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流-第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云中问道:“傅秘书,今天几号了?”
傅善祥翻看记录本,知道李云中想询问行程安排,回道:“今天是西元1852年1月28日,明天上午要视察洋枪队出征准备工作,下午要出发上海,参加上海至苏州火车通车仪式。”
李云中很满意,赞道:“你的秘书工作是越来越合格了,尽量安排一些……国事,像一些琐事就交给大臣去办,毕竟我还要吃饭睡觉。”
傅善祥脸色微红,想起前几天将汉王一天12个时辰都排的满满的,把殿下忙的晕头转向,认错道:“微臣知错,可是微臣认为这些事都挺重要的,像是接见前线使者,听他们汇报战况,接见大臣,商谈国事,还有洋人与大汉交易军火……”
李云中停下脚步,回头接过傅善祥的记录本,教导道:“像是前线使者汇报战况这样的事,完全可以让他们到兵部、参谋部去汇报,免得我听完还要召集参谋长、兵部尚书等人商议,洋人前来交易军火,有大批火枪、火炮可以通知我,就只有几十、上百的火枪,你完全可以通知洋枪队教官杰克去处理,让我批个条子给他到户部领取银子付账就结束了……我说的这些都记住了吗?”
傅善祥认真记下,回道:“微臣记住了!”
赵老七、左宗棠见汉王走进书房,躬身道:“微臣赵老七(左宗棠)参见殿下。”
“免礼,有什么事就说吧!”李云中直接坐在位子上,傅善祥在李云中旁边站立,为他的杯子里添了茶水。
赵老七带着兴奋之色回道:“启禀殿下,据探子回报,浙江清军派出五千人支援江西,现在估计已经离开浙江境内。”见汉王没有预料中的高兴,反而脸色逐渐阴沉,赵老七惶恐,立马补充道:“清妖领兵大将乃是总兵虎嵩林,颇为善战,微臣已经派人通知江西都督焦亮、第三军军长曾水源等人。”
李云中问道:“浙江清军就没有其它异动了吗?只凭那几万人就想守住偌大的浙江11府、63县?”
赵老七努力回想着浙江送来的情报,希望发现蛛丝马迹,“虽然没有证据,但微臣推断嘉兴府、湖州府境内清军已经大部分撤离,只留小部分活动,好给他们加固杭州城赢取时间。”
“你是说清军打算坚守杭州?他们在杭州部署了多少兵马?”李云中神情凝重,他最怕清军将大军集结到一点,那样大大增加了攻取浙江的难度。
赵老七暗自估算了下,回道:“清军大将张国梁亲自坐镇杭州,麾下有绿营兵一万三千人,团练乡勇两万余人,而且张国梁发动民夫在城墙外围埋了大量石块!钦差大臣和春率领福建援兵坐镇金华、浦江一线。”
李云中看向左宗棠,问道:“先生都已经听完了,你能否在短期内攻下杭州?杭州一下,浙江就能迅速光复!”
左宗棠刚才听赵老七介绍军情时,就感觉形势糟糕,回道:“浙江多山地丘陵,大军如果展开大纵深、大包围作战,不但粮道后勤跟不上,还给敌人可乘之机,所以我军必须先行攻下杭州,而杭州地形独特,敌军又有所准备,不能再用挖穴爆破城墙的方法破城,这样看来只有强攻一途,大军伤亡必定惨重!”
赵老七补充道:“最近几个月,清军在浙江大肆购买洋枪、洋炮,听说杭州城墙重要地段上每隔五步就放有一门大炮,我军也要准备大量火器才好!”
听赵老七汇报的越多,李云中心里越没底,张国梁从广西贵县就开始与义军交战,必然对我义军知之甚详,左宗棠没有作战经验,如果他在杭州碰壁,大败而回……李云中彻底不敢再继续想下去。
“我在加派2000洋枪队,100门大炮,务必以最小的代价,拿下杭州!”李云中心里已经决定暂驻上海,以便指导南征大军。
左宗棠递上一份名单,忐忑道:“这些事我选的幕僚,请殿下批准。”
李云中大略看了一下,点了点头,“既然先生是选的,你跟吏部交接一下就可以。”
送走了左宗棠与赵老七二人,李开芳、林凤祥等人却又前来拜见。
第五十六章成功收编(求收藏)
谢谢神山之石588币的打赏、漂亮的雪莲的打赏,顺便提一下,下星期裸奔,请大家帮忙收藏一下,在书架上也方便查找。
林凤祥、李开芳等留在南京的几十人围城几个圈子窃窃私语,大都谈论留在南京会有什么职位,汉王殿下如何对待他们。
左十五军军帅唐亮与前十三军军帅叶莲等人都是北伐军路过陕西时投靠过来的新附之人,自觉的站成一个圈子与李开芳、林凤祥等人隔开一段距离。
唐亮小声问道:“叶军帅,这林丞相、李丞相是不是得罪过汉王殿下,为什么他们二人刚才与吉丞相道别时,像打了几次败仗似得,脸色都那么看?”
