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乾坤-第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绮筳听了这话,登时醒悟,见翦横波发问,当下便脱口而出道:“在下才在街上见到一名少年……容貌奇异……适才想起,不由得便笑了出来,失礼!失礼!”
——他当然不能说出自己是因为将二人的相貌拿来比较才会发笑。
翦横波听了这话,眼波流转,“哦?莫非那少年的容貌生得很可笑么?”
宫绮筳忙道:“非也!那少年以白纱覆面,因此在下只是稍稍看到了他的侧脸……想不到世上竟有如此美貌的少年……”
他的话方说到一半儿,却猛然打住。
——自己在一位倾国倾城的女子面前去称赞一名男子的相貌……实在是太也怪异……
果然,翦横波此时目光低垂,只轻轻道:“竟有此事……能得宫少爷之赞……想来此人定是不俗……”
此时,宫绮筳心中后悔莫及,只得将话岔开,“在下听说,翦阁主此次前来赣北,乃是为了采购名瓷而来?却不知是否已有中意之货色?”
翦横波心知他意,便微微笑道:“这几日倒有不少本地瓷商前来自荐,只可惜他们手中的货物与横波心中所想有所不合……”
宫绮筳见她这一笑之间,更增百种娇丽之色,不由得为之神魂一荡,忙道:“却不知翦阁主想要的瓷器却是何等形制?”
翦横波明知他会有此一问,便道:“横波对瓷器一向所知甚浅,今番只想为太虚阁九九之期购置一些上品。素闻景德山庄所产之瓷,乃是天下瓷器之翘楚,此次前来赣北,本欲登门造访,岂料俗务繁多,一时不及……不想今日绮筳公子竟会亲自登门,横波却正好能向公子请教一番。”
宫绮筳正巴不得能和她多说一会儿话,连忙道:“不知阁主想问些什么?在下但有所知,无不尽言。”
翦横波悠然道:“横波听说景德镇的‘青白瓷’最是有名,公子不妨便从‘青白瓷’开始讲起……”
宫绮筳出身天下第一瓷器世家,虽然一向疏于此道,但于陶瓷一物的见识和常人相较终究有所不同,见翦横波问起“青白瓷”,却正中下怀,当下便滔滔不绝地向其说起此中之特色。
——青白瓷乃是本朝以景德镇窑为代表烧制的一种瓷器,因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从而得名。其瓷造型秀丽端庄,制作轻巧精细,胎骨较轻薄而洁白,透光性极强,更具通透感。由于本朝十分重视历代典章文物制度,虽非完全遵其旧制,但也力图恢复旧制之蓝本,因此便开创了大宋瓷器仿古之先声。与此同时,有不少文人士大夫热衷于收藏赏玩夏商周三代青铜器,亦在极大程度上促进了宋瓷之仿古。因此,景德镇的瓷器之中出现了不少仿古造型,样式多为瓶、尊、壶、炉、鬲、觚、斛一类礼仪雅器,尤以弦纹瓶、贯耳瓶、觚式瓶、鬲式炉、鼎式炉最为常见。青白瓷之造型亦是如此,其制作凝重古雅,规整精细。因而便有“……虽研炼极精,莹润无比,而体制端重雅洁,犹有三代鼎彝之遗意焉……”之说。
——其时,西域诸国常有游商来至中土。因此,景德镇出产之青白瓷竟有某些地方仿造西域金银器之形制而成。其中的碗、盘、碟、执壶、注子和注碗等物均带有仿金银器之痕迹。如碗、盘、碟等口部多模仿金银器用花口或在内壁饰五至六条凸起的出筋纹等,其轻巧玲珑之造型、清雅秀美之纹样与莹润恬静之釉色相融,极尽优雅之能事。
翦横波听了半晌,却向宫绮筳道:“宫少爷果然不愧是景德山庄的传人,家学渊源……横波今日真可谓耳目一新。”
宫绮筳笑道:“阁主实是过誉了。在下一向疏于此道,不过是儿时曾听家父言讲此中之学问,这才偶有略记。”他一面客套,一面向翦横波凝视过去,不料翦横波此时也正好向他望去,二人目光一碰,却又蓦地散开。须臾,只听翦横波又道:“横波听说,景德山庄之中历代均藏有贵府的秘传之宝……名曰‘美人瓷’……不知是也不是?”
