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晚明-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到他回忆好了,还得排序,排序好了才是真正开始行动的时候。
贺御史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官员向辽王行贿的证据。藩王私自接触地方官员,且索贿,这可是大罪。即便不能直接扳倒辽王,把他废为庶人,也能让其伤筋动骨。
至于行贿外的事情便由锦衣卫去调查。他们最擅长捕风捉影,暗中行事。
查案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贺御史还不能打草惊蛇。
在掌握绝对的证据前他不能翻脸,不然可能会影响全局。
首先他去了江陵县衙巡查,江陵县令陈复是向辽王行贿人中行贿金额第二多的,第一的是前任荆州知府贾荣。
贾荣现在在保定府老家守孝,等他回京的时候一并押解便是。
在此之前却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这陈县令便是最好的突破口。
但让贺御史有些意外的是,这陈县令为人极为谨慎,做账也是滴水不漏。
别管他怎么查,愣是不能从账册上查出破绽来。
这可急坏了贺文程。
陈县令是如今在任荆州官员中向辽王行贿数额最多的,若是找不到他行贿的证据,这条罪状的力度就会小上不少。
无奈之下贺御史只得主动找到锦衣卫总旗沈纶寻求帮助。
文官本是高傲无比的,看不上锦衣卫这些天子鹰犬。但为了大计,贺御史也只能勉为其难的低下头颅前去求助。
沈总旗爽快的答应了下来。锦衣卫毕竟是专业人士,要想搜集到官员行贿的证据简直再容易不过。
既然明着不行,那就来暗的。
最多就是锦衣卫得分出些精力罢了。
当然,明面上贺御史还得拖着陈县令,不能让陈县令察觉出异样。
却说这日贺御史又来到县衙,陈县令早早准备,一干官吏衙役侯在二堂。
贺御史到了后,陈县令把他请到二堂公案后坐定。自己则和六房官吏衙役列在堂下,听候吩咐。
贺御史坐在上首看着堂下分成两列站着的官吏衙役只觉得畅快不已。
他在京师就听说地方官活的滋润威风,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光是这排衙的气场就得让京官们羡慕死。
在京师莫说贺御史这样的芝麻小官,便是三四品的大员也就是个屁。
天子脚下大官豪戚多如牛毛,除非是六部尚书、阁臣这样的绝对大佬,有几个能挺直腰板的?
便是六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在皇帝陛下面前还不是得卑躬屈膝?
哦,张阁老可能是个例外,但除了张阁老之外的所有京官几乎都是活的憋屈。
而在地方,一个区区七品的县令就能享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真是羡煞人也。
县衙六房仿自朝廷六部,也是吏、户、礼、兵、刑、工一应俱全。
小吏在左,衙役在右分班而列,不和朝会时文武分列一模一样吗?
说一句大不敬的话,这排衙简直就是模仿的上朝的场景嘛。
一想到这里,贺御史的妒火便蹭的烧起来了。
好嘛,大家都是七品官,你可以作威作福,众星捧月。老子却得夹起尾巴做人。
这回好不容易来到地方巡查,你又恰恰是向辽王行贿的重要人员,不弄你弄谁?
要怪就怪你太跳了吧。
。。。。。。
。。。。。。
向大家汇报成绩~
晚上九点多的时候老坤看了下订阅,均订已经超过三千了,《奋斗在晚明》首日精品!
准确的说还不到24h。咳咳,且让我得瑟一下,毕竟起点精品虽多,但能做到首日精品的真没多少。
老坤第一天更新了十万字,让大家看了个爽快,大家也用行动回报了老坤,在这里我要对订阅本书的书迷真心说一声感谢。没有你们,老坤真的难以走到今天。
有的人说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有了精品会想万订,有了万订会想两万、三万订。。。。。。
且不去管这些,就这本书而言老坤是怀揣着很大梦想的,这个梦想需要与书迷们一起实现。
从明天开始老坤将继续爆更,尽可能多的更新。加更规则不变,打赏盟主、舵主、月票增加都会加更。盟主加三更,舵主加一更,月票每增加五百票加一更,也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支持老坤,订阅,打赏。月票,推荐票投起来~
哈哈,老坤相信天道酬勤,勤奋的人运气总不会太差。
接下来感谢下今天打赏的书友。
感谢书友墨染惊鸿V5的10000币打赏,感谢书友小炮兵085的1500币打赏,感谢书友轻风清韵的800币打赏,感谢书友请叫我刘伯温、书友闲将鹤亲、书友依然あ怀旧、书友柔之虎、书友l599xl的100币打赏。
非常感谢你们,让我们一起加油!
