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烽录-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伤,却是悍勇异常,低下头,左手抓住笔身,右手抽出弯刀便向孙朝宗头顶劈下。孙朝宗左手笔拔不出来,只好用右手笔向上猛力一磕,“当——”的一声,手臂被震得隐隐发麻。
正当他和蒙古兵纠缠在一起的时候,另外几人也已和敌兵交上了手。怯薛是皇帝的亲兵卫队,都是百里挑一的勇士,加之马高矛长,连凤鸣等人练的都是近身搏击的功夫,一时竟然逼不近身去。
那边郑琰和翁赤剌打得难解难分,王保保跨上马去,挥动马刀,指挥一半部下保护囚车,另一半人四外撒开,把前来劫车的众人团团围住。
尉迟鹤等正自惊骇,忽听身边长声惨呼,原来孙朝宗拼着左臂轻轻挨他一刀,已自把那名蒙古兵料理了。他一脱身出来,立刻右手笔打旋飞去,划着一道银光,直向正与连凤鸣相攻的蒙古兵面门飞去。
那蒙古兵忙不迭回矛去格,却不料银光才近身前,轨迹忽变,竟然打了个旋,已到自己脑后。只听又是一声惨叫,那蒙古兵后颈鲜血狂喷,向前一头栽了下来。
连凤鸣使的是一柄长刀,见敌人跌倒尘埃,当即弃刀取矛,反手处,已把另一名蒙古兵手中长矛格开,趁势飞跃过去,奋力一拳,把对方面门打得粉碎,也倒撞落地。
他趁势跃上马背,振臂长呼,手里长矛展开,指东打西,指南刺北,顷刻间又连杀二敌。原来他在入淮帮以前,本师从河南枪术名家徐绩,学他祖传的岳家枪法。徐绩乃是南宋名将岳飞第一爱将徐庆的后人,徐庆得过岳氏亲授,当初与岳云、牛皋并称“军中三勇”,在与金军屡次战斗中厥功甚伟。徐绩得了乃祖十之七八的功夫,连凤鸣刻苦勤练,又学得了四五成。后来行走江湖,这种马上击刺之术已经多年不用,今日重为冯妇,虽然略显生疏,却也不是那些蒙古小兵所能抵挡的。
尉迟鹤等人见了,精神大振。郭氏兄弟亦先后夺马取矛,他们跟从庄允防守罗山,曾与蒙古兵交手数次,马上功夫颇有根底,此刻大呼酣战,勇猛无俦。不多时,十名怯薛已被连杀七人,剩下三个却实在悍勇,兀自死战不退,把刀矛舞得滴水不漏,苦苦相持。
王保保把腰刀一挥,立刻外围的八九名汉兵也包围了过来,挺枪跃前助战,双方一时间又杀了个平手。
尉迟鹤、孙朝宗腾出手,一齐向内圈扑来。孙朝宗叫道:“师兄,你去拦住那个王保保,我来救人!”尉迟鹤答应一声,长剑舞开,直向王保保马前杀来。
王保保看了他的身法,自知武艺相差太远,急忙收刀摘枪,想要利用兵刃之长,把敌人隔在外围。果然尉迟鹤缺乏与骑兵交战的经验,只在马前乱跳,一时间却无法攻入,奈何王保保不得。
那边孙朝宗已经冲近囚车。此次王保保共带来二十名骑兵,一半围住囚车,此刻各自立马拧枪,枪尖向外排成个圆圈。孙朝宗杀到近处,左手食指周天笔格开当面一柄长枪,却不料一左一右又有两枪从斜刺里探了出来,他急忙抽步后退,“嗖嗖”两声,左右衣袖都被对穿,不禁出了一身冷汗。
如此相持,倒象是王保保一边占了上风,可是与连凤鸣、郭氏兄弟厮杀的十余名兵卒,勇气可嘉,长力不足,战了约摸一盏茶工夫,又有两名汉兵被刺落马,气势稍遏。连凤鸣大吼一声,拍马冲出重围,直向翁赤剌杀来,口中叫道:“郑先生,这鞑子且交与我,你去相助孙师兄罢!”
郑琰短兵步战,早已处于劣势,闻听此言,急忙一招“进步撩刀”,卖个破绽,跳出圈子来。翁赤剌挺矛欲刺,却被连凤鸣匆匆格住。双矛相交,两人心中都是一震,对望一眼,齐道:“好力气!”
郑琰喘了口气,飞步奔到师兄身边。这边孙朝宗已经连续冲了三次,都告无功而返,因此圈阵,一人受敌,左右二人来援,比之三人合战,威力更大。他正不得其门而入,看见郑琰到来,大喜道:“三师弟,护着我后背。”郑琰依言与他背脊相贴,二人舞开兵刃,左右旋转,仿佛一个大陀螺般,直向敌阵冲去。
只听一声哀鸣,当先的一匹战马已被郑琰挥刀劈中脖颈,负痛狂跳,往斜刺里冲了出去,马上骑手控勒不住,圈阵立刻出现一个缺口,左右两人挺枪欲补,哪里还来得及?孙朝宗早一把抓住郑琰左臂,奋力一挥,郑琰跃空而起,就如腾云驾雾般,从一众军士头顶飞过,恰好落到囚车旁边。
几名军士忙不迭催马来救,步伐一乱,圈阵已自破了。郑琰右手长刀隔开诸敌,左手急忙去扶住囚车,口中唤道:“四师弟莫慌,是我来了!”
