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三八线-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士兵踏上平壤的街道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幕幕令人心碎的景象:到处是断墙残壁,建筑古物几乎没有一处存在。著名的金日成大学,美丽的歌舞剧院,掩映在一片青绿中的人民议会大厦和文化宫,还有大同江桥、水电厂等,都被炸毁。
这一切都过去了。
劫后余生的平壤市民,终于迎来了分别了48天的人民军,看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街上出现一群群的市民,有的头上顶着饭盆和罐子,有的两人抬着一个木桶,纷纷向志愿军士兵拥来。前面的一个白衣老人老远就摆着手用中国话喊道:“好啊!中国东木,我们可盼到你们啦!”他一边小跑步,一边用颤抖的声音激动地嚷道:“你们来的真快,真像天兵一样呵!25号听说你们还在清川江以北,这才几天,你们就解放平壤啦,真是天兵下降啊!”接着老大娘、老大爷和青年妇女都一拥而上,把大米饭、咸菜、包子、开水都堆到面前,七嘴八舌地嚷着:“同志呵!吃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接着就往志愿军士兵手里递。士兵们解释,志愿军的纪律是爱护朝鲜人民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怎么也不能吃这些东西。这时,从人堆里挤出一个70多岁的老大娘,头发花白,额上扎着一条白毛巾,遮住了半边脸,眼眶里含着泪水,一步一步地走到一个士兵跟前,抚摸着士兵的军帽,忽地一把抱着士兵的脖子大哭起来,她一边哭一边说,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被美国兵害死了。她说,她孤苦零仃的一个老人,现在她做点饭志愿军为什么不肯吃,士兵们默默地解下毛巾给老大娘擦干眼里的泪珠。
一条条宽平的公路上,到处散弃着一堆堆美国军装、皮鞋、徐着白色星徽的美军铜盔、文件和军用电线。火车站还堆积着敌人没来得及搬运的装甲车和火炮、整车皮卡宾枪和自动步枪。铁道两边堆着山一样的罐头和粮食。
16日西线敌人全部撤至“三八线”以南,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途中因车祸身亡。
同日,志愿军进逼“三八线”。
12月24日,第二次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胜利之大,是毛泽东没有预料到的。这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主要集团,歼敌3。6万多人(其中美军2。4万多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延安半岛,迫敌退到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志愿军出国前,毛泽东曾经设想在龟城、泰川、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构筑阵地坚守,半年以后再谈攻击问题。现在,志愿军出国两个多月就打到了三八线,毛泽东是很高兴的。他于12月18日起草的一份给各中央局、各大军区的电报说:在志愿军的作战经验中证明,我军对于具有高度优良装备及有制空权的美国军队,是完全能够战胜的。“第一次战役”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第二次战役”迫使敌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对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具有关键意义。
此役如果志愿军失败,那么战争的结局也许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换句话说,中国军队在清川江、长津湖一带一举击退了美国军队,便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奠定了胜局,就象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苏联卫国战争的象征一样,此役应被视为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象征。
第二次战役被西方军事历史著作列为本世纪海陆空决定性战役之一。英国牛津大学著名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撰写的《清长之战》一文结尾处写道:“中国人从他们的胜利中冒升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中国军队在清川江、长津湖一带赢得的军威,在其后3年中一直良好地保持下来,从此以后,中国的军事威力就在世界大大小小国家的首都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如果中国人没有于1950年11月在清长战场上稳执牛耳,此后的世界历史进程就一定会很不一样。”第五章 美国兵败如山倒 红星旗飘扬汉城
(1)毛泽东轻蔑地说:原子弹是吓不倒中国人民的。
1950年11月30日,华盛顿,白宫。杜鲁门举行记者招待会,遭到连珠炮似的提问。
杜鲁门谈到朝鲜局势时,引起了一场使用原子弹的风波。
《纽约时报》记者安东尼·莱维罗问:总统先生,进攻中国东北是否有赖于在联合国的行动?
杜鲁门答:是的,完全是这样。
莱维罗问:换句话说,如果联合国授权麦克阿瑟将军向比现在更远的地方推进的话,他会这样做吗?
杜鲁门答: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满足军事形势的需要,正如我们经常做的那样。
《纽约每日新闻》记者杰克·多尔蒂问:这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答:这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保罗·利奇问:总统先生,你说的“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答: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不希望看到它。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将其用之于和这场军事入侵毫无关系的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而如果使用原子弹就会发生那样的事。
杜鲁门为什么挥舞原子弹呢?
