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洋流-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夷长技以制夷?”陆建瀛似有所悟,明白了李云中的良苦用心,诚心诚意的恭维道:“皇上大可不必如此,我等并非食古不化之辈,只要皇上认为有道理,我们做臣子的也只能支持皇上,毕竟这天下都是皇上的!”
李云中哀叹:说了半天等于白说,这天下怎么会是朕的呢?
曾国藩觉得自己毫无奋斗方向,在湖北,好不容易赶走了杨霈,又来了官文;在江西,将陈其迈弹劾罢官,又换了文俊,这皇上太不识相,曾国藩决定回家呆一些时候,等到大厦将倾的时候,再出来临危受命,讨价还价。
郭嵩焘看着曾国藩把行礼收拾妥当,最后一次劝道:“大帅何必如此,伯母逝世。我等都很悲伤,但是江西局势危急。非大帅不可挽救,何必要回湖南呢?”
感觉无官一身轻,曾国藩深吸口气,对着满屋的将领说道:“我这个儿子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尽孝,一直在外奔波,如今母亲过世,难道我还能不在身边守孝吗!”
朱孙贻已经升为江西按察使,所以对江西有很深的感情。跟着众人附和道:“大帅可以夺情啊,现在湘军离开不了大帅,江西也离开不了大帅!大帅三思!”
郭嵩焘跟着劝道:“是啊,大帅,您申请夺情,皇上一定会批准,这样就可以避免天下非议。大帅要为天下百姓考虑啊!”
曾国藩这次是心意已决,他对咸丰实在是太失望了,用到湘军的时候就软言相劝,好处许了一大堆,用不到湘军的时候,就将他曾国藩扔在一旁。不管不问,之前许诺的督抚之位也落到别人头上,自己办团练的是侍郎头衔,现在还是侍郎头衔,麾下的将官职位都升的比他高。这让他情何以堪。
“江西的情况我已经和湖北巡抚胡林翼大人谈过了,他会派人前来指挥。你们好好的配合,不要因为意气之争,而坏了我与胡大人之间的情谊!”
见曾国藩决意要走,郭嵩焘大急,索性摔破罐子,直言道:“湘军是大帅一手创建的,没有大帅,湘军就不再是湘军!既然大人只顾自己得不到的封赏而回乡,这大大有违了我们当初建立湘军的初衷!那我们还不如趁早解甲归田,隐归乡里,免得大汉得了天下找我们秋后算账!”
曾国藩被郭嵩焘损的喘不过气来,使劲的咳嗽几声,作为一个理学家,他一生最重诚信二字,平时也是‘诚信’不离口,听郭嵩焘讽刺他见利忘义,火冒三丈,久久不能平静,心中对郭嵩焘多了一丝芥蒂,还是装谋做样的回道:“官员有父母丧事,必须回籍守孝,这是惯例,岂能因我一人而有所违背?你们快快回到营中带兵,现在短毛李云中称帝,忙着大封功臣,江西都督赵烈文刚到江西,也要熟悉军情民事,暂时是没有战事发生的,你们不必担心。”
众人见曾国藩带了几个仆从,径直消失在众人的目光之中,心中全都变得无所依靠起来。
胡林翼刚升为湖北巡抚时,能指挥的湘军不足一万人,五个月过后,勇丁就扩充到了两万人,七个月后,达到了三万人,十个月之后,更是激增到四万人,如今光是湖北的湘军就有五万人,规模早早的超出了曾国藩时期的总人数。
供养这庞大的队伍,当然需要很大一笔银钱,每月需要白银三十万两,一年就有三百六十万两,胡林翼早就明白,在大清招勇易,供养难,没有银钱招不来的勇丁,招来之后如果维持不下去,发不出薪饷,勇丁非但不听话,反而会逼上官发饷,处处惹是生非,上次武昌之战。胡林翼对此深有体会。
曾国藩说得好,要当战神,先请财神,胡林翼已经想过所有办法,贵州、云南、陕西、山西、湖南每年都要为湖北湘军提供粮饷,他还改革了包括田赋、捐输、盐税等项目,直到徐州琦善想出的厘金政策,湘军才步上正轨。
短短一年,胡林翼经营的武汉已经是湘军的第二个大本营。
罗泽南走进大帐,对着沉思的胡林翼说道:“大人,下官估计,武昌城内的粮草所剩不多,是否现在攻城?”
胡林翼道:“不急,这次我们湘军一定要把长毛成建制的歼灭在湖北,上次攻克武昌,让长毛主力逃窜,这才有后来武昌复陷于贼的结果,等到春霆攻克汉川,再克武昌不迟!”
罗泽南急道:“江西来报,短毛整军备武,似乎有意攻占南昌,江西乃是湖北前沿阵地,如果丢失,湖北必将一日三惊,谈何歼灭反贼,恐怕守住偌大的湖北都成问题!”
胡林翼惊道:“既然南昌有事,武昌战事宜速战速决!自古攻城无善策,我们不能像上次那样只顾取巧,你带兵主攻北门,我带领大军佯攻其余两面城墙,只留文昌门不攻。”
罗泽南领命而去。
自从秦日纲封了燕王,韦俊就嫉妒的发狂,最然知道天王不可能同时封他们韦家兄弟二人为王,但是此番攻克武昌,全是他韦俊的功劳,为什么秦日纲封王!
