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大家纷纷发表意见的时候,罗荣桓静静地倾听,从中发现有益的东西,同时他又冥思苦想,努力找出一个万全之策。
既然我们自己认为向南突围是不合适的,那么日军也一定会认为八路军不会向南突围。“对!就向南突围”。罗荣桓作出这个出人意料之外的决定。
战争的历史告诉人们:往往是最危险的行动,也极有可能是最安全的;往往是最容易失败的事,结果却获得了成功。战争需要冒险,胜利之神也常常将胜利的天平倒向冒险者一边。
为什么要向临沂方向突围呢?罗荣桓分析了敌情:
东面,沂河、沐河被敌人严密封锁,日军预料到八路军可能要到滨海,如果八路军东去,很可能钻进日军布下的口袋。
北面,日军正疯狂南压,而沂蒙区北部控制在东北军第51军手中。8月间蒋介石将沈鸿烈调走而任命国民党第51军军长牟中珩为山东省主席后,于学忠与蒋介石的矛盾有所缓和,东北军同八路军的关系便逐渐恶化。此时,第51军正在北沂蒙一带与山东纵队搞摩擦。如果八路军北上,很可能遭到日伪军和国民党军队的夹击。
西面,临沂至蒙阴公路已成为日军合击的主要目标。
南面呢?虽然是敌人的大本营,但是敌人估计到八路军不敢向其大本营前进,而其兵力又都向北集中到沂蒙山区,后方必定空虚。向南突围,首先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尔后转而向西,进入蒙山和鲁南的结合部。
听完罗荣桓的决定和分析,大家感到豁然开朗。
随后,确定了具体的行动方案,罗荣桓给各部队明确了任务。
罗荣桓交代完任务后,又给营的干部作了具体分工:由师特务营营长陈士法和教导员带第1、2连作前卫;副教导员带第4连居中,护卫机关;副营长带第3连担任后卫,负责收容。他要求指战员的步枪一律压满子弹,上好刺刀,随时准备战斗。他还宣布行军纪律,即在行动时不许说话,不许咳嗽,不许发出任何响声。
太阳落山,河滩上飘荡着一层薄雾,夜幕悄悄地垂下。守卫在留田周围的山头上的八路军指战员们,可以看到日伪军点起的一堆堆篝火。人喊马叫,此起彼伏。
日军看起来颇为得意。他们已经知道,被围的是八路军的三大主力之一,是曾使大日本皇军精锐大丢面子的115师的首脑机关。现在八路军已经成了他们的盘中餐,网中鱼,只要明天一发起进攻,“铁壁合围”就可大功告成,那就会使日军报平型关的一箭之仇。
各种突围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但罗荣桓还是不敢有丝毫的疏忽,他尽可能去发现突围准备活动中的每一个漏洞。
司令部机关人员在留田东面的河滩上集合完毕,前卫1连就要出发了,这时罗荣桓大步走来,问道:
“你们连哪个班担任尖兵班?”
“还是1班。”宋连长回答。
“哪位是1班长?”罗荣桓走到一班跟前。
“报告首长,我是一班长回景和。”一班长出列报告。
“你们班担任尖兵任务多,有经验。”
战士们听到师政委的表扬,心里都美滋滋的。
“不过,今晚的任务特别艰巨。这么多机关干部能不能安全跳出敌人的包围圈,就要看你们了。”
事实上也是这样。虽然罗荣桓做出这样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但那毕竟只是判断,并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即使是判断正确,那也不是向南就一点危险也没有,115师机关的这次突围,能不能成功,确实还是一个问号。为了能增加突围成功的把握性,罗荣桓这次竟然亲自过问尖兵班的情况。
然后,罗荣桓开始检查尖兵班的准备情况。当他知道战士小贾正在发烧时,便让警卫员小郭把他的军用水壶拿来递给回景和,同时说:
“你们班里有病号,把它灌上水,路上好用。”
部队出发后,罗荣桓和陈光带着作战科和侦察科的几位干部一同前进。侦察科副科长周云带着侦察员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不时派人回来向罗荣桓报告前面的敌情。走到政治部驻地张庄,守候在路边的政治部的队伍也参加进来。敌人的封锁线到了。两股敌人之间距离只有一公里半。罗荣桓吩咐往后面传令:成三路纵队快速前进。队伍在日军的缝隙中宛如一条游龙,闪展腾挪,迂回穿插,一连越过3条大路,几次听到敌军的车马喧嚣,然而都悄悄地避开了。
过了一段时间,到了敌人的后方高里,不出罗荣桓所料,日军守备果然空虚。部队折而向西,在护山庄宿营。此地紧靠临沂至蒙阴公路,距临沂城只有25公里。
这时,天已大亮。在村边不用望远镜也能看到,日军的后续部队、辎重队正源源北上。就在敌人的鼻子底下,罗荣桓命令派出警戒,就地宿营。
当大家和衣躺在草铺上时,远方传来了隆隆炮声,这对于劳累了一昼夜的八路军指战员来说,无疑是绝妙的催眠曲。
这次行动,八路军未费一枪一弹,未损一兵一卒,便安全地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
