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英雄志 >

第615章

英雄志-第615章

小说: 英雄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邺嗤地一声,冷笑道:“权谋,全都是些权谋……景泰与这些匪逆有不死不解的深仇大恨,他们什么时候有过忠心了?这帮人只是要拿他来做个幌子……”琼芳颤声道:“幌子?” 
 
    裴邺叹道:“那年王朝复辟,他们本已成了阶下重囚,一看景泰的钦差有意投降,便暗中连络先帝的忠心部属,联手杀死了陈锣山,重起阵式之后,更以先帝暴毙为由,屡屡指责当今皇朝德行有亏,以来笼络前朝旧臣,收编整军、扩增实力……短短几年,拥军七十万,从西北回部、前朝武将,再到受灾难民,全数投奔匪寨,进而自号曰“大公天道无私忠勇怒王”。叛军与朝廷时而谈判,时而开打,加上这几年干旱得厉害,这个天下啊…便是大罗金仙也难治……” 
 
    双雄交战,人间是非颠倒错乱,天下情势如何,自是不言可喻,这段解说等同回答了第一个疑问。那怪人细细思量,忽尔双眉一轩,沉声道:“先生何以言旱?尚祈解说。” 
 
    裴邺道:“正统元年夏,京城井水忽然干涸,之后不断连绵扩展,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自此之后,冬日越冷,夏日越躁,这些年来打井越凿越深,水量却稀少黄褐,加上天候偏早,农作难生,米价已从每石二两龙银,一路上涨为五两。” 
 
    那怪人淡淡地道:“六两曰荒,七两称灾,八两以上,就要易子而食了。” 
 
    琼芳听他熟悉政典,自也惊奇。裴邺叹道:“老天爷不赏饭吃,食粮一少,西北战事便越加紧急,正统二年,甘肃全境沦陷,纵使伍定远武勇异常,却也阻不住蝗虫也似的叛军,终于退守潼关。而朝廷管制也越是森严,两者相为因果,一路朝坏处去,三大案才一一生出。” 
 
    那怪人闻言默然,淡淡又道:“裴先生,容我再问最后一件事,可好?”裴邺微微颔首,听那怪人深深叹了口气,低声道:“倩兮……现下幸福么?” 
 
    “倩兮”两宇乃是闺名,外人岂能叫得?裴邺咦了一声,反问道:“阁下何出此问?这是人家的私事,此问不显得无礼么?”那怪人收敛全身异象,一时宛如废人。听他低声叹息,道:“在下敬重顾尚书的为人,盼他的爱女能得幸福。还请裴先生不吝指点。” 
 
    裴邺听他语气真挚,可那乱须乱发中的两道目光,却又满是悲凉。裴邺凝视那人面貌,心中隐生异感,忖道:“不对,这人必与顾家相熟。”他上下端详那怪人,脑中念头盘旋急绕,只在思索往事。那怪人低下头去,轻声道:“裴先生可是不愿明说么?” 
 
    裴邺凝视那怪人,摇头道:“对不住,这个问题,我没法回答你。”那怪人低声道:“为什么?”裴邺抬眼望向满墙正道,静静地道:“我说不出幸福是什么样子。如何能回覆你?” 
 
    那怪人缓缓起身,身上挨挨擦擦,好似身受万斤锁链,眼看他缓步行向门口,裴邺沉声道:“朋友,你到底是何来历,可以说一说么?”那怪人低声道:“我的名字已经在房里了。裴先生若还记得我,自当想起。”言迄,便从房门离去。 
 
    琼芳惊道:“别走!你等等……” 
 
    裴邺凝望那人背影,沉思无语,半晌不到,已是“啊”了一声,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卷轴,摊平桌上,琼芳甚是好奇,急忙去望,只见那白纸早已泛黄,纸面写了两行宇,微启樱唇,读曰:“饮食欠泉,白水岂能度日。”这字迹瘦骨嵚崎,却是顾嗣源亲笔。琼芳心道:“这是对联。”转看下联,纸上龙飞凤舞,草书如云风飘逸,再读道:“磨石麻粉,分米庶可充饥。” 
 
    这卷轴竟是幅精彩对联,琼芳满心迷茫,慌道:“裴伯伯,那人是谁?” 
 
    裴邺满面苦涩,只是连连摇头,哽咽道:“是他……是他……”琼芳听不懂所以然,自知那怪人脚步奇快,稍纵即逝,当下先不多问,赶忙掉头出门。 
 
    追到了廊檐,风雪萧然,却没见到那怪人的影踪,琼芳来回奔跑探查,非只廊廪屋檐都已瞧过,连下人住居的后院都已查遍,却没瞧见那怪人的踪迹,想来真个不见了。 
 
    她在走廊里慌忙狂奔,险些撞上一人,瞪眼一看,却是算盘怪,看他低垂着一张马脸,手上端着些稀饭油条,想来要食早点了。琼芳忙道:“你有无见到那怪人?”算盘怪见她打着赤脚,登时笑道:“怪人不就是你吗?还要找么?”琼芳呸了一声,转头再奔,口中想要出声叫唤,却连那人的名字也不知晓。她气急败坏,终于气得一跺脚,停下步来。 
 
    最早南下寻访,只是为了找出宁不凡,之后找出怪人,与他相处数日,益发觉得此人言行透出古怪,那不是特立独行的怪,而是莫名的生疏,仿佛此人根本不属于这个人间,而是天外飞来、意外坠入尘世。 
 
    琼芳忖道:“我可傻了,这怪人为何会来到这处大宅,为何会知晓小姐的闺房、老爷的书房?他一定与此间主人有些干系……” 
 
