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 >

第101章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第101章

小说: 重生神雕之武家兄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遗物都归郭芙所有,四名记名弟子也需要听从郭芙的命令。

武敦儒从他们方一进来的身形、步伐中就看出来,这四人内外功修为皆都不弱,起码不下于他父亲武三通之流。本来他还暗自戒备,怕这几个人犯浑,万一不想承认遗书的嘱咐,把“醉书生”前辈的死赖在他们身上就免不了一番纠缠。

毕竟这涉及了遗产、名分、甚至与今后的命运,不论是谁都会有所思虑。人家鞍前马后几十年只是记名弟子,郭芙一来就得了最大的好处,还成了关门弟子,继承所有遗物。更重要的是他们今后要听命于这个一点都不了解的黄毛丫头,这可是关乎于身家性命的事情,即使他们矢口否认这份遗书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种因为遗产、因为传承衣钵而发生兄弟相残,师兄弟反目的情况可不少见,所以武敦儒自从一见到“醉书生”的遗书之后就在思考着万一发生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应对。

但是最终事实证明武敦儒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也证明了“醉书生”前辈的眼光,看来既然他敢在遗书中这么写,就知道这四位记名弟子一定不会逆了他的命令;同时也是他自信自己看郭芙的眼光不会错,要不然他也不会把朝夕相处几十年感情深厚的记名弟子托付给郭芙。

“老爷前段时间就曾与我们师兄弟几人隐约提起过他与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恐怕不日就会驾鹤西去,还多次遗憾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继承他一身本领。我们兄弟四人资质愚钝,这么多年来只是跟着老爷学了些许皮毛,也难怪老爷时常叹息,都是我们不孝啊!要知道老爷不仅在武艺修炼一途造诣颇深,更在酿酒、农事、诗词歌赋等等方面有过人之处。想当年老爷也是堂堂文武双状元郎,“醉书生”的名号也是当时闯下来的。只是正逢人生巅峰时刻突遇变故才就此心灰意懒隐居此地的。”四人中为首的一人沉声回忆道。

“只是我们当时不相信以老爷的功力,怎么会无缘无故突然说自己大限将至。我们师兄弟四人劝慰了一番之后,老爷也就不再多说,当时只是笑而不语。现在想来,当时老爷确实是天人交感之下预感到了这些,只是我们愚钝才不相信,没有好好陪伴老爷最后的这段时间。”另一个汉子忍着哭声说道。

“小姐!老爷是个讲原则的人他这么多年来一直宁缺毋滥,多少良才美玉入不了他老人家的眼。临终前能把您视作关门弟子,必定有他的理由。所以。咱们兄弟四人感谢你能继承老爷衣钵,让老爷能够安心离去,不至于抱憾而终。今后我们师兄弟四人就唯您马首是瞻,但有所命。决不推辞。”说完之后,年龄最长的那汉子为首,四人倒头就拜。

吓得郭芙连忙跳到一旁,连连摆手道:“不敢当!不敢当!几位师兄这可使不得,虽然师父他老人家遗书是如此写的,但是我一个黄毛丫头哪里能命令几位师兄!我从来没有打算占有师父的遗物,也没有什么德行受师父如此厚爱,以后四位师兄不必如此。”

“万万不可!老爷只是将我们收为记名弟子,我们一直都尊称其为老爷。如今老爷收了小姐做关门弟子,那小姐就是我们的主人。我们是万万不会违背老爷的吩咐的。”为首男子听到郭芙的话之后吓得再次跪倒在地,诚惶诚恐道。

“这!这!”郭芙为难不已。再次求助的看向武敦儒,武敦儒心念急转,多方考量之后微微点头,郭芙这才同意,那四位记名弟子才肯起身再次见礼。

双方正式介绍了一番之后,武敦儒三人才知道这四位记名弟子都已经隐去原本姓名不用多年了。由“醉书生”根据年龄分别取名为“舟遥”、“风飘”、“景翳”、“孤松”,武敦儒喃喃默念了几遍这几个名字之后恍然大悟。

““醉书生”前辈看来很看重四位师兄啊!师兄们的名字出自于东晋末年世人、文学家陶渊明的《归去来兮》一文。此文本就是他宣言脱离仕途。回归田园,享受隐居生活的著名作品。”武敦儒娓娓道来,程英听到后也露出了然的神色。

郭芙却有些茫然:“好像挺娘说过,不过我可记不住那么多,不过听起来还是挺有感觉的。”

“你呀!让你多读点书就是不听,现在露怯了吧!你看四位师兄的表情就知道,他们一定也是知道自己名字的来由的,而且以“醉书生”前辈的博学想必师兄们也学识不浅,看你以后怎么好意思!”武敦儒绷着脸教训道。

“好吧!这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吧!我以后一定好好学,行了吧!”郭芙脸上露出一丝不好意思的神情,低声嘟囔道。

“归去来兮”四师兄弟眼观鼻,鼻观口,口关心,仿佛根本不关他们的事一样,束手立在一旁默不作声。

武敦儒继续给郭芙解释道:“这四个名字出于《归去来兮》中“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一句,以及“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一句。四位师兄不知我说的可对啊!”

