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8·23炮击金门 >

第87章

8·23炮击金门-第87章

小说: 8·23炮击金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87年,我第一次登上小嶝岛。某连伙房窗根下,地面上有个锅盖大小的水泥补丁,歪歪斜斜镌刻了一行小字:
      此处落弹一发,未炸。
        58。 8。 25
  伙房前边是一个突兀而起的小山包,视野完全被遮断。当年,这发炮弹就是越过山尖尖擦着山坡高吊过来的。
  感谢那位修补弹坑的战士,他的“画蛇添足”使小嶝岛多了一处很有纪念意义的“名胜古迹”。
  站于斯,我想,狗日的打得真准,发射这发炮弹的炮手可不是个“善碴子”。
  胡德安老人说:那会儿,我们的报纸老拿国民党军的“胡子兵”当笑料,其实,三四十岁的“胡子兵”拼刺刀可能不行了,打炮却是老油条,一出手蛮准蛮准的。我们的炮工事顶盖,先铺枕木,再压石板,然后填夯几米厚的土,再垒上一层沙袋,应该说,相当坚固了。有一回,国民党军一发穿甲弹,斜穿过来,高速旋转的扭劲真他妈大哟,硬是钻过了沙袋、土层、石板,在最后一层防护枕木上打了一个洞,但没穿透,弹头毗牙裂嘴露出半尺来长,卡在那儿。当时仗打得正是较劲儿的时候,谁也顾不上去看它。待战斗完了。一抬头,娘呀,吓一跳,那弹头离脑瓜顶只有二尺。谢天谢地是颗臭弹,要是响了,我们一个班连骨头碴子都剩不下。
  原闽北指挥部炮兵主任王金声老人也说:从同行的角度讲,国民党军炮兵可不是吃干饭的。有一次,他打我的指挥所,炮弹围着我的地堡落,没有几发远弹偏弹。最后到底让兔崽子直接干上了一发,那个响呀,无法形容,震得耳朵一下子听不见任何声音了。有几分钟时间,两眼也看不到任何东西,只有一个电灯泡在面前摇来晃去,像将要落山的太阳那么红那么大。
  当过炮兵排长的张广有老人说:为了欺骗迷惑敌人,我们用钢管枕木垒了一门假炮,故意让它暴露,同志们说,国民党要是5颗炮弹把它摧毁便是“优秀”,6颗“良好” ,7颗“及格”,8颗“笨虫”,9颗“饭桶”,10颗以上都算“蠢猪”。战斗打响,我们趴在老远瞅着,数数。结果人家真争气。第一颗远了点,多打四五十米吧;第二颗又近了,少打了二十几米,还偏左了点;第三颗更近,把“大炮”震得就要散架了。修正后又打来一发,炸个正着,把我们的“假冒伪劣”搞了个稀巴烂。大伙你看我,我看你,说这下该给人家评个啥等呢?有个调皮小鬼用木棍挑个簸箕说,实事求是,人家打得不赖,得给人家授个“特等射手”称号,这玩艺是俺给他们颁发的奖章。
  平生憾事,我没有打过炮,只打过枪。
  步枪射击时先要确定目标,根据距离装定相应的表尺,然后据枪瞄准,待缺口、准星、目标构成一条直线时,即构成了射角,将射角对向目标,瞬时击发,子弹就会飞向目标。这一套动作都是射手我一个人完成的。
  学理论并不觉难,实弹射击开始却总打不准。经过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反复练习,成绩终于从“吃鸭蛋”到“及格”到“良好”。但始终没有打出一个“优秀”来。有一次仅差一环而未能戴大红花上光荣榜把我气得够呛。
  可以想象,在一二百米的距离上,让一发子弹击中靶心尚且不易,要让一发炮弹在上万米的距离上炸中一个目标又谈何容易。而且,让炮弹准确飞向目标更不是一个人所能办到的,各部门各炮手有一人训练不到家或相互协调不默契,都会使炮弹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国民党军的炮虽谈不上弹无虚发,但也确实着着见血,给我前线炮兵造成很大威胁。得正视和承认,他的训练比较扎实,侦、通、炮、驾相互协调不错。对这样的对手应切忌小视和掉以轻心。
  国民党军炮兵的历练老道,还表现在他不拘一格、十分灵活、反应迅捷的战术动作上,用王金声老人的话说,他那炮打得不笨,挺聪明挺明白。
  昼夜间,各炮兵群均派出专人监视记录国民党军炮兵阵地的发射情况,一日数次上报汇总,很快便摸到对手的一些战术战法规律,侦察兵们总结:敌人——
  像狡兔一样善躲藏。他的炮兵阵地,大多在深沟或高地反斜面构筑,尽量建在我炮兵不易观察的死角地带。有的炮还同时搞了2-3个掩体,狡兔三窟,便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你不知其所在;
  像变色龙一样善伪装。双方对射时,他经常引爆事先在阵地周围布设的炸药包,伪装成我方炮弹的炸点和他打炮时的发射光,使我产生观察错觉,造成判断失误;
  像壁虎一样会装死。当遭我炮猛烈压制时,他便停止射击,让我误认为其已被消灭。待我刚刚停射,他突然又发炮,打我一个措手不及。另外,当他一处炮阵地遭我严重打击后, 常常耐住性子,4——10天不打炮,一动不动佯作“死亡”状,当你把注意力转移别处后,他才突然地“死灰复燃”,猛烈打炮,狠狠咬你一口;
