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名著文学电子书 > 井冈风云录 >

第129章

井冈风云录-第129章

小说: 井冈风云录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一听脸色变得严肃了,忙制止道:“他们是这里的主人,我们是客人,岂有反客为主之理?”毛泽东说着,既客气又恭敬地走过来,对东能和尚说:“老师傅,多有打扰,还请见谅。”
  “阿弥陀佛。”东能和尚双手合掌举在胸前,谦和地说:“能和贵人相伴,是小寺之福。施主不必见外。”
  陈昌奉等只好又将和尚之物搬回右厢房。毛泽东同贺子珍自己动手搬东西进了左厢房。他从左厢房出来,对搬东西的吴吉清讲:“张闻天同志也住庙中,此时他正在‘闽赣省’巡察,住处你们也给整理好。”
  毛泽东总是关心别人,处处为他人着想。他同张闻天的关系很是一般,既无敌意又无好感。原因是他有如此处境,正是这些有“左倾”思想和坚决执行王明“左倾”路线的人的杰作。毛泽东作为一个政治家和伟人,有一个博大的胸怀;作为一领导者和长者,有容人的情怀,善于团结人,帮助人。实践证明“左”的那一套行不通,注定是要失败的。他至今不认为自己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系列决策和理论是错误的。这并不是他的顽固不化,而是他对中国革命的深刻了解和深信不疑的信念。他深信中国的革命是要靠团结千千万万的人来实现的。因此,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团结的人。
  吴吉清跟随毛泽东多年,深知他的为人。因此,就一声不响地帮张闻天收拾房子去了。
  寺庙正殿后又是一进院落,有东西厢房。院中有一棵大樟树,浓荫蔽日。树下有块青石板,青石板四周有几只石圆凳。
  毛泽东的晚餐就在大樟树下的青石板上,吃的是青菜、苦瓜、青椒和红米饭。贺子珍抱着小毛毛和警卫员围在青石板周围。
  老和尚东能路过此处,看见毛泽东饭食十分简单,不胜惊讶,自言自语地边走边说:“施主实为贵人,用膳清淡,堪为清官。”
  毛泽东挟住一个青椒,放到陈昌奉碗中:“昌奉,今日你出力最大,奖励一个辣子给你吃。”
  陈昌奉咬了一口,辣得他直吐舌头。众人见状个个哑然失笑。
  毛泽东又风趣地告诉他:“不吃辣子,就不会战斗。”
  7月的最后一天,毛泽东在云石山接受了《红色中华》报记者的采访,回答了题为《目前时局与红军抗日先遣队》。毛泽东告诉记者: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和华北之后,又企图对中国发动新的进攻,国民党政府却不放弃进攻红军和革命根据地。他还宣布了一个新消息:苏维埃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决定,8月1日派遣一支北上抗日先遣队。同时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集中一切力量抗日反蒋,建立新中国。
  北上抗日先遣队由新组成的红六军团担任,共3000多人。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为军团政委,任弼时为军政委员会主席。这支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北上,实际上是红军的西征。是在根据地愈来愈小的情况下,博古和李德也愈来愈感到这里呆不下去了,才派出红六军团西征,以求在湘鄂边界开展武装斗争的红二军团的支持。红二军团的军团长是有名的贺胡子——贺龙,军团政委是关向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任弼时是临时中央搬到苏区后,博古认为他反毛不坚决,把他从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和组织部部长的位置上撤下来,调任湘鄂边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这一次的红六军团西征,他又被博古看中,临危受难。
  肖克是湖南嘉禾人,参加了苏区历次反“围剿”,曾任独立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
  王震也是湖南人,老家浏阳,1908年生,14岁就到铁路上当工人,16岁就担任了粤汉铁路长岳段工会执行委员会纠察队长,19岁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织了长沙工人暴动。在以后的岁月里,他曾先后担任:湘鄂赣边区赤卫队队长兼政委;湘东独立一师政治部主任、政委;红八军代政委;湘赣军区代司令员8月7日夜,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肖克和王震的带领下,以军事演习为名突围西征,离开了苦心经营多年的革命根据地井冈山。
  红六军团带着红军的希望走了……
