好好休息,赶快回去好好睡一觉吧。”
“哦,好,那我这就回去。对了,小循哥和姬政哥还有冬牙兄弟,他们那边有消息么?”
“今天刚收到信简,来信的日子是三天前,小循说他们已经攻破了舒县、洪县、北杨县和巴集县,正准备向宛丘城进攻。”
“宛丘是陈国的都城么?”
“是的,按日子来算的话,现在应该已经兵临城下了吧。”
“但愿他们早日平安归来。”
“哦,对了,这个你拿回去。”公皙然说着,从身后的竹案上拿来一个小木盒,交给和予。
和予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啊?”
“这个是小循送给霜荼的生日礼物,一簇用木头雕刻的荼蘼花,你拿去给霜荼吧。”
和予突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道:“哎呀!我最近天天在香厂盯着,都忘了妹妹的生日了!糟糕!糟糕!我还没给霜荼准备礼物呢!怎么办?怎么办啊!”
公皙然笑着说道:“还有四天呢,不用着急。”
………………………………
第五十二章 宛丘战略
四月初四上午,宛丘城东南五十里开外,吴军大营内,黄蕴正召集全体将领商议军机要务。
黄蕴用剑指着沙盘说道:“诸位将军,我们发兵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如今终于攻至宛丘城下,灭亡陈国指日可待!”
众将领纷纷叫好。
黄蕴示意众人安静,在沙盘上指着宛丘城东侧的一个小山丘说道:“这个小山丘名为栾山,位于宛丘城正东方向四十里,也就是我军驻地正北方向三十里。栾山是方圆百里内唯一的高地,陈国人在栾山上布有重兵,试图与宛丘城中的守军互为掎角之势。诸位将军,眼下当如何破敌?”
太子友笑道:“虽然兵法上说,布兵之时应当先居高阳之地,居高临下以利粮道,但在我看来,陈国人这样做真是愚蠢到家了,哈哈!”
黄蕴一惊,问道:“太子殿下有何高见,不妨向诸位明说。”
太子友“唰”的一下从腰间抽出宝剑,向前迈出一步,身上金甲随之震颤发出金属碰撞的声音,他英姿飒爽的将宝剑指向沙盘上的栾山,信心十足道:“栾山是一座孤山,四周没有山脉联络,栾山北侧有条河,名为盘水河,是栾山附近唯一的水源。我们如果分兵北上,将栾山彻底围住,断其水源,阻其粮道,不出三日,栾山守军必然大乱。那时我们只需放火烧山,就可将栾山上的守军一举歼灭,然后大军压境,合围宛丘城。如此一来,陈国必亡!”
黄蕴听罢,赞叹不已,“太子深谙兵法,又知变通,可谓用兵如神,此乃大王之福!吴国之福!”
太子友急忙拱手回礼,“黄将军过奖了!”
“这一仗就按太子殿下所说的战略打!”
太子友上前请命,“大将军,我愿领兵三千北上栾山,十日之内,必定攻下栾山!”
“好!”
眼看战略计划就这么草率的决定了,张循心中万分焦急,他转头瞄了姬政一眼,姬政的眼神里也流露出同样的顾虑。但前几次的经验告诉张循,这个时候提意见毫无意义,他只能私下向太子友建议。
议会结束之后,太子友回到营帐饮酒休息,刚喝了几杯,便有侍卫进来禀报,说是张循和姬政求见,太子友听闻二人到来,甚是高兴,急忙命人带二人进来。
二人进营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两位兄弟,快来,陪我喝酒!”太子友一把拉住张循的胳膊,将他拉入席案,并示意姬政坐在次位。太子友举杯对张循说道:“这次出征,张将军功不可没啊!”
“太子殿下过奖了,在下何德何能,若真是有些许功劳,其中也有一半是姬兄的。”
“对对对,我怎能忘了姬先生,这次得胜归国之后,我必定向父王禀报,为姬先生请功。”
姬政急忙行礼,“在下不敢揽功,只不过是帮兄弟出谋划策罢了。”
“诶,别这么说,姬先生远见过人,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就在军中为国效力吧!”
“谢太子殿下知遇之恩!”