囚车里的人长发披肩,遮住了面目,自始至终垂头不语。郑琰只道他被点了穴道,不能活动,刚要挥刀去劈笼锁,忽然那人猛一抬头,“哈哈”大笑,双臂一振,“喀”的大响,碎木纷飞,囚车已被震得四分五裂!郑琰心道“不好”,急忙抽身欲退,才一撤步,那人一双鲜红的手掌,已经无声无息地印上了他的前胸……
第七章 黄河激浪成九曲
淮水边的二月里,气候已经颇为温暖。许多树木经历了严酷的寒冬,枝杈上已经绽开出点点新鲜碧绿的叶片,野地里,甚至有不少小小的野花,也已经含苞待放了。
杞人左手提着半斤猪肉,口哼着小曲,喜滋滋地走在山道上。
那日彭莹玉离开以后,他把王小姐送到罗山城外,没和察罕、王保保照面,就逃跑似地离开了这座他也许毕生难忘的县城——虽然这些年来兵燹不断,但那样满地的尸体、漫天的火光,他还是第一次见到。他希望这只是一场噩梦,并且永远也不要再重复这样的噩梦!
他和韩绿萼一起,找到了师侄史文焕的尸体。为怕兵荒马乱的,抬着口棺材不大方便,只好火化了,装了个骨灰坛,遂准备护送绿萼去濠州投亲。谁想走到怀远附近,绿萼悲伤过度,又不慎感冒了风寒,突然就病倒了。
此去濠州,虽然不过一二百里路,但绿萼病势沉重,杞人不敢再让她赶路。他们只好寄住在城外山边的一户猎户家里——为着杞人宁死也不肯再进某个县城了。
这家猎户的主人是位年逾六旬的老者,和他七八岁的小孙儿。孩子的父亲前两年被征兵拉走,从此再无音讯,而他的妻子,年前也得病死了。老者精力已衰,不能再进山打猎,只靠耕种半亩菜地,偶尔拾些柴火,勉强度日。杞人来到以后,就暂时充作了他家里的男劳力。
绿萼的病情极为沉重,几次昏迷重醒,只因为自小习武,体质尚好,这才熬过了整个冬天。这其间,杞人也延请过几位郎中,但一来医资无源,二来乡下地方,也没甚么好医药,病情始终不见好转。庸医看病,原是随口胡诌,每位郎中的说法绝不相同,有说风寒邪症的,有说内热不调的,并且竟有告诉杞人,说绿萼是被妖人勾了魂去,非请法师来设坛作法不可的。这种所谓郎中开的药,杞人大半不敢让绿萼入口。
好在靠着细心照顾调养,又加天气渐暖,绿萼的病势终于日有起色,这几天已经可以下床活动,并且也不用餐餐吃稀粥度日了。杞人见今日天气不错,赶着把冬天打到的几张狐狸皮去城边集市里卖了,买了半斤猪肉,准备好好烹调了给绿萼补补身子。
本来这里向来荒僻,很少行人的,但杞人才刚拐上山道,距离寄住的草屋还有数十丈远,忽然听到人声嘈杂。他吃了一惊,放轻脚步,蹩到一株老树后面去偷望,只见十多个人堵在草屋门口,正自高声恚骂。
草屋是依着山壁建的,屋前就是那半亩菜园,此刻人踩马踏,把老猎户辛辛苦苦刚翻好的地,搞得一塌糊涂。
杞人蹑手蹑脚,再走近几步细看,只见其中半数人骑在马上,离草屋较远,看装束象是士兵,其中竟然还夹杂着三个顶盔贯甲的蒙古人。另半数人各挺兵刃,猫在草屋前的几匹死马后面,不时探头向草屋张望。
杞人只怕绿萼有甚么闪失,也不敢多耽搁,拐了个弯,轻轻奔到山壁边,把拴猪肉的草绳叼在嘴里,十指抠住石棱,壁虎游壁般爬上了山崖。他平日里一副老实木讷、慌手慌脚的样子,此刻心急如焚,倒把真本事显出来了,身轻如燕,不过一眨眼的功夫,已经爬到了草屋上面。
石壁上乱草丛生,杞人又极为谨慎小心,那些士兵只顾紧盯着门窗,倒并未发现屋顶上多了个人。杞人凭记忆找到了一处空档,双足用力,踩破茅草,无声无息地穿过屋顶,直向房中跳落。
他记得左边是床,右边是桌,中间并没甚么家什碍脚,却不料身在半空,陡然发现下面地上竟然躺着几个人,百忙中右手向斜下虚拍一掌,右脚在左脚面上一踩,又往上升了半尺,接着斜刺里飞纵出去,不偏不倚,正坐在床沿上。
还来不及看清屋中形势,忽听风声响起,脑后似乎有人袭到。杞人忙不迭伸掌反击,一边向旁跃开。他虽然只用了一成功力,但听“嘭”的一声,那人应声而倒。
杞人站稳身形,细看屋中情势,不由大吃一惊。忽然又听见一个人低声惊呼:“你!”原来正是罗山城外遇到过的“经天纬地”孙朝宗。
此刻屋内,或立或卧,足有八九个人。老主人和他的小孙子以及绿萼,就正躺在屋子中央,他刚才险些踩到的地方。床上躺了一个汉子,看不清面目,却又有一个胖大道人,一个葛衣老者,一个相貌颇熟的麻衣大汉以及孙朝宗,满身鲜血,站在门边。床背后呻吟声起,转眼又坐起个疤脸大汉来,正是意图偷袭,被他一掌打翻的人。
孙朝宗轻声问道:“你……你来做甚么?”杞人并不答话,只顾伏下身去搀扶绿萼:“你可好么?”孙朝宗脸上杀气陡现,手中长刀凌空劈下,斩向杞人头顶。杞人头也不抬,随手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