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别惹大明 >

第139章

别惹大明-第139章

小说: 别惹大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越来越大,渐渐的便有些力不从心。

    他当初为了收买人心,实行的一系列税收政策的恶果开始逐渐显现,他的伪“国库”里,没钱了。

    要修书除了人才之外,还需要雄厚的财力。没了税收,尤其是没了商税这块大头,修书就是无源之水。

    再在农民身上搞摊派,时间来不及不说,哪怕加跟毫毛,估计到时还不容易安定的民心便会流失殆尽,自己以前的一系列新政全都会偃旗息鼓,化作底层百姓们反叛攻击自己的借口。

    为今之计,只有福王只有向既得利益集团伸手了。

    天下的乌鸦一般黑,福王集团的中坚力量——东林党,一见福王要动自己的奶酪,立马就掀桌子翻脸了,他们当初怎么对待崇祯帝的,现如今就怎么对待福王。

    有福同享,有难,呵呵,对不起,一边玩去!

    福王的朝堂之上,他们先是通过各自的利益代表之口,影影绰绰的向福王传达一毛不拔的决心。见无效后,便撕下画皮,明目张胆的警告福王,要是重收商税,势必跟他彻底决裂开来,到时候分文的钱收不到不说,就连这窃取的江山也会付之东流。

    这一刻,东林党人再也不关心国事天下事,他们关心的只有家事。他们再也听不见风声雨声,他们听见的只有掩人耳目的读书声。

    鬼知道他们以前听没听见,抑或听见了也没往心里去吧。

    福王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大把大把的掉头发,他在为自己当初对权利的欲望买单。看来皇帝的宝座下面就是座一时沉寂的火山口,只是看起来很美罢了。

    开弓没有回头箭,袁崇焕捐出了自己的全部家产,全力支持福王的争霸事业。如今福王是他唯一的靠山,福王功成,他是元老。福王一倒,他自然是不能去当三姓家奴的,死对他来说没有什么可怕的,但是必然会被崇祯帝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后世唾骂。这让他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有人带头,钱谦益也只得跟着表示,他不愧是大明的“影帝”,在南京紫禁城的朝堂上,当着福王和文武百官的面,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说后,当庭表示不过了,砸锅卖铁给捐献了一年的俸禄。

    兵部尚书做了这么好的表率,其他的臣子是有样学样,涕泪横流的替君分忧,利用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凑齐了一万两银子。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就此拉开了帷幕。

    一面是福王苦口婆心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方面是东林党人的冥顽不化。就跟世界上的最锋利的矛遇上了世界上最坚固的盾一样,双方是僵持不下。

    他们大不了爷再投身到崇祯皇帝温暖的怀抱,摇身一变接着做爷的官。你们叔侄俩争得你死我活,与我何干,关上门我的小日子不还是美滋滋。

    所有福王小朝廷的臣子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算盘,绝大多数人事这么想的: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编四库。

    当然这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编纂四库并不是论资排辈,先通过“博学鸿词”科的考验不说,鸡贼的关山月还设置了严苛的政审,以防那些品行不正之人混入编书的队伍,贻害万年。

    杨嗣昌闻讯后都急眼了,三番五次的去找崇祯帝进谏,列出种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要求替代关山月四库馆总裁之职。

    遇事见人心,孰重孰轻,崇祯帝还是分的轻的。当初杨嗣昌的讨价还价犹然历历在目,这天大的馅饼怎么会砸在他的头上。

    相比起来,崇祯帝的好基友关山月是掏心掏肺,为了他的江山是走南闯北,四处奔波,这才是雪中送炭。他要是胳膊肘往外拐,那才是见了鬼了呢。

    经过与崇祯帝商讨,关山月专门在天宁城的东边的空白之地,命人着手构建四库馆。一来方便崇祯帝查阅,二来彰显朝廷对此事的重视。

    这项殊荣当之无愧的落在了沃邦的身上,他手下有数百人的专业建筑设计师队伍,工兵部队更是土建技能点全开。这对于以修建城池为己任的他们来说是举重若轻,人多力量大,不消一个月的时间,一座防火防水防盗的四库馆便拔地而起。

    四库馆修建完成后,工作狂沃邦连落成典礼仪式都没来及的参加,操着流利的汉语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顶头上司关山月告别之后,便马不停蹄的率领工兵部队再一次投入到北方四省城池建设的大潮之中。

    四库馆用的都是大宁玻璃厂生产的上好玻璃,这是除了天宁城以为第二座大规模应用玻璃的建筑,里面光线十足,明亮无比,真叫一个窗明几净。

    开在屋顶的巨大天窗,让四库馆一整天都阳光四溢,极大地便利了里面工作人员的书写。不像那些宽深的宫殿一样,到了里面即使是在白天要想读书写字也得点蜡烛。

    万事俱备,只等来年崇祯帝的“博学鸿词”科开考,四库馆便可据此量才入座,开馆编书。戏台关山月已经搭建完成,名额有限,就等着唱戏的角儿“自投罗网”了。

    那个时代都有实干家,仕途可以不走,但学问必须得做。天下的名士鸿儒闻以讯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水路,陆路,乃至海路,源源不断地往大宁赶来。心急的连新年都顾不上过了,生怕被人抢了先,错过了这空间绝后扬名立万的大好时机。

