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崛起-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时仁道:“是鞑子,没有金线鼠。”
医护兵在不断的往下抬伤员,后续的主力抓紧时间列阵,随时准备接战。滚滚的烟尘再次逼近,望远镜能看到这一次来的人不下两万,陈燮抽了抽腮帮子,心里暗暗叹息,对手没有列阵再打的意思。果然,不多时,清军开始掉头。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
“准备宿营吧。”陈燮下达了命令,战场上加快了打扫的节奏,随后赶到的后续部队,断断续续的进入各自的位置,战斗部队保持阵型和戒备,工兵开始扎营。
“大人,香河县来人了。”苏皓宸在身后递来一句话,陈燮点点头,继续观察眼前的地形,没有回头去搭理。不能不说,常时仁是个优秀的指挥官,选择的战场很不错,背靠香河县,迎击正面冲击的骑兵,达到了想要的效果。
“香河县令孔长茹在此,哪位是登州营陈总兵?”一名文人,面带傲气,说话不紧不慢。陈燮转头,慢慢的走过去。来的人不多,也就是十几个,站在大路上,一名文官,一名武将,还有十几个家丁。
“我就是陈燮,不知有何见教?”陈燮的语气不善,眼神也冷的紧。原因嘛,很简单。城下在激战,出来的县令,一辆车都没带,别说劳军的钱粮和肉菜了。对这种文官,陈燮自然不会有好脸色,看看他那鸟样,陈燮心里就很不爽。
“大胆陈燮,见了我家大人,连个礼数都没有?”一名随员大声呵斥,一看就是狗仗人势的幕僚师爷。估计是在县里骄横惯了,在这也不知道收敛。
话音刚落,24把长刀就出了鞘,刷刷刷的声音入耳,在场香河县人等无不变色。这还不算晚,一队甲字营的官兵就在他们身后,听到这话的军官脸色也变了,抽出战刀,两百条步枪对准了这些人。
大步上前的是韩山,知县孔长茹哆嗦道:“你、你、你待如何?本官是孔家子弟,圣人后裔,胆敢……。”韩山不耐烦的一伸手,把这货给拂倒在地。身后近卫的刀都举了起来,围住这群人。韩山上前,伸手拎小鸡似得拽着那个说话的幕僚,拖到陈燮的面前:“老爷,这王八蛋直呼您的名字,该怎么处置?”
陈燮低头看看这家伙,裤裆里一阵恶臭,吓出屎尿来了。嫌弃的捂着鼻子道:“拖走拖走,打断一条腿就够了。”
幕僚被拖走了,剩下的人都吓傻了,蹲在地上抱头喊:“饶命,饶命。”就剩下一个武将,还站在原地,表情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就是觉得很颠覆的样子。倒也没见他脸上有畏惧之色。陈燮一看就知道,这武将不错,不然香河可能就丢了。靠这个什么狗屁的圣人之后,呵呵。
孔圣人后代们是什么玩意,陈燮心里很清楚。元、清两朝,孔家的表现其实就四个字“两头下注”。为了大家族的延续,这么干固然无可厚非,但是要说民族气节什么的,真是提都不要提了。能延续那么长的时间,无非是统治者需要的结果。
就华文明的延续而言,孔子的思想确实起到了伟大的作用。但是他的后人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陈燮不会看轻,但是也不会鄙视。自私是人的天性,为了家族的延续,做点弯腰活命的勾当,也能理解。但是有些人总拿祖宗当招牌,就不能不让人厌恶了。
明清两朝,孔家在曲阜,干的缺德事,罄竹难书。
“你,从哪来的回哪去。我知道来想干啥,就凭你一个小小的七品知县,也想让本都督给你做护身符,瞎了你的狗眼。”陈燮看看摔倒在地的香河知县,嫌恶的扭头走人。
第三百六十六章 最激烈的碰撞
第三百十章最激烈的碰撞
孔长茹的目的,就是想请陈燮进驻香河,给他做护身符。本以为自己是文官,又有孔家后裔的招牌,一个武将断断不会回绝自己。可惜,别说他不过是个孔家的旁支,就算是当今孔家族长在此,陈燮也不介意让他滚蛋。什么东西!