  像寄居蟹一样善机动。他的炮兵阵地多为坚固筑城,防护足够而射向受限。为了发扬火力,关键时刻他不惜冒着极大危险将火炮拖出基本阵地,不要任何防护,在临时阵地进行大角度大方向射击。自认为占到便宜,乘你尚未将其捕捉,即迅速撤缩回永久阵地中去。
  像哲学家一样会抓主要矛盾。对他威胁不大的目标,仅作一般还击,甚至不还击。而对他危害严重的目标,会集中火力予以重点打击。而此种打击也常常采取发射阵地分散、炸点汇集的方法,最大限度增加我对他侦察、压制的困难。
  ……
  刘华老人说:国民党军炮兵,花花点子可多啦,你说他凶猛如虎,还不如说他狡黠如狐。更准确点,老虎皮包了一副狐狸下水。
  刘华老人还说:我们的办法就是三句话。第一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的点子办法只要管事,我们拿过来就用,如法炮制,而且不交学费,到时候用炮弹表示感谢。第二句,魔高道更高。你有高招,我们招比你还高,而且有好几手等着你呢,可以反制你。第三句,扬长避短,随机应变。1958年炮战属炮兵阵地对垒战,特别要防止墨守陈规千篇一律,机械照搬教令,拘泥于面积射的打法,做到神出鬼没不拘一格,敌变我变,我先变于敌,尽量不让对方摸到自己的规律。当时炮兵积累的经验,好多今天看仍然管用,战术技术方面的长进,比搞10次军事演习来得都要大。
  金厦炮战,不光是火力、数量的拼搏,而且是战术、技艺的较量,使得竟日的厮杀,更具有了一种“大比武”的性质。交战每一方,在打击对方目标的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将自己暴露,成为对方打击的目标。这很像风行于中世纪欧洲的决斗,在空前激烈、残酷、无情的对抗中,究竟何者将占据上风获得优胜,比试的是勇、狠、力,亦是智、巧、技。
  双方全力以赴,均调动了全部智慧,使出了浑身解数,搬来了十八般兵器。
  炮战不好玩,挺好看。
         2
  9月10日, 毛泽东赴江南诸省市视察大炼钢铁。于金厦海峡炮声轰鸣之际启程离京,表明拿到了美国底牌的他对战局的把握已更有底数。自然,巡视途中,他从未将战事撂在一边,在喜看各处钢花绽放铁水奔泻的同时,仍时时关注钢弹溅落铁片横飞的前线。
  9月13日,他给北京手书一函:
  周总理,黄克诚(新任总参谋长)同志:
  送来连日金门情况三件及我军命令一件,收知。除照你们命令规定以
  外,白天黑夜打零炮,每天二十四时,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
  内,打零炮(每天二、三百发),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似有大利。
  至少,有中利小利,你们意见如何?大打之日不打零炮。小打之日,即是
  打零炮。特别是黑夜对料罗湾打。白天精确地较好炮位,黑夜如法炮制,
  似较有利。请询问前线研究,看可行否7
  华沙谈判,三四天或一周以内,实行侦察战,不要和盘托出。彼方亦
  似不会和盘托出,先要对我进行侦察。诸位意见如何?顺祝旗开得胜。
            毛泽东 于武昌
  后面又加注:
  如同意请寄叶飞、刘亚楼,厦门前指讨论。不要勉强同意,是则是,
  非则非,以实际可行者见告。
  翻阅毛泽东军事论著及历次重大战役他与前线的电报往来,可见他一向研究关切的是战略大势。一般情况,他只决策宏观问题,决心既下,究竟采取何种打法那是前线各级的事,不在他的考虑之列。而这一回,他却是认认真真为前线指挥员思考了具体的战术和打法。不过,从其行文可以体会,他仍是从战略角度来设计实施“打零炮”的。
  军事学上属于两个范畴的“战术”与“战略”,在实战中有时很难在二者问划出一条过于明晰的界限。当年,毛泽东为红军总结的“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字诀,谁能说清它是战术还是战略?
  能说清的是,战略构思需要谋略,战术设计也要讲谋略。毛泽东离开北京之后,一直在脑子里转的,不是“力挫”,而是“智胜”。
  毛泽东的指示在高层总是得到坚决贯彻的,尤其是军事方针。高级将领们对最高统帅历来心悦诚服五体投地,“毛主席比我们站得高看得远”是将军们从肺腑深处说出来的话语。
  中央军委接信即电示厦门前指:
  我们完全同意主席的指示精神。
  对金门蒋军,要确实开展零炮运动,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使敌昼
  夜警慌,不得安宁”,“特别是黑夜,特别是料罗湾三里以内”。
  隔几天大打一次,若情况有利或形势需要亦可连续大打两三次。总之,
  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进行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