    元旦来临之前,拿着报名表去礼部登记报名的士子已经有数千之多。大宁城里南腔北调,是一派繁华景象。

    崇祯帝闻讯乐的都合不拢嘴了,他给予了这些远道而来的士子们最高的荣誉,数次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躬身前去他们投宿的客栈亲切问候。皇帝都是住在深宫之中的,岂是寻常百姓得见的,这般礼贤下士之举不亚于周公吐哺,迅速的在士子之间建立了平易近人的美好形象。

    文人是感性的,几番下来,涕泪满衣衫,明知其中有作秀的成分,却恨不得现在就去为崇祯帝抛头颅洒热血。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了元旦。元旦、冬至和帝后万寿是皇宫的三大节日,即使是远在大宁,内廷依旧举行了隆重的贺仪。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崇祯帝特许士子观礼。

 第一百六十一章 朝拜闹剧

    元旦,天宁城内旌旗招展,天刚蒙蒙亮,光华殿丹墀的两侧站满了身着盛装的士子,他们都是经过层层筛选被选拔上来的幸运才俊。小说

    内銮仪卫在崇祯帝的寝宫两侧准备好了仪驾,并在宫中设下了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

    中和韶乐和丹陛大乐是宫廷中用以祭祀、朝会。宴会的音乐,融礼、乐、歌、舞为一体,文以五声,八音迭奏。

    身穿玄色冕服的崇祯帝与身着礼服的周皇后一出寝宫,优雅的乐声顿时响彻整个天宁城,配合着刚刚放亮的天空,仿佛真的置身仙境一般。优雅的乐声中昭显出皇家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也渲染出皇家的威严与神圣。

    崇祯帝一路缓缓走来,周身沐浴在金黄色的阳光之中,和蔼可亲的冲着丹墀两侧的士子们摆手示意。

    所有的士子都伸长了脖子往前挤,那可是当今的天子,岂是寻常人想见就能见的,这份荣耀跟自己的孙子们出牛皮是够够的了。要不是前边有威武的锦衣卫在维持秩序,估计有胆大的家伙窜上去薅崇祯帝的腿毛当纪念品。

    在光华殿的龙椅上接受完臣子的朝拜后,年纪轻轻的崇祯帝也是浪的一逼,接受张采的独家采访不说,竟然还要率领臣子们再来一个返场,大概是想出一出当年在北京城无人朝拜的恶气吧。

    崇祯帝牛逼哄哄地率领臣子们一出光华殿便引起士子们的阵阵欢呼,他一边冲着两旁挥手示意,一边通过手持扩音器,激动地喊道:“朕,爱你们”

    那群士子们都是含蓄的儒士,被这没谱的皇帝吓了一跳,开始先是一愣,接着便是震天的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

    接下来,崇祯帝又在热情祥和的气氛中,表了一通让人心潮澎湃的即兴演讲,顺便敞开了给那群士子各种画大饼。大概是近墨者黑吧,在关山月的熏陶下,脸皮是越来越厚,嘴里就跟开了高铁一样,像什么要在大明创造新的百家争鸣,要在太学之外建立大明帝国大学……等各种有影儿没影儿的事情是张口就来。

    士子们当场就被忽悠瘸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世上竟然有这么好的皇帝,感动的是热泪盈眶,跪在地上山呼万岁。

    关山月今天也是骚到了极点,杨嗣昌和徐光启等人都是一身礼服,他确实一身藏香色飞鱼服,就跟蟑螂窝里出了一个卫生球一样,分外的扎眼。

    杨嗣昌这个户部尚书,自打来了大宁是四处碰壁诸事不顺,就连那群吏目们都敢跟他甩脸子。

    人压抑到一定的程度,心里就会走变态育的道路。一直高高在上的杨嗣昌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关山月,他觉得要不是他这个奸诈小人从中作梗,自己手中的权利不至于如此大打折扣。

    愤恨地看了一眼身后得瑟到极致的关山月,大腹便便的杨嗣昌心中暗道:“圣上一直偏袒关山月,是铁了心的要跟他穿一条裤子的。平时还真没有办法绊倒他,今日可真是天赐良机,我要当着天下士子的面弹劾关山月,看圣上还有什么话说。”

    提醒肥硕的杨嗣昌心情忐忑的听着崇祯帝的长篇大论,心里就跟有两个小人在打架一样,想到被关山月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了,他是下定杀心,就是搞不死关山月也要借机把他搞臭。

    好不容易等崇祯帝白活完了,他是抓住机会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臣,有本要奏!”

    一阵冷风飘过,静的几乎能听见空气凝固的声音。

    突状况,绝对的突状况。杨嗣昌立马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成了全场的焦点。

    朝拜的时候奏本,崇祯帝心头一颤,立马知道杨嗣昌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脸上挂着僵硬的笑容,说道:“杨爱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