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太古中天 >

第104章

太古中天-第104章

小说: 太古中天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走到玄圣道人面前,拱手一礼,说道:“大师兄!”
  “元子,你这是怎么回事儿?”
  “大师兄,我也不是十分清楚怎么回事,不过应该跟这个东西有关。”说着,元子从怀中掏出一个闪闪放光的弯月形的银钩。
  玄圣道人伸出左手准备拿过来好好看一看,就当左手刚一拿到银钩,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迅速向体内窜去。玄圣道人心中一惊,就这一刹那,整只手臂已经被冻僵,外面迅速的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啊!爹,你怎么了?”灵儿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的不知所措。
  所有门人弟子更是不知如何是好。
  “乾坤无极,火耶定法,化!”玄圣道人不愧为老一辈的大师兄,天一道长的入室弟子。只见他眼观鼻、鼻观口,口对脐,默忍呼吸,双脚内敛成八字,右臂红光一闪,竟是火耶定功。
  红光慢慢向左臂推进,然而让所有人和玄圣道人都想不到的是:红光一接触冰层,就好像泥牛入海一般了无声息,而且冰冻还在向全身扩散着。眼看着玄圣道人的左半身已经被冻住。
  灵儿焦急的不知如何是好,抬头看见元子,心中想到:阿元戴在身上都没事,他一定有办法救我爹。时间急迫,来不急多想,一下扑到元子身边,抓住元子的右手,祈求的说道:“元子哥,快救救我爹吧!你一定有办法,是吧?求求你快救救我爹!快啊!”
  元子看看灵儿焦急的样子,心中突然想耍弄一下灵儿,眼珠一转,计上心来,于是笑呵呵的说道:“别急!别急!我有办法!不过你要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能不能先救我爹,然后再说!?”
  “不行。。。。。。”
  “行了,阿元,别胡闹了。先解了师兄的咒法要紧!”站在一旁的玄成严肃的说道。
  “放心吧,玄成师兄,大师兄没事!”元子向玄成说道,接着又对灵儿说道:“只要你答应我三个条件,我马上救大师兄!”
  “什么?刚刚不是说一个?”
  “现在变三个了。”
  “好!我答应!快救我爹!”
  “好!大家给我作证!”说完,元子伸手从怀中掏出一串绿玉佛珠。
  这么个说话间,玄圣道人已经被冻住了三分之二的身体。不过玄圣道人的脑子和听觉都还非常清醒和清楚。心中不禁骂道:这个死小子,到这个时候还不忘记向我女儿报复,还答应什么三个条件?玄圣道人心里不禁有点愤愤,要不是嘴被冻住不能说话,非要好好斥责一番元子不可。
  “佛珠啊!佛珠!帮帮忙,把大师兄的冰封解开!”元子捧着佛珠说道。
  所有人听到元子在那嘀咕,不禁把目光全都移向了元子手中的佛珠。
  就当元子说完话后,绿玉佛珠光芒一闪,一道七彩虹光射向玄圣道人。光芒普一接触,冰封便迅速融化,银钩颤动着一声脆鸣,飞回到元子的手中。
  玄圣道人打了一个冷战,片刻间面色身体恢复如常,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灵儿见到冰封已解,欢快的跳到玄圣道人面前,左摸摸右看看,瞪着好奇的大眼睛,一边检查一边问道:“爹,你没事吧?有没有受内伤?或者不舒服?”
  旁边的天一门人也都个个注视着玄圣道人。
  “大师兄,你没事吧?”玄成问道。
  “咳!”玄圣道人咳了一声,说道:“我没事,大家不要担心!”其实玄圣道人心中现在最好奇的就是元子手中这两件奇怪的宝贝,而且好像这宝贝能听懂人话。刚才想呵斥元子的想法早已无影无踪。玄圣道人的心性修为,在太乙仙境可说是首屈一指,甚至某些地方就是天一道长都自叹不如。玄圣道人不但胸襟坦荡,而且容人之量更是大的惊人。这也是天一门人除了尊敬天一道长外,其最受尊敬的原因。在玄圣道人看来天下间没有什么事可以真正的放在心上,如果说有,那么就只有生死一关了。所以玄圣道人的行事作风就非常的随性而不矫作。所以就常常会看到你犯错正大声呵斥你的时候,突然又会和声细语的问你其他事情。如果你问他刚才的事,他已经忘得一干而净想不起来了。
  “师弟,你的这两样宝贝叫什么?是什么来历?”玄圣道人问道。
  “大师兄,嘿嘿,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我爹我娘说,佛珠是我出生的时候一个和尚送的,这银钩……”元子拿起银钩在眼前晃了晃,接着说道:“是师傅十年前所赠。具体叫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一直叫它银钩。听我娘说当年就是师傅也奈何不得这个银钩!所以,师兄你也。。。。。。”元子的嘴角嵌起一丝狡黠的笑容。
  “哦!是这样!”玄圣道人大咧咧毫不在意,只是略感失望的说道。
  “是吗?这么好玩的东西,为什么早不见拿出来?”灵儿眨着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元子看到灵儿的眼神,心没来由的一跳,一种不好的预感袭上心头,双手握紧银钩,手心处不知何时竟然沁出冷汗来。
  “元子,速到太乙殿来!”半空中传来天一道长的声音。
  “是!师傅!”元子马上回答道,然后向玄圣道人说道:“师兄,我去了!”
  “嗯!”玄圣道人点头。
  “爹,我也去!”灵儿见状,马上说道。
  “不行!师傅没说见你。你老老实实在这里给我练功!”玄圣道人严肃的说道。
  “哼!不去就不去,有什么了不起。”灵儿撅起粉嘟嘟的小嘴气鼓鼓的一跺小脚说道。
  元子不再理会,腾身向正杨峰顶飞奔而去。
  太阳已经上到二杆。正杨峰顶依旧是白雾茫茫。向远处望去,只见到白白的一片,偶或间看到云朵的翻腾,仿佛置身雾的海洋。由于山顶过高,飞鸟是基本飞不到的,只有偶尔看到临死前高扬的雄鹰。(按:鹰是一种高傲的鸟。一般鸟类的灵性比较强,相对于人来说。就是说鹰会在很早以前就预感到自己的死期,然后会在临死前,拼命的飞向高空,直到遇到对流层的大风把身体吹散为止。动物学中,大多数鸟类都有隐藏自己尸体的习性,所以除非特殊死亡,否则一般很难看到自然死亡的鸟类。)
  元子站在峰顶通向太乙殿的路口,呼出一口气,环顾一下四周,除了浓浓的白雾,什么也看不到,于是闷下头,舌尖抵住上牙堂,丹田真气一转,再次向太乙殿奔去。。。。。。
  

