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燕歌行-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用猜,里面一定有好东西。
不过燕幕城没想到,里面东西竟然好到如此地步。
首先现入眼帘的,是两件浅蓝色男性曲裾深衣,纯棉布料,摸起来很柔软,针脚一看就是新制的,此外还有两件厚实的羊皮大袄,和两双粗犷的牛皮靴。
燕幕城深吸一口气,继续往下翻,手突然被烫了一下,痛的嘴角一抽,小丫头立刻咯咯笑起来。
原来下面一块布里鼓囊囊挤着20多个燕幕城最喜欢吃的肉夹馍,显然是刚出炉的,还在冒着腾腾的热气!
燕幕城口水流了出来。
更让他惊喜的是,馍馍下面居然还藏着一个土黄色的酒葫芦,用手摇了摇,一股葡萄酒的醇香扑面而来。
燕幕城慢慢直起腰,差点眼泪汪汪。
实在——太丰盛了!
……
“笨蛋,最里面还有好东西。”
小丫头一直在旁笑眯眯看着燕幕城的表情变化,这时蹲下身麻利扒开衣物,在叮叮当当中,包裹最里层滚出6贯沉甸甸的铜钱,在晨风中闪闪发光。
1贯1000枚五铢钱。
6贯就是6000枚。
五铢钱是汉朝通用的货币,造型外圆内方,重量轻盈,深爱大汉百姓热棒,而且更重的是五铢钱在西域各国也是硬通货,很多商人交易除非以物换物,否则只认大汉的五铢钱。
当时西汉政治清明,近年来又无战事,农业与贸易都非常发达,在汉元帝主政时,物价非常低廉,一斛米才5钱,6000枚五铢钱已经是一笔巨款了,足以让一户五口之家的老百姓过好几年安身日子。
燕幕城鼻子发酸,这么多钱,要让夏曼古丽的面馆卖多少肉夹馍?
他拎起钱塞回给小丫头:“燕某无功不受禄,衣物和吃食可以要,但这钱在下是万万不能收,还请婉儿姑娘转达我对你们老板娘的谢意!”
小丫头贪婪地盯了铜钱一眼,却没有伸手去接,退后一步叉腰道:“你丫想得美!这钱可不是白给你!老板娘说了这是你在面馆做10年杂役的工钱!算是提前预支给你!知道不!哼。”
燕幕城被吓住了。
随即脸露苦笑,他想起自己确实给夏曼古丽签订了一份保证书,说自己从西域回来之后,就去她的面馆做一名杂役实习生,可是没说10年好不?
他懵逼的样子让小丫头暗暗偷乐,又故意板着脸冷笑道:“我活了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有人见钱不开心的,哼,我老板娘说,今天你不要也得要!
遇到这么霸道的老板娘和这么张牙舞爪的野丫头,燕幕城只好选择举手投降,
反正到时再一枚不少地回给她就是,免得这小丫头纠缠不休。
他把大包裹拴在马身上,正待翻身上马,却见小丫头张手拦在前头,不禁笑问:“大姐,您老还有事?”
小丫头叉腰嘟起脸,指着燕幕城鼻子叫道:“我话还没说完呢,你跑什么跑?老板娘还有三件事要我交待你!第一,你以后不许再穿破衣服!第二,两年时间一到,你必须立马滚回来当杂役!第三,把你腰上挂着那一个脏兮兮的木马给她。”
说完,她小手一伸。
不过,从这丫头脸上的表情看,对老板娘第三个要求,明显充满了不屑和不解,真搞不懂老板娘为什么偏偏要那个做工粗糙的木马?这木马就挂在燕幕城的右腰下,看上去又旧又难看,就是燕幕城哭着喊着白送给她100个,她都不要!
她不知夏曼古丽却清楚地知道,这个旧木马在燕幕城心中的分量。
当听这丫头说起木马,燕幕城呆呆站立,把这个树叶大小的片状木马轻轻握在手中,思绪回到20年前,那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
这木马是燕幕城亲娘亲手削的,是送给燕幕城七岁时的生日礼物,一个月后她就冻死在长安街头。
那时义父谷吉还是长安的一名捕快,看见一个脏兮兮的男孩趴在一名死去女人身上哭得撕心裂肺,便收养了他。
所以,这木马是燕幕城亲娘留给他的唯一物件,燕幕城视若性命,时时刻刻带着,仿佛母亲就在自己身边。
这件事是他在一次酒后无意中对夏曼古丽说起过,当听小丫头说夏曼古丽想要这个木马时,燕幕城岂不知她的言外之意就是想让燕幕城把这个最珍视的物件作为定情信物送给她,另外也在无声地测试地自己在燕幕城心中的地位。
燕幕城当真有些为难。
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坦然接受一个女子的深情,正沉吟着想用什么言词来婉拒,就见小丫头柳眉倒竖一摆手,“算了,老板娘说了,如果你超过一息时间没有交出来,她就不要了!”
