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曹操秘史 >

第159章

曹操秘史-第159章

小说: 曹操秘史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侍中辛毗、刘晔等人随军行动,他们赶紧告诉夏侯、许褚,说已经占领了敌人的要塞。夏侯、许褚不相信,亲自察看,确认果然是真的,回来报告曹操。
  《世语》也记载了一件类似的事,说两军决战的关键时刻,突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数千只麋鹿,冲入张卫大营,张卫军营夜惊。恰在此时,曹操手下的高祚等离此不远,高祚吹响鼓角,召集其他友军。张卫大惧,以为这都是曹军预谋好的攻营战术,于是投降(夜有野麋数千突坏卫营,军大惊。夜,高祚等误与卫众遇,祚等多鸣鼓角会众。卫惧,以为大军见掩,遂降)。
  阳平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攻下了,在南郑的张鲁见已无险可守,也想投降,但他手下的人事处长(功曹)阎圃劝他投降可以,但不要这么轻易就降。
  阎圃认为:“现在就这么投降了,必然没有什么分量(今以迫往,功必轻);不如先投奔杜和朴胡,然后看情况再说,到那时再投降功劳也大些。”
  张鲁于是带领一部分人南入巴中。巴中即巴郡,在汉中郡之南,属益州刺史部,大巴山地区多在其内,包括今天四川省和重庆市所辖的万县、达县、南充等地,杜和朴胡是当地部族首领。
  临走前,有人建议搞一些破坏,把仓库等设施烧毁,不留给曹操。张鲁不同意,他说:“本来打算归顺朝廷,现在离开是暂避锋芒,没有恶意,仓库里的东西都归朝廷所有。”张鲁让人贴上封条,然后才走。
  曹操到了南郑,果然对张鲁的做法很高兴,他得知张鲁有归降的本意,就派人到巴郡寻找张鲁,劝他投降。
  这一年的九月,巴郡地区的部族首领朴胡、杜率部出降,曹操下令分巴郡为巴西郡和巴东郡,任命朴胡为巴东郡太守,杜为巴西郡太守,都封为列侯。
  十一月,张鲁率家属从大巴山出来投降,曹操以天子的名义拜张鲁为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一万户,封张鲁的五个儿子以及阎圃等人为列侯。
  据《典略》说,当初马超逃往益州,没有来得及带上妻子董氏以及儿子马秋。现在董氏和马秋都到了曹操手上,曹操把董氏赐给阎圃为妻,把马秋交给张鲁处理,张鲁很恨马超,亲手把马秋杀了。
  张鲁亲手杀了马秋,还有向曹操表示忠心的意思,说明他与马超已成不共戴天的仇人,让曹操放心。
  马超走得确实很匆忙,他把部将庞德也留在了张鲁处。张鲁失败后,庞德率部投降。曹操早就听说庞德作战勇猛,便拜他为立义将军,封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庞德从此忠心耿耿追随曹操,至死不渝。
  汉中攻破,前面那个逃到汉中来的刘鸣雄走投无路,再次投降曹操,曹操看到刘鸣雄,一把拽住他的胡子说:“老家伙,这回又抓到你了(老贼,真得汝矣)!”曹操恢复了他的职务,把他迁到渤海郡。
  建安十六年(211年)与马超一同在关中作乱的程银、侯选等人各率一千余家此时也逃在汉中。汉中攻破后,他们出来投降曹操,曹操既往不咎,仍然恢复了他们的职务。
  曹操对张鲁等人封赏都很重,原因并不像阎圃说的那样,而是曹操考虑到张鲁祖孙三代在汉中统治时间很长,又有一套“五斗米教”相辅助,在汉中影响很大,只有尊崇张鲁,才能得到汉中的人心,巩固汉中的统治,为进图益州作长远规划。
  此时益州已被刘备占有,就在张鲁南入巴郡的时候,黄权曾向刘备建议:“如果失去汉中,则巴郡不可保,等于失去了益州的一条臂膀。”刘备于是任命黄权为护军,督率就近的各军前往巴郡,迎接张鲁。可是晚了一步,张鲁投降了曹操。
  黄权转而攻击曹操新任命的巴中太守朴胡、杜等人,曹操命张率部赶往巴中进行支援,刘备也派张飞支援黄权。张与张飞战于巴中,双方相持五十多天,张飞打败了张,张撤回南郑。刘备任命张飞为巴西郡太守,三巴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便归了刘备所有。所谓三巴,习惯指巴郡、巴东郡和巴西郡。
  这时,担任丞相府办公室主任(丞相主簿)的司马懿向曹操建议:“刘备以骗术取得益州,蜀人未必肯服,此时他们与孙权为荆州的事相争于江陵,这是一个机会。如今攻克汉中,益州震动,进兵攻之,益州必然瓦解。圣人说过,做事不违背天命,但也不能失去时机呀。”
  司马懿的建议并非没有道理,刘备得益州后,孙权趁机索要借出去的南郡等地,孙刘联盟出现了裂痕,这倒是一个机会。
  刘晔也建议,攻克汉中后益州震动,正是一举攻占益州的最好时机(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如果失去这个机会,必然给今后留下难题。
  但是曹操迟疑不决,汉中之得有很大偶然性,如果不是天佑曹魏,说不定此次也是无功而返。这次行动的目标是汉中,既然目标已经实现就应该退兵了。
  曹操没有接受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这就是“得陇望蜀”典故的由来。
