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都市小说电子书 > 完美人生 >

第213章

完美人生-第213章

小说: 完美人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跟电影那种买票进场看过就作废、类似于一次性文化消费的方式不同,歌迷们买了专辑回家,是可以重复听上无数遍的,所以下意识地就会让人觉得买专辑更实在。也因此,在文化艺术市场上,唱片业的繁荣,注定了要比电影行业的繁荣来的更早。

    三五年前,专辑卖到两百万张、拿到双白金认证,几乎就是绝大多数歌手的最高梦想了,而且对于绝大歌手来说。这个目标也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销量达到四百万、五百万,那就是已经绝顶的大神级别。治愈卖到六百万,则干脆就只有那么寥寥几个人而已。

    但是现在呢?

    别的不好说,五行吾素的《姐姐妹妹站起来》到现在卖了也就才大半年。但五百万是肯定过了,六百万估计也就在眼前,到年底,就算是过不了七百万,也差不太多,长久来看。八百万张几乎是必然的。而廖辽的前后两张专辑,《廖辽》长期来看,六百万张应该不是问题,《涛声依旧》八百万张不是问题,甚至有希望冲击一千万张的销量!

    而且,红火的可并不只是她们。

    或许普通人不会留意到市场的变化,但各大唱片公司的高层们,却肯定是时时刻刻都在瞪大了眼睛关注着这个市场的每一点细微的数据变化的。据陈长生那里的数据,他曾分析给李谦听,在过去的1995年,国内的唱片市场销量相比1994年,已经增长了39%。

    要知道,在1995年的时候,李谦顶天了也只是帮廖辽写了几首歌,帮助捧红了她而已,对于整个的国内唱片市场来说,廖辽所能带来的那几百万张的销量,或许对整个市场的统计数据会有稍许的拉升,但其影响力,绝对没那么大。

    所以,这是市场自己在增长!

    充其量,李谦帮廖辽做唱片,帮五行吾素做唱片,只是在锅底下再加一把火,让整个市场更加火热了而已,却绝对不是主动力。

    也就是说,在廖辽大卖的同时,其实其他的歌手的专辑销量,也都不知不觉地抬升着,只不过他们的数据爆发,不如廖辽和五行吾素的突然大红大紫那样,来的那么有爆炸力和吸引眼球罢了。

    别的不好说,单说女歌手。

    据说截止到1995年底,光是在95年发了新专辑、并且销量突破了一百万张的女歌手,就已经高达9人了!这在过去……哪怕两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数据!

    而男歌手,整个95年发唱片、并且销量突破一百万张的,更是高达23人之多!

    女歌手们在崛起,销量在大幅度增长,男歌手也没有就此被压下去,而是在同步的增长,甚至增长的还更厉害!

    女歌手的时代来了?

    错!

    是整个唱片业的黄金时代来了!

    而且不止国内如此,也不止这个时空是如此,在李谦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空,美国历史上专辑销量最高的几位大咖,包括玛丽亚?凯莉,包括仙妮亚?唐恩,也包括迈克?杰克逊,她们的专辑销量爆发的时期,也都是集中在2000年前后的这十几年里!

    可以说,目前不管国内还是国外,能够阻挡和破坏唱片行业继续繁荣下去的。只有盗版!尤其是未来的网络盗版!

    在李谦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时空,全民网络时代大概是从2005年初步开启,到2008年左右,已经基本做到了每个城市家庭都配备电脑了。

    事实上到那个时候。网络盗版就已经基本上不可控了。

    而在当下这个时空,电脑科技、手机科技的发展进度,似乎比那个时空还要提前和加快了许多,所以可想而知,距离网络盗版的全面来袭。已经时日无多。

    所以,李谦据此判断,整个世界范围内的唱片行业繁荣,大约还有十年左右的黄金期,或许……只有八年左右了。

    但八年,足够了。

    八年时间,李谦计划帮廖辽再做八到十张专辑,然后等工作室的框架初步搭起来了,就会着手签约几个自己的歌手,并帮他们和她们做专辑。捧红他们。

    嗯,八年,三十到四十张专辑,自己手里最好的那些资源,也就基本上消耗一空了。

    而恰好到那个时候,唱片行业基本上就会挣不到什么钱了,歌手只能凭借接商演、上节目和代言来挣钱。可以说,不管是唱片公司还是工作室,对歌手的掌控能力,将会下降到历史的最低!虽然自己的音乐事业肯定还会继续做。因为哪怕不赚钱,做音乐也实在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只不过到了那个时候,音乐就肯定不可能继续是自己全部事业的重心了。

    因为……电影的大时代随后就要开启了!

