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书剑长安 >

第124章

书剑长安-第124章

小说: 书剑长安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确实没有选择。
  天岚院的处境已经不允许这个少年再瞻前顾后,只有走一步是一步。至于前方究竟是地狱还是天堂,谁也说不清楚。
  人群已经渐渐散去,这一年一度的百院宴在此刻终于是收场了。
  苏长安与古家的小侯爷也在不久前离开。
  殷黎生送他们到经纶院的门口,他看着那少年的背影在风雪里,被街道上的灯火拉的越来越长,也越来越稀疏,最后消失不见。
  他脸上的笑意忽的收敛,负手立在那里,嘴中发出一道叹息。
  “这应当是很艰难的一条路啊。”他这么说道。
  眼神迷离,思绪不由得又飘向远方,飘向那座学院。
  那是他来到长安的第八个年头,也是他在天岚院修行的第八年。
  那一天夜里,他站在门外踌躇良久,终于是敲响了天玑阁的大门。
  “黎生吗?进来吧。”屋内传来了那位男子的声音。
  那时也方才二十出头的殷黎生闻言,终于是鼓起勇气踏了进去。
  到现在他还依然记得那天夜里,那间房间里面的情形。
  当时的大魏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国富民足,兵强马壮。
  圣皇向来不是一位满足于现状的人。
  他西征蛮族,北伐妖国。
  边关捷报连连。在汉室手中丢失的西凉与北地,就这么被他一点一滴的收了回来。而作为这背后最主要推手,天岚院的地位自然是水涨船高。那是圣皇与天岚院志同道合的十多载光阴,亦是大魏最强盛的十多载光阴。
  作为天岚七星之一的天玑,这个男人的房间却很平常。
  既不显得富贵,也未有刻意的节俭。
  一对金丝楠木做的座椅置于屋前,上面放着一盏香炉,点着不知名檀香,一缕青烟笔直的向上,于两尺处萦绕开来。一侧的墙上挂着一张山水,画风古朴,却藏着真意。另一侧摆放着一张红木做的矮榻,上面放着些许茶水。而一位白衣男子,此时便盘膝坐于其上。
  “你来了!”男子看向他,他有些苍白的嘴唇上下起伏,如此说道。看得出他的精神并不太好,病恹恹的,像是染了重病,但他的脸上的笑容却不似作假,亦不难看出,他对于能见到眼前这个少年,很是高兴。
  还是少年殷黎生见他这般模样,心里莫名的一痛,更加坚定了心里的某些决心。
  “师傅。”他唤了一声,然后抬起长衫的下摆,端端正正的坐于矮榻的另一边。
  “怎么这么晚还来找我?莫不是修行上有何问题?”男子提起身前的茶壶,给殷黎生倒上一杯茶水,然后递于他的身前。
  “无事。”殷黎生摇了摇头。“只是有些时日未见到师傅,故而过来看看。”
  “呵呵。”男子笑了笑,有些歉意地说道:“为师这几日有些事务缠身,故而未来知道你修行。”
  “无碍。”殷黎生说道。“弟子这几日研究周易颇有所得。便为自己卜了一挂。”
  那时,寒风乍起,透过天玑阁的大门的缝隙吹了进来,撩起这对端坐于矮榻上的师徒额前的发丝,也摇曳了房间里的烛火。
  那火光晃动,将殷黎生年轻的脸庞照得忽暗忽明。
  男子的神情一变,他的温润的声音变得有些暴躁:“你怎能为自己卜卦?你可知我天玑一脉有祖训为……”
  男子的话还未说完,便被自己的徒儿打断。
  “徒儿自然知道。”殷黎生这般说道。“可是师傅不也为自己算了一卦,方才找到我的吗?”
  “这怎能一样!”男子猛地站起了身子,手中长袖一挥,背对着殷黎生而立,显然是动了真怒。
  但殷黎生似乎早就料到男子会有此番反应。故而脸上的神色并没有太多变化,他继续说道:“徒儿自然记得师傅教诲,也知道天玑一脉的祖训。”
  “可徒儿更记得师傅曾说过,天岚七星与世上星辰不同,自千载前便传承于世。别的星殒的传承星灵是凭证,到了问道,星辰自会接应,破境成就星殒不过水到渠成。而七星不同,七星的星灵是钥匙,到了问道,能不能叩开那扇门,需看悟性。故而其余传承而成的星殒去不了星海,但七星却可以。”
  “而师傅还曾说过,七星传承事关黎明苍生,故传承不可断。”
  “可有人蒙蔽天机,强行搅乱因果,致使师尊找不到徒儿。故此师尊才不惜损耗寿元,开卦一算。”
  “师尊,不知徒儿说得可对?”
  说着,殷黎生也站起了身子,沉着眸子看向那男子的背影。
  而男子的身子也在这时一怔,他转头看向眼前这个少年,注视着他那一双坚毅的眸子。
  这时他才发现,那个在幽州郡城里瘦弱的少年,不知何时已经长成了这般模样。
  浓眉上扬,眸如黑玉。虽说不上多么俊美,但却带着一股说不出的灵性。像极了当年的他。
  这也是为什么,他自幽州见到他起,便认定他是自己的徒弟。
  可他终究不是。
  这一点男子比谁都清楚。
  天岚七星,每一个自然都有其独到之处。
  但唯独天玑一脉格外不同。
  其余六脉,或修武道或修儒道。
  但唯独天玑一脉,修的却是因果。
  故此的他们的能知因果,能感生死。他们的手段诡异,常常令人防不胜防。
  但同时,他们也被因果所困。他们一旦强行干涉因果,便会受到因果反噬。
  现在的他,便是这种情况。
