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

第567章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567章

小说: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武打趣道:“这位公子,你家婢女太不听话了,应该将她好生调~教一下。”

那公子一怔,哈哈大笑道:“小兄弟这可不是我家的婢女。”

李志常出口道:“这位小姑娘是尊驾的侄女吧。”

“这位贤兄眼里不差,是怎么看出来的。”那公子倒是十分好奇。

同时红衣少女也打量李志常,看他是怎么看出来的。

“瞎猜的。”李志常悠悠地说道。

“哼,我瞧也是瞎猜的。”这位叫‘香儿’的姑娘道。

凤山书院门前,数名儒生后面跟着十几位仆从,似乎在等什么人。

其中一位儒生道:“贺兄,这次到底来的是什么人物,居然先生突然要我们出来迎接。”

第七十七章气学

那位被姓贺额儒生,站在数名儒生最前面,腰板挺直,好似岩岩山上松,气质超拔众人之上。

如果李志常在这,便知道在书院中,此人的文思之气,当在前五之内。

此人姓贺,名知行。

贺知行乃是山阴人士,世家子弟,其堂兄贺知章状元出身,名动天下,现在为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虽然不是文坛盟主,但也地位崇高。

贺知行作为贺知章的堂弟,虽然光芒为其兄掩盖,但是其人能够潜心学问,不求功名,在这凤山书院中,修身养性,即使陈立荣也认为,将来他必然大放光彩,送了他一句‘桐花万里茶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茶山便是凤凰山的别称,意思是贺知行固然年纪尚小,却能和其兄贺知章相为呼应,必会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贺知行目光平直,延伸至远处,平平稳稳地站在书院之外,好似风吹不动,心若止水,同时神情淡然,给人一种严谨的感觉。

他身边稍后的儒生,神情就不面带着几分讨好,气质差了许多。另外一名儒生道:“昨日我听先生说今天徐清长要来,难道我们迎接的是他?”

先前那名儒生不屑道:“徐清长不过是有些才名而已,怎么值得我们出来迎接。”

贺知行看了他一眼,缓缓道:“徐清长不止有才,连我大兄都对他的学问敬佩不已。不过此人确实偏激了些,能为才子,却不足以为万世表。先生叫我们出来相迎的另有其人。”

两人不免一惊,又有些期许地问道:“难道是哪位先生要来讲学,可是这等事情,先生应当提前告知才对。”

许多名闻天下的大学者,也常常到其他书院讲学,未必仅限于本院。

当然由于儒门自身派系众多,若非当真学问深厚。做得锦绣文章的饱学之士,也不敢到其他学院讲学,不然出了丑。当真是一世英名扫地。

凤山书院历史已经有数千年之久,不亚于一般的道门大派。

建立者乃是张横渠,亦是圣贤人物,直追中古诸子。在儒学中开辟气学一脉。虽然没有执掌儒门正宗,但是这些年来,影响力与日俱增。

气学一脉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气‘有两种存在方式,一种是凝聚,一种是消散。消散也不是消失得没有此物。只不过是人们的肉~眼看不到而已。用“太虚”表示“气”的消散状态,这是本来的原始状态。‘气’是‘太虚’与‘万物’的合称。气学建立者张横渠又曰:“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

因此气学也吸收了道家‘道—气—物”的宇宙生成模式,提出了“玄—元气—万物”和“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万物”的宇宙发生模式,把元气作为“玄”和“太易”化生宇宙万物的中间环节和质料。

所以气学在儒门中可谓独树一帜,也与道家有着联系。

不可以等闲视之。

因此凡是敢来凤山书院讲学的人物,虽然未必都是名震天下,但无一不是见识深刻、阐发幽思的超卓人物,不然很容易贻笑大方。

这样的人物并不多见,因此每来一次讲学,都是书院的盛事。

有些求学凤山书院已久的儒生,都未必能每年遇上一次。

距离上次讲学,也足足有十个月之久,那次来的是,江南的名士顾超之,当真是文思泉~涌,令人折服,让两人记忆犹新,这次自然不免更有些期待。

因为如果将凤山书院比作道门大派,那么贺知行便是首席大弟子,让他出来迎接,几乎便是对来人极为敬重了。

毕竟陈立荣,已经年近九十,德高望重,除非跟他同辈的大儒,即使对方名声再大,也不合适出门相迎。

如果来的人是徐清长,两位儒生肯定是不太服气的,即使徐清长算得上‘冠盖满京华’,但是向来放浪形骸,倚红偎翠,着实让人提不起敬重之意来。

但是贺知行说另有其人,而其言外之意,似乎此人比徐清长更厉害,两人自然有了些许意外和期待。

毕竟两人虽然言语中有些瞧不起徐清长,却也知道这人是本朝第一才子,文思敏捷,倚马千言,只是时运不济,未能在东华门外唱名而已。

这也跟徐清长本身性格有关,此人狂浪形骸,不曾就学于任何一家书院,曾言师法天地,当世无可教他之人,故而被提学记在心上。

加上他文风独特,只要参考,文章必然被考官轻易认出,自然被黜落掉。

后来他寓居京城,参加乡试,也有考官怜惜他的才情,想让他通过。却被人皇无意得知徐清长也才参加了本次京城乡试,此前徐清长写过一句‘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流传甚广,人皇格外不喜。