叶莲因为比唐亮早了一个月参加太平军,一直在唐亮面前表现得像前辈一样,训斥道:“闭嘴,这些是你该问的吗!”见不少人静下声来,竖起耳朵做倾听状,终归摆脱不了女人的八卦心理,躲躲闪闪的看向李开芳这边,见没人注意,小声道:“听说李丞相他们背叛过汉王,所以才不敢留在南京!”说完就有些后悔了,补充道:“你们可不能传出去,免得害了他们。”
几人全都脸色慎重的点头,唯独师帅宁宗杨、施绍桓二人面有异样,不动声色的走到另一边。
李云中一进来就看到这样的情况,心照不宣,他对北伐军稍有了解,心里已经打算好好拉拢这些基层军官。
“拜见汉王”众人按官职大小站成两派。
既然已经决定明日动身前往上海,李云中也没时间和他们啰嗦,用不容反抗的语气说道:“你们留在南京的士卒有8256人,我打算把他们编为两军……”
听说只编为两个军,李开芳忍不住打断道:“殿下,我北伐军有前一军、右二军、前十三军、左十五军、后十军等十二个军,怎能只编为两个军。”
见李开芳带头抱怨,不少检点、指挥唯恐自己被降级使用担任师帅、旅帅,七嘴八舌的反对起来。
“两个军?岂不是只有千把人,这怎么可以。”
“我堂堂殿前左十二检点,怎能担任师帅之职。”有几位丞相在,他自认为军帅还轮不到他。
…………
李云中见声音越来越大,摆出一副我很生气的模样,果然下面就安静下来,全都不安的低着头,“你们一军有多少人?”
林凤祥硬着头皮答道:“一军有千人到几百人不等,例如前一军、右二军各有一千五百余人,前十三军因为全是骑兵也有一千人,其余各军只有五六百人。”
李云中讥讽道:“当年我与南王冯云山商议,一军下设五师、二十五旅,,卒长一百二十五人,两司马五百人,这样算来每军至少应该有两万人,没想到你们竟然……竟然吃空饷,吃成这幅摸样!”
林凤祥尴尬不已,解释道:“因为定都天京时封赏的人太多,师帅以上人员数以千计,所以每军不得不缩减人数……”
后面新附之人听说天京像他们这样等级的官员成千上万,大失所望,不少人已经决定留在南京,四川贫苦,去了又没有地位,还不如留在南京这个繁华之所享福。
李云中傲然道:“我大汉辖地几省,才设有有八军,还包括女军与水军,也就是说正式作战的只有六个军,你们一个军还比不上我们一个团的人马多。”
叶莲眨着大眼睛问道:“请问殿下,你们一个团有多少人马?”
李云中笑着回道:“以前规定一团两千人,不过近年来下边将领私自扩充,现在恐怕有四五千人,一个师有一万余人,一个军两三万人。这样算来,我要给你们补充一万人左右,才能符合我们军制的最低标准。”
黄益芸情不自禁的惊叹道:“两三万人一个军!这……这么多人!比上我们天国一个王殿的人马了!”
太平天国的兵马全都是归为各王统领,实行的是分封制,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不但拥有合法私兵,还有封地。
李云中继续道:“这两军的番号是第六军、第八军,每军下辖两师六团十二营。每营下辖五连,每连有100人左右。”
李开芳犹豫起来,这番号都定下来了,岂不是成了汉王的私军,一年以后回到天京该怎么向天王交代,小声反对道:“殿下,这不妥吧,这些圣兵都是天国在编的现已军人,贸然放弃现有番号,这……这不是背叛天国吗!死后还要下阿鼻地狱。”
李云中见李开芳一语道破玄机,就先打压他的气场,借着转移话题批评道:“什么阿鼻地狱?一看就知道你没读过圣经,不知道上帝、耶稣!上帝居住在天堂之中,而地狱是西方的地狱……总之你错了,你这是假信徒,死后是不会升到天堂的!”
这不是胡搅蛮缠吗!李开芳向朱锡坤使了个眼色,希望他也出来反对,只要他们北伐军将领众志成城,汉王也拿他们没办法。
朱锡坤见李开芳拼命的向自己眨眼,他可不敢做出头鸟,装作看不见,继续低头‘数蚂蚁’。
李开芳气急,又弯头看向黄益芸,朝汉王方向努嘴。黄益芸也一直仰头看向屋梁,不敢出声反对。
“李兄弟,你的头怎么了,老是左右摇摆,要不要我给你找个郎中。”李云中看李开芳心急火燎的样子,感到颇为好笑。
李开芳讪讪笑道:“小的这是老毛病了,转转就好了!不牢殿下费心。”
林凤祥见李开芳败下阵来,硬着头皮上前劝道:“殿下三思,如果您强行兼并我们北伐军,就是想……想逼死我们,天国律例:失军者斩。他日我们孤身回到天京,也是死路一条。”
李云中一听有门,许诺道:“如果一年以后你们愿意返回天京,我绝不阻拦,给你们备好武器粮草,想去哪里就去那里。”
李开芳与林凤祥互望一眼,点了点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就当回报汉王收留之恩。
李云中等待片刻,再也没有人反对,继续说道:“那现在我宣布人事任命,你们要有心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