    可以说,要单纯只想着挣钱的话。李谦真的不需要去做别的,就趁着眼下的唱片行业的黄金十年,努力的签歌手,努力的做唱片就足够了,毫不夸张地说,就凭他手里那来自另外一个时空无数牛人智慧结晶的资源。他完全可以自己只手捧起几大天王加几大天后。

    甚至都不必等到电影业黄金时期的到来,他就已经可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了,到那个时候,他会更加清闲,手里捏着大笔的钱,捏着大笔的艺人资源,写写剧本、挑导演拍出来,捧一捧自己旗下的艺人,或者干脆自己做几个必然大火的综艺节目,捧人赚钱两不误……

    而且,就这还只是在艺术圈子里打混,如果李谦的心再野一点、目标再大一点的话,其实他可以赚钱、可以参与进去的行业,还有很多。比如说在当下,虽然电脑、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被很多投资者所看好,也已经有很多资本参与了进去,但即便是明见如他们,对未来网络时代的预见性,也是绝对比不上已经从那个时间段走过一遍的李谦的。

    别的不好说,手里有点钱,选好几个项目投钱进去,不好说一本万利,十笔投资成功一两笔,就够以后舒舒服服的吃一辈子了。

    可以说,对于一个重生者,尤其还是李谦这样携带着巨大优势而来的重生者而言,单纯只是要赚钱的话,比起普通人来,优势实在是强出太多了。

    但李谦显然不是那种只想着赚钱发大财的人,而且他也很有自知之明――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你做了这个,就必然没时间做那个。

    钱,要赚,但他只赚那些自己感兴趣、也愿意去做的事情所带来的收获。

    比如说,他做唱片,他也要捧红自己旗下的歌手和艺人,但他最想获得的,其实并不是最后的收获,反而是做事情中间的那个过程――当她和廖辽在一起互相磋磨,两个人一起努力帮助廖辽寻找到最适合的那种情感,然后把一首歌曲打造出感人肺腑的力量时,才是他最最快乐的时候。

    挣钱,只是捎带的副产品而已。

    他的主业,是做出好东西!

    当然,这些东西、这些思考、这些选择,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是只能深埋在他自己心底的,不只是廖辽、王靖露,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他都不会透露哪怕一个字。

    …… ……

    还在回去的车上,李谦就已经说起了自己见到李金龙的情况。

    对于李金龙这个人,他说:“他的能力有限,不是什么天才型的人物,但好的是,他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天才。所以他能脚踏实地的做事情。而且他很诚心的要过来,考虑到工作室建起来之后,齐姐不懂行,我跟廖姐都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所以,肯定还是要有个懂行的人帮忙搭理一些音乐方面的事情。他打电话来,我听出他的意思来,其实就已经心动了。”

    对此,廖辽和齐洁自然都没有什么异议。

    工作室要成立了。哪怕草台班子,也是班子,肯定要找个人帮忙搭把手的。李金龙此前跟李谦合作过,是圈子里少数几个跟李谦合作过的人,现在对方主动辞了华歌的工作要过来投靠,而李谦又相得中他的实力和为人,那当然就没什么好说的。

    廖辽甚至说,“以后小洁管行政、带艺人,那个李金龙就负责在做音乐上给你打个下手,跑跑腿联络联络人什么的。他内行,挺好!”

    李谦点点头,又继续道:“但是他这一来,我一下子想到了很多问题。咱们此前一直都兴冲冲地要建工作室,又是买楼,又是装修,又是进设备的,似乎都没想到接下来的管理工作的事儿?这么大一片地方,要招人,普通工作人员也好。签几个人进来做编曲也好,包括将来还有可能会签下几个音乐人、歌手之类的,该怎么管理?总的有个章程吧?”

    廖辽一听这个,很傻白甜地露出一个灿烂的笑容。肯定地道:“这个跟我没关系啦,反正我也不懂这个,那个……小洁,你老板问你话呢!”

    齐洁闻言翻个白眼,小心翼翼地问李谦:“你是怎么考虑的?”

    李谦耸耸肩膀,说:“我才刚高中毕业啊。你是教过我的,还能不知道?你让我写歌,让我唱歌,让我编曲,这都没问题,我一个人能当好几个人用都没问题。但是……你让我做管理者?让我每天盯着底下人的考勤?给他们做出一套工资奖金体系?这个真的不是我的专长啊!所以喽……是我在问你啊齐老师!”

    于是连着廖辽也一起扭头看向齐洁。

    显然,她们都听得出来,李谦这是准备彻底做甩手掌柜了。

    音乐的事情,不用说,肯定是李谦负责包圆儿,而且他也肯定是怎么玩都玩得转,但管理一家工作室,哪怕这家工作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可能都只有几个人在工作,可能只有廖辽这么一个签约歌手,但工作室就是工作室,要招人,要管理。

    说句不好听的,你至少也得找个保洁的,找个会计,再找个负责接电话的吧?

    更何况,李谦已经放出话去让李金龙负责物色几个音乐人了,将来如果双方谈妥了,等人家加入工作室,那就意味着工作室将会扩容。

    音乐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