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许县以南已经遍地狼烟,其势头还有不断扩大之势,为了许县的安全,曹操甚至想将天子转移到别的地方去以避关羽的锋芒(魏王操议徙许都以避其锐)。
在丞相府任职的司马懿和人事处副处长(西曹属)蒋济认为不能迁都,他们建议道:“于禁等人是因为发大水才全军覆没,不是打不过关羽,现在的局面还没到那么危险。刘备和孙权之间外亲内疏,关羽突然得志,孙权看了必然不舒服,可以派人劝孙权从关羽后面动手,事成之后答应把整个江南割给孙权(许江南以封权),如此一来樊城之围必解。”
曹操认为他们分析得有理,于是放弃迁都的打算,一方面派人联络孙权,另一方面命令驻守在宛县的徐晃所部增援曹仁。
徐晃率部前进到阳陵陂,关羽也杀到了偃城。关羽跟徐晃素来关系不错,当初他们都是从敌方阵营投奔曹营的,在曹操手下共过一段事,比较谈得来。现在作为双方主将他们又在战场上相见了。
据《蜀记》记载,关羽跟徐晃在阵前隔着很远交谈,二人不说公事只唠家常(但说平生,不及军事)。他们聊得兴致正高,徐晃突然向本营将士宣布:“能得到关云长首级的人,赏黄金千斤!”关羽大吃一惊,对徐晃说:“哥们,你这是什么话(大兄,是何言邪)?”徐晃正色道:“这是国家大事!”
双方当即展开厮杀,关羽所部虽然士气占优,但徐晃带来的人马也不是弱旅,他们杀了半天,没有什么结果。徐晃佯装要断关羽的后路(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关羽把营寨烧了撤退。
关羽大打出手,在一旁的孙权此时坐立不安。
正如司马懿和蒋济分析的那样,在孙权眼里曹操固然是一号敌人,但刘备何尝不是第二号?当这个第二号敌人突然强大和无理起来,孙权不能不有所反应了。
在关羽面前孙权开始很低调,据《三国志关羽传》记载,他曾经想通过与关羽联姻的方式加固双方关系,但遭到了关羽的拒绝,不仅如此,关羽还辱骂了孙权的使者,让孙权很生气。
鲁肃执掌孙吴荆州事务期间,力劝孙权与刘备、关羽和好,为此也做出许多努力,收到一定成效。鲁肃死后,代替他的吕蒙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政策。
吕蒙认为,关羽野心不小(羽素骁雄,有兼并之心),不能等关羽强大之后再做谋划,必须早有对策,先下手为强。吕蒙建议孙权:“可以让孙皎守南郡,潘璋进攻白帝,蒋钦率预备队万余人沿江上下做机动接应,我进攻襄阳,这样既无忧于曹操,也可以大破关羽。”
但孙权还下不了决心,他说:“能否先取徐州,再谋关羽?”
孙权的意思是,眼前最重要的敌人是曹操,对付完曹操以后再说关羽。吕蒙说:“现在曹操远在河北,被内部事务牵制,暂时无力东顾,徐州的守兵虽然不足虑,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往自可克),但那一带地势开阔,交通方便,适合于骑兵作战,我们拿下徐州,曹操没几天就会杀来,还得派重兵去守。不如先取关羽,占据整个长江防线,到那时我们进退就自如了。”孙权认为有理。
据《典略》记载,关羽发起樊城战役时,孙权主动派人来见关羽,请求助战(权遣使求助之),关羽挺高兴,允许孙吴的人马联合作战,但他并不知道孙权的计谋已经开始了。
孙权暗中命令参加联合作战的部队进军速度不要太快,最后惹得关羽很不高兴。这时关羽已经俘虏了于禁等人,气势如虹,对孙权的联络官说:“你们这帮畜生敢这么对我(子敢尔)?等我拿下樊城,看我怎么灭了你们!”
孙权得到报告,知道已经把关羽激怒了,但他觉得戏还没有演够,又亲笔写了封信给关羽表示陪罪,同时答应关羽自己将亲自率兵前往助战(许以自往)。
孙权用这些办法先稳住关羽,让他放松警惕。吕蒙进一步建议道:“关羽的主力部队都在樊城前线,但后方也留了不少人马,主要是担心我们从他背后发起攻击。我一直有病,现在以治病为由回建业,关羽听到就会放心地把人马调往襄阳前线。我们找准机会,突然发动进攻,如此南郡可以拿下,关羽可以生擒!”
