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军阀-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刚走出去内院,却见王允一脸怒容甩袖而入。
“爹。”王定见到王允归来,有些拘谨的立于一旁。
“世伯,怒大伤身,既然已经回家,朝堂之事莫如暂且放下为好。”韩烈上前行礼宽慰道。
“嗯,都吃过晚饭否?”王允眉头紧锁的席地而坐,伸手接过下人递上的热茶汤,轻抿一口,道:“董卓匹夫,实在欺人太甚,今日待御史扰大人不过诒进董卓****,就被其仗剑当廷刺死,此等逆贼,眼中哪里陛下,更把尔等群臣视为无物,可恨之极矣。”
面对王允的愤慨,王定显得有些急促,几次想出声劝阻,都没敢开口。
“承蒙世伯器重厚待,若有差遣,小侄绝不推辞。”韩烈思虑之下,上前一步,低声在王允耳边道:“听闻世伯手中有宝刀一把,可否借与小侄,作为刺杀董贼之利器。”
“不可,不可……”王允闻言一惊,连忙摇头道。
“世伯,某听闻董贼为收买人心,已经恢复陈蕃窦武等党人名号,并授予子嗣官职,吾外祖可谓同受其害,世伯何不请旨恢复名声,然后在引荐小侄到董贼……”韩烈话为说完,王允却打断道:“定儿,时候不早了,你先下去休息。”
“喏!”王定虽然轻浮,但却并不笨,这会自是忙知趣的退了下去。
“贤侄,请到书房一叙。”在书房重新入座,王允方才道:“董贼此人虽然残暴,却并不是手无缚鸡之力,此人有凉州飞熊之称,手底功夫了得,更有吕布护卫,要想刺杀成功,必须一击而中,否则不但不能成事,还会性命不保。”
“世伯所言甚是,刺杀之前,必须掌握进退之路,再寻到合适之机,方能一击而成。”韩烈提议刺杀董卓,自然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虽然他还未定下将来该何去何从,但眼下洛阳风云际会,讨董乃人心所向之事,自己所谓的刺杀,并不一定要成功,而是只要做了即可。
毕竟这个时候大汉承平数百年,人心并未背叛汉室,一旦自己刺董名声传出,这对于自己将来的生存还是很有好处的,当然韩烈也不是那种有名声不要命的人,首先他对于自己的身手还是很有信心的。
王允沉吟之下,道:“如今董贼对我等防备之心甚重,若由我举荐,他必然不会信任贤侄,不过有一个人,到时合适,而且此人与令外祖交情颇厚,汝明早可前往拜访,到时由此人举荐给董贼,董贼必然不会疑心。”
“世伯所说之人,莫非蔡邕蔡侍中?”韩烈虽然来洛阳不过短短几日,但昔日与外祖父陈耽相厚的几个大臣,却都多有打听,若论如今董卓门下,哪位大臣最受董卓敬重,那非蔡邕莫属。
“贤侄请稍后。”王允颔首一笑,表达着赞赏之意的同时,随即起身朝书架内走去,过了一会,王允双手端着一个锦盒走了出来。
席地跪坐的王允,打开锦盒的刹那,只见一道七彩光芒从锦盒溢出,随后王允伸手把一把长约一尺五寸的短刀递到了韩烈手中,道:“此刀正是七星宝刀,能够吹毛断发,断金切玉,七星之名,正是刀身上镶嵌的七颗星石而得名。”
手握七星宝刀的韩烈,顿感一股寒气扑面而来,此刀虽然刀身乌黑,但由于星石镶嵌,却是流光溢彩。当下韩烈握刀轻轻一挥,桌面上的铜壶随之应声而削成了两段。
“好刀。”韩烈忍不住赞道。
“这是刀鞘,贤侄先收起来。”王允接着把刀鞘递给了韩烈,道:“蔡邕这个人忠厚迂腐,不善变通,刺杀之事,贤侄最好不要先透露与他,否则他断然不会配合,这样也是为了他好,你可明白?”
“世伯放心,小侄省的。”韩烈插上刀鞘,点头表示理解。
接下来二人又商量了一番细节,一直到深夜,韩烈方才回房休息。
第二天天天刚刚擦亮,韩烈便悄然离开王府,在城中转悠了大半天,确定没有人注意自己行踪时,他才来到蔡家门前。
原本韩烈以为蔡邕这个朝廷新贵,只怕未必在府上,可结果一上门,才得知蔡邕今日休暮,正在家中操办女儿的婚事。
昔日陈耽在洛阳为官之时,与蔡邕这个大文豪也是多有来往的,因此韩烈也曾见过蔡邕,由于是后辈,蔡邕对于韩烈自然也算不上熟络。
但当韩烈拿着昔日陈耽的信物出现时,蔡邕倒也表现的还是颇为热情的,不过比起王允的热忱,却是少了几分,不过这也能够理解,毕竟陈耽与蔡邕的关系,远没有和王允的深厚。
“晚辈韩烈,拜见蔡大人。”蔡邕比王允也年长一些,足以当韩烈的爷爷辈,所以韩烈执礼也是甚恭。
“快快请起,邕若没记错,昔日陈司徒曾言,希望你能够扬名宇内,做我大汉栋梁,故有意为你取字子扬,不知老朽可有记错?”蔡邕虽然略显老态,浑浊的双目,亲善而慈祥,不过即便如他这般历经风霜事故,在看到韩烈那张俊逸的脸庞时,仍然微微露出一丝讶异。
“没想到大人还记得这事,真不愧先圣之师。”韩烈恭维的笑道,他的字确实叫子扬,根据脑海中残存记忆,确实是陈耽所取。
“惭愧,惭愧,老朽一介,安敢担此名号?”蔡邕摆手一笑,道:“今日是小女文姬出阁之日,由于是远嫁,家中也没有宴请宾客,子扬既然来了,正好留下陪老朽喝上几盅如何?”
