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师-第1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接济敌军,打肿了脸来充胖子!
李世民也不是个独断专横之人,常常听得进臣子的进谏,甚至于魏征等一干诤臣曾经指着他的鼻子骂,他都能虚心接受,朝中言官更是每日督促,不留情面,纵观历朝历代,有此胸襟的帝皇,也就独独李世民这一位了。
若换了平日,李世民少不得要跟长孙无忌解释一番,这些粗糙口粮并不算得什么,但接济了安市城的饥民,能够彰显大唐皇帝的仁爱,能够动摇对方的军心士气,要知道眼下双方已经僵持了近两个月,比拼的已经不是军力,更多的是看谁能够熬到最后!
然而李世民最近经历了丧子的打击,每到夜里都不忍独自垂泪,好不容易心情好一些,振作了一些,这长孙无忌又来闹腾,他当即火大,冷着脸让长孙无忌照办,不得有误,一句话就打发了出去!
长孙无忌也没想到圣上会如此武断,一时半会想不通,心里是恨透了徐真,但圣命难违,只能将口粮都发放了下去,他永远忘不了徐真手下那群人来领粮之时的嘴脸!
徐真领了粮食之后,又命人架起大锅,熬煮滚滚肉汤,纵使风雪纷飞,方圆之人都能嗅闻到诱人的香味。
如此等了小半个时辰,安市城那边果然走出一群人来,衣衫褴褛走在雪地之上,如同白纸上拖了一道脏污的鼻涕。
高仁武和徐真三人离开之后,杨万春就与部下商议了一番,为了城中民众的性命,最终还是决定接受救济,遂将城中青壮都召集了起来,本着自愿的原则,招募运粮队伍,很快就集合了三百余人。
这些人心中有数,若唐军出尔反尔,他们非但有去无回,若让唐军顶在前面充当肉盾,借以攻城,他们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然而安市城在杨万春的领导之下,众志成城,城主既然决定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于是他们就克制心中的死亡恐惧,如同死士一般小心翼翼来到了唐营。
可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唐人并未为难他们,而是捧着大碗大碗的肉汤,让他们吃了个饱,许多人顾不得肉汤滚烫,拼命的吃喝,嘴巴被烫出一个叠一个的燎泡都不在乎。
徐真让周沧高举徐字旗,骑着圣上钦赐的神驹青骓,俯视着疯狂抢食的高句丽人,他做出这番姿态来,更是引得长孙无忌不满!
“这是拿老子的粮,去挣他徐真的威风啊!”长孙无忌如是想着。
然而徐真并非为了摆威风,他是为了让自己的弟子,能够在人群之中,一眼看到自己!
他知道,这些高句丽人放回去之后,一定会宣扬唐军这边的富足,到时候民心先乱,那些口粮带回去之后,势必会引得民心士气低迷动摇,这就是所谓的心理战了!
任是他杨万春的声望再如何高远,在死亡的面前,绝不可能人人都能战胜这种恐惧,他们之所以人人愿死,是因为他们自觉没有了希望,可如今,徐真给了他们生的希望,同时,也将他们对死亡的恐惧,再次点燃了起来!
徐真扫视着抢食的人群,视线却倏然定格,因为人群之中,两个人并没有移动!
左黯缓缓扯下破烂的头巾,含着眼泪看着马背上的师父,当徐真亲自到安市城中劝降的消息传开,他就已经知道徐真是为了救他才冒险,他知道,徐真绝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名弟兄,更何况是他的亲传弟子!
他混入城中之后,花费了几天才从难民群中找到了宝珠,听闻城主招募运粮死士,他就知晓这是师父徐真的营救策略,于是他带着宝珠混入了运粮队之中。
他知道师父不是一个爱慕虚荣的人,师父坐在高高的马背上,冒着风雪,只是为了给他和宝珠一份安全感,让他们能够看到回家的路!
徐真朝泪流满面的左黯和宝珠点了点头,二人会意,趁着高句丽人抢食的空当,由周沧等人掩护着,躲入了营帐,而高仁武早已准备好两个顶替的人,悄悄混入了人群之中。
这两个人才是真正的死士,他们肩负着打入敌人内部,煽动安市城民心的艰巨任务!
第一百八十三章泉盖苏文偷袭后军
送走了安市城的运粮队之后,徐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战,李勣是支持徐真计策的,此时也纷纷调动兵马,严阵以待,这批口粮运回之后,安市城必定会陷入混乱之中,只等时机成熟,即可出兵攻打!
