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清末洋流 >

第168章

清末洋流-第168章

小说: 清末洋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遭长毛祸害,早已恨之入骨……”

林大基见李云中神色阴沉。训斥道:“放肆!我汉军岂能与太平军相提并论。”

杨金龙陡然醒悟,这汉军就是从长毛中分离出来的,低头喘喘不安,暗道今天怎会如此孟浪,为了湘军也不至于把自己前途都赔进去。

李云中敛平怒火。心里明白这帮书生对北伐幽燕非常急迫,他们迫不急待的想摆脱叛逆贼子的身份,最好的办法就是攻占北京,取得正统地位,如此不但可以名正言顺的抛头露面,还可以将对头定位汉奸叛逆,光明正大的劝降征讨。

杨开林见皇上并无生气,大着胆子谏道:“如今湘军丧胆,退回湖北后必然一蹶不振,只要我军派一部坚守九江,其余兵马可以北伐,满洲皇帝不得人心,北地百姓翘首以盼王师,河南、山东、河北绿营皆不足用,不出三月我军就可兵临北京城下,臣请皇上出兵北伐。”

杨开林心情激荡,情不自禁的哭出声,他是陕西人事士,冒着抄家灭族的危险投靠大汉,虽然身居高位,但无时无刻不为家人亲朋好友担心,就怕清军查探他的底细,屠戮他的家人好友。

杨金龙也出声谏道:“北伐是顺应天势民意之举,功莫大焉,皇上三思。”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恨不得尽快攻打敌国国都,为何皇上却总是推三阻四,杨金龙与好友百思不得其解,只有尽力进谏。

李云中深吸口气,闭上眼睛想了想,就算北伐军打不到北京,也不至于像历史那样全军覆没,深思良久,开口道:“明天朝议北伐事宜!”

杨金龙等人很快的就将北伐的消息传递开来,读书人士个个弹冠相庆,为自己即将摆脱叛逆的身份庆贺,文士组成的阵营已经是一个庞然大物,桂系也不敢轻易得罪,只能默认事态的发展。

朝会,所有的官员都已经到齐,朝阳殿宽阔的大厅,站满了一百多六品以上的大小官员,一些官员面色苍白,很明显是大病初愈的表情,请假在家的官员也挣扎着病体来到朝阳殿,都不愿错过这决定历史的一刻,如果运气好,能发个言一定就能载入史册,流芳百世。

“臣等参见皇上,愿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洪亮的声音在朝阳殿来回折射,余音渺渺经久不散。

李云中强忍着捂住耳朵的冲动,讪讪笑道:“今天不同寻常,大家的热情很高吗?”

陆建瀛瞥眼看着朝官将李云中的这句话记录在册,脑门上浮现几条黑线,怕皇上再语出惊人,急忙出列道:“启奏皇上,此次乃是过年的第一次大朝会,我等当然兴奋,恭喜皇上,去年我军战无不胜,版图足足扩大了一倍,照此发展,明年就可一统天下。”

“请皇上出兵北伐,一统天下!”满朝文武像是排练好似得,一齐躬身请命。

“准!”李云中也看见一旁奋力急书的朝官,声音立马变得威严起来。

李云中又看向前排的林大基,问道:“兵部可有良策。”

林大基出列,躬身言道:“启禀皇上,兵部与参谋部已拟定出出兵计划,请皇上过目。”

第一百六十七章北伐的影响

傅鸾祥接过奏折,双手呈给李云中。

李云中细细阅读,就是有所准备,还是被这大手笔吓了一跳,简直就是倾国之力北伐!

奏折大意是:汉国兵分三路北伐。

第一路徐州罗大纲所部汇合李得胜由山东攻向河北,一直打到天津、北京。

第二路,李秀成大军径直从安徽攻进河南,途径洛、开封、郑州、保定等城,与罗大纲所部在北京汇合。

第三路,陈玉成所部,由湖北进入河南南阳、洛阳,进入山西,攻打太远、大同,沿着怀来、延庆等县包围北京。

三路大军共计有八个军二十余万人,占了汉国总兵力的三分之二。

李云中本来的意思只是拍派个三五万人攻占河南就算了,没想到兵部、参谋部的大臣竟制定出这样的计划。

他自己都看的热血沸腾,觉得这三路二十万大军北伐万无失败之理。

想了想,李云中还是有所顾虑,对底下蒙上升问道:“如此规模的北伐,恐户部不足以承担后勤吧?”

蒙上升出列答道:“启禀皇上,户部连同商会颁发利润一成五的债券,已经有上万商人预定,计有纹银两千万两,足够北伐大军一年开销。”

我靠!李云中情不自禁的爆了句粗口,这帮商人比当官的还热情啊。

陆建瀛等人满意的点了点头,第一次觉得商人还是爱国的,不但弥补了军费不足,还愿意承担大军后勤,买卖一些军资。

李云中慎重起来。考虑着其中得失,看着下面一双双期盼的目光,终于下定决心:“北伐既是顺应民意之举,那就宜早不宜迟,传令下去。罗大纲第二军、李得胜、刘才的第十军、叶莲的骑兵军加补一万民兵组成第一集团军,罗大纲任总指挥,李得胜任总参谋长,在徐州附近汇合,出兵北伐,攻略山东、河北。

以西征军组成第二集团军。由李秀成任总指挥,赵烈文任参谋长,李春发任副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由河南北伐。

以征南将军左宗棠所部组成第三集团军,李世贤任参谋长兼广西提督,黄渤为第五军军军长。进攻湖南。

陈玉成所部整编为第四集团军,率军从河南、山西进兵。

吏部要马上派遣官吏,进驻被我军占领的城池。”

说完,李云中开始患得患失起来,四个集团军共三十万大军,这些都是汉军菁华,如果失败。他就得准备跑路了,不知是上欧洲好,还是美洲好?