第一百八十六章 剑指玻璃(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宁修回到家后便把自己锁在屋里。
二老以及七郎、十郎都不知道宁修在做什么。
宁修当然不是在温书。
距离乡试还有一段时间,而且年关将近他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还分秒必争。
他在开展制作玻璃前的准备工作。
作为一个化工博士生,玻璃的制作工艺自然了然于胸。
只不过受限于条件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把玻璃制作出来。
但现在他已经有了制作水泥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制作玻璃就变得很简单了。
众所周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硅酸钙、二氧化硅,是这三者的熔融物。而要制备玻璃,需要有纯碱、石灰石和石英砂。
纯碱和石灰石就不必说了,市面上就有出售的。至于石英砂要想得到则要费上一些力气了。
宁修知道明代就已经有用石英砂铸造的佛像,故而石英砂在明代肯定是有开采的。但他发现在市面上并没有卖石英砂的商户。
通过几番打探,他才得知一般石英砂的开采都是由官府出面负责的,一般民间很难接触到。
这一点倒不难办。凭借他和李知府的关系,得到授权许可开采石英砂并非没有可能。
只要有了这三种东西,就可以正式开始制作玻璃。
玻璃的制作工艺基本分为几步。首先要将原料进行预加工。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混合在一起进行粉碎,并进行除湿确保原料的干燥。
这一步很简单在宁记作坊就可以完成。
接下来是将玻璃原料进行溶制。把这些混合原料送入窑内进行高温加热,在一千六百多左右的高温下,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便可以得到液态玻璃。
宁修制备水泥的时候曾经在自家作坊里立了一口窑。但那个窑炉的最高温度在1200度到1400度之间,无法达到玻璃烧制要求的1600度要求。
宁修还得把上次给他搭窑立窑的师傅再叫来,帮他重新搭一个新窑。
眼下看来,想要一窑多用,同时制作水泥和玻璃是不可能了。
别看只有两百度的温度差距,但却关乎到能否成功制备玻璃。在这件事上,宁修不想冒险。
重新立窑,窑口的朝向,搭窑的方式角度都会不同,这个工作不完成其他的事情也就无从开展。
完成了玻璃的溶制接下来便要成型了,这一步十分关键,玻璃的品质如何全看成型步骤。
通常是按照需求把液态玻璃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模具中,让其变成需要的形状,如各种酒杯酒瓶、以及玻璃窗等。
最后还要对成型的玻璃进行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制作工艺宁修了然于胸,现在唯一的难点就是溶制和热处理环节。
国人早在商周时期就意外的制出了琉璃。据传是制陶匠人在烧陶时意外所得。
但国人烧制的琉璃十分易碎,且不耐热不耐寒,比起近代烧制的玻璃确实差了不少。
琉璃有这些缺点就是因为国人不能掌握好溶制和热处理这两个环节。
如果宁修不能在这两点上进行突破,做出的玻璃比起本土琉璃来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力。甚至可能还不如琉璃,毕竟纯粹从美学看琉璃要比玻璃强太多了,是属于艺术品级别的。
玻璃的优势在于可以大规模量产,而且耐寒耐热性要比土产琉璃好。
宁修发现要想让玻璃彻底火遍大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啊。
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
宁修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
他揉了揉额角,起身朝雕花门走去。他这一推门不要紧,当即听到‘哎呦’一声。
宁修定睛瞧去,只见七郎躺在地上捂着屁股,尴尬的冲他咧嘴。
“七郎,你一直在屋外待着?”
“三哥你别介意,我也是听二叔吩咐才在你屋外偷听的。二叔担心你一个人在屋里做啥傻事,便叫我在屋外偷听,万一有异动便破门而入。”
宁修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道:“亏我爹想的出来,好端端的我能做啥傻事?”
说罢他走上前去拉起七郎道:“我是在准备制作一种新型琉璃,恩,我把它叫做玻璃。”
七郎的一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眨了眨道:“玻璃?这个名字倒是新奇,这东西比琉璃更好看吗?”
宁修摇了摇头道:“若论美观程度玻璃肯定是不如琉璃的。但玻璃能够让更多的百姓用得起,能够走入更多普通人的生活。”
七郎听得入迷,咽了咽口水道:“这玻璃这么好,到底如何做呢?”
宁修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说起来制作玻璃和制作水泥类似。你还记得上次给咱家搭窑的师傅不?去把他请来,我想请他按照我的要求再搭一口窑。”
“三哥,原先的那口窑不能用了吗?再重新搭一口窑得花多少冤枉钱啊?”
宁修笑了笑道:“放心好了,三哥给你保证这钱绝对花的不冤枉。”稍顿了顿,他继续说道:“若是玻璃真的能够量产,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