“如此便叨扰了。”韩烈作揖应道之余,心中不由暗忖道:昨日方见到名垂青史的貂蝉,不想今日却又要见证蔡文姬出嫁,也不知道这究竟是算有缘无分呢?还是自己终究只是一个过客?
第五章 文姬出嫁
韩烈的记忆中,并没有蔡琰的记忆,可见两家虽然算是世交,但或许是因为男孩与女孩的区别,彼此并没有过交集。亦或者是年代太久,彼此都淡忘了这段记忆。
正如蔡邕所言,蔡琰这次确实是远嫁,因为他的夫家远在河东郡,这次夫家为了迎娶,特意从河东派来了一支三十人的迎亲队伍,并且带来颇为丰厚的聘礼。
与韩烈稍稍闲聊几句,蔡邕便忙开了,因为时辰将近,新娘即将蹬车远行,虽说没有宴请宾客,但蔡邕如今毕竟是朝廷重臣,还是有不少相交不错的大臣派人送来礼物,其中还有些攀附之人。
眼看蔡家上下都在忙活,韩烈随即在府宅内闲逛起来,由于路途不熟,加上蔡邕府邸并不算大,韩烈不知不觉便来到后院,在路过一片花丛之际,只听一个柔柔的声音,正对着几盆已经枯萎的花丛,自言自语的道:“今天就要离开了,今后怕是再也无法看到你们盛开的花蕾,希望你们都好好的……”
蹲在花盆前的女孩,穿着一身大红衣裙,虽然无法看到正面,但从女子曲线来看,这女子的身材修长而高挑,翘起的臀部饱满圆润,若是用老人的说法,这姑娘倒是和适合生养的好姑娘。
仅仅是一瞟的目光,韩烈别收回了,就在他正准备离去之际,那姑娘却站了起来,看到转身的韩烈那张堪比女子的俊美容颜,下意识的女子便张口道:“姐姐是来府中的客人吗?”
“呃?”生平第一次被人喊着姐姐,韩烈顿时一脸的囧色,开口道:“姑娘误会了,在下韩烈,可不是你口中的姐姐哦。”
“呀,你……不好意思,是文姬唐突了。”身穿红裙的蔡琰,站起来身高足有七尺余,用后世的说法来说,只怕足有一米六五上下,在这个时代确实是属于高挑美人。
秀气的脸蛋,柳眉大眼,瑶鼻红唇,蔡琰的皮肤算不上白皙,但却有种健康的美,一双水汪汪的眼睛,清澈而干净,若论娇艳妩媚,蔡琰或许差上貂蝉半筹,但蔡琰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汪清泉,让人生出一股舒适与亲近感。
“原来小姐就是蔡大人的千金,今日我也是来的突然,不知小姐今日大婚,空手而来,实在抱歉。”韩烈歉意的一笑,目光略微从对方身上掠过,夸道:“不过蔡小姐今天很漂亮,祝你新婚快乐。”
“谢谢,谢谢韩公子的吉言。”蔡琰巧笑扬了扬手,显得可爱而又活泼。
看着眼前一脸单纯笑容的蔡琰,想起这个可怜的女子,即将嫁到夫家,从此将会把她带到一条不归之路时,他的内心忍不住产生了一丝怜惜之情。
见韩烈愣神盯着自己,蔡琰有些羞涩低着头,道:“公子请自便,小女告退。”
望着蔡琰匆匆离去的背影,韩烈抿嘴微微一叹,自忖道:也许这就是命运吧,如今我连自己的命运都看不透,又怎么去改变他人的命运?
在一声声爆竹声中,迎亲的队伍缓缓离开了蔡家,这次嫁女,蔡邕多少有些不得已的苦衷,身在中枢,蔡邕岂能看不到朝廷眼前的乱局,为了女儿不被朝廷之事牵连,他也只能提早的把女儿嫁过去。←百度搜索→
好在这门亲事,并不是仓促定下的,而是几年前,蔡邕便于卫家家主订下亲事,所以如今把女儿嫁过去,倒也是顺理成章,正好卫家那边,也说近来女婿卫仲道身体有些不适,正好借这次婚事冲冲喜。
站在门槛前望着缓缓远去的车马,蔡邕浑浊的双目,隐隐闪烁着泪光,舔犊之心溢于言表。
韩烈立于一旁,待马车走到街尽头,方才近前道:“文姬小姐善良真诚,相信婚后的生活一定会美满幸福的。”
“琰儿这孩子从小就懂事,跟着老夫宦海沉浮,从小就没有母亲照顾,着实吃了不少苦,能够看到她成家嫁人,老夫总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蔡邕微微一叹,语气有欣慰也有着一分不舍。
“大人的慈爱之心,文姬定然会感受到。”韩烈附和着恭维了一句。
“不说了,外面风大,走,陪老夫喝几盅去。”虽然觉得韩烈容貌过于柔美,但相处之下,却发现这孩子细微而识大体,倒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