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春秋儒侠 >

第314章

春秋儒侠-第314章

小说: 春秋儒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笔财富的铺路,再加上桓常听从姬耳建议,放慢了变法的步伐,也修改了一些新法的内容,使得新法在宋国境内慢慢推行起来。

  修改后的新法,贵族们虽然感觉利益受到侵犯,却也勉强能够接受,再加上宋仁军以及新军的震慑,这些贵族们终究还是不敢继续抵触新法。

  随着新法的推广开来,百姓们逐渐感受到了实质性的利益,再宋公的刻意支持下,一大批新贵族应运而生,这些人与新法的利益息息相关。

  新贵族的崛起,使得新法不再是无根之萍,任何妄图颠覆新法之人,都会是新贵族的公敌。

  这些新贵族的势力虽然由于时间太短,尚且远远比不上老贵族,不过先行随着时间的流逝,老贵族们若不想这融入新法之内,恐怕早晚都会被淘汰。

  如今的宋国可谓是欣欣向荣,曾经孱弱的宋国军队,由于新军的出现也变得强盛起来。

  就在几月前,宋国还与燕国爆发了一场战争,结果宋国新军的实力让燕国感到震惊,最后燕国主动罢兵休战,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嵩山派,长老峰。

  本来冷冷清清的长老峰,今日却显得非常热闹,数道身影盘坐在蒲团上,身体都与天地融为一体。

  如果有人认出这些人身份,肯定会大吃一惊。

  因为这些盘坐在蒲团上的身影,每人都蜕凡境界武者,而且还都来自不同宗门。

  “道友,宋国自从新法推广以来气运与日俱增,若不尽快制止,恐怕就会重现三百年前的祸事了。”

  “不错,宋国既然没落了,就不应该再次强盛起来,否则我们这些宋国境内的宗门,都不会拥有太好下场。”

  “三百年前覆灭的那些宗门,就是前车之鉴啊!”

  数道身影纷纷开始表态,虽然说的话不多,所表达的意思却出奇相同。

  主位之上,紫衣中年武者眼中弥漫着浓浓紫气。

  待所有人都表态完毕以后,他才开口说道:“诸位不必多言,此事我心中中已有计较。”

第一百一十六章 道德心经

  商丘,上将军府。. .

  “先生已经闭关半月有余,却是不知何时会出关。”

  桓常吐出一口真气,视线投向东方姬耳居住的房屋,目光仿佛能够穿越墙壁。

  宋国境内新法的成功推行,与姬耳的建议脱不开干系,这两年时间,姬耳也用自己的表现彻底将桓常折服。

  桓常只能从心中感叹,姬耳是一个奇才,一个千年难得一遇的奇才。

  这种奇,不仅表现在对方治国理论与思想上,还有姬耳对于武道的理解以及阐述。

  两年时间,桓常给以姬耳很大权力,将新法中加入了那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正好契合宋国百姓的性格与生活习惯。

  也正是因为这样,新法才能很好的推广下去。

  如今的宋国,很多时候官府只是执行机构,百姓们才是真正的权力中心。

  由于百姓们拥有监督官吏举荐人才建议修改律法的权利,导致百姓们对于新法极其拥戴。

  虽然这种制度还不太完善,却也正应和了无为而治的思想,

  无为而治本意乃是不妄为,并非不作为。

  从制度上来讲,姬耳强调君主当以合适的法律制度约束臣民,而不能因为自己喜好随意行事,如此君主无为,则百姓都能遵守律法。

  从君主用人上面来讲,姬耳认为君主应当知人善任,将合适的人才摆在合适的职位上,具体事情分摊给臣下去做,不必事必躬亲,这也是无为。

  概括来讲,无为而治主张的乃是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尽量靠百姓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

  至于君主以及官吏,只需做好必要的本分工作即可。

  这种主张,其实由还政于民意思。

  还政于民,君主无为而民有为,则天下大兴;知人善用,君主无为而臣有为,则朝堂清明。

  “先生的观点还是太过理想化,不过借鉴部分倒也能够契合宋国国情。”

  想起了姬耳在将自己思想融于新法进行推广的时候,期间所遇到的难题,桓常当即苦笑的摇了摇头。

  “不过就像墨兄的墨学那般,先生无为而治的思想虽然很难彻底实现,终究还是让我感到敬佩。”

  想起了墨子任,桓常又是一阵失神。

  如今的墨子任,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十分理想化的单纯年轻人,已经在江湖中闯下了赫赫威名。

