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完美人生 >

第362章

完美人生-第362章

小说: 完美人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太太闻言也是一脸赞同的模样。只是随后。她要开口,却又犹豫了一下,只是缓缓地点头,赞了句,“不错,这个主意是不错!”

    她当然想先听听、先一饱耳福,搞音乐的人,听说一个自己喜欢的作者有了新作品,那心里痒得简直不能忍。但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太熟的人。对方的作品在没公开发表之前,是不便提出这一类要求的。毕竟,这个世上是有着抄袭这件事的,普通的交情。当然要避嫌。

    不过这个时候,李谦反倒主动地道:“我知道鲁老师您是业界大家,要不,您帮忙听一听,给指点指点?”

    老太太闻言果然意动,却还是道:“这样……不大好吧?你还没发表呢!”

    李谦笑笑。道:“别人信不过,我还能信不过您?”

    老太太闻言呵呵一笑,程老先生则点点头,道:“早就听说你是最近几年乐坛的后起之秀,你们鲁老师在家里也夸过你好多次,你的歌,我们俩都听过。相当好,相当出色!所以怀宇来了一说,是你要学戏,我就想先见见你了!这样,那边琴房里就有琴,你弹也行,唱也行,让你们鲁老师先过过瘾,咱们再谈学戏的事儿!”

    李谦闻言爽快地站起来,道了声“好”,然后就主动往琴房走。

    其他三人也都跟着站起来,往琴房去。

    到了琴房,李谦在钢琴前坐好,略试了几个音,赞了一句,“这琴真棒!”然后顺手就弹了下去,还一边弹一边介绍,说:“这里,我在编曲里是希望用古琴,就是咱们民族那个古琴来这一段……”说话间,他开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个人就这么站在琴房里,驻足细听。

    一个是作曲的大拿,名下更是不知道出过多少著名作曲家的弟子了,一个是乐器高手,还有一个,则是京戏的泰斗,国内最著名的老生流派程派的嫡系传人。

    要说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国内音乐圈只怕很难找出人来说比他们三个强。

    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在李谦那个时空的作曲人,正是刘欢、那英等大咖的恩师谷建芬老师,这首作品,也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其优秀程度,自不待言。

    而原版的演唱者杨洪基那雄浑大气的男中音,也早已把这首歌演绎成了李谦心目中绝对的经典,可以说,这首歌从明人杨慎的词,到谷建芬老师的曲,再到杨洪基的演唱,以及它与《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的匹配程度,在李谦心中都完美到毫无瑕疵。

    当然,这首歌在李谦唱来,也算别有风味,只是少了那一抹雄浑与大气。

    一曲终了,李谦收起最后一个音,这才站起身来,带着些腼腆的笑,道:“让两位老师见笑了。”

    然而,当然,三个人都鼓起掌来。

    程老爷子说话不客气,直接道:“这首歌,该换个男中音来唱,才够味道!”

    老太太倒是依旧沉浸在曲子里,好半天才摇着头,笑眯眯地自嘲道:“我可以跟小冯打个电话说一声了,有了你,有了你这首歌,我就可以不用写了!”

    李谦笑笑,道:“您太过奖了。不过程老师说的跟我想的倒是一样,这首歌,我也的确是准备找一位男中音歌手来唱。”

    程老爷子满意地点点头,“不错,不错!”

    这时候,听完了曲子,大家一块儿走出琴房,一边走,老太太一边道:“老程,我听这孩子的声音不错,尤其是中频,很好听,这在男生来说,不太常见。虽说你们唱老生戏的,比较吃高频,但我觉得,他的条件还是不错的。”

    程老先生微微点头,等回到沙发上坐下,大家都端起茶盏喝了口茶水,程老先生这才缓缓地开口道:“你的作品,我们也听了,你的才华,我们也早就知道!是这么回事……怀宇昨天过来,提到这个事儿,我明白你的意思,就是想找个懂行的,跟着学几段戏,是吧?”

    见李谦点点头,应了声“是”,老爷子才又继续道:“我本来也是准备把你推下去的,我的弟子们,现在都已经陆续的开始挑起大梁了,教教你,不成问题。而我呢,最近也已经好几年都没有收过弟子了。老了,也唱不动了。不过呢,听怀宇提到是你,我倒是有点心动。”

    说到这里,老爷子叹了口气,道:“这些年下来,你们也应该多少了解一些,咱们的京戏,是貌似鲜花着锦,但其实呢,人气一年不如一年!你们这些年轻人,都喜欢听歌去了,他们受不了京戏这个慢悠悠的腔调!所以我就担心呀,要是十年、二十年之后,没人听戏了,怎么办?咱们老祖宗留下的这点绝活儿,可会不会就此没落下去呀?”

    顿了顿,老爷子道:“我知道,你是有才华的,年纪轻轻啊,才华四溢!所以听说是你要学戏,我就想跟你商量商量,咱爷俩呀,得见了面,我跟你过过这个事儿!你要学戏,我来教你!我保证把最好的都教给你!但是我教你,可不能白教!”

