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隋乱 >

第298章

隋乱-第298章

小说: 隋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通清理。“来某不瞒诸位,如果李郎将眼下带得还是雄武营,甭说几百套铠甲兵刃,就是把数万兵士重新武装一遍,老夫也能做得了这个主儿。但雄武营好歹是府兵,郡兵却属于地方……”
  “如此,真是我等唐突了。来将军勿怪,李郎将和我也是忧心时局,一时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一层关系!”张须陀本来满怀期待,听到来护儿如此一说,赶紧把责任揽到了自己身上,
  向来护儿讨要铠甲的馊主意是他向旭子提出来的,齐郡没有足够的良匠和资材,的确无法打造出两万士兵的装备。而朝廷又不肯给地方调拨,逼不得以,他才出此下策。
  “兵部那些鸟人做得什么事儿啊?本为替国家出力,却逼得你我私下绸缪!嗨!”水师副总管冯慈明装做出幅生气的模样,将酒杯向案上一顿,咚咚有声。
  此刻最好的选择就是转移话题。大伙趁着酒劲儿骂骂兵部的文官,算不得什么大错,也避免了宾主双方的尴尬。
  李旭却不能体味到老将军的好心,站起身,狂灌了自己一盏酒后,红着脸道:“是晚辈考虑不周,给诸位添麻烦了!该罚,该罚!”说罢,他又自己狂灌了自己一大杯。此刻,他心中堆满了歉意。本来想替地方尽点心的,谁知道自己的力量居然如此弱小,连一点好处也讨要不来。
  见到李旭诚心道歉,来护儿等人也甚觉无趣。今天大伙本来喝得很尽兴的,居然为些与私人利益不相干的事情搅了局!沉吟了一下,来老将军试探着说道:“本帅这次跨海东征,倒是缴获了一批高句丽人的甲杖,虽然有些残破了,修一修也能凑合着用。只是长史崔君肃眼睛一直盯得紧……”
  “崔大人和几位随军文官都被裴太守请去登山赏秋了,他们这些读书人饮酒作赋的兴致一上来,肯定什么都顾不得!”张须陀听来护儿露出口风,立刻紧紧跟上。
  关于饮酒做赋里边还包含着什么调调,宾主双方都心照不宣。以裴操之的做事之能,他如果想让崔君肃等圣人门下对齐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无数个好办法可用。至少,今天赏秋的人临下山时都能得到一份丰厚的润笔,虽然大伙在山上未必写过一个字!
  “那好,后天大军拔营时,我将那些缴获来的累赘放下,交由你齐郡处理吧。还有一些损坏了的兵器铠甲,张通守和李郎将如果不嫌弃,就一并收了,暂时寄放于你们两位手中,待朝廷需要时,再行归还!”来护儿见齐郡上下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点点头,做出最后决定。
  “多谢来老将军成全!”张须陀、李旭、罗士信再度举杯,向大方的贵客致谢。
  宾主同时大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李旭趁机命人拿来三份“薄礼”,算做庆贺三位故人凯旋。来护儿看也不看,直接交给身后的亲卫收了。
  趁着酒兴,来护儿问起李旭到齐郡之后的情况。张须陀把旭子到来后的几次恶战的过程如实说描述了一番。他说话不喜欢添油加醋,但平平淡淡中自带一分真实感。在座三位贵客都是武将,听到当时敌我双方大致情况,便能猜到现场到底是一番什么光景。当听闻李旭、秦叔宝、罗士信和独孤林四人只带了一千骑兵便敢偷袭十万叛贼时,不觉对四人的勇气大为佩服。
  “那位独孤督尉,可是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兄弟?”冯慈明听到张须陀提及一个自己熟悉的名字,惊问。
  “正是,当初他自告奋勇来投军,我还以他面孔生得细嫩,差点没赶走了他!”张须陀笑着回答,“还有罗士信,也差点被我赶出了大营。好在他们两个性子倔,没被我三言两语给说没了信心!”
  那是数年前的故事了,当时乱匪像星星点点的火苗般刚刚于野外露出头来。各郡奉命重整郡兵,张须陀亦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贴出了招募英杰告示。结果第一天来了个风度翩翩的公子哥,衣着光鲜,言谈桀骜。张须陀不愿意接受,以兵法、武技相考。没想到对方居然文武双全,不但把所有问题答得头头是道,还在马上与秦叔宝打了足足二十个照面。张须陀大喜,摆宴庆贺,本以为自己的好运就此结束,结果第二天又有一个十四岁的小毛孩子前来投军。
  有了头一天的经验,老将军不敢慢待他,只是以年龄小为理由笑着劝他回家。小毛孩却不肯,自言姓罗名士信,武艺精熟足可为将。张须陀见他说得有趣,命人抬来一重一轻两个石锁让他拎,能拎着任何一个围校场走半圈便可入伍。罗士信却一手一个,将训练士卒用的五十斤和三十斤的石锁同时提了,当双锤挥舞着在校场上耍了一整圈。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老夫即便再年青二十岁,也没这般膂力!”来护儿笑着评价。然后将目光看向李旭,问道:“李郎将从军时,也不到十伍岁吧?”