在这次突围队伍中,有一个外国人,名字叫希伯,是德国的进步记者。他到过陕北、皖南和苏北,访问过毛泽东、朱德、叶挺、陈毅等人。1941年9月,由苏北过陇海路来到山东根据地,罗荣桓热情地接待了他。115师为他举行了欢迎会。留田突围前,罗荣桓打算让他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去。可希伯不同意,说:“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向全世界报道山东战场的情况。”
度过了留田突围这一夜,希伯高兴得像个孩子,兴奋地对负责接待他的山东分局秘书长谷牧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夜晚,比在西方参加过的任何一次最愉快的晚会,都更有意义,更值得留念。我一定要把这奇妙的经历写出来,告诉全世界人民。”
说写就写,他的文章登在115师的《战士报》上,题目叫:无声的战斗。
谋
“扫荡”与反“扫荡”情况极为复杂。从力量对比上看,八路军明显处于劣势,日军则处于攻势行动的有利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八路军要想在日军的“扫荡”中减少损失,就必须实行符合实际的战术。按罗荣桓的话来说,就是“要用谋略”。
留田突围之后,115师又获悉山东纵队在沂水县以西的马牧池遭到日军的袭击,但情况不明而又联系不上。罗荣桓和陈光都十分着急。他们与朱瑞等人研究后认为,如果115师离开沂蒙山区,转移到外线去,虽然自身比较安全,但根据地内无主力部队坚持反“扫荡”斗争,根据地势必会遭到日军的严重破坏。因此,决定回师沂蒙山区,坚持反“扫荡”斗争。
7日,罗荣桓和陈光率师部和特务营北上。为了减轻敌人对中心根据地的压力。8日,他们二人决定让师特务营副营长黄国忠带领3连去袭击敌人。罗荣桓对黄国忠说:“敌人在留田扑空后,正在摸我们的去向。我们就将计就计,暴露一下自己,把敌人从中心根据地调出来。”接着,他又具体交代:“敌人在垛庄(位于蒙山北麓)一带抢劫了很多牲口、物资,要运到费县,必经石岚。你带上两个连在石岚附近打他的埋伏。要打得狠,声势要大,动作要快,打了就撤。敌人正想寻我主力决战,其侧后受到威胁,他们的兵力一定会从我中心区调出来。”
9日清晨,黄国忠带着部队到了石岚附近。罗荣桓选的这个伏击地点非常有利。东西两侧高山耸立,中间一条大道伴着一条沙河,自北向南,纵贯而过。指战员们占领了两侧的高地,把住南北山口。为了增加声势,黄国忠又把全营的司号员全都调了过来。一切准备就绪后,单等日军来钻这个口袋。
黄昏,雨停了。大家等得正心焦,忽然从北面山口传来了嗒嗒的马蹄声,敌人果然来了。
毫无戒备的日军,带着抢掠来的牲口、物资,队形零零散散,断断续续地向着3连埋伏的地点走来。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后,一发信号弹划破傍晚阴沉沉的天空,随后八路军的轻重机枪一同开火,军号声震天动地。遭到突然袭击的敌人,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3连的战士们从山上直扑下来,不过半个小时的工夫,便结束了战斗。指战员们简单地打扫一下战场,迅速转移。
当夜,从3连枪口下得以生还的日军,把他们遭到八路军伏击的情况报告了上司。第二天,沂蒙中心区的日军果然纷纷外调。于是,罗荣桓和陈光又率部并调驻在滨海区的山东纵队第2旅一个营挺进沂蒙山。当他们回到根据地时,看到的是被日军“三光”政策搞得满目疮痍的村庄。据粗略统计,在日军的“扫荡”中,共有3000余老百姓惨遭杀害,被抓壮丁1万余人,妇女被凌辱者难以数计。根据地房屋被烧毁者达四分之一,八路军常驻村庄几乎被夷为平地。老百姓的牲口、家禽、粮食被掳掠殆尽,生活用品被破坏无遗。部队的炊事班找不到锅,只好用提水的瓦罐做饭。敌人在这片废墟上安炮楼、修公路,又四处派出宣抚班,把老百姓赶到一处,在枪口下开大会,组织伪政权。如果八路军主力部队不返回沂蒙山区,这一地区就会沦陷,胶济路以南的各抗日根据地将难以坚持下去。
针对上述情况,115师决定打掉日军的宣抚班,制止伪化活动,鼓舞群众情绪。于是,将机关和抗大一分校的人员分为若干工作组,分赴各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打击汉奸。
罗荣桓和陈光率部在沂蒙区由西而东,由南而北,同日军兜圈子,于21日经过岸堤,26日经过马牧池,到达安保庄。途中在李家峪和西北村,又胜利突破日军的两次合围。沂蒙区的群众看到八路军主力部队打回来,和他们一起斗争,受到了很大鼓舞。
罗荣桓虽然一直从事政治工作,直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