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锦衣王侯 >

第48章

锦衣王侯-第48章

小说: 锦衣王侯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意义?”

第七十四章合纵(下)

“问题是,这生意我不做,别人也在做啊。”赵九雄搔了搔头,他不是个蠢人,杨承祖说的话,也确实打动了他。但是清酒红人面,财白动人心,要想让他放着钱不赚,确实比杀了他还难受。

“问题是这生意只要你不做,我就有把握让别人也做不成。九爷,这次的事,你或许少赚一点,但是总不至于亏钱,而把这次的事应付过去,将来你赚的会比你付出的多的多。别的不说,单一个河南漕帮的大香头,每年就是多大收益?”

“怎么,你要捧我做大香头?”赵九雄两眼一亮,他现在最大的追求就是走到这一步,跟到这个位置相比,一次生意的得失,反倒是次要环节。

“当然我要捧九爷做大香头,金长龄勾结反贼,还想要哄抬粮价,制造民变,他还有什么资格坐在大香头的位置上?当然,他倒了以后,不代表您就能接位,不过他倒了之后,在您接位之前,其他人我都可以让他干不下去,过不了一年半载,漕帮就会明白,只有你赵九爷,才能坐稳这个位置。”

赵九雄明白,如果搞到金长龄之后,自己马上就接位,未必就是一件好事,中间找几个倒霉蛋过度一下,反倒是更对自己有利。他大喜道:“若果真如此,这笔生意就算是亏本我也认了。可是承祖,我得提醒你一句,这生意里关系的人很多,一不留神,可就是粉身碎骨啊。”

“多谢九爷提点,所以我现在不敢说纳您的闺女,万一我要是玩栽了,不就害了她一辈子?您且看着,我这一次斗法若是赢了那些人,您再认我这个姑爷也不晚。若是我输了,那也就没什么可说了。您这次也不需要冲锋陷阵,只要您答应,到我需要的时候,能拿粮食出来平抑粮价,再用您的人,给我帮忙就行了。”

“现在我要您做的,是发动漕帮滑州分坛的力量,把谣言舆论给我平息下来。那些揭贴闹的人心惶惶,百姓人心不安。而朝廷需要的是稳定,我这个差使就是要让那些人有天大的怨气,也给我在心里憋着,不能让他们出来乱说乱动。维护民心这事衙门要做,您的漕帮也该做,下一步我得去拜访成福寺的和尚,他们出家人,做这事最是合适不过。”

这个时代讲的是一个名正言顺,百姓忠于天子,因为他是真龙血脉,天生就该君临四方统带万民。这个揭贴里的谣言虽然荒诞不经,但问题是,你怎么对百姓讲明白这一点?

难道要跟百姓讲什么叫玉碟,怎么保证天子的血脉肯定不会出问题?这种事就算你说,也要有人信有人听也要有人听的懂才行啊。

就像黄河水患一样,你来科普历年水情如何,科技条件限制,这些老百姓是不懂的,他们只知道堤坝溃了,就是官府的责任,其他的谁去听?

同时,这又是一个迷信当道的时代,就算哪里闹了大灾,都要皇帝下诏罪己,或是贬谪几个心爱的臣子,因为这是由于信任小人,而引发的上天震怒。这种观点在大臣之中都很有市场,甚至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奏折上,所以要他们理性或者科学,显然是做不到的。

那些揭贴的内容,就像是个带毒的种子,一旦让其生长发芽,必然会变成一大片带毒的作物。所以只能防患于未然,在其未酿成大问题时,就把它打压下去。

成福寺那边,现在都忙着佛田试点革新工程,从广照大师以降,所有的僧人注意力都在田地上。原本这些田地都是佛田,出产是少林寺和成福寺分割,现在么,既然要转成私有承包,名义上还是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那么几年之内,少林和成福寺的收入就会大幅度减少。

可是人家答应了支付承包款啊,可是这地以前是赔钱的,可是寺里收入少了,我们自己收入多了啊。

事关自己钱包的问题,大师傅们表现出了超人的战斗力,几个坚决反对这种变相贱卖寺有资产的僧人,不是莫名其妙挨了闷棍,就是前脚刚进五竹庵和师太们探讨佛法,后脚就被一群戒律院的僧人捉个正着。

还有的,实在找不到什么短处,就只好旧伤复发,圆寂归天。

经过这么一闹之后,现在成福寺里已经没人敢反对僧田转私田的事,本来少林批下来的是三百亩试运行,可是现在他们已经转出去超过五百亩,几个主事的和尚还在那说着

“这力度还得大点啊,这么高的回扣,才转那么点田,那不是傻了么?什么?寺里没有了僧田没的吃?你们傻啊,不会去其他寺里吃么。这河南那么多寺庙,大家可以出去游方么,先把租子收到自己口袋里是真的。”

杨承祖是他们的财神,整个计划都是他想出来的,而且要推进这些计划,也离不开锦衣卫和官府的操持,这帮和尚对他自是客气。等听明白他的来意后,广照点头道:“杨施主放心,这事交在贫僧身上,老衲将亲自前往县城办几场法会,讲经说法,为百姓们指点迷津。”