  据《傅子》说,曹操很快就后悔了,他意识到失去了一次进军益州的好机会。占领汉中不久,有从益州那边投降过来的人报告说,听到曹军攻占了汉中,蜀中“一日数十惊”,虽然刘备连杀了不少人,但都不能安定局面(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这时候曹操动了南下益州的念头,他问刘晔是否可行,刘晔回答:“时机已经错过,现在那里的局面必然初步安定,不能再进攻了(今已小定,未可击也)。”
  《傅子》的说法值得怀疑,战机虽然稍纵即逝,但进攻益州这样的大会战不是突袭,战机不会在几天之间就发生太大的逆转,即使前面曹操决定用兵,杀到成都耗时也得数月,怎么可能刚过几天就变化得这么快?
  而从张和张飞在巴中地区交战的情况看,曹军如果即刻南下,在局面上未必占优,先不说汉中、巴中初定,人心不稳,单就战争准备、熟悉道路等方面,也不是仓促就能完成的。
  曹操没有采纳司马懿和刘晔的建议,是明智的。
  曹操任命夏侯渊为总指挥(都护将军),率领张、徐晃所部留守汉中,派丞相府秘书长(丞相长史)杜袭以驸马都尉负责处理汉中的政务。汉中郡之前已被刘焉改为汉宁郡,曹操下令恢复汉中郡,将汉中郡的安阳、西城等县分出来,设置西城郡,将锡县、上庸县等分出来,设置上庸郡,分别设置了太守、都尉。
  【六、单刀会】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入成都,得到了益州。孙权听到消息,后悔不已,他知道被刘备忽悠了,后悔没有听周瑜、甘宁等人的建议先下手为强。
  当初孙权也向刘备提出过联合攻打刘璋的建议,刘备回答说他与刘璋是同族,不忍心下手(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于左右,备独悚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孙权想单方面出军,越过刘备攻打益州,他派堂弟孙瑜率军进到夏口,刘备率兵阻挡。
  刘备发狠说:“你们非要攻打益州,我就逃到深山里去,也不失信于天下(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于天下也)。”
  孙权真想让这个妹夫逃到深山里当野人去算了,但那并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刘备在他们前进的路上已布上重兵,他让关羽屯驻江陵,张飞屯驻秭归,诸葛亮屯驻南郡,刘备自己屯驻孱陵,你非要从这儿过,只有刀兵相见了。
  不是刘备耍无赖,而是孙权太天真,大家虽是同盟加亲戚,却不是真正的一家人,怎可能让你凭着几句话就顺利过境?
  孙权想了想,没敢立即摊牌,毕竟与刘备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曹操在那里,互相残杀只能自取灭亡。
  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再次向刘备提出荆州问题,但刘备仍然装糊涂。更可恼的是刘备说的话:“等得到了凉州,再将荆州归还(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
  孙权大怒,这不是耍我吗?孙权不管那一套,直接任命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官吏,单方面去接收地盘,被关羽全部赶了出来。
  孙权急调吕蒙率兵两万来攻打三郡,吕蒙向三郡官民发布公告,长沙郡和桂阳郡望风归服,只有零陵郡太守郝普守城不降。
  眼见丢了江南的两个郡,刘备也急了,亲自由成都赶到公安坐阵指挥,他派关羽率兵与吕蒙展开争夺。孙权也当仁不让,由建业前往陆口,孙刘大战眼看一触即发。
  吕蒙这时还在攻打零陵郡,他知道南阳人邓玄跟郝普关系很好,就把邓玄找来,对他说:“郝普素来忠义,但是对现在的局势可能有点看不清楚。刘备在汉中被夏侯渊所困,关羽在南郡,他们都没有余力救援这里。我考虑,不出几天城必被攻破,落个城破身死的下场有什么好处?先生可以去见郝普,向他陈述利害。”
  邓玄于是入城见了郝普,转达了吕蒙的意思,郝普投降。
  后来郝普知道刘备已到公安,而关羽就在离此不远的益阳,羞愧不已,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惭恨入地)。吕蒙留下孙河守零陵郡,自己率军赶赴益阳,支援在那里的鲁肃。
  益阳成了双方对阵的焦点,关羽和鲁肃分别指挥两边的人马,大有随时动武的迹象。鲁肃一向是孙刘联盟的坚定拥护者,他知道一旦双方开战,后果将不堪设想,那是曹操做梦都想看到的结果。
  鲁肃还想做更多努力,他想面见关羽当面陈述利害。甘宁等诸将都认为太危险,劝他不要去(鲁肃欲与关羽会语,诸将疑恐有变,议不可往)。
  鲁肃曰:“今日之事已到了关键时刻,刘备明显理亏,在是非未定之时,关羽也不敢轻举妄动吧!”
  鲁肃邀请关羽见面,双方约定兵马都停在百步之外,只有鲁肃和关羽两人单刀上前相见。关羽是一流的猛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