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到一座比较破旧的厂房前,高高竖起的化学罐表面已经裂开了不少缝,显得有几分斑驳。
“这里就是氯气工厂,可以生产氯气炸弹。同时还可以生产其他毒气炸弹。”
汉斯微微靠近司徒南,小声道。看着司徒南,脸色凝重。除了少数几个随从,其他人都被命令走开了。
这就是司徒南来的目的。他要把德国的毒气工厂的相关技术设备转移到南华,既可以提高南华的化工工业,同时也让南华拥有反制的手段。
对手很简单,自然是日本人了。
在没有原子弹前,毒气弹是南华反制日本的有力武器,总不能像历史一样,任由那群畜生为所欲为吧!
每每想到731或者什么给水防疫部队之类的畜生,司徒南的心就觉得很脏!
呈现在司徒南面前的毒气工厂有部分建筑设备已经被英法拆走了,不过还有部分设备还相关的专家依旧保留在巴斯夫公司。
“既然这些东西留在这里没用,卖给南华吧!还有相关的专家也给我备好。”司徒南几乎用命令的口气道。
“没问题。”汉斯爽快道。
只要他想,巴斯夫公司什么样的毒气炸弹造不出啊?
司徒南为什么执着要毒气炸弹,汉斯不想知道,他只知道这是笔不错的生意。
就算他拒绝,司徒南照样可以轻易从美国或者其他德国公司手里得到这项技术。
毒气炸弹对一个工业国家来说不是太难的事,前两年,日本人就从德国购买了毒气炸弹技术,巴斯夫公司就是其中的卖家之一。
“日本人也从这里购买了毒气炸弹?”司徒南冷冷地盯着汉斯,眼中闪过一丝杀气,马上又恢复了平静。
此时跟汉斯没有关系,日本人想从德国引进相关技术确实不难。
汉斯心头一凛,有些明白为什么司徒南在南华发展毒气炸弹技术,他解释道:“日本人很狡猾,他们没有直接购买机器设备,而是引进相关技术,不出几年,相信他们应该把相关的技术拼凑起来,就可以建成专门的毒气工厂了。”
“哦!”司徒南淡淡应了一声,心头的一丝杀气早已消失得干干净净了。
心想:南华还是比较幸运的,可以直接引进全套的生产线。不过,基础科学的研究还是要耐心发展的。
从路德维希港工厂回来,司徒南密令南华情报局和美华公司密切配合,把德国的毒气技术完好地引进南华。
巴斯夫公司提供了诸多便利,汉斯把毒气工厂的设备分批混入其他设备中,运到南华后再重新秘密组装起来。
同时也包括德国廉价的技术工程师。
工业,特别是基础工业,军用和民用其实是想通的。从德国引进的毒气工厂规模其实很小,但各技术环节一个不缺,正好让南华的技术人员练练手,把技术吃透后,估计南华的其他化学工业也差不多建立起来了,到时就可以研制更先进的毒气炸弹了。
从路德维希港工厂回来,何永元有些担心地对司徒南道:“少爷,你真的要生产毒气炸弹?”
“怎么?”
“只是觉得突然,有点转不过弯来!”何永元道。
“你没听说吗?日本人正在研制毒气炸弹,我们自然也要有。
哪怕我们用不着,将来??????你懂的。”
司徒南语重心长道,吩咐何永元跟进此事,要保密,不让何仙姑知道。
看着心头忐忑的何永元,司徒南不经意地摇摇头,要不是过来人,谁会料想到中华民族的灭顶灾难呢?
从路德维希港回来,司徒南关注起美华银行在法兰克福的情况。除了大公司,拥有独特技术的德国中小企业也是美华公司的目标,所以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美华公司也收购了一些小企业,把工厂运回南华,算是小小地抄底德国工业,以此来实现美华公司的技术积累和扩张。
在司徒南前世,韩国人就是这样从国际市场上得到相关技术,消化后形成自己的东西。
历史上,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能成功抄底别国工业的只有两个国家——苏联和日本。
日本人把国家财政大部分都用来进口机器技术,发展军工业,自然不必说了,算是很疯狂的。
真正恐怖的目前平息内乱,渐渐恢复生气的苏联,二十年代抄底德国工业,三十年代抄底美国工业,从而一跃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工业大国,非常恐怖!
司徒南自信没本事去搞垮苏联,甚至还想过去投资,因为在苏联投资确实赚钱嘛!
就像汽车大王福特一样,一边咒骂苏联人,一边却主动跑去苏联设厂,赚得盆满钵满。
总得来说,司徒南希望南华能更主动积极,利用德国困难的经济,吸引德国工业向南华转移,说不准可以稍微减弱苏联或者日本从国际市场上获得的工业资源,拖缓他们的工业发展,哪怕一步两步也只是值得的。
第160章旅欧青年
“少爷,南华代表团完成对德国的访问后,已经启程去美国了。总理发来电报,问你是否同行?”