    说到这里,他指着王怀宇放在茶几上的文房四宝,道:“你这个东西,我不要!我就想着,我得亲自的、手把手的,把你教好喽,叫你明白咱们的京戏到底是有多好、多美!然后,你呢,就算是帮我老头子一把,帮咱们京戏一把,你多写几首宣传京戏、弘扬京戏文化的歌出来,让你旗下的那些个著名的歌手们去唱,把那些歌、把咱们京戏的好、京戏的美,都唱给年轻一辈的孩子们听,争取让他们也喜欢上京戏……行不行?”

    李谦早已听得正襟危坐。

    事实上,听一位唱了一辈子戏的京戏泰斗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没有人能够不肃然起敬。

    等老爷子说完,带着满腹期望地看过来,李谦郑重地点了点头,“老爷子,您放心,我一定尽力!”

    程老爷子闻言,像个孩子似的一乐,“得嘞!有你这句话,你这个徒弟呀,我收了!”

    ***

    推荐票好不给力呀,可好?


第十八章 关门弟子

一说定了要收徒弟,程老爷子似乎比李谦还高兴,也不等李谦离开,这就打电话给自己的弟子,一边通知他自己要弟子,一边则是叮嘱他负责安排好时间,召集众多的师兄弟和同门长辈,到时候来观礼。

    李谦就坐在对面沙发上,听着老爷子声若洪钟地下命令,有点纳闷。王怀宇就笑着给他解释道:“京戏门里,讲究传承有序,规矩大。老爷子是程派的嫡系传人,他要收弟子,那当然是整个程派,乃至于整个京戏圈子里的大事儿,当然要提前安排!到时候,要开香堂的!”

    听到“开香堂”,李谦瞬间有些蒙圈。

    一下子就想到旧社会的青红帮,想到天地会和韦小宝。

    不过还好,他很快就反应过来:天地会也好,旧社会的青红帮也好,说到底也不过是有样子学样子罢了,所谓开香堂,未必是京戏的创造发明,但京戏的开香堂绝对比《鹿鼎记》和青红帮要早。

    程云山老爷子年近七十,近些年早已不再登台,弟子也已经有好些年没收过了,这时候突然间宣布要开香堂收弟子,说不得在京戏圈子里又是一阵忙乱。

    老爷子一通电话打出去,不过一个小时左右,别墅前面就陆陆续续来了七八辆车,一个又一个的人,陆陆续续进来,进来一个,老爷子就郑重地介绍给李谦认识。

    这些人,李谦此前当然是一个都不认识,王怀宇也只是认识其中几位,不过么……李谦听过其中两个人的磁带!

    所以他知道,这其中有几位,那绝对当今程派老生的扛鼎人物!

    久已不开山门,今天忽然要收徒,老爷子的弟子们都以为这大概就是关门弟子了,对待李谦,都是相当亲热、客气。

    咱们民族老一辈的传统里。做师傅的往往最看重两个弟子:开山大弟子,和关门弟子。

    开山大弟子,那是第一个徒弟,往往是最早能给师傅帮上忙的。师傅手里的绝活儿,也往往是学到的最全面、最扎实,再加上名分使然,他是大师兄,所以到最后。这位开山大弟子只要资质不是太差,就很容易能够领袖众师弟。

    而关门弟子,作为最后一个徒弟,往往最受师傅疼爱,传授课业也最是用心。甚至一般人以为,师傅这一辈子收徒弟到最后,肯定是要留几招压箱底的绝活儿的,这个绝活儿,绝大部分时候,连开山大弟子都不得传承。往往会落到关门弟子手里。

    其实说白了,民谚所谓“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关门弟子,在某种程度上,就类似老儿子。

    程云山的大弟子叫方少白,李谦早已熟知的一位京戏名角儿。当然,见面肯定是第一次。他约莫四十出头年纪,个子不算太高,相貌清癯的样子。倒是跟老爷子如出一辙。

    他来得不算早,过来的时候屋子里已经有五六个老爷子的弟子先到了,可是他一进门,立刻就成了全场焦点。老爷子的这帮徒弟们纷纷站起身来,一口一个“大师哥”。他跟众多师弟点头之后,先毕恭毕敬地跟老爷子、老太太打过招呼,然后才看向李谦和王怀宇。

    他比李谦矮了将近一个头,不过眼神温煦,笑容亲和。彼此打过招呼之后,他笑着对老爷子到:“师傅,您刚才打电话的时候,我就想说,这小师弟的名字……我可是耳熟得很,见了面看见他本人这副长相,我就更怀疑了,他不会是……”

    老爷子的众多徒弟都哈哈地笑起来。

    李谦就很是有点不好意思。

    这时候,就连老爷子脸上都带了点笑模样,“小孩子嘛,知好色而慕少艾,有几个女人那还不是正常?”说话间,老爷子抬起手来,手指头在除了方少白之外的弟子们身上挨个儿的点过去,“你们笑什么?就你们几个,在这上头哪个折腾的比他少了?”

    大家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