  某些他不知道的人,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使了手脚,蒙蔽了天机。让他寻不到他命里注定的那个徒弟。天机一脉与其于六脉不同,每一代的传人便由因果牵引,非其人,便得不到这一脉的真谛。而没有了徒弟,自然便要断了传承。
  可七星的传承却不能断。这是祖训!亦是每一个天岚人都需要遵循的道理。
  故此他不得不涉险为自己算了一卦。试图找到自己失散在因果中的那个传人。
  而他也真的算到自己要找的那个人,年方十四,父亡于贼,流于玉水,命照星殒。
  那时的他很激动,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徒儿,那感觉就像是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亲人。
  于是他去到了幽州,他开始等那他的那个徒儿。
  这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因为他算到自己的徒儿在不久的将来会身逢大难,家中被贼匪流寇所害。
  但他却不能去阻止,因为因果不能改。
  这也是天玑一脉祖训中那一条不能测算自己命运的祖训的由来。因为当一个人知道某些即将在他身上发生的厄运时,但凡心性正常之辈都会想着去改变些什么。
  但天玑一脉却不能,强行干涉因果所能给人带来的只是更严重的后果。
  所以他只有等待,亦只有眼睁睁的看着这个徒弟的父母被非人所害。
  当时正值乱世,幽州又去长安遥远,故而贼匪横行。所以时不时便会有被贼人所害的难民流落于幽州的州郡玉水城。
  他便在玉水城中等着,看着每一个来到这儿无家可归的孩子,在他们中寻找自己的徒弟。
  而这样的乱世里,符合年方十四,父亡于贼。这一条箴言的孩童自然很多,可命照星殒的却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因为命照星殒,这种命格说白了便是有可能会成为星殒的人。整个人族天下最盛世星殒也不过百人。
  所以他等了许久,见过了许多家破人亡,自己却不能阻止。
  因为每一个被他消灭的匪贼都有可能是他徒儿命里那个关键人物。故此他放任了这幽州匪贼三载光阴,终于有一天他在人群里发现了一个孩子。
  一个命照星殒的孩子。
  他很激动的询问了孩子的年龄,岁数。与他等的那个人如出一辙。他很高兴,因为他终于找到了那个孩子。他不疑有他,带着这个孩子便将整个幽州的匪贼尽数除去。
  他把他当做对这几年的不作为的一种补偿,虽然这并不能真的给那些死在匪患中的人带去些什么,但多少可以让他感到心中稍慰那么一点点。
  这固然有些自欺欺人,可当你知道了命运,却不能去改变时,便是一件这般悲哀的事情。
  可不管怎样,他终于是找到了自己的徒儿,他天玑一脉也终于有了传人。
  这让他很欣慰。
  他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天岚院。教他读书写字,教他修行天玑一脉的法术。
  而他的这个徒弟很聪明,也很刻苦,亦很孝敬他。
  对此他很满意。
  所以他在这个孩子修行的第三个年头,便把自己的传承星灵授予了他。
  因为有些大事要发生,有些劫难将要降临,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折损寿元去推算,去为未来布局。这时天岚的责任,也是天玑的宿命。
  而他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看着自己的徒儿成长起来。
  但许多事情便在他把星灵传承给自己徒儿那一刻起,变得不一样了。
  他渐渐感受到了来自天地间伟力的斥责,那是因果的反噬,而他本就因为一次次推算而不堪重负的身体,在这样的反噬下,也日复一日的愈发虚弱。
  起初他并没有想明白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噬,直到有一天,他忽然算到了什么。那一刻他才幡然醒悟,他找错了自己的徒儿。
  但他的徒儿很好。努力、上进,又懂得孝顺他。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自然舍不得将这些告诉他的徒弟。
  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很大胆的想法——逆天改命!
  殷黎生很聪明,亦很刻苦。研习命理也颇有成就,连观星台的太白道人也对他赞赏有加。这样的徒弟,天玑觉得没有理由不能成为他的传人。
  于是他尝试着独自承担下这一切的反噬,以自身强大的修为去抵御这天地间浩瀚的因果之力。
  但最后他失败了。
  他的力量来自于因果,他想要打败因果。就好比一个人想要用手将自己举起,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在无数次尝试之后,他终于明了了这个道理。
  可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