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

第3章

争-第3章

小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莱芜附近可是有驻兵的,只是最近围剿登州的孔有德,一个不剩的都被调走。

如今这些涉及到自家性命,即使不能上报朝廷,那请临近的山东总兵邱磊驰援倒也说得过去,但这上报朝廷就有些过了。

大过年的,这般不让人安生,莱芜城里官吏各个肚子里咒骂,只是脸上表现出来的神情满是恭敬。

“你想死,我还不想死了!”矿监丁旭本身是众人中还算镇定的一个,可如今听到莱芜县令的一席话,顿时从椅子上跳起来,失态的大声骂嚷。

“难道是要禀告朝廷,你莱芜县令治下不严,导致乱民从生,还是我丁旭官逼民反?私铸兵器,你想死不成!”

丁旭本身就是太监,这一下怒叫,声音尖锐,倒也吓得众位糊涂了的官吏清醒了点。

上报朝廷?难不成上报朝廷自己官逼民反?流民作乱,顺带还私铸兵器,私通甘陕流贼?至于丁大人的那些兵器卖到哪,众位官吏心里都有素,这大明方圆万里,除了关外的建奴和甘陕的流贼,还有哪个能要那么多兵器?只不过银子落在大家口袋,上报上去顺带也要掉下脑袋。

这不是自找死路!众位官吏纷纷鄙视的望向出了主意的七品莱芜县令,如此糊涂蛋,怎么就能爬上去做个县令,简直连自己都不如。

“向山东总兵邱磊发文书,让他调兵过来。”丁旭做为矿监,虽然官职上并不以品级论,但说到底是皇上近臣,即使是新任的山东巡抚余大成也得以平级相待,让一省总兵调动兵马不算大事。

丁旭并不知道今年刚刚上任的山东巡抚余大成已经因为孔有德作乱丢了官职,但他的确有资格和山东巡抚平起平坐,凭的就是皇帝近臣这块金字招牌。

“给司礼监上份折子,挑些能说的说,另外……”丁旭眯着眼睛,看着一众人等,继续威胁道:“如果下次有人再提愚不可及的主意,莫怪本官不给面子了,知道么?”

坐在下首的众人打了个寒颤,纷纷小心的点头应诺。

要说矿监丁旭不怕,那也不至于,只不过两下权衡,如果能保住这份基业,比弃城而逃要好得多。

至于那个七品的莱芜县令,早已被当做死人,在丁大人面前说出那么一席话,日后的仕途恐怕不太平,又和死人有何区别,即使平日里相好的官员,怕也是有多远躲多远,生怕沾着晦气。

那县令一屁股坐在地上,自知自己说错了话,仕途再没一点光亮。

莱芜城里一众官吏临时抱佛脚,可毕竟山东总兵邱磊离着莱芜县城几百里,根本不是在短时间内赶得回,至于离莱芜城最近的驻军原本也有三千人,因为要攻打登州的叛军孔有德,全部调到了过去,要说回援,那至少要三四天。

剩下的,那只能靠着城里的青壮守城了,至于向流贼投降?这更是天方夜谭,即使是陕甘的流贼都称了王了,丁旭也想都不敢想,丢了这莱芜城,只要大难不死,自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可向流贼投降,那可是诛九族都还不够的大罪!

至于城外的方生,压根对莱芜城算不上高的城墙束手无策,一来方生根本没有过这种攻城掠地的经验,更别说花了将近两个时辰聚集起来的人根本没有达到预计的一千多人,这些刚刚恢复自由的矿徒,有地方可去散了个一干二净,真正能够按照约定到达莱芜城外的,只有八百多人,多是一些无家可归的人,其中辽东败兵占了大多数,山东本地人已经逃散一空,这些辽东败兵也称得上训练有素,可缺少兵器,盔甲,战斗意志还要好一点,毕竟他们都无家可归,又有洗劫莱芜城的招牌在,精气神都还可以,只是攻城器械就是一大缺陷。

现在的方生面对的进退两难,如果不能把莱芜短时间内打下来,那么等待的就是回援的山东总兵邱磊的兵马,这些跟着自己一条路走到黑的矿徒即使悍不畏死,可缺乏组织和武器盔甲的他们,不可能打退朝廷的正规兵马。

方生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只能围着莱芜城,然后再慢慢想出路,随着天边逐渐彻底放亮,莱芜城里来竟然了一名使者,这也让困局出现了转机。

 第四章 谈生意

“饶命。”

刚刚还颤颤巍巍勉强站着莱芜来使跪在地上一边发抖一边泪水横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着实让方生觉得恶心。

这就是来使?堂堂朝廷官员?本身有些畏手畏脚的刘四和李焦站直了身子,这可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官’,现下只敢瘫在地上苦苦求饶的份。

兴许跟着方生目前来看也算前程广大,至少现在是。

“恩咳。”方生咳嗽两声,吓得跪在下首的莱芜来使闹腾的越发厉害。

“不要哭了,丢人现眼。”方生皱着眉头说了一句,这个人确实哭的让人心烦,一个大男人,在自己这么个昨天还算是奴工身份的人面前求饶,怪不得满清入关后,这些大明官吏们数来数去保持忠烈的也没几个。

“丁旭让你给我传了什么话,说完尽快回去,不要误了我的时间攻城。”