  这时的周恩来和朱德,实际上也被架空了。他两个虽然还在指挥作战,可作战方针都是博古和李德在独立房子里面策划好的,他们只能照胡芦划瓢,没有一点决策和主动权。这时的军事形势对红军愈来愈不利,敌人从六个方向逐步向红区推进,使苏区仅存兴国、于都、宁都、石城、宁化、长汀、瑞金和会昌八县。在这种情况下,又提出了“用一切力量继续捍卫苏区来求得战役上大的胜利。”决定了全线抵御、六路出击的方针。所谓六路出击:红三军团的六师和八军团的二十一师,在兴国的西北沙村地区,抵御周浑元第八纵的六个师;以红八军团的二十三师和江西的独立团,在古龙冈以北地区,抵御吴奇伟第七纵的四个师;以红五军团的十三师在宁都以北地区,抵御陈诚第五纵的四个师;以红三军团的四、五两师和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在石城北的绎前地区,抵御樊松甫三纵的两个师和汤恩伯十纵的三个师;以红一军团、红九军团和周建屏的二十四师在连城南的朋口地区,抵御李延年四纵的四个师又五十二、八十三两个师,共六个师;以二十二师在筠门岭地区,抵御南路军李振球的一师、黄延桢的七师、黄质文的八师。这就是红军的“六路分兵”。
  在绎前到高虎脑、万年亭15公里的地域内,红三军团的四、五两师和红五军团的三十四师构筑了五道防御工事。8月5日上午,樊松甫三纵的六师、七十九师;陈诚五纵的十一师、十四师、六十七师、九十四师和汤恩伯十纵的四师、八十八师、八十九师,一共九个师的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经过大半天的轮番轰炸,红军阵地上的工事,几乎夷为平地。阵地上的红军战士,还没有同敌人交战,就有一部分人死在了敌人的炮火中。群山中到处响着爆炸声,到处是硝烟。地方游击队人员只好冒着敌人疯狂的炮火,到阵地上救护伤病员。抬伤病员的游击队员也有的倒在敌人的炮火中。
  半桥镇,在战火中幸存,但已是千疮百孔,房舍东倒西歪,街上看不见行人,家家关门闭户,偶而也可看见,店铺门前挂着数只草鞋。这是地方人员有意让红军战士自己取拿使用的。彭德怀带着随行人员匆匆穿街而过。田参谋伤感地说:“彭总,以前这个镇热闹得很,如今连个人影也没有。这仗打的。”又一随行干部说:“以前打一仗,苏区扩大一片,现在是打一仗缩小一大片。”
  彭德怀只顾走路,没有回答和参与他俩人的议论。
  彭德怀来到高虎垴高地,在五师十三团团长王镇、政委苏振华陪同下站在高处观察地形。身后就是用松木垒成的工事,大都在敌人炮火的洗礼下变得支离破碎,再也经不起震动了。
  高虎垴和王土寨两座大山并排在半桥镇东。站在此地向西望山下半桥镇历历在目,向北望低矮的山峰如波浪连绵不断。广昌到石城的公路,像一条白色的带子顺着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伸展在山中。向南是大山,公路就从高虎脑、王土寨两座山峰中穿过。
  彭德怀观察一阵后,说:“你们十三团的任务,就是利用这个险要地势,把守住这一道关口。你们阵地防守的如何,对整个战局事关重大。你们的兵力怎么使用,火力怎么配置,要很好地动动脑筋。”王镇讲:“我们的兵力是这样布置的,三营守高虎垴,十一连放在这个制高点;二营守西边的王土寨山头;一营为团的预备部队,放在高虎垴三营后方。”彭德怀听后较为满意:“我看这样行,打起来要见机行事,不能打死仗。把火力集中在封锁山口上。”
  蜡烛形高地在高虎垴东南,是四师十团三营的阵地。蜡烛形高地有三个山头,七、八、九连各守一个山头。张震营长来到九连阵地,在壕沟内检查工事。
  几个战士正对着山对面的敌人阵地大声喊话。
  “白军弟兄们,你们也是穷人出身,我们也是穷人出身,穷人不能打穷人呀!”
  对方回话:“我们不想打,可官长非让打,没法子呀!”
  “你们那里官长欺压当兵的,打死官长,拖枪过来当红军吧。听口音你是北方人吧?”
  “河北霸县。”
  “小日本出了山海关,就打到你们家了,快过来参加红军北上抗日吧!要不家就叫日本人给占了。”
  对方不言语了,突然传来:“查哨的来了。”
  张震饶有兴趣地听着他们的对话,不由脱口而出:“这个方法不错嘛!”
  众人不知张营长何时站在身后,忙站起来,都叫了一声:“营长。”
  张震交待:“只要敌人不开火,你们就天天宣传,这也是一种战斗,是心理战。”
  6日天刚一放亮,十几架飞机就飞到阵地上空,丢下无数颗炸弹。沉闷的爆炸声,一声接一声,整个阵地立时成了一片火海。接着又一批飞机飞临阵地上空,带着刺耳的尖叫声俯冲下来,射出的子弹打在松软的红土上,随着响声扬起一道道尘雾,有的还打断了树干。
  在山后隐蔽的松木工事里,团长王镇焦急地来回走动,把拳头捏得格格地响,最后对着苏振华政委说:“摆在这里挨打,真气人。”他奔到电话机旁,摇了摇通向二营的电话,对着话筒喊了半天,里面没有一丝声音。他使劲拍拍电话机,又摇又吹,还是没有声音。最后他赌气地把耳机一放,无可奈何地说:“电话线断了。”
  “我去二营看看。”政委苏振华说着人已钻出了工事。
  团指挥所到二营阵地仅二百多米。硝烟遮住了初升的太阳,天空黯然无光。爆炸声还在继续。苏振华立在指挥所外观察一下,不顾一切地钻进了硝烟中。
  阵地上的战士,全身是红土,有的脚腿被埋,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