何仙姑走了进来,打断司徒南对德国工业的臆想。
“他们完成访问了?”司徒南揉揉疲惫的脸,笑问道。
除了在柏林小聚一次,他还没怎么跟司徒美登他们待多长时间。
“是的。访问很成功。报纸上都登出来了,签订了不少合作计划,德国企业会参与到南华的工业建设中。”何仙姑甜甜地笑道。
这些只不过是走过场而已,大体的事情都在司徒南和克虏伯、巴斯夫等工业巨头的会谈中早已确立,只不过经过官方再美化宣传而已。
“那真是个好消息。”司徒南笑道,看着越来越干练的何仙姑,微微有些失神。
从何仙姑手里接过报纸,扫了一眼,除了工业合作,双方还展开教育方面的合作,南华准备从德国特有的职业教育制度,让正为失业痛苦的德国人小小兴奋一下。
效果如何先不说,这种彻底的踏踏实实的学习的劲头让司徒南满意。无论中国还是南华,现代教育才刚起步,几乎像一张白纸,可以塑造的东西很多。
求知识于世界,这是几十年前日本明治维新的口号,今天也同样出现在南华身上。
南华教育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为了培养大批数量的工人,引进德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制度是最快捷最必须的一步。
司徒南点点头,笑道:“替我祝贺他们。我不跟他们一块了,到时在美国再见吧。”
在法兰克福,司徒南见到了传说中摩根在德国的代理人——沙赫特,一个金融天才,从他老子老沙河特开始就做了摩根商行的伙计,跟摩根商行关系密切。
沙赫特是德意志银行董事长,同时还是德国货币改革专员,权势很大,麻烦更大。
沙赫特临危受命,不敢怠慢,想白了头发终于想出跟土地挂钩的新马克这一策略,让新马克发挥作用,就要让“有生产能力的土地”起作用,而让这些土地起作用就要让德国的工厂开动起来,开动工厂的资金何来呢?
放眼全球,也只有大洋彼岸的华尔街了。
沙赫特极力向司徒南推销这一天才构想,在此之前,他已经跟华尔街提出了类似的建议,华尔街很感兴趣,所以美国政府正在给法国施压压力,让法国退兵。
“现在只有美元才能拯救德国,美国提供贷款给我们,我们有钱恢复生产,也有偿还外债的能力,我们赔款给英法,英法拿到钱后还不是回到华尔街手中?”
沙赫特道。他的这一构想,其实早在几年前摩根他们来参加巴黎和会的时候,美国工商业界就已经预见到了。
看来,摩根他们沉寂了几年,终于有大动作了,对欧洲的布局也开始了吧?
司徒南心想,有些复杂地看了沙赫特一眼,笑道:“不错的想法,只是暂时还不能实现。有法国人在鲁尔区一天,德国有生产能力的土地就不足以用来担保发行新的的货币。”
“我知道。不过我相信法国人很快就会离开鲁尔区的,到时就需要像先生你这样的有力人士帮助德意志了。”
沙赫特谦卑道,这位风度翩翩的中年帅哥一脸诚恳地看着司徒南,说服这位在华尔街不显山露水的大人物支持自己整顿德国金融秩序大有帮助。
司徒南点点头。
再过几个月,美国就会作为华尔街的一员,他一向随众,虽然没有拯救德国经济的想法,但也会跟在摩根后面意思意思一下。
熟知历史的他知道:借钱给德国人,华尔街算是肉包子打狗,德国佬翅膀硬了就欠债不还。短短十多年,就欠了美国七十多亿美元!
七十多亿美元啊!一个曼哈顿计划才耗资20亿美元,还是经过贬值的美元呢。如果司徒南有这笔钱,足以用原子弹把东京炸平好几次了!
自己拼死拼活,手里的闲钱都投到南华,加起来也不过3亿美元。
司徒南暗暗羡慕德国人命好,因为保留了完好的工业,可以轻易地吸引美国大金主撒钱给他们,如果加上和克虏伯、巴斯夫公司的投资,司徒南在德国的投资也不算了,这比贷款给德国银行更直接有效,因为司徒南只需要德国的技术设备,而不是占有德国银行多少股份。
那是摩根和犹太人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用自己的血来养肥复仇的德国,司徒南才没那个闲心。
不过德国离不开美国,德国经济美元化,对南华和司徒南来说非常有利。
南华元是紧跟美元的,南华的经济和美国经济保持密切联系,德国经济美元化后,也方便南华和德国的经贸合作。
除了推销“土地马克”计划,沙赫特还提出和德意志银行银行和美华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双方构建一条快速便捷的金融通道。
新兴的南华市场有利德国工业复苏,而德国先进的技术有利于南华实现工业化。通过金融合作,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这是司徒南乐见的。??????
走在柏林的街道上,街上冷清,杂乱,人们提着厚厚的袋子,里面装满刚刚发下来的钞票走进面包店,出来的提着几片薄薄的面包。
偶尔抬起头,看了看,灰色的天空,一丝丝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