原来,麦克阿瑟在志愿军发动的第一、二次战役中连吃败仗,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志愿军不是少数部队,而是主力出击,急令美军全部撤退。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后撤路上因车祸身亡,麦克阿瑟鼓吹的“圣诞节总攻势”变成了“圣诞节总退却”。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御。
消息传回国内,美国报纸认为这是“继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最惨重的军事败绩,”不少人认为麦克阿瑟的“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是“历史上最大的愚蠢事件。”
杜鲁门认为:朝鲜局势的发展已使“世界面临一次严重的危机。”
美国的主要盟国英国、法国等普遍对朝鲜战争局势表示忧虑,更害怕战争进一步扩大而妨害其自身利益,削弱其在欧洲的力量。它们希望杜鲁门保证“朝鲜事件不至于把全世界搅进一场大战。”焦头烂额的杜鲁门为了寻找摆脱危机、挽回败局的出路,连续召开了一系列紧急会议,井同麦克阿瑟磋商。他们认为,朝鲜战争现在已是在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但是,对战略重点的估计上出现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一种意见认为,欧洲至关重要,美国不应该陷在朝鲜而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主张“放弃朝鲜,把力量集中在欧洲”;另一种意见认为,现实的危险在亚洲,如果在亚洲失败,欧洲也就没有希望,主张必须在朝鲜取胜,麦克阿瑟甚至主张扩大战争范围,袭击中国东北机场,封锁中国海岸和利用台湾的中国人对付中国。
英法等国则主张,战争在三八线停下来,谋求通过政治谈判结束战争。
杜鲁门反复权衡,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决意保持其在朝鲜和整个亚洲的地位。
11月30日这一天,杜鲁门发表声明,说:“联合国部队不打算放弃他在朝鲜的使命,将从3个方面来应付新的局势,即坚持朝鲜战争、加强欧洲防务、加强美国军事力量。”随后,他把答记者问时暗示在朝鲜使用原子弹,以警告中国人。
合众社者资深的记者梅里曼·史密斯认为,杜鲁门在这个敏感问题上走得大远了,他追问:总统先生,我想再回到刚才提到的原子弹的问题上。你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们清楚地理解了你的意思了吗?
答: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考虑,史密斯。这是我们的一种武器。
国际新闻社记者罗伯特·狄克逊问:总统先生,这是不是意味着用以打击军事目标或民用……
杜鲁门插话:那是军方人员将要决定的事。我不是一位批准这些事情的军方权威。
记者提了几个问题后又回到原子弹的问题上。
全国广播公司记者弗兰克·布戈尔策间:总统先生,你刚才说这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
这是不是意味着除非联合国授权,否则,我们便不能使用原子弹……
答:不,完全不是那种意思。对共产党中国的行动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战场的军事指挥官将改变武器的使用,正如他以前常常做的那样。
美联社和合众社马上把杜鲁门的这番话传播到全世界,在国内外引起了一片混乱。
英国议会引起轩然大波。美国大使馆称“这是1945年工党上台以后下议院就外交事务所进行的最为激烈、焦虑和负责的辩论。”大约100名工党议员在一封递交给艾德礼首相的信上签名,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原子弹。
联合国大厦内,西方国家的大使极为震惊。西欧其他国家的大使与英国人同样有“巨大的担心。”即美国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里和可能出现的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使他们在亚洲投入战争。
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倒,美国的盟国反而被吓坏了。
杜鲁门不了解中国,不了解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不伯压,不信邪的人。他曾经蔑视他说:原子弹是吓不倒中国人民的。
他在芬兰首任驻中国大使孙士敦递交国书时谈到:我国有6亿人口,有960万平方公里。美国那点原子弹,消灭不了中国人。
由于事与愿违。杜鲁门不得不授权新闻秘书于当天向记者解释:“总统希望,他今天在记者招待会上关于使用原子弹所作的回答肯定不至于引起误会,自然,自从朝鲜的敌对行动爆发以来,我们就在考虑这个问题,这种考虑就跟我们的部队在作战时考虑使用所有的武器一样。”“然而,应该着重指出,按照法律,只有总统有权批准使用原子弹,而直至现在还没有发布这样的命令。如果到了该发布这种命令的时候,他将授权战区军事司令官负责战术上投送这种武器的任务,”“总之,今天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对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