杨承祖知道,正德信佛,少林是正德天子当政期间的受益人,自然不希望这位大金主加大靠山出现问题。所以维护正德的名誉和正统地位,于和尚而言,也是维护自己的利益,两下在这事上目标一致。

广照又招待了他一顿素斋,特意吩咐道:“告诉厨房用心一些,这是咱成福寺的大恩人,谁敢不仔细,当心我送他到戒律院去。”

这素斋做的果然高明,鸡鸭鱼肉,全都与真货没有半点区别。杨承祖不住点头道:“这比起县里的馆子手艺都好,贵寺果然是有高人的。”

“好说了,香积厨的几个,本来就是卫辉大酒楼请来的,肯定是手艺没话说,这些都是素的,请尽管用。”广照见左右无人,小声道:

“杨施主,贫僧这次,其实也有点事要劳烦施主。贫僧寺里有几个大施主,眼见这滑县灾民日多,心内大为不忍,想要开粥场赈济百姓,可是又苦于手头粮食不足。他们想着,县库里那些粮食堆积着发霉,外面却有百姓因饥饿而死,这显然有失慈悲之道,因此想要重金从库房内购买一部分粮食,用以赈济灾民,舍粥之用。”

“只是张县尊对于粮仓管理太过教条,几位管仓虽然有心积德行善,却无力操持。杨施主与张县尊听说有好大交情,这事还望您从中说项一二,那几位大施主定感念您的恩德,这些灾民也能因您得了活命,这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么?”

第七十五章退婚(上)

杨承祖心道:他们果然把眼睛盯在了县里的库房上,好在张嘉印或许不算什么清官,但绝对是个能员,把县库看守的紧。他胡乱应了几句,却也没表态,用过了饭,直接回到家里。

院门刚一开开,就见院子里的石头凳子上坐了一个身着粉色紧身靠袄,下穿马面裙的女子,见他进来,起身就问道:“你便是杨承祖?”

见这女子年纪与杨承祖相若,身材高挑婀娜,头上戴着一方绢帕包头,身后披了件粉色披风,一口单刀挂在肋下。生得两条春山含翠的柳叶眉,一双秋水无尘的杏子眼;鼻如悬胆,唇似丹朱;莲脸生波,桃腮带靥;耳边厢带着两个硬红坠子,倒是个难得的佳人,论姿色也仅比如仙略逊一筹。

而在一旁,铁珊瑚正恶狠狠地瞪着这个女人,而如仙则捧了壶茶出来,往桌子上一放“这正主来了,有什么话,你们两个自己说,别为难我们。”

杨承祖道:“你是谁?来我家有何指教?还有,你上别人家的时候,都带着刀么?”

那女子冷哼一声,并不回答,只是盯着杨承祖端详良久,冷声道:“昨天晚上漕运码头的事,是你带人做的?”

杨承祖心内一动,难不成这是宁王的余孽,逃过了追捕,来自己里报复了?他家附近一直有不少漕帮子弟暗中保护,还有些军余每天在他家附近巡逻,只要发一声喊,那些人就能进来帮手。

这个时代据他了解,或许存在单丁打百的豪杰,但是其总数不一定会超过十个,而在滑县这地方,估计是一个也找不出来。双拳难敌四手的道理,还是适合于绝大多数场合,这女人纵然是个练家,也绝对敌不住那么多人。

他心里虽然怀疑对方身份,但是面上不动声色,而是对铁珊瑚道:“珊瑚,和仙姐你们都回房里去,没我的话,一概不许出来。”

那女子道:“不必如此,我不是为那些人报仇的,你也不必担心。只是听说你是我滑县一条少有的好汉,先是单刀独斗香满楼,一人一刀,杀了十几个白莲教的贼人。又在昨天晚上,擒杀江西武林高手二十余人,连红缨会的几大护法都坏在你手里。我倒要看看,是什么样三头六臂的人物,做下如此多的大事。”

“那你现在看见了吧,我也不是三头六臂,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你说那些事,都是我做的,怎么,你不信么?”

那女子摇摇头,“一般,怎么看也是个一般人。”这时,只听院中的柳树之上,传来阵阵鸟鸣之声,那女子道“这大白天,哪来的麻雀如此聒噪?”

杨承祖笑道:“怎么,你要把这柳树拔了么?你要是有这气力尽管动手,我不要你赔树。”

这时候水浒传的故事流传甚广,民间多有演说者,这女子自然知道杨承祖是拿话损她。她哼了一声“不用如此麻烦,且看本姑娘手段。”

只见她伸手,猛可地从背后摘下一张铁弓来。这铁弓原本是在披风里藏着,她抽弓在手,同时伸手摸向腰间,她腰间挂着一个皮制弹囊甚为惹眼,内中盛的则是铁弹丸。

她一手持弓,一手取弹,两条腿一屈一立,做个犀牛望月的架势,弓开如满月,只听一声“着”数枚铁弹丸连续发出,树上的几只麻雀应声落地,无一漏网。那女子挂了铁弓,朝杨承祖得意的一扬头“本姑娘这手弹弓的本事,你可比得?”

杨承祖也不得不承认,这女子果然是了得,这一手弹丸功夫,放眼滑县甚至整个卫辉,也未必有一人能及。不知这是谁家子弟,学了些武艺拳棒,就来这里找自己比试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