  “晚辈比罗督尉大上十几个月!当年已经十五。他和独孤督尉两个都比晚辈年龄小,但本事都比晚辈高许多!”李旭笑了笑,十分谦虚地回答。
  “也别那么说,若论用兵能力和骑射之术,我们两个加在一起也未必敌得上你一个!”罗士信听李旭如此自谦,赶紧出言否认。在旭子初到齐郡时,他们几个地方将领的确起过与其一争高下的念头。大伙都是年青人,都名声在外,难免彼此不服气。可经历过数次并肩战斗之后,这种好胜心慢慢变成了彼此之间的钦佩。人各有所长,不可能样样都比别人强了。能看到其他人的长处,并与对方互相学习,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他们几个差不多,就是我这个老骨头没什么本事,还腆着脸赖在通守的位置上不走!”张须陀笑着说道。麾下几个年青人能互敬互爱,让他这个当通守的在客人面前非常有脸面。
  “通守大人过谦了!有道是荐贤者贤于贤,通守大人不但能挖掘到这么多当世英才,而且能知人善用,又岂是碌碌无为之辈?”来护儿笑着,冲张须陀举盏。
  “是啊,通守大人麾下有如此多良将,何愁匪患不平!”周绍基亦笑着相劝。
  “如果光一个齐郡,我倒不愁。陛下许我齐郡郡兵越境击贼,但四面八方,却没有一个郡无匪患存在!”提到匪患,张须陀轻轻摇头,脸上的表情些许有些无奈。
  几位客人都来自东都,对地方匪患情况略有耳闻,却没想到其已经激烈至令张须陀这个名将发愁的地步。放下酒盏细问,张须陀掰着手指头,将王薄、霍小汉、吕明星、帅仁泰、左孝友等贼的实力大小一一道出。这些巨匪任何一人麾下都有十万余众,最近还隐隐有了互相勾结之势。导致郡兵们首尾难兼顾,出击其中任何一个,都不得不提防有人趁机攻打自己的老巢。
  “更厉害的是瓦岗军,人数虽然不多,战斗力却非常强悍!”罗士信在一旁大声补充。
  “瓦岗军不是只有一万余众么?”老将军冯慈明惊问。他听说过这支有义贼之名的队伍。该哨响马就活动在距离洛阳不远的东郡,经常出兵抢劫永济渠上向东都运送物资的官船,每次都是捞一票就远遁,朝廷几度派兵去剿,每次都追不上他们的脚步。
  “依末将浅见,眼下各地乱匪人数虽多,却都是些乌合之众。只要朝廷肯用心去剿,早晚都可尽灭之。只有瓦岗军,军纪严明,号令整齐,今后有可能会是我辈劲敌!”李旭见众人说得热闹,亦放下酒盏加入了讨论。
  “李郎将如此推崇瓦岗军,莫非已经与贼军交过手?”来护儿没想到还有连李旭都佩服不止的贼军,瞪大了眼睛追问。
  “两个多月前在泰山脚下交了一次手,当时我方有骑兵一千,其中两百重甲。瓦岗军有四千步卒,轻骑百余。”李旭点点头,非常郑重地回答。他希望自己的话能引起来护儿等人的注意力,并将这种情况如实汇报给朝廷。以徐茂功的本事,如果朝廷掉以轻心,派一个不会打仗的庸才去对付他,恐怕是白白给瓦岗军送铠甲器械。
  “结果如何?”冯慈明老将军关切地问。“你等曾经带着一千骑兵破贼十万,对上四千瓦岗军,难道会输了么?”
  他不敢相信这个推断,如果事实真的如此,朝廷的确需要派重兵去对付了。东平距离洛阳不过三百余里,瓦岗军如果图谋不轨,旦夕之间便可杀到东都城下。
  “结果打了个平手。”李旭摇头,轻叹。“我军损失骑兵近四百,杀敌,杀敌估计是同样的数!”
  以四百骑兵只换回了对方四百步卒,这种结果其实已经是大败亏输了。况且这伙骑兵当中还有李旭、罗士信、秦叔宝和独孤林四个名将。那独孤林的本事到底怎样来护儿等人心里不清楚,但罗士信和秦叔宝可都是陛下曾经亲自命人画了像交与群臣传看的。
  想到这,几位客人不约而同地追问道:“对方领兵者何人?李郎将知道么?”
  “有几个好手,一人叫程知节,武艺不在秦督尉之下。一人叫单雄信,与我打了个平手!”不待李旭说话,罗士信抢先回答道。“但二者都不是其中最厉害的。居中调度,掌控全局那个家伙叫徐茂功,指挥有方,用兵严谨,为人阴狠毒辣,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招术都敢用!”
  徐茂功是这样的人么?李旭抬起头,看到罗士信义愤填膺的脸。他明白罗士信是在为自己报打不平,笑了笑,狠狠地喝了一大口酒。
  提及地方上愈演愈烈的匪患,张须陀趁机提出让齐郡给陛下送贺礼的队伍与水师同返东都。比起方才李旭所求之事,这点小忙已经是举手之劳。来护儿没理由在给了对方一个天大的恩惠后反而于小事上纠缠,笑了笑,一并应之。
  于是好客的主人们再度举杯,感谢贵客的仗义。客人们亦举杯回敬,感谢主人的热情。为大隋,为皇帝,为征辽,为早日搅平乱匪,恢复天下的安宁,只要想喝,大伙都能找到足够的理由。直到每个人都双眼迷离,脚步不稳。
  那一晚,李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