这句话足够直白,所以这个莱芜来使也吓得不轻,但好歹知道事情急缓,把来意说了清楚。

一千石粮草,还有五千两银子的买命钱,这些只是初步条件,按来使的意思,你可以狮子大开口,但只要不过了那个限度,我也不会坐地还钱,要的都会给你。

甚至还会让山东总兵邱磊的大军不再调兵回来,只要你们退出莱芜,不过这是句鬼话,城里的一众官吏巴不得山东总兵的邱磊的大军能飞回来把这些闹事的矿徒杀的一干二净,所以刘四,李焦不会信,方生更不会信。

一千石粮草,十万斤,以每人每天的口粮一公斤来说,这些粮草足够一千人用上五十天,至于五千银两,以崇祯四年的购买力,也算一份不小的财产。

但方生相信这笔钱对于莱芜矿监丁旭来说,最多是九牛一毛,更别说城里的众多官吏。

按照野史中的记载,仅仅一个刘瑾死后抄出的家产仅仅白银就有五千万两,等于大明几年的国库收入,日后国外有家权威杂志还把刘瑾列为历史上最富有的五百人,可见明朝的宦官家财颇丰。

丁旭是宦官,而且还是官宦系统中捞钱最快的那种。

“就这么多么?”方生轻声问,像是叹气,但活灵活现。

“饶命,饶命。”莱芜来使听出了这伙叛贼首领的口气不对,老老实实的透出了实情。

莱芜城矿监丁旭能拿出的最大条件是银两万两,粮草维持不变,莱芜城本身就不产粮,又不驻兵,这一千石还是城里的大户凑出来的,但可以提供城中多余的兵器补足。

看着莱芜使者一句话都不肯说了,只敢跪在地上求饶。

方生也知道自己再难压榨出什么东西,只是多说了一句话,银两就翻了四倍,这已经超出了方生的意料之外,两万两的银子的比重足有两千斤,这在方生眼里足够算一笔巨额资产,更多的他也带不走。

“我要兵器,枪,弩,火铳。”方生继续步步紧逼,脑中灵光一动,加了一样东西。

“我还要船!”

有了船,他才能离开这片天地,有地方可去,在陆地上,他躲无可躲。

至于他要的枪,弩,火铳,方生本身想全部要火铳,但这并不现实,所以他只能退而求次。

谈判开始更近似于一场交易,那个莱芜来使反而没有一开始心惊胆颤,甚至还起价来游刃有余,实在让人想不透这到底是大明的官吏,还是追逐小利的商户。

莱芜城里虽然有私铸兵器,但也仅仅限于短兵器,也就是大明步兵制式兵器戚家刀,这种刀仿制于倭刀,由抗倭英雄戚继光推广为大明的制式短兵器,不但适合步兵,也适合骑兵,卖与陕甘流民的也都是这些,根本拿不出方生所需要的枪和火铳,而弩更是大明管制中的管制品,虽然功能上逐渐被火铳和鸟铳代替,大明军队很少见到,可这不见得莱芜矿监丁旭手上会有。

至于船,那就简单的多,莱芜虽然靠海,却根本没有水师,只有几艘两桅福船,还是登州水师停泊在这里的,莱芜来使不敢轻易答应,只答应回去问问。

莱芜来使的滔滔不绝让方生哭笑不得,原以为商人逐利,结果这大明的官吏也如此争逐利益,怪不得老大的大明王朝会跨的那般快,只是自己的如意算盘,算是彻底打了个空,这番装腔作势也白做了。

好在一开始的收获颇丰,交代一些能够要到手的,方生就把莱芜使者安安稳稳的送了回去,然后等着城里的答复,如果一个时辰内没有结果,那么进了莱芜城那就不会那么好说话了。

这一番话比先前所有类似于谈生意的谈判更加奏效,刚刚还口若悬河的莱芜来使狼狈的返回了莱芜城。

从头到尾一字不漏的向莱芜矿监丁旭回报了出城与叛贼‘争辩’来的结果,刚刚在城外还泪水横流的使者此时倒像是凯旋而归,但至少莱芜城里众位大人松了口气,这些闹事的叛贼有条件就好,有的谈就说明能保住性命,保得住姓名那收拢钱财更是小事。

至于两万两白银,一千石的粮草,这在莱芜城众人看来根本是小菜一碟,先不说一千石粮草是城中大户捐出来的,不用花自己的,两万两白银分摊到城中四十多个官吏手中也只有每人五百两,这个数目还不够回到京城里胡天黑地一夜,拿来买命就更不是问题。

一帮泥腿子,众位大人纷纷对城外的叛贼表示藐视,但能少拿一些银两依旧是好事,所以从城外回来的那个小吏迅速从九品官升一级,表示嘉奖。

至于两万两怎么分担,本来自然应当按照官场的规矩来办,可矿监丁旭只说了一句话,让城里一众人感恩戴德。

“咱家会拿出一万两,其余的尔等自筹集。”丁旭笑眯眯的一句话。

拿一万两白银让莱芜城里的一众人感激不尽,顺带也能封住这些人的嘴,省的有人勤快的太过,向上漏了口风,说得好听点,在给朝廷的奏疏上肯定写着报捷,击退流贼若干,难听点,这可就是实打实的资敌。

他们可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