听说今天开始出售北伐债券,杨伟一大早就准备动身前往商会,这次无论如何也要买到战争债券,一方面是为了盈利,另一方面是为了面子,自从发行债券以来,‘债券’这两个字就成为商人聊天时的热门话题,如果没买债券就是没有眼光。没有魄力,商人是不会和没有眼光、魄力的人合作经营生意的。

管家急匆匆的跑过来,对正在洗漱的杨伟禀报:“老爷,今天商会前面排了好多人,把对面的马路都给占了。小的来的时候,还看见不少警察前去维持秩序。”

杨伟赶紧用手帕胡乱擦了擦脸面,急声问道:“现在商会还没开门,为何有那么多人排队?就算商会注册的商人全部集中到南京,也不可能把那么宽的马路都给占了,你说清楚点,到底是怎么回事?”

管家苦笑:“商人到是没几个,排队的全是老百姓,他们听说买债券可以赚钱,天不亮就有人开始排队,现在只会越来越多,再过一个时辰,说不定都可以排到皇宫那边去了。”

杨伟揣好银票,坐着马车就往商会赶去。

商会几位会长苦笑的看着面前熙熙攘攘的‘长龙’,一大早赶过来,他就被这情景吓了一大跳,一帮平民百姓揣着几百个大钱,就大言不惭的想买债券,要知道债券最小的面额也是一百两一张。

“李兄你还是快联系官府,我么要是解释债券的事,他们也不信啊!”

“那好,几位兄台稍待片刻,我这就找户部尚书蒙大人商议。”

唐亮骑着马赶到商会门口,将圣旨亮出来,大声喊道:“皇上有旨:商会立即发行小额债券,以供百姓购买。”

“遵旨”

围观的百姓情不自禁发出一阵欢呼声,纷纷加入队伍。

杨伟傻眼了,这要排到什么时候才能轮打他,心里又惊又怕,上次没买到战争债券就让他后悔好久,这一次可不能再错过,想打这里,他一下跳下马车,来到几位副会长面前,谄笑道:“几位爷,请容小的一言。”

几位副会长看着面前的小胖子,面面相觑:“你要说什么?”

杨伟搓了搓手,指着人群道:“这里百姓众多,而且只会越来越多,他们堵住门口,万一闹起事来,我们谁都承担不起,不如将购买债券的人分为三个档次,第一档次的人必须购买一万两以上,第二个档次的人必须购买一百两银子以上,最后的档次一百两以下,专门租借一个场所让这些人购买债券,如此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几位副会长听得连连点头,对这个木讷的胖子刮目相看。

上海,万宝楼分部

听说这里有出售北伐债券,英国公使布文翰亲自过来查探,打听北伐概况!

他来到出售债券的楼层,对着身穿汉服的男子问道:“先生,你这里的债券是怎么获利的?”

刘细水听着怪腔怪调的话语,抬头一看,原来是个洋人,马上用恭敬的答道:“先生,这里的债券分为三个档次,一种是购买一万两银子以上的份额,另一种是购买一百两银子以上的份额,最后一种是购买一两银子的以上的份额。再低的就没有了。”

文翰看着桌面上的样品,惊道:“竟然有一万两银子的面额,你们不怕商人疑虑吗?这么大面额的债券,如果弄丢了,损失不可估量啊!”

刘细水以为来了个大客户。耐心的解释起来:“先生多虑了,买我们这大额债券,都要建立个人档案,而且我们会拍照作为证据,如果弄丢了,我们还可以补办。如果到期,您有事不能来取,可以提前在上面写一份授权书,当然一万两银子以下是没有这种服务的。”

文翰微笑起来,赞道:“很周到的服务。”

“刘小哥,麻烦您给我二十张一千两的债券。我有急事赶往广州。”一位商人急匆匆的来到柜台,拿出一叠银票,撇见柜台上面贴着刘细水的名字,就以简单的称呼说了来意。

刘细水验明银票真伪,吩咐卫士拿来一叠债券,交给这个商人。

看着商人的背影,文翰终于明白为何中国人那么中意债券了。他们手持的银票与债券没什么两样,银票放的再久也不能升值,债券就不同。

中国人真是太富有了,一万两银子可以在伦敦做一个上等人。

“给我拿五张一千两的债券。”文翰虽然不希望汉国取胜,但他不会因此与银子过不去,平白错过一次发财的机会。

回到租借,文翰将买来的债券收好,同时邀请了法国公使布尔布隆,美国公使麦莲一起商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