于是,吕蒙对外宣称自己病了,而且病得挺重(遂称病笃)。孙权用公开命令(露檄)的方式召吕蒙回建业。
吕蒙路过芜湖(今安徽芜湖)时,负责守卫这里的是定威校尉陆逊,就像当年鲁肃路过吕蒙防地与他长谈后对吕蒙刮目相看一样,吕蒙与陆逊在芜湖也做了一番长谈,从而发现这个小自己五岁的年轻将领才堪大用。
在这次谈话中,陆逊对吕蒙说:“关羽大军压境,您怎么此时离开,难道不担心吗?”因为涉及孙吴的最高军事机密,吕蒙没打算告诉陆逊真相,他说:“你说得有道理,但是我确实病得很厉害。”
陆逊说:“关羽此时正在气盛之时,一心北进,对我们没有防备(但务北进,未嫌于我),如今听说您病了,更没了戒备心。如果现在出其不意,必将一战可擒。您见到主公时,应该提出这样的建议。”
吕蒙吃了一惊,如今轮到他对陆逊刮目相看了。但是他还不想把话挑明,而是对陆逊说:“关羽一向勇猛,而且势力越来越大,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据《三国志全琮传》记载,孙权手下的师长(奋威校尉)全琮也跟陆逊有同样的看法,他向孙权建议抓住机会突袭关羽。此时孙权与吕蒙已经定下了偷袭关羽的大计,但恐怕泄密,对全琮的建议未作答复。
吕蒙到了建业,孙权问他谁可以替他负责荆州事务,吕蒙推荐了陆逊,一方面陆逊的远见卓识让吕蒙欣赏,并且陆逊代替自己有另外的好处:“陆逊虽然很有能力但名气并不大,不会引起关羽的注意。陆逊如果前去接任,让他对外隐藏锋芒(令外自韬隐),对内则加紧备战,一定可以成功。”
另一方面,吕蒙还有更深的想法,陆逊是孙权的侄女婿,孙权把哥哥孙策的女儿许配给了陆逊,因为这层关系,孙权必然对陆逊完全放心,推荐陆逊便没有任何顾虑。
孙权于是拜陆逊为副军长兼前敌副总指挥(偏将军、右部督),代替吕蒙任总指挥,进驻陆口(今湖北嘉鱼)。
陆逊一到就给关羽写了封信,对关羽一通猛夸,表达自己的景仰之情,态度十分谦卑。这封信的全文保留在《三国志陆逊传》里,其中有“仆书生疏迟,忝所不堪,喜邻威德,乐自倾尽,虽未合策,犹可怀也。傥明注仰,有以察之”这样的话,暗示关羽自己愿意向他效忠,以求有个好前程。
陆逊之前是干嘛的关羽恐怕都不太清楚,面对陆逊异乎寻常的谦卑,关羽果然上当。在关羽眼里,孙吴自周瑜、鲁肃以后就数吕蒙还有两下子,吕蒙现在生病回了建业,其他人都不是他的对手。对于这个小自己二十多岁的陆逊,关羽自然没有放在眼里,现在看到陆逊的信,关羽完全放下心来(大安),于是把留驻在南郡、公安等地的人马又调了一部分到樊城、襄阳前线。
陆逊秘密报告孙权,认为时机差不多了,可以动手。孙权也下了决心,但他觉得孙刘联盟已为天下人所知,自己先翻脸必然在政治上被动,最好有一个借口,恰在此时,发生了湘关抢米事件,给了孙权一个动手的理由。
当年孙刘两家以湘水为界重新划分了江南各郡的势力范围,湘水以西归刘备,湘水以东归孙权。湘水成了双方的界河,为了便于贸易和人员往来,在湘水上设了不少关口。
关羽在樊城外一下子俘虏了于禁所部好几万人,军粮供应不上,关羽命令后方人员擅自渡过湘水抢了孙吴的米。孙权听到报告,于是向关羽开战。
孙权想任命孙皎和吕蒙为正副总指挥(左右部大督),全面负责对关羽之战。孙皎此时任征虏将军,他是孙权的堂弟,他的父亲孙静是孙坚的亲弟弟。
对于这样的安排吕蒙有不同意见,他说:“如果主公认为征虏将军行就用他,认为我行就用我。当初周瑜、程普分任左右部督,虽决断权在周瑜,但程普自恃资格老,又都是都督,因此不团结,差点坏了国家大事,这是前车之鉴呀。”
吕蒙不仅有才,看来也挺有个性。领导派自家人当一把手,图的是个放心,吕蒙非要推荐自己,如果换成别人,肯定会有想法。但孙权就欣赏吕蒙这样的,孙权马上改任吕蒙为唯一的总指挥,让孙皎负责后勤保障。
一场改变孙、刘、曹三方格局的战事即将展开。
【七、白衣渡江】
此时,樊城外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关羽围城很急,势在必得,而最快增援来的曹军目前只有徐晃一支,他们进抵到偃城。徐晃认为现在是一支孤军,不足以解曹仁之围。然而各位将领解围心切,对徐晃多有指责(诸将呼责晃,促救仁)。
以议郎的身份任曹仁军事参谋的赵俨此时也在场,他劝各位将领说:“现在敌人围得很紧,而大水还没有退,我军势单力薄,与曹仁将军又不通音讯,不能统一行动,不如慢慢靠前,设法与城内联络上,让城里知道我们来了,激励士气。我军的后续部队最多不过十来天就可到达,想必城内还能坚守,到那时内外齐发,必得破敌。”并且赵俨表示,将来如果追究救援迟缓的责任,由他一个人承担(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大家一听,没有什么说的了。
徐晃命令所部人马推进到樊城外,在距关羽围城大营三丈外的一个地方开始悄悄挖地道,通过地道越过关羽军营来到樊城下,然后用箭把信射入城内,与被围多日的曹仁取得了联系。
孙权决定对关羽下手后,给曹操写了封信,通报自己将讨伐关羽,但同时请求曹操不要泄漏这个机密,以免关羽有所准备(及乞不漏,令羽有备)。
曹操征询众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