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200章

清末洋流-第200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俾斯麦一滞,想起自己出发日期,答道:“大约三个月。”

李云中点了点头,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也就是说普鲁士像法国开战的消息需要三个月才能传达到中国,中国再准备三个月出兵事宜,三个月后到达欧洲,再在欧洲修整三个月,这样算下来,普鲁士宣战一年之后,中国的军队才能加入战场,反之,普鲁士也一样,我认为这完全是劳师费饷,得不偿失!”

俾斯麦有苦难言,普鲁士面临的都是强敌,法国、丹麦、奥地利,也许还有英国,如果不能迅速击败一方。势必会陷入持久战,到时有任意一方的加入,都可以改变战争结局,普鲁士承受不住战败的结果,只要有任意一丝希望。他们都会紧紧的抓住,

李云中敲打着桌面,见俾斯麦没有退让的意思,考虑到普鲁士会一帆风顺的统一,又说道:“既然普方坚持,这一点朕同意了。不过我希望在后续的条文里,会有利于中国的条款。”

俾斯麦再一次露出微笑神色,保证道:“如您所愿,军事同盟条约还有一条就是双方军队全面合作,我普鲁士王国的军队在欧洲也是首屈一指,我们愿意协助汉国军队变革。建立满整的参谋制度、后勤制度,还有整编出真正的国防军。”

李云中虽然早料到有这么一天,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对着俾斯麦认真的问道:“你们这次带来了多少军官?”

俾斯麦竖起两根指头,静静的观察李云中的神色。

李云中心里一惊,说道:“两百人!不错,这是在汉军中服役的洋人总和。”

俾斯麦缓缓摇了摇头。答道:“是两千人,这些都是普鲁士王国的精英,全部是正规军校毕业,最高级别的是参谋部副总参谋长,希望他们可以帮助汉军提升战力。”

“说说下一款吧!”李云中喝了口茶,掩饰失态的神色。

俾斯麦面色沉重,双手交叉在一起,斟酌片刻才说道:“也许陛下不明白欧洲的形势,特别是普鲁士王国内部形势,目前就是一个火药桶。前两年还发生一次政变,虽然被英勇的国王陛下平定,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普鲁士王国要统一德意志,必须在国内实行改革。而在国内实行改革是千难万难,稍有不慎就会触发革命,国王陛下与王室成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希望,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中国可以接受我们的政治避难,并有责任护送国王陛下回国镇压叛乱,直到普鲁士国内形势稳定。”

李云中看着俾斯麦认真的模样,不确定的问道:“你们普鲁士人不是团结在一起?国内也不是国王一言九鼎?”

俾斯麦苦道:“这正是我的奋斗目标,其实普鲁士王国政治形势复杂,有社会主义人士,他们在工人中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他们团结在一起,在普鲁士王国中有很大的话语权,第二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他们期望普鲁士像英国那样给他们权利,鼓吹建立议会,让议会来治理国家,这是国王陛下不能容忍的,还有一派就是容克贵族,他们是骑士团的后代,控制普鲁士大量土地,以农奴的形式经营庄园,在大约四十年前的改革中,容克贵族遭到重大打击,这让他们记恨王室,当时的国王为了稳定局势,不得已赐给他们重要军职与政府官位作为补偿,当然我也是容克贵族的一员。”

李云中听了普鲁士国内政治形态,越发佩服起面前的俾斯麦,想也不想的回道:“政治避难这一款,朕也同意,如果普鲁士国内爆发革命,我会出兵接应你们的国王陛下。”

俾斯麦道:“谢谢您的慷慨!”

李云中道:“还有什么就一起说出来吧,我想上面这两款条约才是重头戏。”

俾斯麦认同的点头,道:“剩下的几条就是,关税问题,汉国与普鲁士建立关税互惠条约,矿产问题,普鲁士有权在汉国境内勘探矿产,当然我们会以适当的价格购买,再有就是……。”

李云中大致想了下,矿产分布普鲁士没有自己了解的清楚,关税也是相对的,现在大汉工业发展迅速,特别是轻工业并不逊色与于普鲁士,关税互惠也是可以同意,其他的都是无足轻重的小问题,可以忽略。

俾斯麦道:“这本合约一式两份,由汉国、普鲁士王国分别保管,陛下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李云中起身,回到龙椅上坐定,正式的说道:“此份条约朕原则上同意,朕会召集大臣商讨,三日之后,会给尊使一个答复。”

俾斯麦同样起身,道:“再一次感谢陛下!”

李云中缓缓的说道:“至于普鲁士王国派来的两千军官,不知你们是怎样安排的?”

俾斯麦谨慎的回道:“这批军官只能再中国呆两年,毕竟普鲁士王国的军队也许要训练磨合。”

李云中失望的问道:“只有两年?两年时间能干什么?你们能教会什么?”