这倒让燕幕城松了口气。
小丫头说完转身就走,才几步突又回头,冲燕幕城吐了一口口水:“小气鬼!亏得老板娘帮你缝了一晚上衣服,手都扎出血了!还送你这么多钱!”
在燕幕城一脸愧色的目送中,小丫头转过几个路口就不见了。
……
小丫头一路气鼓鼓的小跑,在穿过几个转角后,来到一处小河边。
那里有一棵古老的柳树,已经被春风吹绿的枝条迎风摆动,似水流年。
一个穿紫色衣裙的女人独自在柳树下无聊地荡着秋千。
小丫头婉儿叹了口气,默默走上前,低着头道:“老板娘,他果然没给。”
“哦?”夏曼古丽还是忍不住看了看她的手,真的是两手空空,她咬着嘴唇不说话,呆呆看向远方。
“老板娘你别难过,如果你亲自去向他要,他一定会给的!你送他这么多好看的衣服和吃的,他开心得都快哭了!”
小丫头赶紧安慰,帮她荡秋千。
“臭丫头!我眼睛都肿成两个桃子,你让我怎么好意思见人?”夏曼古丽打了一下丫头的脑袋。
“哇塞,不是吧?昨晚是你哭了一夜呀,我还以为是夜猫子在喵喵叫呢?”小丫头很认真地表示受到惊吓。
“小蹄子,看我不把你扁成猪头!”夏曼古丽咆哮着从千秋上跳下来。
……
古人说,最难消受美人恩,诚不我欺也,燕幕城一声叹息。
说好七点在城西门外集合,他看看天色时间还早,于是翻身上马,往西南方向而去,再次来到昨晚不敢敲门的小院外。
里面寂静无声,想必义母因为晚上睡得很晚,所以在补一个回笼觉。
他左右看着无人,一个箭步跃上墙头,然后无声地落下,将手中用布包裹的6贯钱,蹑手蹑脚地放在义母卧室门外挂着的一个老旧竹篮里。
这竹篮他看在眼里倍感亲切,小时候义母就是挎着这竹篮,带他去买菜。
那段时光仿如昨日。
虽然义父为国殉难后,朝廷抚恤金非常丰厚,可是义母一文不取,全部捐给了陪同义父一起遇难的那200多位大汉将士的遗孤和家属。
自己依旧日夜给人缝补捣衣度日。
想到这里,燕幕城心中万分惭愧。
等自己从西域回长安,确实要踏踏实实在夏曼古丽的面馆打几年工吧,让自己的母亲衣食无忧,颐养天年。
正在发呆时,里面传来义母轻微的咳嗽声,吓得燕幕城踮着脚尖,逃之夭夭,越过围墙后,他对着院门深深一拜!
义母大人多保重!
待到孩儿手刃那郅支奸贼之后,一定回来报答您的养育之恩!
燕幕城执剑策马,嗒嗒的马蹄声带着他无比坚毅的决心,渐行渐远……
第十二章 河西走廊的前世今生
河西走廊。
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全长约一千公里,南侧是著名的祁连山脉,北侧是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因为地处黄河以西,形似走廊,故称为“河西走廊”。
每一个西行商队,从长安出发要去西域,河西走廊是必经之路,也正因为如此,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历来也成为兵家的必争之地。
西汉时期,在这个绚丽的历史舞台上,有两个重量级玩家都对这个地方志在必得。一位是来自蒙古高原的匈奴帝国,另一位则是来自中原腹地的大汉王朝。
从此,围绕着对河西走廊的争夺,一场国力与意志的较量拉开了序幕,让这片祁连雪山下的宁静土地,一度战火纷飞,遍地流淌着苍生的眼泪和鲜血。
……
就像下围棋一样,由于先手优势,在汉武帝之前,河西走廊最早是西戎的地盘,后来先后成为羌人和月氏人的属地,最后月氏人被野心勃勃的匈奴帝国一举击败,从而成为这个草原部落的天然马场。
而这,对于新生的大汉王朝来说,等于让自己最强大的敌人抠住自己的咽喉!令历代大汉皇帝如芒在背,但是迫于当时国力有限,而且政权新立,从汉高祖刘邦那一代猛人开始,都不得不忍气吞声。
直到汉武帝刘彻登位,他雄才大略励精图治,让国力蒸蒸日上,心里一直暗藏着一个愿望,就是一定要拿下河西走廊!
终于,在公元前121年一代天骄霍去病横空出世,三进河西,彻底击溃了盘踞多年的匈奴势力!拔出了插在大汉咽喉的一根数十年之久的毒刺!
霍去病时年十九岁,被封为冠军侯。
他那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流芳千古,让后世爱国青年热血沸腾。
其后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汉武帝在河西走廊先后设立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
各郡和各个驿站的设立,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奠定了强大的硬件基础。
……
公元前37年春,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古朴雄浑的长安城墙目送着一支300多人的大商队浩浩汤汤西行而去。
这商队规模之大令路上来来往往的小贩和行人瞠目结舌。
光沉甸甸塞满货物的马车就有50辆,马匹200多匹,各司其职的人员3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