批了一句‘且去填词’,还没到放榜的时候,就已经名落孙山。

此事被徐清长得知,更加绝了功名念头。

从此眠花宿柳,时时有诗词传颂于世,固然名声越来越大,但他有些自暴自弃,赞扬者自然不少,但心中未免有些鄙夷。

不等两人转动心思,贺知行淡淡道:“人来了。”

这时候李志常和那公子、少女以及小武四人,悠悠而来,已经在百步之外。

李志常抬头望去,看见三名儒生和许多仆从在大门迎接。

儒家讲究礼仪,虽然凤山书院不似中古士人,迎接人也要分出小礼、中礼、大礼的区别。

可是到了五十步距离后,贺知行便开始动身。

他每一步迈出犹如标尺,不长不短,总是如一,行动间有如清风徐来,面上波澜不兴。

后面的儒生和仆从随即跟上。

这一番做派,浑然天成,毫无刻意。

颇具大家风范。

等贺知行走到李志常四人面前之后,才微微拱手见礼,说道:“在下贺知行,乃是陈先生门下,见过这位贤兄和清长兄。”

李志常心道:这凤山书院的陈立荣果然有些不凡之处,竟然能预感到我到来。

第七十八章寒波澹澹起

贺知行当然知道跟着李志常一起来的男子便是徐清长,不过三十余岁,就名满天下。

此人毁誉参半,但是的确出类拔萃,贺知行并没有要怠慢对方的打算。

何况此人跟他大兄贺知章诗文唱和,为忘年交,贺知行自然不会跟两位同门一样,生出偏见。

李志常和贺知行通了姓名。

徐清长这才放声一笑,道:“陈老先生向来可好,这次没有打搅到他老人家吧。”

贺知行微笑道:“先生自是安好,他还惦记着上次输你那一局棋。”

徐清长知道贺知行向来为人严谨,今日能跟他这样说话,多半是看在贺知章的面子上。

他轻轻点头,然后不再说话。

这明显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天的主角,似乎并不是他。

他自从科场失意之后,颇为放~荡了一阵。

近来有所悔悟,决心潜心著学。

同时侄女香儿也是个跳脱的性子,加上她也是黄山一位有名的剑仙门下,其实真遇到什么意外,被保护的还是他这个叔叔。

不过这侄女性情古怪,看多了那些小说,觉得叫他叔叔,显得他太老了,不符合他这大才子的风范,硬是要叫他公子,让他有些头疼。

徐清长听到李志常的名字‘李忘生’,不禁有些好奇。因为李忘生这人,他从没听过。

他交游广阔,天下人物。即使说不上如数家珍,可是值得贺知行出门迎接的人物,他至少应该听过名字。

但是此人居然看来依旧寂寂无名。着实让他有些惊讶。

以他的眼力自然看得出来小武身手不凡,却甘为李志常仆从,自然说明李志常身份不同寻常。

而刚才一路,徐清长更觉对方超逸脱俗,当是江南某个后起之秀。却不知道是哪位世家子弟,没想到对方报出了姓名,他还是猜不到。

贺知行也不啰嗦。对着李志常直接道:“先生说李兄不似寻常人物,只是在下之前并没有听过李兄的名声,要知道‘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所以在下心中依旧有些疑虑,还需要考校李兄一二。”

李志常轻声道:“不知贺兄欲要如何?”

徐清长这时候在旁边说道:“我和李兄一路同行。对李兄好奇的很。不如请李兄对我赐教一番如何?”

贺知行看了两人一眼,然后道:“徐兄的才学自然是公认的,这样也好。”

毕竟他主人家若是出题,浅了容易被人笑话,深了不免又有些刁难,轻重难以把握。

徐清长才名满天下,只要得到他承认,自然不会落下话柄。

贺知行也想看看李志常究竟有何过人之处。竟然让先生如此看重,让他出迎。

毕竟李志常太过年轻。不像是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之前却在潜心著述的隐士。

李志常自无不可。

徐清长从长袖中取出一个小小画轴,将其展开,道:“来之前没准备什么礼物,偶然得了两句词,觉得还行,便写了下来,准备作为礼物送给老先生。李兄若是能替我就着这两句,写出一首词,在下定当感激不尽。”

这画轴展开,包括贺知行在内的这些儒生,都看得清清楚楚。

徐清长的书法的确上乘,脉络清晰,有血有肉,在书法的造诣上,包括贺知行都自愧不如。

更让他们惊讶的当然是徐清长字的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