孔长茹灰溜溜的走了,被打断腿的师爷,惨叫着给抬回去。事情过去了,陈燮也没在意。这些东西没必要给他们好脸色。
两军相隔三十里,各自扎营。阿济格把麾下众将召集在一起,商议军情。主要还是让弼尔塔哈尔来讲一讲,今天的战况如何。内心深处,阿济格不太看的上科尔沁部落,只不过皇太极竭力拉拢,又娶了个所谓的大玉儿。满人数量不多,拉拢蒙古各部落,一直是重要的国策。察哈尔的林丹汗,长期跟满人作对,蒙古人自己不齐心,被打败很是必然的。
公元1612年,努尔哈赤闻科尔沁台吉明安之女甚贤,遣使往聘,明安逐绝先许之婿,送其女去。努尔哈赤以礼迎亲,大宴成婚。自此开始了有清一代满蒙之间的姻戚关系,科尔沁部与后金的关系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公元1614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娶科尔沁部莽古思女哲哲为妻,后尊为孝端皇后。次年,努尔哈赤又娶科尔沁台吉洪果尔女为妻。公元1623年科尔沁台吉洪果尔以女妻努尔哈赤12子阿济格,科尔沁台吉阿尔寨送女妻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
公元1625年。科尔沁台吉宰桑将其女布木布泰嫁给皇太极为妻,后其子福临继位,她也被尊为太后,谥号孝庄文皇后。1634年后布木布泰26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宠冠五宫。可谓是姑侄女3人同嫁一夫。
一连串的联姻之后,科尔沁部落成为了清朝的坚定盟友。不过姑侄女三人同嫁一夫的事情,在大明根本就无法想象。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的“我大清”是个什么水准的政权。
弼尔塔哈尔耳朵的伤口已经包扎过了,脸上的戾气也不见了,就剩下惊恐。看在黄太吉的面子上。尽管心里很恼火。阿济格还是忍住了没有怒斥弼尔塔哈尔的无能。
闭着眼睛,努力的去回想之前的这一仗,整个过程从布阵开始,到发起攻击。前后不过半个时辰多一点。睁开眼睛的弼尔塔哈尔。很坚定的开口道:“我的布阵没有问题。五千骑兵,三千居,两翼各有一千。全军突击登州营薄弱的阵型。如果是以前的明军,在百步的距离内,我军勇士可连续射出三箭以上。一般的明军,基本上就无阵型可言了。弱一点的直接就溃散了。但是登州营完全不一样,以前从来没见过这么打仗的军队。”
这时候谭泰开口道:“我听豪格部下的一个牛录额真说过,当年在滦州城下,他们也是以骑兵冲阵,结果还没靠近敌阵,就已经伤亡三分之一。登州营的火器极为犀利,这一点不用怀疑了。”
“没错,今天也是这样……。”弼尔塔哈尔把过程说了一遍,现场的清军将领无不脸色巨变。作为攻击一方,如果没有一个密集的阵型去冲击长矛阵,后果大家都清楚。后金时期,跟明军打了无数次,每次都是以弓箭先乱其阵脚,然后以重甲悍卒冲击敌阵。击溃明军之后,才是骑兵追击,追击才是骑兵大放异彩的时候。
“大家都说说,明天怎么打?先说明白,我们抢了那么多东西和人口,不打败登州营,根本就带不回去。”阿济格抛出了先决条件,大家是来抢东西的,带不走算什么回事?
谭泰道:“不知道济尔哈朗旗主有没有南下?”阿济格想都没想便道:“不要指望他了,海州一战,被登州营胆都打掉了。”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以骑兵冲击两翼,路先以轻骑弓箭乱其阵脚,然后投入重甲步卒。慎重起见,还是不要一次投入太多的兵力。”谭泰提出自己的建议,阿济格点点头道:“也只能这样了,对了,记得挑选一些抓来的老弱妇孺,明天出战不利,就以百姓为先驱,乱其阵型,神射手和重甲步卒为后续,趁机冲阵。”
七月十一日,晨!人马的喧嚣声打破了宁静,七万清军拔营而起,留下少数人马看管百姓和财物,大军缓缓北上,小心翼翼的保持两军的距离。
夸夸夸,整齐的步伐声入耳,大地微微的颤抖,脚步声居然能压住马蹄声,这种感觉让人很不舒服。不断传来的消息,前方不断的有接触,阿济格不断的得到消息,登州营是有骑兵的,上午点左右,两军先锋骑兵进行了一次小小的接触战,清军吃了点亏,主动后撤。登州营骑兵没有追击,而是停在原地,不断派出夜不收,打探敌情。
两军在上午十点前后遭遇,相隔不足五里地,各自列阵。登州营是一如既往的一个又一个方阵。考虑到对手是骑兵,步枪队排出的是三段射的队形。两个乙字营在左右两侧列阵,骑兵营更远的侧翼游动,军阵摆出的是五个甲字营。这才是陈燮的大招。
“大人,真的不担心顺义的济尔哈朗么?”苏皓宸还是有点担心,陈燮回头笑笑道:“济尔哈朗得到情报南下的时候,我们已经击败正面之地了,有什么好担心的。顺义到香河,就算是骑兵一人双马,也得跑上一天的。打仗,瞻前顾后,没有点破釜沉舟的气势怎么行?”
苏皓宸赫然低头:“卑职明白!”陈燮放下举起望远镜,看看正在列阵的清军,淡淡道:“阿济格摆出的阵型很有趣,今天的主力是两翼。告诉常时仁和王贲,他们能不能顶住,是今天成败的关键。就算他们死亡了,我都不会派出预备队。”
陈燮手里的预备队,就一个甲字营,说是这么说,其实是想让两人知道肩上的压力。
老练的甲字营这个时候稳如泰山的列队,军官全部站在各自队列第一排。战场的红旗被华北平原上的风吹的猎猎作响,一个又一个的方阵如山岳一般屹立。
陈燮策马在各个方阵前经过,红旗在身后飘扬,所过之处,响起震天的欢呼声:“大明威武,登州营万胜!”持枪而立的士兵,无不注视这位百战百胜的将领,目光追随着红旗,登州营的胜利就在这面红旗所到之处。
稀溜溜,战马被勒住,前蹄扬起,马背上的陈燮站在阵前,回头看着自己的军队,大喊一声:“消灭建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