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唐师 >

第173章

唐师-第173章

小说: 唐师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感叹之后,李世民又朝徐真说道:“若左黯真在安市城之中,不妨借口劝降,入城去救,不过就怕杨万春会伤了徐卿…”

“圣上不必担忧,高仁武乃荣留王之弟,而杨万春素来死忠于正统,有他陪着,臣足以进退两全。”

李世民认同地点了点头,而后朝徐真摆手道:“徐卿既以定了策略,那此事就全权交付于你,其他人会配合你的。”

得了圣上如此允诺,徐真也就放心告退,与高仁武商议了一番,高仁武对宝珠始终怀有亏欠,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徐真。

这日大雪纷飞,高仁武举起高字王旗,徐真和凯萨假扮成亲随,三匹马顶着风雪,出了唐营。

由于双方一直在僵持,大大小小战役每日都有发生,根本就来不及打扫战场,唐军这边还好,就算冒着敌人的箭矢,他们也要把袍泽的尸体给抢回来,而高句丽这边却尸骸遍地,若非天气寒冷,或许早已爆发疫病了。

三人顶着血红的旗帜,行走在茫茫白雪之中,如同白纸上的一滴血迹,高句丽人占据了土山,居高临下,很快就发现了徐真三人。

敌阵很快骚动起来,几根羽箭噗噗插入到高仁武的马蹄前面,他不得不勒住了马,用高句丽语高声道:“吾乃银珠郡王高仁武,要见杨万春!”

虽然逆着风雪,但很显然那边的人已经听清楚了高仁武的话,一骑疾驰而来,马蹄溅起积雪,这人穿着单薄的短袄,头上却戴着一张大隋具装骑士的面甲,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然而凯萨却下意识按住了双刀的刀柄,因为她能够从对方的身上,感觉到一股浓烈的杀气!

“跟我来。”那人的声音在面甲头盔里面回荡,发出来嗡嗡低沉,给人一种极其诡异的感觉。

高仁武微微点头以示感谢,三人随着面甲骑士来到了土山营地,风雪被土山遮挡,视线慢慢清晰,视野也变得开阔起来。

徐真放眼望去,整座土山被冻结起来,周围全是杨万春麾下设置陷阱,营地附近还设了竹木拒马,末端削尖,虽未安装拒马枪头,却同样让人感到一股寒意。

营地之中的高句丽兵围绕着火堆,里三层外三层,没有火堆的只能三五成群的拥挤在一起,相互取暖,免得被冻死。

火堆上架设着破了边的大锅,一只硕大的马头在锅里载浮载沉,骨碌碌冒着泡,没有肉食的香味,一股让人作呕的腥臊四处弥散,然而那些高句丽兵却一个个顶着大锅,仿佛那个马头就是人世间最美味的东西。

“他们的情势比我们还要惨淡…”见得此情此景,徐真没有任何的喜悦,反而生出浓浓的敬意。

正是这些人,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死死抵抗着唐军一次又一次的冲击,捍卫者自己的城池!

面具骑士带领高仁武和徐真三人穿过营地,诸多兵士见对面来人,一个个强撑着站起来,双眸如狼,气质如虎,或瘦弱或伤残的身躯似乎藏着强大而无法毁灭的灵魂,就好像他们一示弱,就会连累整座城池一般。

高仁武眉头微皱,营中一些渠帅似乎已经认出了这位银珠郡王,虽然银珠郡王举旗反抗,赢得了很多高句丽人的声望,然而借助唐军这件事,却又让许多高句丽士兵对这位传奇郡王很是抵触。

感受到这些同袍们充满敌意的目光,高仁武只是暗自叹息了一声,随着面甲骑士穿过城墙缺口,顺利进入了安市城。

第一百八十二章冲撞司徒接济敌军

入了安市城之后,徐真才深刻地体会到,唐军为何久久无法攻下这座城池。

面黄肌瘦的城中居民箪食浆壶,将少得可怜的口粮节省下来,输送到前线来,民宅已经拆除得七零八落,建材全部充当军用,建筑防御工事,整座城池如废弃多年一般。

然而这些人的眼中,却闪烁着一种光芒,不屈。

徐真并非麻木不仁,只是他早已见惯了这种目光,无论在何朝何代,战争总是残酷的,而最无辜的,自然是这些民众。

收拾了心绪,他将沿途的布置全部都默记下来,面具骑士警觉地朝徐真扫了一眼,头盔里似乎响起一声隐隐的冷哼。

沿着城中大街一路深入大约二里,终于来到一处篝火旁,火堆里全是一些门板之类的竹木,一堆堆一群群的饥民正围拢着取暖。

饥民群中站起一人,穿着旧旧的棉袍,身材高瘦,三缕黑须,缠了条红色的头巾,挎着一柄腰刀,正是城主杨万春!

