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年前,由王甫挑头,宦官阵营一起动手,废掉了宋皇后,原因之一就是宋氏之前就是外戚,宋家的势力不断上升、有成为另一个梁家和窦家的可能。
宋皇后被废,后宫女主人的位置一直空缺,刘宏和他的前任刘志有个相似之处,他们似乎都是博爱主义者,后宫嫔妃众多,受宠爱的贵人、美人也不少,谁来继任皇后,一下子还看不清楚。
现在好了,何贵人生下了皇长子刘辩,荣升为皇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何贵人的出身,也比较符合宦官们的利益。
加上屠户家出来的孩子从小会说话、会来事,何贵人平时注意跟大大小小的宦官、宫女们搞好关系,尤其是对张让,还透露出想攀成亲家的想法。
经曹节、张让等人不断做工作,趁着天子还沉浸在长子出生后的喜悦和自豪中,灵帝下诏,册封何贵人为皇后。
不久之后,何皇后的妹妹嫁给了张让的养子,在新一轮竞赛中,宦官抢占了先机,与新晋的外戚何家结成了政治同盟。
早在何皇后还是贵人时,何进就受到了优待,先是作为同学有幸与天子一同接受大学者杨赐先生的教诲,然后成为灵帝近卫部队虎贲武士的指挥官,后来又官拜天下重镇之一的颖川郡太守。
在妹妹被册封为皇后的同时,何进接到命令,征召入朝担任侍中一职,不久之后又担任将作大匠、河南尹。从这几个职务的任命上可以看出灵帝对他有刻意栽培之意,侍中是天子的近侍,同样是高级秘书和顾问,但侍中比议郎的地位高,因为侍中可以自由出入禁中,是皇帝的贴身秘书,品秩为二千石,属于正部级。
将作大匠类似于建设部部长,虽不是九卿之一,却是准九卿。然后,何进出任河南尹,这虽是郡守一级,但却比任何郡守的地位都重要。
提到何进,如果你想到的还是一个杀猪卖肉的小子,一个靠妹妹的裙带关系爬上高位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何进,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大学士杨赐的学生、天子的同学,担任过近卫军指挥官、天子秘书、准内阁成员、地方大员,这是多么完整的一份履历!即使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未必都能占全。何进现在拥有这一切,有什么理由能阻止他在此后成为一个风云人物呢?
曹节、张让他们要是早看到这一点,也许会后悔亲手制造出的这个新外戚。
不过,他们现在还看不到这一点。因为何贵人没有因为当上了皇后就换了个人,对宦官们依然谦卑,在张让的面前,何皇后更是以晚辈自居。这让宦官们非常满意,于是他们在灵帝面前使劲替皇后和皇后的哥哥说好话。
这个何皇后不是吃斋念佛长大的,而是专门杀生的,从社会的底层爬到人生的颠峰,她更明白只有学会斗争才能保住眼前的一切。
灵帝应该是喜欢何皇后的,不然也不会封她为贵人,但在灵帝的爱情观里,喜欢一个人不等于只喜欢一个人。灵帝喜欢的人还有很多,比如王美人,种种迹象表明,灵帝对王美人的喜欢程度比何皇后还高。
更要命的是,万一哪个嫔妃再给灵帝生出个男孩,何皇后的优势地位难免会受到动摇。灵帝可以立她为皇后,也可以轻而易举地废黜,前任宋皇后就是例子。
于是,在宦官们的帮助下,何皇后又玩起了桓帝梁皇后玩过的那一招,专门盯着后宫其他女人的肚子。有疑似怀上皇子的,一般都会神秘流产,好不容易生下来的,也会不明不白地夭折。
作为何皇后认定的第一号潜在竞争对手,王美人一直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但不巧的是:她怀孕了。
这让王美人陷入恐惧,她甚至找来堕胎药,但不知道是药性不足还是肚子里孩子的生命力太顽强,光和四年(181年)三月,这个孩子仍然来到了人间。
灵帝大喜过望,给孩子起名刘协,就是以后的汉献帝,很多年以后,成为曹操的女婿。史书上说,王美人快要生下这个孩子的那几天,总是梦见自己背着太阳艰难地向前走(负日而行)。但是,王美人在孩子出生几天后神秘死去,据说死前一直是好好的,喝了一碗小米粥后很快就断了气。桓帝得知后大怒,下令彻查。
调查的结果是,这碗小米粥果然与皇后有关。这其实在灵帝的意料之中,震怒之下,灵帝决定再来一次废后。
张让等人一下子慌了,好不容易找了个屠户出身的人当皇后,好不容易结成了儿女亲家,已经站到了一条船上,说废就废,岂不前功尽弃?