看着手中韦昌辉的书信,韦俊犹豫不决,上面说天京将有大事发生,要他保存实力。
PS:最近事有点多,码字凌乱,请大家多多包涵,毕竟每天要码一万字
第一百三十五章武昌沦陷罗泽南授首
“国宗大人,城内所有弟兄都已经准备妥当。”
韦俊看着城下准备攻城的湘军,深吸口气,对众将领说道:“武昌被围,湖北局势一天不如一天,我天兵占领的府县相继被湘军攻占,昨天我收到天京圣旨,天王命我军突围,现在城下湘军并无准备,大家听我命令,打开城门之后,全军冲出城去,将湘军杀败,不许追击,所有队伍开到西面金口镇集合,那里有我天军水师接应。”
“遵令”
韦俊道:“开城门!”
“杀”
武昌城内一万守军全部向城外冲去,湘军部众猝不及防,看着气势汹汹的太平军,丢下云梯就往后跑。
看着即将奔溃的本部兵马,罗泽南奋力大呼:“顶住,大家上前杀敌!杀敌!”
不一会,溃兵就将罗泽南淹没,战场上只有一边倒的屠杀,湘军前阵冲垮了后阵,李续宾等人无奈,只有随着溃兵往后退,打算在后面收编溃兵,重整旗鼓。
罗泽南见湘军越败越远,气的全身哆嗦,挥剑阻拦溃兵迎敌,边跑边喊:“杀敌!杀敌……大家都回去杀敌。”
“砰砰”
一阵硝烟飘过,罗泽南无力的躺在地上,心里突然有种嘲弄的感觉,没想到自己自诩知兵,竟然以这样的方式死在战场上。
湘军逃到长江边上终于停下,李续宾就在长江边上整军,不到半个时辰就率领湘军嗷嗷叫的杀到武昌城下。太平军早已消失,看到的只是满目狼藉的战场。湘军旗帜丢的满地都是,一具具死尸都是背向城墙,还有不少伤兵躺在地上哀嚎。
李续宾、李续宜等人看着上百名伤病围成一个圈子,仿佛在哀悼什么,想到恩师不见,两人都有种不降的预感,跌跌撞撞的朝那边冲去。
伤病见知府大人冲过来,稀稀落落的喊道:“布政使大人死了!”
李续宾、李续宜看着罗泽南的尸体。心慌意乱,嚎啕大哭,他们与罗泽南十几年的师生情谊,就在今天阴阳两隔。
胡林翼、刘蓉、王錱等人在太平军撤退的时候就冲进城内,看着阔别已久的巡抚衙门,胡林翼感慨万千。
刘蓉对着愣在原地泪流满面的胡林翼笑道:“润芝何苦做出如此小女儿之态,我军奋战一年。终于收复武昌,润芝应该高兴才是!”
胡林翼解释道:“学生只是喜极而泣,自从受封湖北巡抚之位以来,学生只在里面住了三晚,如今故地重游,深有感触啊!”
王錱半是认真半是玩笑道:“下次可不能把武昌的兵马全部调走。这长毛就是猎犬,鼻子灵着呢,两次攻占武昌都是趁我军出征在外,城内空虚。”
胡林翼带头走进巡抚衙门,笑道:“璞山说得对。就算湖北全境沦陷,也要把武昌给守住。每次攻占武昌,我军都要有上万人的伤亡,实在是得不偿失,胡某可不能再做亏本生意了。”
众将领对攻占武昌,都是怀着激动心情,前几日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听胡林翼自我嘲笑,齐声大笑。
“哈哈哈……”
胡林翼听着众将领肚子‘咕咕’乱叫,对着卫兵吩咐道:“快去准备酒宴,这一个月来为了攻占武昌,本官是茶不思饭不想,今天终于一尝所愿,一定要喝个痛快。”
有不识相的将领劝道:“长毛刚刚退却,我军就在此饮宴,是否会中了长毛埋伏。”
王錱笑道:“长毛丧胆,我料他们现在已经逃往金口,怎还敢杀个回马枪,况且城外还有仲岳先生,长毛从武昌出逃,被仲岳先生迎头痛击,那还有胆子反攻武昌,哈哈……”
宴会正酣,觥筹交错,众将领虽然是武将,但是大部分人都是由文转武,身上还保留着文人的矜持,并不像寻常武将那样放浪形骸。
刘蓉对着众人举杯道:“大家一起敬润芝一杯,这一年来,湘军遭遇数次挫折,都是润芝出面力挽狂澜,特别是曾公回家丁忧,湘军群龙无首之际,润芝出面领导大家继续抗击反贼,湘军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加壮大,现有四万、六十营陆师,两万二十营水师,大小战船一千余艘!相信湘军在润芝的带领下,定能剿灭反贼,中兴大清!”
“末将等敬林公!”
亲卫进来禀报:“启禀各位达人,李大人在外面,他……他……”
胡林翼倒没听亲卫后面吞吞吐吐的说些什么,听李续宾等人在外面,起身兴奋道:“仲岳先生到了,众位随我前去迎接!”
院子里站着十几名将校,他们全都穿着白衣孝服,头裹白布,神情悲愤的围着一具棺材肃立,秋风扫过一片落叶,落在棺材上滑落,气氛更加悲伤。
“哈哈……仲岳先生让我们好等啊……这……这是怎么回事!”胡林翼等人鱼贯而出,看着院子当中的棺材,目瞪口呆。
刘蓉见李续宾兄弟一身孝服,一阵晕眩,以往的斯文形象也顾不得,连滚带爬的来到李续宾面