宫绮筳闻听此言,不由得面色一变。
廿三 汉阳峰新交原有意 黄龙寺故友杳无踪
康山向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此山东偎鄱阳湖,南靠滕王阁,北枕滔滔长江,为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
传说周威烈王之时,有一位匡俗先生,在此山学道求仙。周天子曾屡次请他出山相助,匡俗却屡次回避,反而潜入了深山之中。后来,其人竟无影无踪,不少人便说他成仙去了,于是便将匡俗求仙之地称为“神仙之庐”。此山便就此得名为庐山。同时因为“成仙”之人姓匡,所以又称为匡山,或称为匡庐。到了本朝年间,为了避太祖之讳,而改称康山。
这康山绵延九十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赣北。其间,青峰秀峦巍峨挺拔,银泉飞瀑喷雪鸣雷,云海奇观瞬息万变……尤以盛夏如春之凉爽为世人所向往,乃是久负盛名的避暑胜地。名震赣中的天幽帮总坛,便位于此山之中。
康山的最高峰大汉阳峰上有一石砌平台,名为禹王台,乃是昔日大禹治水的登临之处。相传在月明风清之夜,站于峰巅,可观汉阳灯火,故而得名。
此刻,禹王台上却有二人。只见二人都是锦袍华服,当先一人四十出头年纪,浓眉明目,白面长须,但见他行走之时龙骧虎步,极尽一代宗主之气势——正是天幽帮帮主顾子渊。另一人却是个年方弱冠的锦袍少年,其人形貌潇洒,容颜俊美,举手投足间雍容不迫,却又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股超逸之气。
只听顾子渊向那少年笑道:“这大汉阳峰乃是康山第一峰,夜间来此,可观尽汉阳之灯火……”
那锦衣少年向外眺望,远见长江滚滚东流,近观鄱湖水波浩渺,俯视脚下群山连绵,真正是山河壮丽,气象万千。不由道:“此时虽是白昼,此处之景色倒也令人心旷神怡。顾帮主守着如此一块风水宝地,目下这些近峰远山折服脚下……便是远处那长江汉水,楚天吴国也是一览无遗啊……”
顾子渊听他话中有话,微微一笑,道:“应公子莫要取笑顾某。阁下少年得志,年纪轻轻便已位列大理三公之一,哪如我们这些江湖草莽……今日能请得阁下前来康山一游,顾某已是不上荣光了。”
那少年听罢,却是笑而不语,只是远望康山美景,半晌却吟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转头向顾子渊笑道:“顾帮主在皖赣一带江湖之中,威望如日中天,又何必如此自谦?我大理不过偏安于西南一隅,又怎及得上中原大宋的万里山河。”
原来这少年却是西南大理国的三公之一——大司空应笑问。他在大理国中,位于数人之下,万人之上,却不知为何竟会与江湖上邪派九帮之一的天幽帮有所来往。
只见他停了一停,又开口道:“应某这次前来中原,不过是有些私事处理。却想不到顾帮主会派人前来相邀……帮主邀我至此,却不是为了看这康山风景罢?”
顾子渊闻言,却不置可否,只是微微一笑:“应公子果是妙人,无需顾某多言。人言公子博古通今,想必亦知晓我天幽帮乃是因何起家的罢?”
应笑问看着他笑道:“天幽帮素称邪道九大帮会之一,应某自然不会一无所知。”
顾子渊接口道:“古语有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世上什么事情自然都是瞒不住的……”
他的话尚未说完,应笑问却道:“‘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话虽是古今至理……但顾帮主方才那句话,此刻却应颠倒过来说才是……”
顾子渊微微一怔,“不知公子指的是哪一句?”
应笑问淡淡道:“自然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一句……天幽帮的内中详情,怕是只有顾帮主自身方知其中奥妙罢?”
顾子渊凝视了他片刻,忽然转头向山外看去,笑道:“顾某素来仰慕公子大才,此次知公子远赴中原,不胜欣喜,这才特意遣人请应公子来康山一游……顾某听说西南之地,多属蛮夷之统,便是大理段氏,亦不过是白蛮之姓……公子身为汉家血统,又何苦屈居僰人之下?”
应笑问闻言,雪玉一般的面颊上却似闪过一丝揶揄之色,当下道:“顾帮主既知云南为蛮夷之统,却又为何忘了大理本是天南佛国?”
应笑问此言,却是不虚。远在先朝开元二年,佛教便已传入云贵一带,最初传入的乃是大乘佛教密宗的阿吒叻教派。其实天南尚属南诏国统治,佛教传入之后;迅速得到了南诏王室的支持,成为了南诏国的国教,著名寺院“崇圣寺”便于此时修建。古书记载,“原崇圣寺初建于诏初;为诏王阁罗风与吐蕃国师赞错证盟处;为吐蕃使臣驻地。”
到了南诏丰佑之时,国主重用海寿大法师,法师便献策云:“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于是,崇圣寺之香火更旺,就此成为了名扬天南的“佛都”,乃是王室贵族礼佛之妙处。
待得到了大理国之时,“国教”佛教更加兴盛。除密宗之外,更信奉禅宗、华严宗等。只是,此时的佛教却已成为了大理国王朝用来巩固政权的工具。大理国的历代国主都争相建寺造塔,铸佛写经。甚至连朝中官员都要从僧侣中选拔,而大理王室贵族更有多人出家为僧,一时之间,朝野上下竟相仿效。
顾子渊尚未答言,却见应笑问已于峰巅负手笑道:“顾帮主可听说过我大理的四大景观么?”
顾子渊见他话题忽转,却不知何意,只得道:“大理国‘风花雪月’四大奇景,顾某自是向往已久。”
应笑问于峰巅之上眺望西南,锦衣飘飞,犹如仙国帝子,只听他朗声吟道:“风过天地听梵音,花如迦叶悟前尘。雪似明镜光澄澈,月若轮回荡人魂……倘若顾帮主有朝一日能一游大理,自然便能体会这风花雪月之中的禅机。”
顾子渊的面上闪过一丝不悦之色,当下冷笑道:“既然应公子已然了悟佛境,却又何必千里迢迢来到中原,再惹红尘?”
应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