  不少与墨子任志趣相投的侠客,自称墨侠联合一起行走江湖,除暴安良为民做主,哪怕明知不敌也要管尽天下事。

  这些墨侠如今的实力虽然还显得很弱,可是有那股热血与冲动,以及在百姓中的声望,让这群年轻的墨侠拥有了极大影响力。

  “若墨兄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假以时日,这些墨侠也许能够成为被载入九州历。”

  想起了那些墨侠,桓常不由暗自感叹。

  如今的墨侠,与千余年前武者刚刚崛起之时,那些为了天下道义行走江湖,甚至不惜杀上诸侯府邸的侠客非常相似。

  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为国为民毫无私心的侠客们,最终变成了占地为王的各大宗门,多少让人感到唏嘘。

  在桓常墨子任如今所做的,也许就是想要恢复上古时期那些侠客敢于奉献的精神。

  至于九州历,乃是记载了九州重大事迹的史册,哪怕一个小诸侯国的兴衰,都没有资格载入其中。

  桓常觉得墨侠可能被载入九州历中,也可以对于墨侠的

  “嗡!”

  就在桓常胡思乱想的时候,东方忽然产生了强烈的真气波动,这种波动以姬耳闭关的房屋为圆心,朝着四面八方扩散而去。

  “那是先生的气息!”

  感受到那股冲天而起的气势,桓常当即感觉心中狂跳,而后鼓荡体内真气,迅朝着姬耳所在方向赶去。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桓常刚刚飞出屋外,就听见了姬耳那非常有磁性的声音。

  听完这段话以后,桓常身体不由停顿下来,脸上忽而露出疑惑的神情,忽而面露喜色,表情变幻不定。

  此时的桓常,在听到了姬耳的声音以后,居然陷入了顿悟之中,对于道的领悟越加清晰明了。

  那道模糊的门槛,仿佛也变得越清晰起来。

  不仅是桓常,莫道柳三刀暗影,以及上将军府内达到入室巅峰境界的武者,居然都有所领悟。

  本来还有些嘈杂的上将军府,在姬耳声音响起的那一刻,居然陷入了诡异的平静中,哪怕不会任何武功的普通人,此时也感觉脑袋清明,仿佛突然间开窍了那般。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姬耳的声音低沉缓慢而有力,那些陷入顿悟中的武者,对于道的领悟越深刻,可是不少悟性较低的武者,领悟起来却感觉越来越吃力。

  有几人强行领悟,最终只能口吐鲜血,导致肺腑遭受重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姬耳的声音越来越缥缈,仿佛来自九天神灵的呢喃。

  不知何时,白衣统帅的身体已经出现在了桓常身边,耳所在的房屋,眼神复杂有些复杂。

  只不过,桓常已经陷入顿悟中,根本没有注意到白衣统帅。

  “哎,道德心经终究还是未能写完啊。”

  就在桓常沉浸于那些话的意境中时,忽然听到了姬耳的叹息,其中还夹杂着深深的无奈。
第一百一十七章 天书第二页

  那声叹息刚刚结束,姬耳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桓常身边。

  “恭喜先生!”

  看着姬耳那飘然若仙的身姿,桓常忍不住出言恭喜,语气中有掩饰不住的欣喜。

  “只是可惜,感悟终究还是差了一点。”

  在此以前,姬耳不过是半步蜕凡境界,虽然修为深不可测,然而为了让自己在突破蜕凡的时候走得更远,却始终压制自身修为在半步蜕凡境。

  在宋国两年的经历,让姬耳对于自己道的领悟越发深刻,本以为能够一举突破到不可揣测的境界,却没想到终究还是差了一点。

  当然,此时的姬耳已经是真正蜕凡境武者,战斗力比起普通蜕凡也不知道强大了多少。

  不过相比起原本定下的目标,姬耳对于现状仍旧不太满意,可是姬耳本人性子有些淡然,就好像他所领悟的道那般,倒也并没有始终纠结这个问题,脸上反而带着和煦的笑容。

  “先生天资过人,刚刚突破都能有如此修为,足以让许多蜕凡境武者自愧不如。”

  白衣统帅走了过来,仔细打量着姬耳,眼神中也有掩饰不住的惊叹。

  “相比起阁下百余年的积累,我这又算得上什么呢?如果将军愿意突破,境界必定不在我之下。”

  白衣统帅闻言,却是苦笑着摇了摇头。

  蜕凡算是武者修炼的终极境界,可是由于每个武者所领悟的道不同,以及对于道的领悟程度不同,战斗力也有着天差地别。

  也许有些人碍于资质,突破到蜕凡境界数百年,仍旧不是那些刚刚突破之人的对手,这种事情并不罕见。

  本来,武者并没有半步蜕凡这个境界划分,可是后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