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别惹大明 >

第66章

别惹大明-第66章

小说: 别惹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山月对林丹汗反倒不担心,要不是害怕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被后金这个渔翁得利,他早就接着这次的机会给林丹汗来一个搂草打兔子了。他觉得豁出去拼个鱼死网破能除掉林丹汗这个大敌也是值得的,那样除了北方的瓦剌,只要有足够的时间,这塞北都是大宁的天下。

    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后金,皇太极完全有实力阻止自己这次行动,估计皇太极也是害怕最后被林丹汗把好处捞去才没有发兵。不过,关山月隐约的觉得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肯定不是全部的原因。皇太极称得上是一个枭雄,他不是那种谋一城之得失的,现在之所以按兵不动,他一定在憋着一个大阴谋。

    尽管知道前边有一个大雷在等着自己,可至于皇太极到底在憋着什么大阴谋,关山月思来想去就是抓不住。他想了几天后,觉得自己也想不出了所以然来,便一心组织起大宁都司境内卫所的建设来。因为地盘虽然打下来了,可守住还得靠人。

 第六十九章 后金终于动了

    大宁有的是肥沃的土地等待开垦,官府还主动下田间地头将各种顺手好用的耕种和开荒农具以及牛马,以极低的价格租赁给这群穷苦的百姓们使用。并且只要开荒超过六十亩,官府还费提供种子用于播种。

    关键是在大宁种地几无税负,开始的时候人们还是不信的,觉得官府在戏弄他们。只是不几天后那官府公文就刻在了石碑之上,都指挥使关大人率领一众官员亲在在城隍庙外宣读起誓,上过贡品烧过黄纸后,那石碑纷纷竖立在各个城池的东门城隍庙外,黑纸白字的告示也贴在各个里亭的通告栏里,此事自此由不得大家不信。

    天底下哪有这种好事儿啊,这群老农们空前绝后的热情顿时被调动了出来,有的人甚至披星戴月的忙着开荒,官府给修建的民房也顾不得住了,在田间地头搭一个窝棚就安下了家,这可是他们祖宗们做梦都不敢想的美事儿啊!当然了,他们也是因为听见了大宁官府正在着手继续接收下一批灾民的消息。

    关山月原本以为一个春天每户人家能开荒六十亩地已经好似极限了,只是他远远低估了大宁百姓们对土地的热爱。这群来自底层的百姓们简直个个是劳动模范,仅仅一个春季每户人家就开荒将近一百亩地,这修理土地的本事和热情放眼全世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转眼之间夏季快过去了,尽管地处北方,但依旧是炎热无比。虽然今年雨水不是特别的多,但朵颜城附近地里的庄稼长势特别的喜人,这还得感谢魏忠贤魏公公手底下那支乐于奉献的队伍,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不顾严寒和酷暑突击为朵颜城的百姓们修建了一座水库。听说除了这支四处为民兴修水利的队伍,还有一支队伍正在朵颜城外的煤矿里干的热火朝天,他们也是分文不取,只求三餐饱食。

    这两队人,是魏忠贤完成户籍造册后,甄别出来的可疑人员。他们压根就不是自愿参加劳动的,是被迫参加改造的,当然明面上是不会这么说的。四处兴修水利的是崇祯帝派来的眼线,毕竟是皇帝的人,面子还是要给的。那些一下煤矿一天都见不到太阳的是内成员们的耳目,魏忠贤对待他们可就没这么客气了,三餐只管吃饱不管吃好,守的大鞭子就抡过来。

    这群人原本是到大宁都司前来刺探消息的,现在人身自由都没有,就连睡觉都有人盯着,就是刺探到了消息他们也送不出啊。开始的时候,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这群人是悔不当初,想着自己当时来大宁都司建功立业的踊跃劲儿,躺在满是油渍的大通铺上时不时的自己来两个大嘴巴。不过很快他们就取消的这项睡前运动,因为一天高强度的劳动过后,他们是沾枕头就着。

    这群密探那受得了这种苦,其实他们早就想招供了,可几次都被有意整治他们的魏忠贤以各种理由给搪塞了过去。

    关山月知道朝廷之所以在大宁都司有所起色的时候派这些人来搜集信息,不是回去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有的压根就是来搜集他的黑材料的。他厌恶朝廷中纷乱不断相互排挤的党争,更不想加入其中的任何一派,所以对魏忠贤对他们的改造运动也就采取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这日,他闲来没事,正在煤矿上查那些密探们的安危,着这些人虽然从事着高强度的劳动,身体却比刚来的时候健硕的多了,但他依旧是心有不舍,毕竟大宁都司一分钱也没个他们,“魏老哥,这样搞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跟他并肩而行的魏忠贤听了抿嘴一乐,作为一个老厂卫人他对此是不以为然,让他们下煤矿这生活条件跟东厂的监狱一比那简直是云泥之别啊,“哎,关老弟,你有所不知啊。他们就是朝中王公大臣们圈养多年的一群恶狗,他们让他们咬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的扑上去咬谁,你要是不想含冤而死就别可怜他们。咱们老家河间府有句俗话:恶狗服粗棒。你跟他们是讲不通道理的,只要你拿出大棒子,他们立马就乖乖的了。他们听不懂人话,但明白这玩意儿。他们都是军伍出身,虽然不是边军,这点苦头他们还是吃得住的。你也不愿意,你一天放几个屁,每天去几次茅房什么的被朝廷的那群家伙知道的一清二楚吧,除非你是傻子。”

