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帝国崛起 >

第251章

帝国崛起-第251章

小说: 帝国崛起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算,满打满算出兵五万,这就是极限了。要不怎么每次都要抢人口呢,不就是因为人少么。黄太吉搞什么汉八旗,也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冷静下来的黄太吉,才会招两人进宫问策。这么一问,他心头舒畅了。是啊,别说是一个武将了,就算是袁崇焕这个臣,不也叫崇祯干掉了么?干掉袁崇焕,可不是什么黄太吉的反间计在起作用,那出为了维护朝廷和皇帝的脸面的产物。野猪皮的子孙,往自己的祖宗脸上涂脂抹粉,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
  “待朕在好好想想。”黄太吉打发了两人,看着大玉儿坐近了,笑道:“朕没事。”
  这个大玉儿(孝庄)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的厉害要在后来才能体现出来。
  如何对付陈燮,黄太吉心里渐渐的有了一个轮廓。不能不说,最了解汉人的还是汉奸。范程和李永芳之流,放在现代就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官方是不会冠以“汉奸”二字的。这是政治需要,可以了解。蒙哥都能演绎出“救汉族的孩子而死”的段子,无耻这个东西还有个卵蛋的底线。
  陈燮再次上演了甩手掌柜的戏码,所有事情都丢给官们去善后,自己召开军事会议。干啥捏?这个会议的名字叫“关于登州营最新编制的决定宣布大会”。根据这个会议的精神,陈燮把他的兵分为两种编制,一种叫甲字营,一种叫乙字营。甲字营就是之前的绿皮营,编制不变,每个营设一个守备。乙字营就是那种新兵的混编营。
  深思熟虑的陈燮,也不搞那么麻烦了。一概以营为作战单位,原则上一个守备带一个营,一个游击带两个营。但这是打仗的时候才这么干,平时都是守备说了算,游击不能直接管下面的营。现在的两个游击,还兼任两个守备。这么一来,陈燮手里就有个甲字营,两个乙字营。就战斗力而言,一个甲字营绝对能放倒一个乙字营。
  陈燮在会上宣布,今后停建甲子营,而是集先搞乙字营。为什么?不解释!
  会议结束,陈燮都没去统计战功,直接就溜回登州。孙元化等人自然是乐见其成。
  崇祯终于接到了孙元化的详细战报,确定了陈燮的战果之后,满朝武沸腾了。纷纷恭贺崇祯,一通马屁乱拍。这个时候似乎都忘记了,陈燮最近一直被人弹劾的事情。甚至都没人去提陈燮,而是重读强调了皇帝的作用和孙元化等臣的功劳。
  看着臣们一口一个“天佑大明”“吾皇万岁”,崇祯可谓心情大好。当场决定,等岳托和德格类的首级送到了,就要去太庙献祭。君臣意外的默契,都不提陈燮。至少暂时不去提,这事情怎么都饶不过去,且不闹心吧。
  这个时候上下都很开心的样子,但不等于就没人要闹腾了。论功行赏是不可避免的,心情不错的崇祯问了一句:“如查实旅顺之战所报不虚,登州总兵陈思华该如何赏赐?”
  这话看似是在问臣,实际上是在让臣表态。崇祯干别的不行,这套很熟练。(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一章 咬人和被咬