李勣熟读兵书,深知上将伐谋,而谋者莫过于攻心,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多算胜而少算不胜,又说形名、奇正、诱之以利、争地、以诈立、以利动、恩威并施,不可取于鬼神,不可相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也正因此,李勣觉着徐真此策正是算准了敌人目前的窘迫处境,从战略意义上而言,这批口粮的作用,堪比数次强攻土山阵地。
僵持至今,安市城那边几乎什么都打光了,就剩下一颗不屈之心,如今徐真送粮,正是为了动摇敌人的心志,难怪圣上私下里说,这长孙无忌毕竟不是打仗的料子,若李靖在此,必定第一时间就同意给徐真放粮了。
左黯和宝珠得以回归,诸人欢喜不已,人心振奋,唐军听了徐真等人送回的情报,又得了左黯和宝珠的验证,一个个皆以为安市城的人坚持不了多久,恨不得马上就展开进攻,将积攒了两个月的怨气全都发泄出来。
然而徐真心里很清楚,就算动摇了安市城民众的心理,想要啃下这块硬骨头,唐军也一样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早在杨万春夜袭唐营的那一夜开始,徐真手下就没了嫡系本部人马,胤宗和高贺术手下的萨勒和柔然勇士也是伤亡惨重,所剩者如今都因功得升,成为了军中的骨干。
他很清楚,这最后一战,必定惨烈至极,所以他必须要做好善后的工作,他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凯萨,不过凯萨打定了主意,一定要追随徐真,而张素灵已经被徐真安排到了李勣的身边,并不需要太过担心。
从左黯和宝珠的营帐出来之后,徐真找到了高惠甄,因为金姝是为了救自己而死的,所以高惠甄除了继承神女的称号之外,还照顾着金姝的儿子李承俊。
徐真杀死了乙支纳威之后,李承俊也大仇得报,整个人都开朗了许多,高惠甄倾囊相授,对这小家伙关怀无微不至,甚至还赐李承俊姓高,改名为高舍鸡!
起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徐真就觉得有些耳熟,但因为有正事要跟高惠甄商量,也就没有多想。
经历如此多事,李承俊也变得越发成熟,识趣地将营帐留给了徐真和高惠甄。
二人四目相对,久久不能言,高惠甄知道,无论此战胜负,徐真迟早要离开高句丽,而她乃敏恩郡主,不可能跟着徐真离开高句丽,如此一来,除了遥遥相守,还能做些什么?
外面风雪飘摇,帐篷内,两个人影慢慢融合在了一起,或许这该是他们最后一次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诉说内心的无奈和爱慕了吧。
别了高惠甄和李承俊之后,徐真郁郁回到了营帐之中,安静下来之后,突然才想起高舍鸡是何许人也。
这高舍鸡,可不就是唐朝名将高仙芝(注)的父亲么!
回忆着脑海中关于高仙芝的记载,徐真迷迷糊糊睡了过去,而此时的安市城之中,因为运回来的口粮,民众和军士们已经陷入了混乱之中。
他们忍受饥饿太久太久,城中能吃的东西几乎都吃光了,天寒地冻,连树叶都没有,竹子早就被砍光,竹节用来制箭杆,竹根则被饥民拿去熬水了。
唐军接济的口粮虽然粗糙不堪,都是些喂马的豆饼之类,但对于饥民而言,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果腹之物,杨万春见到饥民抢粮,连忙醒悟过来,拍着额头大叫一声:“徐真小儿误我也!”
既已察觉,杨万春断然不会看着军民之心被一堆粗粮给打散,一声令下,诸多军士涌入城中,将口粮全部投入了熊熊火堆之中!
军中长史又四处宣扬,声称此乃唐军欲扰乱城中民心军气,城主烧粮,乃破釜沉舟是也,既无退路,何不拼死一战!
杨万春这一手果断决绝,果然镇住了混乱的局面,更让民众和军士将怨恨都转移到了狡诈的唐军身上,一时间人人愤慨,纷纷拿起武器走上了城头!
杨万春也是个善战有谋之人,既是如此,何不将计就计?
沉吟了片刻,杨万春当即吩咐下去,让军民鼓噪起来,四处放火,伪作混乱暴动,很快就引起了唐军的注意!
果不其然,李勣和徐真见了安市城骚乱,连忙点将出兵,也不等风雪停歇,大军再次冲击土山!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军虽然也是物资匮乏,但军士的身体素质远胜那些饥民,徐真又带领薛仁贵等虎将不要命的冲锋,终于是将土山给拿了下来!
杨万春收缩兵线,退回安市城内,死守城墙缺口,依仗着缺口险要,负隅顽抗,双方死伤惨重,城下堆满了尸体!
李世民带领长孙无忌等一干重臣亲临战场,于后方擂鼓助阵,唐军士气大振,终于杀入了城中!
“誓死不退!”
杨万春暴喝一声,身边亲兵齐声大呼,城中民众热血被点燃,纷纷举起粗陋不堪的武器,涌向了缺口,意图用自己的性命和尸体,堵住唐军的道路!
大唐军律军纪严明,又自诩仁义王师,沿途都未曾骚扰过平民,如今却杀红了眼,见得一群群饥民如潮水一般涌来,根本就无暇考虑,举起手中兵刃就展开了大屠杀!
这些饥民早已是强弩之末,濒临弥留,有气无力,拼着最后一口气冲上来,却被唐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杀出一条血路来。
眼看着就要扩大缺口,将攻打了两个多月的安市城拿下之时,城北突然一声炮响,一股铁流轰隆隆撼动大地,将唐军的尾巴给截断!
“是泉盖苏文的亲军!”
李勣双眸怒睁,这一支乃甲骑具装,虽然装备的是前隋的旧铠甲,可都是货真价实的重骑兵,人马尽皆披甲,长枪如云,如钢铁洪流一般冲散了唐军后方的阵型,完全呈现碾压之势!
若不及时撤退,前军可就要全部死在城中了!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