    关山月撇了撇嘴,虽然他不是特别的认同,但觉得魏忠贤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现在大宁都司就如同一个姗姗学步的孩子,这大宁都司也是明朝的一线生机,“魏老哥,改造的差不多,通过考核后就给他们一个洗心革面的机会。你当初库仑城下投降的那群海西女真,现在在咱大宁都司吃得好喝得好,上战场也是玩命杀敌,有些忠诚可靠的还甘愿冒险去后金给我们当细作,他们恐怕早就是忘了后金是什么东西了。大部分人是可以改造的,至于那些实在改造不过来的你这个老厂卫人就着办吧,我个人是没有意见的。跟咱们尿不到一个壶里去,留着他们祸害咱们啊。”

    他作为一个后来人,已经知道了这段历史的结果。可凭借他有限的历史知识,除了大宁外他实在是找不到一个可以救万民于水火的更优选择。因为他就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卒,他现在即使突破重重险阻见到了明朝最高统治者崇祯帝,有幸站在金銮殿上跟他说:“陛下你这么干是万万不可的,你得这么这么干,否则大明朝就会亡于你手。”相信等他话音落地,他的吃饭的家伙也就搬家了。临死还得被扣上一定妖言惑众,蛊惑人心的大高帽儿。

    所以与公与私,现在大宁都司还是隐藏实力,闷声发大财的好,唯有等到实力雄厚和时机成熟的时候再出来力挽狂澜方为上策。即使是退一万步说,大宁都司的百姓也需要保护啊。

    要是朝廷那群嘴上满口仁义道德却不识军务的内大臣们,知道大宁都司士兵的战斗力并不是跟他们想的江南卫所兵那样不堪一击,他们一定会鼓动崇祯帝征调大宁都司的兵员。无论是征调他们立刻前去攻击后金还是征调他们进关去平剿民变,都会坏了他心中的大计。前者还勉为其难,但后者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因为他觉得西北的民变除了天灾意外,**也占了不的部分,土地兼并的那么厉害,底层的老百姓无地可种或者有地也种不起,反正横竖都是死,他们干嘛不垂死挣扎一下。所以他倾向于大宁都司接受更多的灾民,而不愿意去剿杀他们。

    魏忠贤倒没想到关山月考虑的那么多,他一直觉得关山月有些妇人之仁,可一直没好意思说出口。心中暗道:“毕竟这子干的还是不错的,虽然做事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可他也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他的身上还是有不少的有点的,例如他那长远的眼光自己就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可是要论治人,这子跟杂家比还是嫩点,至少目前他还需要杂家的不时提点,哎,谁让我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呢。”

    想到这里他扯了扯关山月的衣袖,冲着他打了个眼色,示意自己有些密语说给他听。

    关山月顿时心照不宣快走几步,在一处车盖般大的树荫下停了下来,这里四下无人正是说话的好去处,“狗子你们在周围巡视一下,我有些累了,要跟魏公公在这树荫下歇歇脚。”

    那群亲兵哗啦一下四散开来,这毕竟是在煤矿上,里边的矿工还是一群来路不明身居嫌疑之人,他们可不敢有一丝马虎。

    魏忠贤知道自己说的不是什么好话,他了四周确信没人偷听后,才凑到了关山月的耳边,悄声说道:“那群海西女真之所以这么死心塌地的跟着咱大宁都司,除了后金不得人心外,他们也是实在无路可走。老哥我提醒你一句: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这句话,虽然有些人,但杂家确是受用无穷,数次凭此逢凶化吉。对人这个玩意儿的认识,杂家在东厂审问过的罪犯比关老弟认识的人都要多,我的感觉就是人心多诈,我当初那么信任黄立极一众人等,现在不也被他们坑害到这般田地吗?对付这群喽啰,这次你就听杂家的。经过杂家的调校后,保准他们以后对你,对大宁都司忠心耿耿。当然这句话不仅仅用来的对付他们,关老弟这么聪明私下里多揣摩些,心得体会一定会比杂家多。”

    说完他意味深长的在关上月的肩膀上拍了两下,然后在大树下找了块干净的地凉快了起来,嘴里哼着曲儿,就像什么也没说过一样。

    关山月听了这句话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句话是用来对付人的,不过想想魏忠贤虽然得势的时候一手遮天,但暗地里也有不少的人反对他,他的话有时候还是应该听一听的。

    二人在树荫下歇了一会便有在偌大的煤矿上巡视了起来,着煤矿上忙碌的矿工们关山月心生感慨,嘱咐大家虽然煤矿是露天煤矿,但同样要注意生产安全。

    只是他刚打开话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