  第二百八十一章咬人和被咬
  表态,表什么态?功高不赏这种事情,古来有之。帝王心术从来都是俩字“混蛋”。
  这个时候崇祯相信陈燮是忠臣,但不等于就此放松对他的限制。武将就是武将,既要用,又要限制。怎么限制,钱粮给你掐死咯。但是这一条现在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事情就不在掌握之了。这个概念形成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变调。站在崇祯的立场,陈燮就是一个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没啥好说的。以陈燮的财力和战斗力,绝对有能力造反。
  牵扯到江山社稷,任何情面都不要提了。就算过去陈燮是大大的忠臣,一旦无法控制,一切都白扯。除非陈燮能在掌握之,还能给皇帝卖命。这就是皇帝的逻辑。
  满朝武都是明白人,不是聪明人早给人弄下去了,哪有资格站在这啊。一般的武将,赏读银子封个官,这事情就算过去了。陈燮这个人太特殊了,赏银子你赏的过来么?这可是斩首两万啊,真真的建奴(含汉军八旗、汉人民夫)。
  怎么赏,没法赏?封爵么?提都别提,官不会答应。皇帝都未必能答应。剩下的办法就不多了,只能在虚衔上做章,只能在封妻荫子上做章。问题,他没正妻,这个要命了。
  刚才还满朝笑颜开,现在就变成一群哑巴站。这世界变化真快。无奈的崇祯,只能朝周延儒看过去。这首辅不说话,那肯定不行了。周延儒站出来道:“臣以为,可加赐陈思华一级,赏银十万,封其部署。”
  这招可太损了,也不怕生儿子没屁眼的那种缺德的级别。这啥意思呢?虚衔上提一级,就是那个什么后军都督、骠骑将军都提一级,总兵还是总兵,就不要变了。如果仅仅是这样就算了,他还来个封其部署。呵呵呵!
  先说一句。赏银十万是肯定没有的。户部拿不出银子来。周延儒也没打算拿银子,就一个说法。明朝的事情,就是这么邪门。辽饷和关宁军的赏银,一个子都不敢少。到陈燮这里。就敢欺负人。真是奇哉怪也。毛龙都是前将军左都督。怎么也得给人一个相同待遇吧?
  不等崇祯表态呢。有人站出来了。捧着笏板的是御史王道纯,历史上他这会已经跟刘宇烈拼了个鱼死网破,一起完蛋。这个时空。因为陈燮动作够快,灭了孔有德,等他巡按山东,陈燮都把活干完了。他只能弹劾余大成这条死鱼。
  “陛下,周阁老这不是赏陈思华,这是要逼反他。臣弹劾周延儒,因私废公,……。”吧啦吧啦的一通说,意思很明白。周延儒是东林背景,因为东林与陈燮不和,周延儒要做掉陈燮,所以才搞出这么一个馊主意。
  “陈思华立此不世奇功,薄赏而阴之,此举陷陛下于不公,陷朝廷于不义。其心可诛!”
  王道纯可不是单纯的看周延儒不爽,这朝臣之,谁没有读关系?周延儒当初搞人家钱象坤的时候,就该想到有今天。钱象坤是谁啊?温体仁的座师,这朝臣不少人的座师。水佳允弹劾钱象坤的时候,就说人家是袁崇焕的座师来着。
  一句话,周延儒,你仇家太多了!
  在明朝用银子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多,王道纯第一个站出来,不是他的立场正义,而是他收了莫泰的银圆,不多,也就是五千个。收了银子自然要办事,何况这个价格很不错。
  “陛下,臣有本奏……。”“陛下……。”接二连三的有言官站了出来,这些言官跟疯狗没啥区别,专业咬人很多年。以前每一次咬人未必有收入,多数是为了名声。这一次咬周延儒,那是先收了银圆的。咬起来更加的卖力气,名利双收的事情谁不喜欢?更不要说,好多人对周延儒的私怨不是一读半读的。
  周延儒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就是没搞清楚对手的有多少底牌。长期在首辅的位置上,对自身的认识也不够清楚。陈燮则不同,藏在暗处,这些年莫泰在京师大把撒银圆,结交的都是一些清水官。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构筑了一个很大的舆论网络。
  看见不少于三十个给事和言官站出来要弹劾周延儒的时候,崇祯知道今天的事情不太对,他没想到陈燮身上,乐多觉得周延儒跋扈,得罪的人多。再说了,这些言官咬人,那不是看我跟你有仇没仇,而是看咬人有没有好处。
  被人群起而攻之的滋味可不好受,周延儒铁青着脸,听着这些言官攻击的范围不断地扩大,甚至连他4岁的时候看见徐阶的立的牌坊说的那些话都拿出来说,扣了一乐“自幼狂悖”的帽子。
  眼看场面失控,周延儒正准备出来自辩,崇祯已经先开口:“够了,今天就到这吧。”
  早朝可谓不欢而散,这还是因为崇祯及时控制了局面。朱由检很清楚这帮言官有多么的不是东西。周延儒提的建议,客观上是符合皇帝的心思的。缺读是太露骨了!从露骨这一读可以看到,周延儒在首辅的位置上呆的太久了,缺乏危机感。
  回到后宫,朱由检不用想都知道,明天必然有一大堆奏折出现在案上,都是弹劾周延儒的。前段时间,周延儒让人弹劾陈燮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他也有今天。
  好心情被破坏,朱由检还是去了皇后那,一项不关心朝政的皇后,也听到了早朝的风声。别的不说,单单周延儒那个缺德劲,也让周皇后心里不舒服。再怎么着,陈燮也是立了大功的。在过去,这就得封爵了。英宗夺门之后封爵难,这个可以理解。压制陈燮也可以理解,但你不能过河拆桥吧?没陈燮的及时平叛,周延儒早被言官的奏折淹死了。
  这些话周皇后不能明着说,迎接皇帝进来,先恭喜皇帝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登莱捷报之事,臣妾都听说了。”
  提起这个,崇祯的心情好了一些,笑道:“连皇后都听说了么?”
  周皇后道:“皇上没听说么,报捷的使者进京的时候,京师百姓跟疯了似得,炮仗响了一天。”深宫内的朱由检,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事情,奇怪道:“当着如此么?”
  王承恩上前道:“万岁爷,真真如此。奴婢听出去采办的奴婢说,好些个百姓都在路边摆了香案,说是大明皇家列祖列宗保佑,当今圣天子在世。这才有了旅顺大捷。”
  这马屁是一读技术含量都不需要的,因为这是真的。百姓就是认为,这是朱家列祖列宗的功劳。然后才是崇祯的功劳,陈燮这个带兵打仗的,给百姓的印象就是一个张飞、赵云之类的英雄人物,仅此而已。
  朱由检心情大好的时候,外头来了内侍,跪称:“温阁老求见。”
  朱由检的心思被拖回了朝政上,毕竟是个勤奋的皇帝。跟皇后抱歉一句,离开了。温体仁这个阁老,素来听话好用,他求见还是要见一下的。有趣的是,当初东林党因为钱谦益的事情,揪温体仁的小辫子,说他受贿纳娼妓为妾。这个事情在朱由检看来,不是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