“武公子果然不愧名门之后,学识渊博,所说完全正确,老爷当年正是取意于这几句,才赐名于我们兄弟四人。”舟遥见武敦儒发问才上前一步抱拳施礼回答道。

“之前不知道小姐几人是桃花岛传人,黄岛主位列天下五绝之一,威名远播,我兄弟四人心中自是敬仰万分。我们虽然消息闭塞,却也对郭大侠为国为民的侠义之名如雷贯耳,至于黄帮主身为天下第一大帮丐帮帮主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小姐身为黄岛主外孙,郭靖大侠与黄帮主爱女,怪不得老爷会让我们从今往后跟在小姐身边。”风飘也开口道。

“是啊!我们平时和姥爷闲聊时也想老爷提起过郭大侠和黄帮主大名,老爷称赞郭大侠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夸奖黄帮主是巾帼英雄,不让须眉。老爷是怕他走后,我们是兄弟四人在这乱世中苦苦挣扎。给我们安排了一条好的出路。”景翳感叹道。

孤松则是一位少言寡语的人,只是在一旁静静倾听众人谈论,偶尔点点头表示赞同,大部分时候面无表情孤零零站立于不远不近的位置,还真是一株孤松一般。

“四位师兄太谦虚了,应该是师父他老人家怕我一人在这乱世中闯荡有什么危险,所以让四位师兄从旁照顾一二。”郭芙嘻嘻一笑吐了吐舌头扮了个鬼脸道。

舟遥、风飘、景翳三人听郭芙话说得委婉。很是照顾他们的感受,再加上郭芙容貌娇美。表情可爱,都哈哈哈大笑,就连孤松都微微咧了咧嘴角。

就这样,武敦儒、程英、郭芙三人与“归去来兮”四师兄弟渐渐熟悉。一方是聪明、可爱又懂事的少年男女,一方成熟、稳重又老实的中年汉子,双方相处很是融洽。

舟遥吩咐风飘、景翳与孤松三人去附近村庄之中将平日里与“醉书生”相交甚密的几位老人家请来。

过了半天之后陆陆续续来了六、七位须发皆白的老翁,都是与“醉书生”相交几十年的老朋友,都是附近村中有名声、有威望的长者。

“老哥哥呀!没想到你居然先我们而去,这让我们这群老兄弟们怎么受得了啊!”一位足有八十开外的老者悲呼一声老泪纵横。

“老哥哥,自从你来了咱们杏花坞,不知道帮了我们多少忙,方圆几百里的大小村寨。哪个没有受过你的恩惠,哪个村子里没有人受过你的救命之恩。哪个不是把你当亲人长辈一样看待!你这一走,是要痛杀我等啊!”另一位双眼已盲的老者捶胸顿足道。

“我家孙儿媳妇前几天还说等今年的新酒酿好了要把第一坛送来孝敬你。我还笑着骂她把你这老头子看得比我这亲爷爷还要亲。隔壁小狗儿家刚会说话的小儿子昨天还哭着要他爹抱着来找你呢!你呀你!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走了!”有一位老丈仰天长叹。

这几人七嘴八舌的哭喊道,其情之真,其意之切真是闻着伤心,听者流泪。武敦儒几人听后也不禁感叹“醉书生”威望之高,想必几十年来不断的造福乡里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此后的几天里不断有接到消息赶来祭奠“醉书生”的乡里乡亲,这还只是每个村子里派来的代表。他们虽然个个红着双眼却不在杏林中哭闹,似乎不愿打扰了“醉书生”的安静。只是静静的来到茅草屋前献上一坛自家酿的酒。送上一束野花,或者端来一盘曾经得到“醉书生”夸赞好吃的小菜,甚至有小朋友让长辈带来了他最爱的玩具,希望他们印象中那个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能够有了玩具的陪伴不会寂寞。

这一切都让在旁意义见证了的武敦儒、程英、郭芙意识到了什么是民心、民意,什么是受人爱戴;同时他们也更加理解郭靖那种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心情。

这样情况足足持续了有半个月之久,武敦儒三人除了在“醉书生”茅草屋中呆着,就是林中散步、习武。郭芙则似乎爱上了每天小酌一杯,细细品味着“醉书生”的藏酒,似乎还能够感觉到他的气息,能够听到他的笑谈声。

人生就是如此奇妙,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一个陌生人,却有可能因为他改变了一生的境遇;也许他只是在你的生命长河中匆匆而过的一个过客,却对你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影响。

郭芙修炼也更加刻苦认真,晨练时不用武敦儒催促,练武时也不再得过且过,三心二意,修习内力也更加用功,不再是打坐一会儿就倒头睡觉,而是每天一直打坐修炼到凌晨,才深度睡眠休息几个时辰。

“归去来兮”四师兄弟也每天抽空过来与他们聊聊天,给他们送些当地特色小吃,就这样时间缓缓而过,三个月的守孝时间到了。

这一天,武敦儒、程英、郭芙早早起来晨练一番,程英与郭芙比试了一场,结果平分秋色,这时郭芙服用酒丹的效果已经渐渐开始显露出来,在她勤习苦练之下,内力突飞猛进,每天都有巨大的进步。

不知是她的刻苦起了作用,还是悟性有所提高,就连拳脚剑术的功夫都进境飞速,让武敦儒和程英惊叹不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