俾斯麦成竹在胸,冷静的回道:“两年时间其实也不短,他们军衔最低的都是少尉,军事素养在欧洲也是顶尖的,可以担任训练官,也可以支援军校教学,还可以暂时充当陛下的参谋、顾问,当然我希望陛下不要让他们成建制的上战场,普鲁士损失不起。”

李云中道:“大汉有五十万军队,还有大量的民兵,两千人分配下去,一个人就要训练几千人,尊使认为这有效果吗?两年时间朕不会同意,必须延长。”

俾斯麦没想到汉国会如此迫切的需要普鲁士军官,有喜有忧,喜的是,汉国军队在普鲁士军官的影响下,必定会对普鲁士产生好感,将来一定可以影响到汉国的国策制定,忧的是,如果把这批军官长期留在中国,那么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一定会直线下降,在满是火药味的欧洲,这是很危险的事情。

很快俾斯麦就想出了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如果陛下准许,我会让他们分批回国,同样的国内会补充一批新人进来,不过这些新人都是刚毕业的军官,没有战斗经验,请您见谅。”

李云中见好就收,忙不迭的点头答应,回道:“这样也好,毕竟我也不希望影响到普鲁士军队的战斗力,就当他们在汉国实习好了,我会把他们派到前线,感受一下战斗气氛,虽然清军的战斗力真的很差。”

俾斯麦见问题解决,就提出了告辞。

“尊敬的陛下,请容许我告辞。”

“普鲁士王国大使馆朕已经命人督造好,尊使可以回到那里休息。”

李云中拉了下电铃,对走进来的傅鸾祥道:“你派人把几位先生送回公使馆。”

“微臣遵命!”傅鸾祥示意俾斯麦跟着她出去。

PS:求张月票

第二百零九章瞄准北京

张遂谋与林大基两人各怀心事,忐忑不安的走进上书房。

“微臣拜见皇上!”

“你们来了,快坐!”李云中心情很好。

林大基暗自高兴,没想到这普鲁士人这么识趣,只要皇上高兴,他离开兵部的事就好办了。

凡是皇上高兴的事,张遂谋必定会问一问:“不知皇上有何喜事?能否让臣也知道一二?”

这句话骚到了李云中的佯处,他也迫不及待的与人分享这个消息。

李云中得意的解释道:“你们也看到了,此番普鲁士王国公使进驻南京,他们带来了两千多现役军官与大汉军交流,你们两个一定要安排好,让他们感觉到大汉的诚意,宾至如归!”

张遂谋又惊又喜,下意识的说道:“可是微臣见他们只有十个人,这两千多人从何谈起?”

李云中指了指东面,答道:“都还在海上呢!”

林大基立即道:“请皇上放心,臣一定好好安顿他们。”

张遂谋趁机将作战计划双手呈上,道:“皇上大喜!北伐军连战皆捷,光复河南、山东指日可待,据微臣所知,清军纷纷北撤,似乎有放弃河北南部几府的意思。”

李云中接过公文,没有翻看,反而问道:“参谋长一定有新的想法了吧。”

张遂谋心中准备了无数答案,就等着李云中提问,没想到皇上不按常理出牌,心思一乱,立即低头掩饰,道:“皇上英明。这,微臣确实有新的计划。”

李云中道:“说来听听。”

张遂谋冷静下来,组织语言,回道:“经过一年激战,清军纷纷败退。我军气势如虹,以往只有一些乡勇、团练投降,那些绿营、文官从来没有正眼瞧过汉国,如今在河南、山东战场上,绿营参将、副将投降者不计其数,就是文官知府、知县主动投降的也有很多。特别是南阳知府顾嘉蘅,不但献上南阳府,还劝服汝州、陕州、河南府官员起义,河南局势因此大变,第四集团军竟然攻入山西,由此可见天下百姓民心所向。皇上乃是真命天子,咸丰小儿必惶惶不可在中日。”

李云中想了片刻,这顾嘉蘅他早有耳闻,当初这是满清第一个主动投降的高级文官,难得的是此人很有能力,不但官声很好,还能分清民族大义。劝服同僚反正,他已经给吏部下了条子,任命此人为安徽省第一任省长。

张遂谋接着说道:“经过几年战争,北地绿营军已经被抽调一空,咸丰小儿拼命的抽调蒙古、东北骑军入关戍卫北京,我军何不以迅雷不及耳之势攻打北京,与清军决战,只要将满清赶出关外,湖北、湖南、陕西、甘肃、山西几省没有主心骨,怎能抵挡大汉军攻势。”

林大基补充道:“大军征伐在外。军饷一日多过一日,据微臣统计,自从出兵北伐,我军所用粮饷已经超过三百万两,如不早日结束北伐。我军势必南撤,平白又让清军得了喘息之机,还不如一鼓作气将鞑子赶出关外,来了关门打狗。”

李云中问道:“前线将领是什么意见?”

张遂谋回道:“直接攻打北京的计划就是陈玉成将军率先提出,没想到这个十几岁娃娃竟然如此善战,三路大军就属实力最弱的第四集团军战果最大,微臣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这才命参谋部拟定计划。”

李云中见张遂谋不再说下去,恍然道:“这么说还有人反对?”

张遂谋小伎俩被识破,脸色微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