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1998大洪水 >

第17章

1998大洪水-第17章

小说: 1998大洪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抢险救灾。在防汛形势最为严峻的九江市,各级领导不敢有丝毫松懈。江西境内新建县,由于受赣江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的影响,该县一些圩堤险情不断。县委县府立即决定把1000多名干部职工编成12支防洪抢险预备突击连,全部投入各圩堤抗洪。
  安徽省委省府要求全省各地各级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省委书记卢荣景、省长回良玉、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赴铜陵、安庆等地指挥抗洪。据悉,有60万民工日夜坚守在防汛抗洪第一线。安庆市组织华阳河蓄洪区人员和重要物资的安全转移,做好准备,同时组织人力迅速抢筑防洪子堤,做到水涨堤高。
  江苏省委、省府和沿江8市党政领导坚守防汛岗位。省委书记陈焕友、省长郑斯林多次深入防汛重点地段、险段,检查防洪设施和各项防汛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六合县龙袍圩是南京江堤的险段,广大干部群众日夜看守,连续作战,防汛责任制一直落实到乡村户人。江浦县“四套班子” 全部奋战在防汛抗洪第一线,组织了4000人巡逻队、3000人抢险队,3万人守护在大堤上。江苏省有长江江心洲14个,涉及27万亩耕地、37万人口。各江心洲所在的市县党委、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巡查,全力死守江心洲大堤。
  正是有着这样坚实的人力和物力准备,有着这样坚强的组织和领导保证,我们英勇的抗洪军民顶住了来势凶猛的“洪魔”一次又一次的袭击,在大大小小的险情面前毫不畏惧,以大无畏的精神抗洪抢险,确保大堤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江堤,险象环生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长江出三峡,在宜昌进入中游后,穿过夹江对峙的虎牙山、荆门山河谷,突然变得开阔起来,两岸不再是“猿声啼不住”了,而是进入“楚地阔天边,苍茫万顷连”的大平原。由于长江进入平原后流经古荆州地区,所以,这段河道通称荆江。荆江从湖北枝城到湖南洞庭湖的出口城陵矾,全长423公里。其中又以藕池口为界,分为上荆江和下荆江。下荆江是典型的婉蜒性河道,全长240公里的堤岸其实只有80公里的直线距离,江水在这里绕了16个大弯,所以,这里有了“九曲回肠”的说法。荆江南岸是洞庭湖平原,北岸是江汉平原,地势都很低,特别是北岸的江汉平原。
  旧时,长江中游沿江两岸不断发生水灾。近代荆江最大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35年7月。据当时出版的《荆沙水灾写真》,当时荆州城外“登时淹毙者几达三分之二。其幸免者,或攀树颠,或骑屋顶,或站高阜,均鸽立水中,延颈待食。不死于水者,将恶死于饥,并见有人剖人而食者。” 新中国成立以后,荆江的治理进入一个全新时代。治理的方法:一是加强荆江大堤,二是修建分蓄洪区,并将下荆江截弯取直,以分减荆江洪水,提高荆江的宣泄能力,同时计划在上游修建水库。
  荆江之水实际上全要靠荆江大堤挡住。分洪只是不得已的保全大局的措施。
  荆江大堤是江汉的屏障,座落在长江中游北岸,从江陵县枣林岗起,至监利城南止,全长182公里,是长江堤防中最险要的堤段。江陵古城和沙市就在大堤旁边。荆江大堤的溃口纪录,据记载,从明朝弘治十年(1497年)至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352年里,共有24次,平均15年一次。当时,一次洪灾三年者。难以恢复。当地民谣说:“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在荆江大堤上,南岸有所谓“荆江四口” 分流,即虎渡河口、调弦口、藕池口。松滋口向洞庭湖分流;但是,荆江北岸要比南岸低5~7米,甚至连荆江枯水位时也高于北岸地面,如沙市在大水时期,江面的船只似乎在楼房上走过。而且,堤脚迎流顶冲而造成的崩岸相当危险。所以,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1998年8月以后,长江水位居高不下,荆江大堤由于长时间高水位浸泡,随时有溃堤崩垸的危险。截止8月15日,湖北省累计排除险情3984 处,全省有210多万人昼夜巡查,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安全。为了保住这条荆江人民的生命之堤,我们英勇的抗洪军民付出了何等的努力!
  在此,我们摘录几个重要的抢险镜头。
  公安县:
  8月7日,湖北公安黄金大垸溃决,万亩良田被淹,数十万灾民中相当数量的人逃到了相邻的海拔仅200米的黄山头。这里是湖北湖南两省的交界处,黄山头上挤满了两省的灾民。
