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替明 >

第363章

替明-第363章

小说: 替明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文华殿内众臣看明白了这封简单直白的密奏后,一个个对叫天军重视起来。刚之前还要把对方扳倒的紧张气氛一下没有了,全都同仇敌忾,想着怎么对付叫天军。

崇祯皇帝把密奏让他们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看看差不多了,便坐在御桌上,捏着密奏中剩下的那部分,脸色严肃,却又带点期盼地问道:“众位爱卿,可有良策对付叫天军?”

还别说,崇祯皇帝这一问,几位重臣还都有对策献上,不过都是以前对付草原民族的那些对策。比如不再互市,严禁走私,让叫天军贫困难以度日,军队没有铁器;又比如用银钱收买草原上其他势力,让他们出兵打叫天军,就算不能两败俱伤,也要让叫天军难以分心来图谋关内等等

计策不止一条,每位重臣都侃侃而谈,却让原本露有期待之色的崇祯皇帝变得一脸失望。他不时低头看看手中的那份密奏,暗自在心中叹气。

原来,那厚厚的密奏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叫天军的详细消息;而第二部分则是卢象升想出来的对策。

在这对策中开头就分析了以往对付草原蛮族的策略,如同这些朝廷重臣所说的那些,用在叫天军的身上并不合适。所列举的理由,也如同他第一部分的消息一般,简单明白,很有说服力。

崇祯皇帝就算足不出皇城,却也能被卢象升的密奏所说服。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国之栋梁,却仍旧在老调重弹,所提之策皆是陈旧不堪,没有一条是真正实用的,这如何不让他失望!

夸夸其谈!崇祯皇帝的脑海中冒出这么一个词。回忆起卢象升在奏章中的最后一段话,不由得越发感到后悔,自己怎么就没早点重视这位真正的忠臣能臣呢!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比如说让底下这些臣子去,就算两个,不,三个换他一个也可以啊!

如此想着,崇祯皇帝又想起那段话,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唯有重重地叹了口气。

过了一会,还是听不到一丝有用的信息,崇祯皇帝有点意兴阑珊地罢了罢手道:“朕累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诸位臣工回去也想想,到底如何对付叫天军,才是老成谋国之举!”

一听这话,一看他的神态,这些人精般的朝廷重臣便知道崇祯皇帝不满意。有政敌在场的情况下,他们也不想争辩什么,纷纷依旨退了出去。

不过崇祯皇帝并没有去歇息,他等那些重臣都走了之后,便吩咐曹化淳道:“去,把在午门等候的卢大传进来,朕要亲自见上一见。”

卢大只是卢象升的家奴,并无任何官衔在身,崇祯皇帝竟然要亲自接见,这让曹化淳暗自吃惊。

他虽然没有看到卢象升密奏上的具体内容,但也能猜出来,崇祯皇帝的这个做法肯定与那密奏分不开。

他明白一点,不该问的事情不要问。于是,曹化淳当即答应一声,亲自出殿去传旨。

“草民卢大,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卢大刚进了殿门口,就忘记了曹化淳事先交代,腿一软跪地高呼道。

在来京师之前,卢大是无论如何都没想到,自己竟然能觐见高高在上的皇帝。虽然在平日里,特别是老爷入狱那段日子,心中免不了对皇帝有点意见。可此时在文华殿内真见皇帝,竟然全是激动之情。

崇祯皇帝对此早已见怪不怪,他一改之前对朝廷重臣的冷淡态度,竟然和蔼悦色地挥手道:“平身,近前说话。”

在曹化淳也和蔼地提醒下,卢大才往前一些,垂手而立,等待皇帝的问话,心中一边在想着,我卢大何德何能,竟然能见到当今皇帝。

对了,皇帝和传说中刻薄寡恩、言语无常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是诽谤,那些传谣言的人真是该死!

也不知道皇帝召见自己是想要干什么?是因为送密奏这点功劳?可这不应该啊!

他正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带着一点感慨,打破文华殿内的安静道:“卢卿言你从小相随,忠心耿耿,实在是难得!”

卢大在心中就是再猜测,也没想到崇祯皇帝开口竟然是说这些话,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正想说应该时,崇祯皇帝又开口了。只听他对曹化淳吩咐道:“传朕旨意,卢大忠心为主,始终如一,实乃世人之楷模!特此赐世袭锦衣卫百户,以兹鼓励嘉奖!”

他这话一出,连城府很深的曹化淳都楞了下,就更不用说卢大本人了。就因为这,得了个世袭锦衣卫百户?

卢大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世袭锦衣卫百户啊,可以给子孙传下去的!自己就这么得到了?

也亏得曹化淳反应快,他马上提醒卢大道:“还不快谢恩?”

他是始终陪伴在崇祯皇帝身边的,虽然不明白密奏里写了什么,但多少都能猜出一些崇祯皇帝的心思。因此言语之间,都很和蔼。

“草民卢大叩谢陛下隆恩,万岁万岁万万岁!”卢大激动地手足无措,得曹化淳提醒后,连忙五体投地,带着颤抖地声音说道。

崇祯皇帝并没有多话,只是勉励了几句,便让卢大出宫去了,让他等三天再回延安。

605发泄

崇祯皇帝看着被内侍带出殿门的卢大,久久不见动静。文华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没人敢大声喘气。眼下的皇帝心情不好,要惹恼了他直接被打死就冤枉了。

但眼见着天黑了,一直这样也不是个事。最终一边站着的曹化淳躬身请示道:“陛下,该起驾用晚膳了!”