    这时琼芳也不打算留住这人了,她只想知道自己究竟从贵州带了什么“东西”出来,此人究竟是人是鬼,是妖是兽,她一定要搞明白。 
 
    她筋疲力竭,缓缓走回书房,要找裴邺问个明白。只见房里空无一人,下人正在收拾打扫,眼看老嬷嬷从桌上卷起一张白纸,琼芳心念一动,唤住了她,自行接过凝观,但见纸面还是那两句对联,琼芳眯眼苦思,忽然眼角一撇,惊见纸角处墨泽新黑,好似是裴邺写就的。琼芳低声去读,又读出了昨夜见过的两个字儿。 
 
    “卢云?”琼芳满心茫然:心道:“又是这个人,他便是那大水妖么……可这卢云到底是什么来历?”她看不出个所以然,一夜没睡,脑中也如草书般撩乱,一双大眼半睁半眯,浑浑噩噩地回去闺房,唤人打水濯足,这一晚赤脚蹦跳,可难免也加入了乌脚帮。 
 
    洗过小脚,趴上了香枕,盖着顾小姐的香锦鹅被,琼芳哈欠连连,终于模模糊糊地睡了。 
 
    身边热了起来……炎炎夏日,喧哗燥热,自己来到了一处大街,四周全是百姓,咦,自己坐在车上,身边有个高大老者,那是爷爷啊,身子摇着摇,车子走啊走的,然后停下来了。 
 
    道路拥挤……前头堵住了……有些无聊,四下看看吧,嗯,路旁站着两个堂堂正正的男子,左边是个圆肚大胖子,右边还有个高高的男人…… 
 
    很显眼的一个人……八尺有吧,他穿着彩鸂官袍,看模样是个年轻官员,瞧他侧着脸和大胖子说话,脸上含着一幅笑,他的脸颊有些瘦削,鼻梁挺直,挺英俊的。 
 
    咦,大胖子伸手朝自己点了点,那年轻官员好似听了什么,只慢慢回过头,朝自己望来,看他脸上还带着惊讶,那大胖子在他耳边说啊说,两人脸上都带着笑……讨厌极了…… 
 
    唉……那对晶莹的眸子转向了自己……没法子,向他挤个笑脸吧…… 
 
    劈劈啪啪……鞭炮响起,锣鼓喧天,惊醒了琼芳。她睁开了眼,眼前一片晕黄,晚霞照入顾小姐的闺房,这一觉睡来,竟已过了一天,已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了。 
 
    爆竹闹耳,琼芳头痛欲裂,勉力掩着耳孔,缓步行到窗边,她凑眼望外,却是扬州街上庙会游街。不少百姓鸣炮庆喜。想来快过年了,方才吵得这般起劲儿。琼芳皱眉掩耳,正要牢牢掩上窗扉,跳回床上补眠,忽然之间,街角的一个身影映入眼帘,让她再也移不开目光。 
 
    斜阳西晒,大队欢腾百姓游街,街角寥寥落落站着几个人,其中一名男子侧在铁铺门口,身穿褐布长袍,弓背曲腰,脚旁立着扁担,正拿着木板铁锅拼拼凑凑。看他身旁有名师傅,手拿金叶子,不住用嘴去咬,好似怕拿到了假铅废铜。 
 
    铁锅竹木一一拼起,转眼之间,扁担成了个面担子。琼芳呆呆凝望,心道:“这是个面贩。” 
 
    那人扛起面担,从铁铺老板手中接过零钱,晚霞彩辉映照,那面孔一点一点入得眼帘…… 
 
    “这位公子爷呢,便是一甲进士及第,奉调北返的长洲知州……”窗扉微启,寒风阵阵,不绝从窗外灌进来,在这一刻,琼芳啊了一声,耳边响起了爷爷的说话。她终于醒了过来,景泰三十四年中秋前夕,在那个燥热恼人的炎夏午后,自己早已见过这个人。 
 
    “卢云!”站在窗边的琼芳用力推开了扉扇,朝着香闺主人的情郎大声呐喊:“还我钱来!” 
 
    正统十年腊月二十八,行将过年,前朝最后一位状元爷抬起头来,他白面素净,一头黑发,那剑眉依然,凤眼依然,阮囊羞涩也依然。除了眉心多出的那道神眼也似的伤印,一切全如往昔……  正文 第十七卷 天之正道      楔子 
 
    小姑娘最恨黑漆漆的卧房。尤其是白日里睡得太多、夜里,玩得太调皮的小姑娘。滚啊滚,翻啊翻,今夜一如往昔,小琼芳蒙著棉被,辗转反侧、东滚西翻,偏偏怎也睡不著。 
 
    “讨厌,白天睡太多了。” 
 
    寻常孩子黎明即起,天黑就寝,总是沾枕得眠,小琼芳却大大不同。爷爷忙,爹爹忙,打小又没了娘亲,正因少人管教,白日里不睡到日上三竿,决计爬不起床。可怜贪睡懒起的结果,便是半夜里目光炯炯,该看的、不该看的,全都人眼了。 
 
    快闷死了,棉被盖头半时辰,实在睡不著,便想纵下地去蹦跳玩耍。才一掀开棉被,探头来望,惊见一个老太婆瞪著自己,登时把小琼芳吓出一身冷汗。 
 
    可恶……老太婆高居墙头,嘴角斜起,望来好似冷笑不休,琼芳回过神来,认出那是挂在墙上的先人遗像,好似是高奶奶还是祖婆婆,不知谁挂在十岁小女孩儿房里的,当真可恶极了。 
 
    白日里熟悉的景物,到得晚上全活了,树是树妖,画有画仙,连桌椅都会斜眼冷笑,随时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