  8月7日零点45分,湖北公安县孟家溪大垸虎渡河右支堤严家台发生决口。虎渡河是连接长江与洞庭湖的一条重要河流,孟溪大垸内有3个乡镇一个林场,共72个村,14。87万人,耕地面积18。76万亩。溃口发生后,闻讯立即出动的公安民警拦截五辆卡车,进行沉车堵险,但均被洪水冲走。由于抢堵无效,溃口在半小时内发展到30多米宽,以至宽达100 米,落差高达6米,洪水之猛烈可以想见。总面积340。43米平方公里的孟溪大垸,在这场洪水中被淹没了四分之一。上午5点左右,22000件救生衣由三辆卡车运抵现场。5点30分,三架直升机飞临上空,空投救生衣。6 点57分,舟桥旅300多名官兵带着59只冲锋舟赶到现场,迅速进行救援。据报道,这里曾在1984年发生过溃垸,当地居民有很强的防险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这一次溃口以后,绝大部分灾民都能及时安全地转移。对于公安县来讲,因为这里有荆江分洪工程。所以,入汛以后,他们还得做好分洪保全大局的思想准备。
  随着汛情的不断发展,在分洪与否这个问题上,有关方面的压力很大,心情极为矛盾。公安县目前经济发展势头不错,尤其是农业方面,如果决定分洪,公安经济在短时间内很快恢复;但如果不分洪,一旦水位暴涨而出现溃堤,那时的损失将会更为惨重。所以,荆江分洪区前线指挥部做好两手准备:一方面要死保死守长江大堤,一方面实施长江分洪预案。
  分洪就是在洪水期间,把河里不能继续容纳而可能溃漫成灾的洪水,分往其他河流、湖泊或洼池内,以降低河道水位,防止堤防溃口。这是一种“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分洪治水思想,是一种保全大局的做法。一般说来,分洪工程要修建分洪闸、分洪道和分(蓄)洪区围堤等工程。荆江分洪区建于1952年,位于公安县境内,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面积921。34平方公里,有效蓄洪54亿立方米。这项工程主要作用是确保荆江大堤、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调节洪水对洞庭湖的压力。1954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荆江分洪区曾先后3次开闸分洪,对确保江汉平原和武汉市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荆江分洪区现有10个乡镇4个农林渔场,212个行政村,人口51万多,工农业总产值15亿。根据这次分洪预案要求,分洪区所有安全通道实行交通管制,由公安民警、解放军和干部组成专班进行“拉网式”清查,不能留一个群众在安全区内;各渡口船只在指定时间到指定地点待命。在荆江分洪区内,共设立21个近20平方公里的安全区,87个安全台近2平方公里,自然村躲水楼91栋。这可保证17万多人的安全。其他的人员则转移至荆州区、沙市区、江陵县、松滋市、石首市。
  8月6日,荆江分洪区内的33万人民,接到湖北省防指的分洪准备命令之后,毅然舍小家保大家,在46小时内转移到了安全地带,其中9万多人和1。1万多头耕牛,分别安置在邻近的5个县市区的1192个村。8月7 日,荆江分洪区内群众紧急转移完毕,各项准备工作充分。
  8月12日,公安县第二次宣布进入防汛紧急状态。此刻,人们的目光投向了承担荆江分洪任务的北闸。下午6点,沙市长江水位44。74米。一字排开的54个闸门在夕阳下默默挺立。荆州市沙市区同心村民兵突击队在闸边安营扎寨,承担着荆江分洪时开启北闸的任务。面对分洪的可能性,当地一位48岁的村民何昌华说:“要是分洪,我们要穷两年;不过,对保卫大武汉、对江汉平原有好处,我们咬咬牙挺过去算了!”下午7点,沙市水位达到44。78米。北闸村的数千名村民在大堤上搭架窝棚,还有不少青壮劳力在加固堤脚。晚8点,沙市水位44。80米。在安全区的临时房屋里,村民们开始生火做饭,缕缕饭香四溢。这就是我们灾区顾全大局的灾民们!感谢他们在关键时刻能以大局为重,舍弃一家之私,保全长江大堤。
  8月11日以后,湖北省有关方面先后派出多个慰问团,分赴公安、石首、荆州等6个县、市、区的安置点,慰问荆江分洪区的转移群众,为他们及时解决燃眉之急。同时,数万军民对分洪区208公里和安全区52。78 公里围堤加固封堵,进一步补充抗洪抢险所需物资,加强对安全区群众救生知识教育,搞好各个方面的后勤保障,妥善安排好分洪区转移群众的衣、食、住、医和社会治安工作。
  沙市:
  沙市的水情一直非常危急。8月7日晚11点,二郎矾头水位标尺达 44。90米,超过1954年分洪水位0。23米,江面高出沙市城区地面11米以上,与4层楼房平齐。在1954年的这一天,江对面的公安分洪区已经分洪。但在1998年的这一天,沙市人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个确保”的指示精神,出色地完成了坚守16。5公里荆江大堤、接守公安县20公里荆江干堤和妥善安置公安县转移2。6万人的艰巨任务。
  石首:
  8月8日中午12点,石首境内长江支堤高陵岗段出现特大溃口性险情。70多米堤身内脱坡,堤身掉坎1。2米,江水掺杂着稀泥向堤内喷涌。这里一旦溃口,石首沿岸和洞庭湖平原将会遭受灭顶之灾。情况十万火急。无论如何,这里不能溃口。在12分钟内闻讯赶来的济南军区某炮兵团 600多名将士,在丁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