谁知,崇祯皇帝却是答非所问地说道:“什么忠良之后,大明栋梁,却抵不过区区一个卢家奴仆!”

曹化淳一听,大吃一惊,他连忙提醒道:“陛下,慎言啊!”

“朕有说错么?选一些人去叫天军那边学火炮之术,却推来推去,最后不了了之。”崇祯皇帝突然爆发了,发泄般地怒喊道,“别以为过了两年多时间,朕就会忘记了。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却贪生怕死,好吃懒做,没有一个是好东西!”

曹化淳一听,顿时明白了,原来因为这个卢大的事情,让崇祯皇帝想起了以前想选拔忠良之后,可靠子弟去学炮术,却一拖再拖,个个装病找托词,最后竟然没有朝廷认可可靠的人愿意去学。

他正想说话,劝劝崇祯皇帝气大伤身时,却听到崇祯皇帝竟然吐出了更让他吃惊的话:“还有满朝文武,别以为朕不知道文官爱钱,武将惜命。否则的话,会任由建虏、叫天军等反贼和朝廷讲条件?还有,我大明的反贼多如牛毛又是怎么回事?是朕荒淫无道还是朕……”

崇祯皇帝的话越说越严重,吓得文华殿内的内侍宫女全部跪倒,伏低了脑袋不敢动。

曹化淳的额头冒汗,在服侍这位少年天子的年份中,这也是第一次遇到雷霆之怒。他脑中急转,思量着怎么应对时,崇祯皇帝已面对着他,仿佛他就是仇人一般,咆哮道:“满朝文武要是肯尽心,岂有让朕下罪己诏的?自太祖立国以来,有几人是下罪己诏的,朕的能力就这么差?”

可以听出来,崇祯皇帝虽然下了罪己诏,但一直耿耿于怀。这一下,曹化淳也挡不住了,腿一软跪倒。

但崇祯皇帝没有罢休,今日突然爆发出来,自然不再顾忌了。只听他继续在文华殿内咆哮着:“朕已是节衣缩食,甚至连龙袍都要让皇后补一补,舍不得换。朕满脑子都是钱,为军饷、为民事、为天灾……他们呢?他们如何?纸醉金迷,醉生梦死?”

长期不得志,每天都有无数的烦恼事,一直憋屈地过着日子,早起晚睡,操心操力。崇祯的这种日子,如果他的理想能实现,那这些辛苦也值得了。

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中兴大明的这个理想,竟然看不到一点曙光。诚然,建虏是拼不过大明的实力,服软了。可除此之外呢?反贼年年有,处处有,这种现象,可是王朝末代之相啊!

就算建虏,其实崇祯皇帝心中也没有底。万一建虏又要打,大明的军队就能打赢建虏了么?

他很想当一个好皇帝,挽大厦之将倾,可是一直有心无力。钱粮就仿佛一只无形的手,一直扼住他的喉咙要害。又如同溺水的人,一直在挣扎,可水不受力,不知道何时就会沉下去。

在如此巨大的压力下,崇祯皇帝终于爆发了出来。不过随后心情舒畅了一点,看看殿内噤若寒蝉的内侍宫女,忽然无力地坐回御座上,叹口气道:“他们一个个能说会道,但不用过不知其能。朕还年轻,有这个时间,可这天下有这个时间么?”

听到这话,跪在地上的曹化淳忽然心中一动。不过事情太过重大,他还是不敢借此机会说出那件事。

崇祯皇帝说完之后瞧见御案上的密奏,便又叹了口气道:“倒也不是没有忠臣能吏,只是可惜了卢卿,要给反贼陪葬!要早知的话,朕必安排他人替之!”

曹化淳听出崇祯皇帝话中浓浓地惋惜之情,又想着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是错失了这个机会,这位少年天子可能再无如此冲动愤懑的时候。想到这里,他一咬牙,抬头低声问道:“陛下,卢大人是要刺杀叫天军的贼首胡广?”

他听了那么多,结合情况便能大致推断出来。以此为话头,开始试探。

崇祯皇帝经过这次发泄,心情好了不少。刚好又在感慨,便很自然地说道:“是啊,卢卿言他以文官之身近贼首,必能手刃贼人。此贼一除,叫天军必成一盘散沙,再不足虑。”

对于卢象升的这个能力,不管是崇祯皇帝还是曹化淳,都是见过他那胚子,也知道其武勇,因此都是深信不疑。

曹化淳一边琢磨着一边继续引导道:“卢大人勇武,必能功成,算是为大明真正解决了西北的大患,只是可惜了卢大人!”

“谁说不是呢!卢卿如此殉国,实在是可惜了!”崇祯皇帝再次表达了自己的遗憾之意,而后有点懊恼地道,“朕要早能分辨出谁忠谁奸,必然安排其他人了。只是可惜朝堂纷争,犹如迷雾一般,难以分辨孰是孰非?”

终于听到自己想要的了,曹化淳一咬牙提醒道:“陛下天资聪慧,无人能及。眼下难以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