第三十七章 涅盘依怙
更新时间2012…3…27 0:44:40  字数:11339

 【笺释: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云: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
  以上是观世音菩萨从最初修行到证入大道的全部过程和境界。观世音菩萨从耳根闻性起修,证入寂灭。寂灭即是涅槃。佛教门中对涅槃有很多种分类,各自对应的相应境界及诸相因缘而言,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也有三涅槃、五涅槃等等。也被称之为入于灭度。梵语涅槃,译为灭度。灭惑度生死海之义。谓证果之人死也。又作泥曰,泥洹,泥畔,涅槃那等。旧译诸师,译为灭,灭度,寂灭,不生,无为,安乐,解脱等。新译曰波利匿缚喃Parinirva%n!a。译为圆寂。通俗一点讲:
  一、证道之人色身寿命尽,名曰涅槃。此是世俗解义。非佛经原意。
  二、《涅槃经》云:灭诸烦恼,名为涅槃。即是一切生命以妄想执着而成,流转六道,轮回不止。若欲出离轮回,则先须离诸妄想执着,断尽有念,一切皆空,便证入偏空涅槃,再舍偏空涅槃,方才证入真涅槃境。
  本章二义全取。】
  (正文)
  正杨峰以西三千公里处有山名高峰山。山高万仞,高耸入云,怪石嶙峋,古木蔽日,杂草丛生。上山有二路,山南山北各一。峰顶有一座六千年古刹,名菩提寺。
  在山南的小路入口的上空,一道流影落下,不偏不倚,正落在路旁的一块巨大磐石之上。光影散去,现出一老一少两个人来。
  只见老人一身黄罗道袍,头戴八卦乾坤帽,天心发籫,须眉皆白,目光如炬,面若童孩,脚蹬六道降魔鞋,后背一把约长三尺、宽三寸的白色玉尺。再看那少年,身高八尺,面貌清秀,一身灰色道袍,却隐隐中透着一股慑人的霸气。
  在山路入口不远的地方有两个和尚正在向这边张望,好像正在等人。当这一老一少出现在磐石上时,这两和尚急忙跑过来,向老道双掌问讯,其中一个和尚说道:“天一师叔,师父命我们在此等候多时,请随我来。”
  “嗯!”老道嗯了一声,便跟在两个和尚后面。
  那少年见状,也不言语,也跟着向山上走去。
  这一老一少不是别人,正是天一道长和元子。
  四人行不多时,走到一处悬崖边停住。
  元子四下打量了一下。只见左面有一块一米多高的石碑,石碑上刻着三个大字——涅槃崖。
  “师叔稍等!”其中一个和尚说道。
  天一道长点点头。
  刚刚说话的和尚走到石碑前,面向石碑,双手抬起,舒缓了一下,接着深吸一口气,双腿扎马,两只手在瞬息之间已经打出七七四十九道手印。
  “啪!”一声脆响过后,在石碑后面的空气中出现了一团白光,白光中有一道一人多高的石门。那个和尚走上前,在石门的拉环上弹指三下,石门“吱”的一声,自动打开,一条通道出现在眼前。
  和尚回头向三人招手,并率先走了进去。
  三人尾随,前面的和尚不知何时手中多了一颗夜明珠,把通道照的雪亮。就这样四人默默的又行了一盏茶的功夫,面前再次出现一道石门。带路的和尚上前一推,石门大开。一道强烈的阳光照射进来,元子用手微遮了一下眼睛,向大开的石门外望去。
  只见洞口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