他的衣甲已经让给了军中一名年仅十四岁的小将,连长弓都赐给了土山争夺战之中第一个登上土山的勇士。

夜袭战之中,徐真曾经与杨万春冲撞过一合,然匆匆一瞥,又各自拼命,当时都不知晓对方的确切身份。

直到此时,杨万春才与徐真四目相接,似乎都从对方的眼中,辨认出彼此。

杨万春是支持正统,反抗泉盖苏文的主力,他拥有自己的城池,不似高仁武这般,只能打游击。

虽然他固守着这一方净土,然而见到银珠郡王,他也是不卑不亢地给高仁武行礼。

高仁武素知此君人望,故而并不敢倨傲,再者如今自己是使者,慌忙下马来,作势虚扶了一把。

火堆边的饥民见城主有事,慌忙起身要回避,杨万春却压了压手,让他们安顿下来,自己却带着高仁武和徐真三人,来到了一处安静之处,面具骑士紧随其后,下意识将徐真等人隔开。

杨万春虽一身虎胆,然整个安市城都负担在身上,也不敢托大,高仁武自然不会对他下手,然徐真和凯萨到底是唐人,若不讲规矩将他刺杀了,安市城也就再守不下去。

高仁武充当中间人,自是要劝说杨万春投降,又搬出了孙代音的例子来,多赞大唐皇帝陛下之仁爱,若降了唐,则止了兵戈,少了伤亡,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

杨万春虽然不服泉盖苏文,然到底是个正统高句丽人,又怎肯让唐军占据自己的城池?双方语言交锋,多有不合。

徐真也不发话,只暗自扫视了一圈,本打算让凯萨潜入城中寻找左黯和宝珠,如今看来计划根本就无法实施,因为城中建筑几乎被夷为平地,少数楼房大宅虽然扔在,但早已被掏空,根本就藏不住人。

或许左黯和宝珠正躲藏在某一个火堆旁边,隐入了饥民之中也说不定。

如事先所料那般,杨万春果然不同意投降的提议,高仁武只能摇头叹息,作势要走,杨万春也是和和气气的送了一程。

这一路高仁武不断摇头,目睹着同胞受苦受难,脸色也不好看,临分别之前,他向杨万春提议道。

“将军,你不愿投降,本王也不能强求,但本王见不得诸多人民受寒挨饿,我打算送些粮食过来,不知将军能否替人民接受本王的一点心意?”

杨万春也没想到高仁武会提出这样的事,他下意识就要拒绝,可扫视了一圈,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感谢郡王仁爱,我替安市城的同胞,谢过郡王!”

这一次,杨万春带着十分的敬意,给高仁武深深地行了一礼。

高仁武坦然受之,而后又提议道:“为避免双方军士再引冲突,可否让城中民众出城接粮?”

面具骑士下意识按住了刀柄,杨万春眉头也皱了起来。

看着杨万春久久沉默,高仁武也不由摇头轻叹,徐真适时用高句丽语说道:“我大唐上邦,素来正大,两军交战,从来与民无害,城主若信不过我大唐军士,那就算了,不过嘛,某觉着将军应该征询一下民众的意见,毕竟关系到这些人的生死…我会留给将军半日时间,过了时辰,就让我们再堂堂正正的厮杀好了。”

杨万春听闻徐真一口不甚地道的高句丽语,反而用纯正的唐语问道:“敢问将军名讳?”

“吾乃大唐左骁卫将军徐真。”徐真略微抱拳道,高句丽贵族皆以说唐语着汉服为荣雅,杨万春起初也是荣留王信得过的心腹,唐语端正也无可厚非。

听闻徐真是将军,杨万春也不由生出敬意来,毕竟敢深入敌营,这一条就足以赢得对方的尊敬了。

“将军艺高胆大,又爱惜人命,杨万春敬佩不已,他日定竭力拼死,与将军堂堂正正再战一场!”

杨万春说得含情万丈,徐真也是开怀大笑,对敌人最大的尊重,不正是竭尽全力与对方死战么!

话已至此,高仁武三人也不再多做逗留,杨万春也没有为难这三位使者,客客气气地送出了城去。

“我看他铁骨铮铮,是个好汉,又岂会接受唐军的救济?”凯萨疑惑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徐真却嘴角浮笑道:“他一定会接受的。”

三人回到唐营,连忙命人准备好口粮,虽然都是些粗粮,但对于饥寒交迫的高句丽人来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

张久年奉徐真之命去运粮,过得许久却空手而归,面色愤愤,原来负责后勤的张俭报到了长孙无忌那里,后者问清楚粮食的用途,勃然大怒,果断拒绝了徐真的请求。

“简直不知所谓!我军将士尚且挨饿受冻,此竖子却要运粮接济死敌,这等做法,简直是自寻死路!”

长孙无忌拍得案几狂跳,张俭却是心花怒放,正得意洋洋,亲兵却报称徐真来见,长孙无忌倨傲端坐,让人将徐真带了进来。

徐真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段时间多得李勣教导,也不明着跟长孙无忌抗衡,只说自己的作为是经过圣上同意的,不卑不亢又有理有据。

长孙无忌却看不惯徐真,他早已将徐真视为心腹大患,当即拍案而起,扬言就算圣上首肯,他也不能将粮食送去接济仇敌,也不分说,将徐真赶出了营帐。

张俭见徐真灰头土脸被赶出去,对长孙无忌又是一番奉承,长孙无忌却紧皱着眉头,沉吟了片刻,还是亲自去求见李世民。

李世民已经将丧子之痛隐藏心底,强作精神在处理军务,见长孙无忌怒气冲冲被带进来,难免有些不悦。

长孙无忌本就是个八面玲珑之人,上场打仗不是他的长处,口舌争锋却不输任何人,直言军中艰苦,军士饥寒交迫,口粮尚且自顾不暇,又怎能让徐真拿出去接济敌军,打肿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