张让发动了曹节等一大帮天子平时信任的宦官,在灵帝面前跪了一大片,又哭又闹,阻止灵帝的废后行动。他们还抓住灵帝贪财的弱点,表示将集资数千万钱为皇后赎罪。
灵帝动摇了,答应不再追究这件事。但是,他从此对何皇后态度冷淡起来,对于立太子一事,也绝口不提。
为了防止再发生不测,灵帝秘密命令将刘协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抚养。灵帝的想法是,等刘协长大之后就立他为太子。
后宫里的宦官大多跟何家人来往密切,为了把刘协推上皇帝的宝座,必须在宦官里物色新的亲信。灵帝把目光投向了身材高大、孔武有力的蹇硕。
蹇硕,即将超越曹节、张让,成为宦官阵营里最炙手可热的人,因为他将破天荒地成为第一个手握兵权的宦官。
可怕的是,他是曹操得罪过的那个人。
第三章 燃向天边的怒火
〔假如没有黄巾起义,刘备、孙坚、刘表、陶谦等这些名字可能就会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假如没有黄巾起义,曹操顶多成为一名“治世能臣”。黄巾起义的怒火照亮了一个时代,也给曹操的未来提供了一个新选项。〕
【一、太平道要造反】
一个好端端的国家让不懂事的皇帝、穷凶极恶的宦官以及好斗的朝臣们折腾成了这样,国败民穷、社会凋零、政治黑暗,老百姓愿意吗?
答案是:老百姓不愿意,他们正准备造反!
其实早在安帝时,在现如今的四川一带,当时的益州、永昌、越等郡便发生了大规模的骚乱和农民起义,被称为“西南夷骚乱”,持续了50余年。帝国在这一区域的统治受到严重挑战,到灵帝时情况似乎更严重,天子跟前的部分家伙甚至提出一个馊主意:把益州从帝国的版图中分割出去。
此议虽然没被通过,但对此起彼伏的民变,帝国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安帝统治十九年,爆发农民起义四次;顺帝统治十九年,爆发农民起义十三次;冲帝、质帝两位皇帝虽然还是小朋友,但农民起义丝毫没有忽视他们,也爆发了四次;桓帝在位二十一年,爆发农民起义十四次。
从安帝到桓帝,不过六十来年光景,记载在册的农民起义就多达三十五次。
这些农民起义来势都很猛,开始时都轰轰烈烈,一旦遭到镇压,就很快沉寂。其原因很多,有两条至关重要:缺少明确的思想纲领,没有特别牛的领导。
这种情况到灵帝时终于发生了变化。起义等来了一位猛人,他成了东汉帝国的掘墓人。这人是一个流民,纯粹的无产者,名字叫张角。他之所以能成为猛人,没有像其他数十个农民起义领袖那样,被杀后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能留下来,是因为他有文化。
有文化的人在那个时代是绝对的少数,张角有文化,所以可怕。张角喜欢看书,他最喜欢看的是一本叫《太平清领书》的书。
传说《太平清领书》的作者是著名方士于吉(也叫干吉、干室)。所谓方士,就是有方术的道士。所谓方术,是古代用自然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之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凶祸福、气数命运的医卜星相、遁甲、堪舆和神仙之术等的总称。东汉以后,“方士”这个词不太常用了,代替它的是“道士”。
于道士写的这本《太平清领书》,据说篇幅很浩大,分为十部,每部十七卷,共一百七十卷。里面内容庞杂,以老庄之道、鬼神信仰以及阴阳五行、神仙家的方术为基础,创造了一套极为神秘复杂的神学体系。这部书里既有老子的宇宙观,《周易》的元气论,也谈长生不老的修道思想。
但这些都不是主要的,这本书真正想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政治。在本书中,于吉陈述了一套完整的政治设想,即太平盛世的建设纲领。他不仅描绘了太平盛世的模样,也阐述了要达到太平盛世,必须做到君明、臣良、民顺。
所以,这部书不是教人如何造反的,而更像是向君王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于吉的学生宫崇把这部书直接献给了顺帝刘保,刘保让大臣们讨论了一下,大家认为这是“妖妄之经”,于是把它封存在国家图书馆(东观)里。
桓帝刘志一直没有儿子,听人说有个叫襄楷的方士很有法术,就下旨召他进宫,帮助他生个儿子。襄楷不是专科大夫,治疗不孕不育不是他的长项,他能做的就是给皇帝弄一些所谓的灵丹妙药,这是他的特长。
桓帝吃了襄楷献上的药,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他甚为欢喜,给襄楷安排了工作。桓帝对他很是信任,处理国家大事遇到疑难问题时也经常向他请教。这个襄楷,是于吉的另一个学生,为了完成于老师的心愿,他旧事重提,再次将《太平清领书》呈报给桓帝。
可是,桓帝的兴趣只在能不能生出儿子,以及那些灵异事件如何解释,对于襄楷的治国理念没有太大兴趣。
后来襄楷与党人搅到了一块,在党锢事件中因为替党人求情而被治罪。襄楷出狱后,依然痴心不改,但这次他对皇帝失去了信心,开始把活动的重点转向民间,最后成为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颠覆活动的专家,后面还会再讲到他。
张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部书,也有说法称他是襄楷的朋友,二人志同道合,一个是理论家,一个是实践者,立即联起手来。张角对《太平清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