“来,两位兄弟,喝酒!”
三人同饮,太子友放下酒杯,高兴的说道:“回去我就向父王举荐姬先生为右军司马,这样你们两兄弟一个左军司马,一个右军司马,就如我的左膀右臂一般,哈哈!”
张循听这话十分高兴,他看着姬政不苟言笑的脸上透着一丝期待和欢喜,他知道姬政也在期待那一刻的到来。
酒过三巡,太子友已经有些飘飘然。张循借着酒劲说道:“太子殿下,其实末将有些想法,之前在军机会上不便言说,这会儿借酒壮胆,想跟太子殿下提一提。”
太子友笑道:“张将军但说无妨。”
“太子殿下,我们现在一共拿下了舒县、洪县、北杨县和巴集县四个县城,四个县城军都留有守军,舒县一千人,洪县一千五百人,北杨县一千五百人,巴集县两千人,这一共就留下了五千守军。”
“这我知道,你的意思是不是留下的人太多了?”
“嗯,我之前就曾向您说过我对分兵策略的顾虑。”
太子友摆了摆手,“张将军,你不是不知道,陈国人对这四个县城的骚扰就没有停止过。依你所言,陈国人是想要通过不断的骚扰来迫使我们分兵防御,进而削弱我们攻打宛丘的主力。但是这四座县城可都是将士们拿命换来的,总不能拱手相让吧。再说了,留守人员看起来很多,但实际上很多是伤兵,这些人就算带过来也没有多少战斗力。”
“但从兵力来看,我们在舒县损失了将近一千五百人,在洪县损失了两千人,在北杨和巴集也各损失了将近两千人,我问过军务官,当前的死亡和重伤的人数超过七千人,我们现有的作战部队已经不足八千人。”
“没关系,这个人数已经好于预期了,说起来还多亏了你造的檑车,要是没有檑车,我们攻打北杨和巴集还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太子殿下,宛丘是陈国最后的都城,也是他们最后的防线。事到如今,陈国人必会尽全力防守,我是担心我们现有的兵力不足以攻破陈国。”
太子友大笑,“哈哈哈,张将军真是多虑了。陈国有多少人?全国上下人口不过数万,常备部队也就七八千人,这一个月下来,我们死了七千多人,他们也死了三千多人,现在算起来,我们的兵力仍旧是他们两倍之多。”
“但陈国随时可以动员大量民兵,如今国破在即,陈国上下万民皆兵,同仇敌忾,届时谁强谁弱还真不一定!”
太子友顿时不悦,瞥过眼睛斜视着张循,质问道:“张将军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哼,那张将军有何高见?打算如何增兵?”
张循憋了一肚子话,刚想说什么,姬政却突然插话道:“太子殿下,张将军的担心不无道理,但太子殿下所说的也是事实。涉及军务,我本不该多嘴,但或许旁观者清,不知太子殿下可否让我这个白身之人来妄谈一下当前的破敌之策?”
“你说吧。”
姬政恭敬行礼,而后说道:“太子殿下,我们军中粮草并不充裕,只够维系一个月,所以当下必须速战速决。如果我们一个月内无法解决战斗,就势必陷入被动,这恐怕也是陈国人希望看到的局面。”
“你说的没错,陈国人之所以屯兵栾山,形成掎角之势,为的就是让我们无法专心攻城,进而延缓我们的进攻节奏。”
“太子殿下明鉴。但是,军机议会上太子殿下所说的围困策略,政,略有顾虑。”
太子友舒缓一口气,压抑心中不悦,问道:“你有什么顾虑?”
“虽然我们可以围困栾山,阻断粮道和水源,但仍须顾虑栾山守军奋力突围的可能。栾山是宛丘之外最后的防线,此役失败就是国破家亡,所以绝对不可低估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你说的没错,但是没有水,没有粮,再加上大火烧山,他们纵是决心再大,勇气再强,又能怎样呢?”太子友显露出一丝轻蔑。
“太子殿下,现在是四月初,中原雨水并不罕见,而且守军早已上山驻扎,可能准备了充足的粮草和饮水。”
“呵呵,那又如何?我只需再多困他几日就好了,我就不信他们还能住在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